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选择性动脉栓塞对鼻咽部纤维血管瘤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2例鼻咽部纤维血管瘤行术前栓塞,供血动脉主要为颈外动脉系统,以其分支颌内动脉多见;部分有颈内动脉系统参与供血。结果 12例病人于栓塞术后2~3d行手术切除术,术中出血减少,肿瘤易于剥离。结论 鼻咽部纤维血管瘤术前栓塞疗效肯定,应作为术前常规准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鼻咽部纤维血管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股动脉路径,对8例鼻咽部纤雏血管瘤患者进行双侧颈内外动脉造影;并采取超选择插管对鼻咽部纤维血管瘤的供血血管进行栓塞,供血动脉主要为颈外动脉系统,以其分支颌内动脉多见,部分有颈内动脉系统参与供血。结果8例患者于栓塞术后血管瘤体积明显缩小,其中5例于栓塞后2.3d行手术切除,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肿瘤易于剥离。结论鼻咽部纤维血管瘤行动脉内栓塞。疗效肯定、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术前应用能减轻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6例脑膜瘤和5例鼻咽部纤维血管瘤患者用明胶海绵碎粒作术前超选择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结果表明,该方法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提高肿瘤切除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咽部纤维血管瘤的临床表现,明确诊断及治疗。方法影像学检查,了解肿瘤的供血情况,在全麻下行“颈侧切开颈外动脉结扎术+硬腭径路鼻咽部纤维血管瘤切除术”。结果患者术后病情逐渐恢复,相关症状消失,鼻腔功能恢复正常,术后门诊随访3~4年,最短1年,在鼻内镜下复查鼻咽部光滑,未见残留,无复发。结论鼻咽部纤维血管瘤主要采用影像学检查并使用手术治疗,获得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鼻咽纤维血管瘤(JM)术前颈外动脉栓塞的意义及鼻内镜下切除术的适应证及手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JNA选择性动脉栓塞后经鼻内镜行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术中出血量最多1 200 ml,最少200 ml,平均出血量为480 ml.术后8例全部随访,随访时间为0.5~3 年,均未复发.结论 选择性动脉栓塞后经鼻内镜手术不但减少了术中出血,降低复发率,其微创的概念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心理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选择性鼻咽纤维血管瘤供血动脉术前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5例病理证实的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根据供血动脉的粗细,选择明胶海绵微粒、PVA、钢圈术前栓塞,术中以出血量多少判断瘤体栓塞效果。结果:13例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2例由颈外动脉、颈内动脉系统同时供血,仅选择性栓塞上颌动脉,术中出血量较多,栓塞后1~4d手术最为理想。结论: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栓塞,能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提高全切率,减少并发症,是临床上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鼻咽部纤维血管瘤血管造影诊断和栓塞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造影诊断和血管栓塞治疗鼻咽部纤维血管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股动脉经路,对12例鼻咽部纤维血管瘤患者进行双侧颈内外动脉造影;并采取超选择插管对鼻咽部纤维血管瘤的供血血管进行栓塞。结果12例经造影诊断明确,且供血血管显示清楚的患者进行了超选择性动脉血管栓塞。栓塞疗法止血效果肯定,术后血管瘤体积明显缩小,术中出血少。结论血管造影和血管栓塞治疗鼻咽部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鼻咽部纤维血管瘤术前超选择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 14例经CT和CTA诊断并为手术病理证实的鼻咽部纤维血管瘤患者,术前全部行双侧颈内、外动脉血管造影.肿瘤均为颈外系统供血,术前使用300~510 μm多聚乙烯醇颗粒(PVA)及明胶海绵条超选择性栓塞治疗,栓塞后1~3天行手术切除.结果 14例患者,其中颌内动脉分支供血9例,颌内动脉和咽升动脉分支供血5例.所有患者颈外动脉供血分支用Cobra导管超选择性栓塞,均获得成功.栓塞后,13例肿瘤染色完全消失,1例肿瘤染色大部分消失.无临床并发症出现.结论 术前血管内超选择栓塞供血动脉是治疗鼻咽部纤维血管瘤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鼻咽部纤维血管瘤术前栓塞治疗对外科手术切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采用seldinger's技术穿刺股动脉入路,对34例鼻咽部纤维血管瘤患者进行双侧颈外动脉DSA造影;其中23例采取超选择插管对鼻咽部纤维血管瘤的供血动脉栓塞,另11例行单纯手术切除病灶. 结果 术前栓塞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少,均达到完全切除,疗效优于单纯手术切除组患者. 结论 术前栓塞治疗鼻咽部纤维血管瘤,能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切除风险,提高了手术切除的临床疗效,是一种安全、迅速、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选择性供瘤动脉栓塞技术在耳鼻咽喉科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耳鼻咽喉科疾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和栓塞治疗。结果.20例在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后行手术治疗,其中18例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2例由颈外动脉、颈内动脉系统同时供血,仅选择颈外动脉栓塞,术中出血量较多;3例栓塞后未行手术,瘤体明显缩小:1例鼻咽癌放疗后假性动脉瘤破裂致难冶性鼻出血,经栓塞治疗后鼻出血得到控制。结论:选择性供瘤动脉栓塞配合手术治疗耳鼻咽喉科常见的鼻咽纤维血管瘤、鼻窦血管瘤等血供丰富的肿瘤及血管畸形,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有利于彻底切除。对控制难治性鼻出血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栓塞物的选择、栓塞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鼻咽部纤维血管瘤是一种少见富血管性肿瘤,常见于青春期男性,手术切除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手术复杂、术中出血及输血量多、创伤大、易残留和复发。