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目的 提高舌癌术后患者的语音清晰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对18例舌癌患者于术后进行舌功能训练和语音康复训练.结果 本组18例舌癌患者术后经语音康复训练,训练前患者语音清晰度为(53±10)%,训练后的语音清晰度达(90±5)%,训练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语音恢复总有效率为83.33%(15/18).结论 舌癌患者术后语音清晰度的提高及语言功能恢复与术后训练密切相关.正确的语音康复训练方法可保证治疗效果并缩短语言功能的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舌癌术后患者的语音清晰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对18例舌癌患者于术后进行舌功能训练和语音康复训练.结果 本组18例舌癌患者术后经语音康复训练,训练前患者语音清晰度为(53±10)%,训练后的语音清晰度达(90±5)%,训练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语音恢复总有效率为83.33%(15/18).结论 舌癌患者术后语音清晰度的提高及语言功能恢复与术后训练密切相关.正确的语音康复训练方法可保证治疗效果并缩短语言功能的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3.
王彩芹  邢育珍 《中国康复》2011,26(5):359-360
目的:探讨系统语音康复训练对舌癌联合根治术行同期皮瓣修复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舌癌联合根治术行同期皮瓣修复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语言组和对照组各30例,术后均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并进行常规语音训练。语言组于手术后第2周增加专门制定的语音康复训练方法进行系统的唇、舌、颌及发音训练。训练前后2组均采用主观评价法评定患者的语音清楚度。结果:训练6个月后2组患者与训练前比较,语音清晰度明显提高(P〈0.05),语言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舌癌联合根治术后进行系统语音康复训练对促进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舌癌术后语言功能训练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提高舌癌术后患者的语音清晰度,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利用“汉语语音普通话测试字表”作为对患者语音清晰度的检测标准。对13例舌癌术后患者进行较系统的语音训练,采用集中时间进行舌功能训练、纠正异常发音、练习困难发音,并对被训练患者语音清晰度的检测及训练前后录音对比。结果 13例患者经过1个疗程(1个月)的训练,语音清晰度从平均56.9%提高到91.4%,平均提高了34.4%。结论 通过系统、集中地对舌癌术后患者进行语音功能训练,能在较短时问内达到提高语音清晰度,改善了因手术造成的语音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舌癌术后患者语音康复训练的护理经验.对41例舌癌术后患者于术后第4周开始进行系统的语音功能训练,持续4周以上.包括强化和改善术后舌及口底肌肉功能,进行再造舌功能恢复、舌功能训练和练习困难发音、纠正异常发音,减轻病理性语音程度,恢复正常语言功能.随访时采用语音评分标准对语音功能的恢复进行评定,随访期为6个月~2年.41例舌癌术后患者能按正确的发音方法较熟练地朗读及会话,能达到或接近正常人的语音清晰度.认为以语音功能训练为主的康复护理能缩短舌癌术后患者的语音功能恢复时间,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腭裂术后48例语音训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3):3198-3199
目的:提高腭裂术后患者的汉语语音清晰度。方法:对48例腭裂术后患者进行早期系统的语音训练,包括训练前后语音清晰度测试评估,调节发音气流及语音序列训练(单音-音节-词组-短句-短文-语速)等。结果:全部患者的语音清晰度由训练前的49.3%提高到训练后的96.5%,平均提高47.2%,经t检验,P〈0.001,差异具有极其显著性。结论:早期语音康复指导可纠正患者不良发音习惯,提高语音清晰度改善其语音功能,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语言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和改善出院舌癌术后患者语音清晰度,改善其生活质量.