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正精神分裂症是一类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和行为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病性障碍,该病病程具有不断发展且逐渐加重的趋势,目前尚无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和预防复发。对首发患者,一般主张早发现、早诊断,积极进行全病程治疗~([1])。目前,中医药已越来越多地进入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可以贯穿在治疗全过程,对提高临床整体疗效、减少抗精神分裂症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楚雄彝族农村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108例楚雄彝族地区农村的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医院自制调查问卷对患者的复发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及相应措施.结果:彝族农村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疾病对家庭经济的负担、自行中断药物治疗、减药或不规则服药;药物耐药性的产生;饮酒生活习惯;应激心理生活事件;家庭监护缺失和不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因素较为复杂,具有一定的个体化,同时也有共同点;家庭监护,社会支持,服药依从性、心理及物质支持应是预防农村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关键.在精神分裂症的管理和治疗中应加强对治疗依从性和其他复发相关因素的重视,加强患者家属的精神卫生知识和对患者的管理和照顾;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加强其心理干预;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尽可能的融入生产生活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药物依从性治疗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采用分组对照方法进行调查,所有研究对象为2017年3月到2018年2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本研究选择其中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平均为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精神科健康教育进行干预,观察组则针对服药依从性进行相关的干预,对于两组研究对象干预以后的预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结束之后对于本研究两组患者的BPRS量表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当中存在有明显的差异性;评价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合药物依从性相关的干预指导工作可以有效的帮助患者促进预后,并降低患者的复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终止治疗的因素。方法对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观察、调查、跟踪随访,分析归纳影响病人终止治疗的原因。结果病人和家属对疾病认识欠缺、家庭关怀度指数偏低、年龄较轻、文化程度低的群体都容易造成患者终止治疗。结论对缺乏疾病知识的病人及其家属,特别是年轻的患者,应做好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以帮助病人坚持治疗,预防疾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精神分裂症按住院号末位数单、双号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除采用抗精神病药物常规治疗外给予系统心理干预。对照组只给予药物治疗和一般心理指导,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于出院时和出院后半年、1年末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研究组和对照组各量表总分和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各量表总分及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半年、1年末随访,研究组服药依从性较好。分别复发2、5例;对照组服药依从性差。分别复发8、15例。结论系统心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从长远来说。能提高服药依从性。促进社会功能恢复,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在社区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康复干预的有效的、可行的措施.方法 抽取海口市某门诊免费药物治疗的12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干预组60名,对照组60名,对照组在给予门诊免费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药物的剂量和常规处理药物副反应之外,无特别的指导.干预组除了对照组的处理外,还进行了由家属、经过培训的社区医师和本单位专科医生、居委会人员组成的管理小组,给予患者个案管理,包括定期随访、危险评估、用药指导,康复计划指导的综合干预,干预时间为1年.使用SDS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评定和包括用药、复诊、复发情况、住院情况、公众对精神疾病的看法等等在内的个案管理表,危险行为的评估并进行效果分析.结果 实施干预1年后,与入组时比较,SDSS量表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的差异(P<0.01),两组的患者在维持用药、复发住院、良好生活习惯等上均有明显差异(P<0.01),具有危险行为倾向的患者减少(P<0.01),减轻了家属和社会的压力.结论治疗中及时和恰当的社区综合干预,可以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的康复,预防复发,是一种可行的、有效的科学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精神分裂症患者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存在障碍,精神活动不协调,大多数患者对疾病缺乏自知力,不认为是病态,临床上虽然口服抗精神病药物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精神症状,但部分患者症状缓解后治疗中断率和疾病复发率较高,影响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和社会功能恢复.有效和足够的心理干预治疗被认为是目前解决患者认知障碍,降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断率、复发率,达到临床痊愈标准的首选治疗方法[1-3].笔者对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心理干预,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痊愈出院后持续服药时间与复发的关系,以寻求对策,预防复发。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1年6月接受住院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记录,143例能按医嘱用药。以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143例患者的用药时间与复发的关系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患者服药<3个月复发率62.7%,3~6个月复发率43.9%,7~12个月复发率25.0%,>12个月复发率13.3%,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复发率逐渐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系统治疗的患者必须遵医嘱服药,自行停药、减药是造成复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该院于2011年3月—2012年2月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后临床康复出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家庭护理。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功能的总分和因子分与生活质量成正比关系(P﹤0.05),治疗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功能得到强化,使患者与其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融洽,预防复发,患者管理自我能力和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0.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病因未完全阐明的严重的精神疾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往往有社会功能的严重损伤,一般无意识及智能障碍。抗精神病药物是目前治疗精神分裂症最主要的方法,它不仅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同时也能有效地预防复发。然而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却是由此引发的新问题[1-3]。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回归社会的大本营,实施家庭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其社会康复,同时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式"重返社区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共纳入192例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1例和干预组91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101例,干预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改良式"重返社区技能训练"干预12个月。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两组临床症状,并比较复发及外显攻击行为状况。结果入组12个月时干预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外显攻击行为次数、复发次数及MO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改良式"重返社区技能训练"有助于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对预防复发和减少外显攻击行为风险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张长军  李冲  邢善勇  王鹏 《职业与健康》2008,24(22):2426-2428