2003年5月我科单独开展了首例鼻咽部纤维血管瘤术前供血动脉栓塞术,术后病灶被完整切除,出血很少,未输血,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咽纤维血管瘤手术前瘤体供血动脉栓塞的意义及鼻内镜下切除术的适应证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5例鼻咽纤维血管瘤选择性动脉栓塞后经鼻内镜行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术中出血量均较少,平均出血183m。l术后5例患者随访1年~1.5年,均未复发。结论选择性动脉栓塞后经鼻内镜手术能减少术中出血,降低复发率,其内镜的微创技术更能减少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前动脉造影和栓塞对鼻咽纤维血管瘤的治疗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 74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并依据Sessions分期及手术切除前是否进行动脉造影和介入栓塞分为4组,Ⅰ组9例SessionsⅠ期患者行术前栓塞和手术切除,Ⅱ组25例SessionsⅠ期患者行单纯手术切除,Ⅲ组23例SessionsⅡ、Ⅲ期患者行术前栓塞和手术切除,Ⅳ组17例SessionsⅡ、Ⅲ期患者行单纯手术切除;比较4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Ⅰ组患者血管造影显示栓塞后肿瘤血管完全阻断7例(77.8%),鼻咽纤维血管瘤被完全切除9例(100.0%);Ⅱ组患者鼻咽纤维血管瘤被完全切除25例(100.0%);Ⅰ组和Ⅱ组患者术中失血量(P=0.641)、手术时间(P=0.086)及术后住院时间(P=0.48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Ⅲ组患者血管造影显示肿瘤血管完全阻断12例(52.2%),鼻咽纤维血管瘤被完全切除21例(91.3%),大部切除2例(8.7%);Ⅳ组患者鼻咽纤维血管瘤被完全切除15例(88.2%),大部切除2例(11.8%);Ⅲ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显著少于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但Ⅲ组和Ⅳ组患者手术时间(P=0.308)、术后住院时间(P=0.47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组患者均无手术后死亡病例,栓塞过程中均无临床并发症出现。结论术前造影和栓塞能显著减少Ⅱ、Ⅲ期鼻咽纤维血管瘤术中失血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咽部纤维血管瘤术前血管造影表现和血管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入路,分别进行双侧颈内外动脉及椎动脉血管造影;根据造影结果,采取超选择插管对肿瘤颈外系统供血动脉进行栓塞,栓塞后7d内行手术切除.结果 11例患者,患侧颌内动脉分支供血7例,双侧颌内动脉分支供血2例,患侧颌内动脉及咽升动脉分支供血1例,患侧颌内动脉及颈内动脉分支供血1例;所有患者颈外动脉供血分支超选择性栓塞均获得成功;栓塞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栓塞后,11例7 d内行手术切除,术中出血少,手术平均出血约300 mL.结论血管造影和血管栓塞治疗鼻咽部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前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欧阳晖 《当代医学》2014,(18):54-55
目的:探讨选择性动脉栓塞后鼻内镜下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98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9),对照组直接行常规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观察组在选择性动脉栓塞后行鼻内镜下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性动脉栓塞后行鼻内镜下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可减少手术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对侵及翼腭窝、颞下窝等处的巨大鼻咽纤维血管瘤的改良面正中掀翻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8例鼻咽外受侵巨大鼻咽纤维血管瘤的改良面正中掀翻术。结果 8例患者术后伤口均愈合好,面部无畸形,鼻腔通气好,1例张口稍受限。结论 改良面正中掀翻术是治疗巨大鼻咽纤维血管瘤的一种很好的术式,具有面部无切口、术野清晰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鼻咽纤维瘤血管瘤常发生于10岁~25岁男性青年,为致密结缔组织、大量弹性纤维和血管组成,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鼻咽纤维血管瘤手术时术腔深、术野小、失血迅猛及瘤体剥离困难,往往需要大量输血。我院采用术前对肿瘤供血动脉选择性栓塞的方法,治疗鼻咽纤维血管瘤13例,避免了术中大最出血,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107例颈外动脉结扎术在头面部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颈外动脉结扎术应用于顽固性鼻衄,外伤性颞浅动脉出血,外伤性上颌骨骨折反复出血,上颌窦新生物反复出血,鼻腔肿瘤术前及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等计107例,认为颈外动脉结扎术简单安全、疗效可靠。对顽固性鼻出血施以结扎栓塞疗效更佳;高血压或血管疾患的顽固性鼻衄,早期结扎为好。  相似文献   

19.
刘庆  何晓峰  王江云  庞桦进  杨旸 《西部医学》2011,23(12):2396-2398
目的探讨青少年鼻咽部纤维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对15例青少年鼻咽部纤维血管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并对肿瘤的供血动脉进行栓塞。结果 CT、MRI表现为鼻咽部的软组织肿块影,大部分边界清楚,密度或信号均匀,显著强化。部分可发现异常供血动脉;血管造影表现为鼻咽部的异常血管团,经异常供血动脉采用明胶海绵栓塞后止血效果肯定,术后血管瘤体积明显缩小,术中出血少。结论 CT、MRI有助于肿瘤诊断及定位;术前栓塞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的全切率和安全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1995年7月~2000年7月 ,我们对血供丰富且体积偏大的颅内脑膜瘤及鼻咽血管纤维瘤 ,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电视监视下 ,用导管法明胶海绵微粒作术前栓塞 ,对减少肿瘤切除术中的出血取得明显疗效 ,报道如下。本组共12例 ,其中男性7例 ,女性5例 ;年龄8~48岁 ,平均31.5岁。颅内脑膜瘤7例 ,造影时证实血供丰富且以颈外动脉供血为主或双重供血。鼻咽血管纤维瘤5例。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具体操作步骤 :先经股动脉插入F5导管分别作患侧颈内、颈外动脉造影 (鼻咽纤维血管瘤仅作患侧颈外动脉造影 )。取明胶海绵1块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