方法 对舌癌术后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同时实施语音功能康复训练,并对患者语音清晰度和满意度进行评估;分别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加以正确指导;通过定期电话回访指导患者进行语音功能康复训练并建议其定期来医院复诊,并在复诊时进行语音清晰度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指导.结果 50例患者中有40例按要求进行康复训练并来医院复诊.患者满意度大幅提高,发音清晰度明显优于出院前.结论 定期对舌癌术后患者电话回访,指导患者进行语音康复训练,能够促进其清晰发音,消除交流障碍,提振生活信心.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语音训练对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的青年舌癌患者语音清晰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行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的青年舌癌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后第二日开始康复训练,包括舌功能训练、异常语音矫正、网络平台辅助家庭训练和CSL生物反馈辅助训练。舌功能训练和异常语音矫正在住院期间完成,每日训练 1次,每次共0~40 min,连续训练1周后出院;网络平台辅助家庭训练和CSL生物反馈辅助训练均待患者出院后在家中完成,每日训练1次,每次各20~30 min。于语音训练前和语音训练1周后采集50例患者的时域波形图、语音频谱图和能量瀑布图,并于粒子植入术前、语音训练前和出院1、2、4、6个月后对50例患者进行语音清晰度(PI)评估。 结果 与语音训练前比较,患者语音训练1周后时域波形图中的异常波形消失,语音频谱图中的擦音乱纹区域明显改善,能量瀑布图特征中能量分布均匀,呈现正常语音规则起伏趋势。50例患者行125Ⅰ粒子植入术前的PI值为(39.92±8.46),语音训练前为(40.32±8.79),出院1、2、4、6个月后分别为(42.78±8.24)、(54.68±7.18)、(72.32±5.55)、(88.04±2.42),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出院2、4、6个月后的PI值与语音训练前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语音训练可显著改善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青年舌癌患者的语音清晰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舌癌术后患者的语音清晰度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利用“汉语语音普通话测试字表”作为对患者语音清晰度的检测标准。对 13例舌癌术后患者进行较系统的语音训练 ,采用集中时间进行舌功能训练、纠正异常发音、练习困难发音 ,并对被训练患者语音清晰度的检测及训练前后录音对比。结果  13例患者经过 1个疗程 (1个月 )的训练 ,语音清晰度从平均 5 6 .9%提高到 91.4 % ,平均提高了 34.4 %。结论 通过系统、集中地对舌癌术后患者进行语音功能训练 ,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提高语音清晰度 ,改善了因手术造成的语音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腭裂患者术后语音清晰度。方法: 在腭咽闭合功能和唇舌肌运动功能训练之后, 采用字母发音训练、单字拼音训练及词组、短句、短文训练的方法,对16 名患者进行0.5a 以上的系统训练。结果:16 例患者的语音清晰度由训练前的49.6% 提高到90.5% ,平均提高40.9% ,经t 检验,具有极显著差异(P< 0.0005)。结论:腭裂患者术后经语音训练,其语音清晰度及会话能力会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可接近正常人水平。  相似文献   

11.
语音训练在舌癌术后患者功能恢复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改善术后舌及口底肌肉功能,减轻病理性语音程度,恢复正常语言功能。方法:85例舌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功能训练组50例(A组)和非功能训练组35例(B组)。A组于术后4周开始进行系统的语音功能训练,包括①发音器官练习:唇、舌辅音练习,舌尖音练习,短文会话练习。②正确构音练习:增加口腔气压练习及节制呼气练习等,共40周以上时间。B组无功能训练。两组均随访和采用语音评分标准对语音功能的恢复进行评定,随访期为4个月~4年。结果:A组50例中45例(90%)有效,语言功能评分4~6分;5例(10%)无效,语言功能评分0-2分。B组35例中20例(57.14%)有效,语言功能评分3~4分;15例无效(42%),经统计学处理,A组明显优于B组(P&;lt;0.05)。A组能按正确的发音方法较熟练地朗读及会话,能达到或接近正常人的语音清晰度。结论:语音功能训练对舌癌术后的语音恢复有效。  相似文献   

12.