目的 探讨随访5年中康复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接受健康教育对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对111例首发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教育组(56例,10例脱落)和对照组(55例,12例脱落),对教育组患者父或母在患者住院和出院后的5年中有计划地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仪采用常规的复诊或一般性随访;2组均进行为期5 a的随访,比较治疗依从性和复发情况.结果 2组出院后5 a随访治疗各时段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教育组各年PANSS量表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教育组和对照组第5年复发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随着时间的推移2组复发率均呈上升趋势.结论 对父母实施健康教育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抗复发中具有积极的意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健康教育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否则治疗的依从性就会下降,复发率就会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使用奥氮平、利培酮和阿立哌唑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9年3月收治的8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区分为3组,每组收入27例患者,奥氮平组开展奥氮平治疗,利培酮组开展利培酮治疗,阿立哌唑组开展阿立哌唑治疗,比较3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合计值、不良反应发生率、PANSS评分、血糖血脂指标情况。结果阿立哌唑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合计值、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PANSS评分、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对比奥氮平组、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奥氮平、利培酮和阿立哌唑用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可有效控制血糖血脂水平,减少不良反应,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综合性心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77例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而研究组加行综合性心理干预,分析两组病患的预后情况.结果:护理后1年,研究组的各项PANSS积分、GQOLI总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的改善,且研究组的就业率为47.37%、复发率为10.53%,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心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病患的预后,减少疾病复发,提高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5.
<正>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高肇事/肇祸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重性精神疾病,治疗依从性好坏是影响精神分裂症复发的重要因素。精神药物治疗的非依从性是患者病情复发的首要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能够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避免和减少致残率,减少其肇事/肇祸率。第一招:加强用药指导不少研究资料显示,精神病知识掌握情况、药物副反应、药物数量均能影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由于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大部分恢复,可进行简单交谈,因此,要向患者及家属  相似文献   

16.
徐家卫 《现代保健》2009,(35):14-15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针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0例精神分裂症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20~35岁、高中以下文化水平、离异或丧偶、家庭经济情况较差、阳性家族史、内向是患者一般资料中复发率升高的主要因素。另外有急性发作、病程〈1年、偏执型等病情特点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率较高(P〈0.05),应激性生活事件中家庭问题引起复发的比率明显高于工作问题(P〈0.05),除此之外,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也是其复发率增高较重要的因素之一。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复发相关因素有针对性的长期维持治疗对于预防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早期综合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2月到2014年12月间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系统治疗,观察组3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1年的综合干预。结果经治疗观察组复发率为10.5%,对照组26.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随访结束时,观察组在阳性、阴性症状,积极、消极两大因素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综合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影响效果较好,可减少复发率,提升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8.
王精  张莉 《中国保健》2007,15(20):65-66
目的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方法将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系统的健康教育;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一般住院须知介绍,两组分别于入院和出院时进行治疗依从性评定.结果入院时两组治疗依从性无显著差异(χ2=0.23,P>0.05),出院时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χ2=12.73,P<0.01).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治疗好转满1年的9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随访评估。结果患者的病程、自知力、是否有残留症状、药物副反应、应激因素、服药依从性、家庭支持均对精神分裂症复发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社会支持评定中,复发组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主观利用度得分及总分均低于非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病程长、服药依从性差、有应激因素、有残留症状、自知力缺失、有药物副反应、家庭及社会支持薄弱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容易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临床常用首发精神分裂症药物的药效、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及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2011年8月至2012年10月门诊及住院的首次发病精神病患者91例,随机分为奥氮平组(30例)、利培酮组(31例)和帕利哌酮组(30例),治疗8W后对疗效、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组药物均能有效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之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氮平组锥体外系反应较少;帕利哌酮组对肝脏的损伤较少;利培酮组不易导致体重增加。结论临床应针对不同患者情况选择首发精神分裂症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