舌癌的治疗仍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切除后的功能取决于残存舌的多少,而同期缺损修复又因部位不同或切除深度不同而存在差异犤1犦。由于舌体缺损,患者存在语音障碍,通过语音康复训练,可提高患者的语音清晰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1对象与方法1.1对象男9例,女4例,平均年龄65.6岁,其中行舌骨上、肩胛舌骨上及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9例,行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4例,舌体切除均在病变外1.5cm,深层肌肉在距癌块边界30~40cm外切除。术后1个月进行语音训练,训练1个月,训练前后分别进行语音评价。1.2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腭裂患者术后语音障碍的临床特点及综合性语言治疗的效果. 方法:于2003—06/2005—10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科门诊就诊的腭裂术后仍存在构音障碍的患者16例为观察对象。根据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版构音障碍检查法进行构音障碍检查、根据王国民编“汉语语音清晰度测试字表”进行语音清晰度评价。采用VS9700语音工作站1.0版软件,以/te/,/pai/,/kan/,/si/为检测语音样本,进行语谱图分析,利用冲直条、乱纹的出现率及辅音结构中空白间隙来描述辅音的特征。观察患者语言训练前后辅音出现率,观察语音障碍的临床特点;并针对性地进行综合性语言训练,包括腭咽闭合功能训练、增强节制呼气功能训练、强化正确的构音器官运动训练,治疗开始每周一两次,后期每2周1次,30-60min/次,训练3-6个月。比较训练前后语音学指标。 结果:纳入患者16例,均进入结果分析。(1)腭裂患者术后语音障碍临床特点主要包括:继发于腭咽闭合功能不全所致的结构性发音不清6例(38%),表现为鼻漏气、过重鼻音,韵母、声母均可发生;因不良代偿发音习惯而引起的功能性语音障碍16例(100%),主要表现为腭化构音16例(100%)、侧化构音14例(88%)、鼻咽构音13例(81%)和声母的歪曲16例(100%)、置换16例(100%)或省略14例(88%);言语呼吸障碍4例(25%),表现为最长声时缩短。(2)治疗前后平均语音清晰度由32.63%提高到79.5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3)测试音节声母频谱特征性指标冲直条、乱纹出现率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 结论:腭裂修补术后语音障碍主要原因是不良代偿发音习惯而引起的功能性语音障碍;综合性语言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语音状况;计算机频谱分析有助于腭裂术后语音状况评估及训练疗效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功能康复训练在舌癌游离皮瓣修复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行2/3舌缘和舌尖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舌器官功能康复指导方案对患者的术后康复进行指导,对照组以患者完成简单的舌器官运动功能恢复练习为主。采用VS-9700语音工作站1.0系统对两组患者语音清晰度优良率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语音清晰度优良率为90%,对照组语音清晰度优良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器官功能康复指导能有效提升舌癌游离皮瓣修复术后患者的语音清晰度优良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前臂游离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组织缺损后患者语音清晰度的改善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舌癌患者,其中24例采取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并且皮瓣全部成活,15例采取直线拉拢缝合。术后6个月之后开始对舌体形态及功能进行评估,检查舌体的运动度并以“普通话测试表”对患者术后的语音清晰度进行主观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的原发灶愈合良好,进食及语言功能均有恢复,其中前臂游离皮瓣修复组与直接拉拢缝合组的舌体前伸及上抬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的术后语音清晰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前臂游离皮瓣修复组患者的语音清晰度高于直接拉拢缝合组。结论应用前臂游离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组织缺损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语音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个体化口腔护理联合语音康复训练在舌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2例舌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口腔护理联合语音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口腔清洁度优良率、口腔舒适度、术后发音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语音清晰度评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口腔护理联合语音康复训练可促进舌癌患者术后恢复,改善口腔环境及发音,提高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舌癌术后病人吞咽和语音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12月在我科治疗的舌癌病人30例作为对照组,2015年1月—7月在我科治疗的舌癌病人3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病人出院前3d由责任护士进行康复训练方法的指导和宣教。观察组病人从术后第3天起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分别在术后2周、术后2个月、术后4个月对两组病人进行吞咽和语音功能评价。[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2周吞咽功能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2个月语音清晰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舌癌术后病人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指导可明显促进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语音功能训练对腭裂术后恢复正常语言功能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李峰 《中国临床康复》2002,6(9):1336-1336
目的 改善腭咽肌肉功能,减轻病理性语音程度,恢复腭裂术后正常语言功能。方法 85例4-10岁腭裂术后患儿,分为功能训练组(A组)和非功能训练组(B组)。A组为50例,B组为35例。A组于术后4周开始进行系统的语言功能训练,如发音器官的练习;正确构音的练习;增加口腔内气压的练习;增加节制呼气的功能锻炼。共40周时间,B组术后无训练,为对照组。通过随访和采用语音临床评分标准对两组语音功能的恢复进行评定,随访期为4-6分。5例(10%)无效,语言功能评分0-2分。B组35例中20例(57.14%)有效,言功能评分3-4分。15例无效(42%),A组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 语言功能训练对腭裂患儿术后语言恢复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腭裂患者术后采取语言训练的效果.方法 对40例腭裂患者术后给予系统的语言训练,于训练前及训练3个月后采用“汉语语音清晰度测试字表”进行语音清晰度评价.结果 训练后患者的语音清晰度较训练前明显提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腭裂术后患者采用语言训练能明显地改善患者语言状况.  相似文献   

20.
从舌癌术后病人语音康复训练前评估、训练方法、语音训练的评价方法等方面综述了舌癌术后病人语音康复训练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