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Aβ寡聚体预处理的BV2细胞对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及机制,为阿尔茨海默病(AD)的抗炎治疗提供体外实验依据.方法 分别用不同浓度Aβ1-42寡聚体(0、10 μmol/L)作用于PC12细胞作为对照组(Aβ+PC12);用相应浓度的Aβ1-42寡聚体预处理BV2细胞24 h后与PC12细胞共育作为实验组1(Aβ+BV2+PC12);不同浓度IL-1β处理PC12细胞24 h作为实验组2(IL-1β+PC12);预先用IL-1ra(50 ng/ml)孵育PC12细胞1 h后,进行实验组1的细胞培养作为实验组3[(Aβ+ BV2)+(PC12+IL-1ra)].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水平/浓度,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tau(pS396)、tau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Aβ寡聚体预处理的BV2细胞培养液中可检测出IL-1β,Aβ寡聚体浓度的增加与IL-1β含量增加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PC12细胞与Aβ寡聚体预处理24 h的BV2细胞共育后(实验组1),可见PC12细胞tau(pS396)蛋白表达较对照组进一步增多(P<0.05),此作用可被IL-1ra部分抑制(P<0.05).结论 BV2细胞可加重Aβ寡聚体对PC12细胞损伤过程;Aβ寡聚体可诱导BV2细胞产生IL-1β,IL-1β通过tau异常磷酸化通路参与的胶质炎症反应可能是PC12细胞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左心室非梗死区β受体密度和 mRNA表达的变化,同时观察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两类不同的β受体阻滞剂对其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形成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而后经过4周的左室重构,导致心力衰竭形成。手术组死亡率为43%,假手术组死亡率为4.7%。实验分为 4周和12周2个时间点进行。取手术组存活的50只大鼠随机分为 5 组:4 周手术(4O)组,美托洛尔 20 mg(M20)组,卡维地洛10 mg(C10)组,卡维地洛1 mg(C1)组,12周手术(12O)组;取假手术组存活的 20 只大鼠随机分为 2组:4周假手术(4S)组,12 周假手术(12S)组;每组均为 10 只大鼠。另外取 10 只正常大鼠作为 4 周正常对照(4N)组。M 20、C10和C1 组于术后4周开始给药;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4、12周取左心室非梗死区心肌,测定β受体密度及β1 和β2 受体mRNA。结果:4周时,心力衰竭组β受体密度(P<0.01)和β1 受体 mRNA表达(P<0.05)显著降低。12周时,美托洛尔显著增加β受体密度(P<0.01)和β1 受体 mRNA表达(P<0.05),卡维地洛没有增加β受体密度和β1 受体 mRNA表达的作用。结论:心力衰竭时β受体密度和β1 受体 mRNA表达降低,卡维地洛对β受体密度和β1 受体mRNA表达没有明显影响,而美托洛尔可明显增加心力衰竭大鼠β受体密度和β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信号转导分子Smad3在肌成纤维细胞C2C12殖中的作用。方法以转化生长因子β1作用于C2C12细胞,对其信号转导分子Smad3基因进行RNA干扰,用MTT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C2C12细胞增殖。结果0、1、5和10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作用C2C12细胞24h后,C2C12细胞增殖随转化生长因子β1浓度增加而增加,且呈剂量依赖性(光密度值分别为0.096±0.015、0.177±0.014、0.240±0.028和0.312±0.012,P<0.01);经200pmol/LsiRNA-Smad3转染24h后,再用5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作用,其细胞增殖(光密度值0.063±0.011)比内对照组下降(光密度值0.137±0.016,P<0.01)。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1通过Smad3信号转导促进C2C12细胞增殖并呈剂量依赖性,siRNA-Smad3可有效阻断其信号转导而降低C2C12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人和小鼠正常口腔黏膜、异常增生及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口腔癌发生与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人和小鼠正常口腔黏膜、中重度异常增生、高分化鳞癌组织各12例中TGF-β1的表达情况,并对人和小鼠各型组织中TGF-β1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正常口腔黏膜组中人和小鼠TGF-β1表达率分别为33.3%(4/12)和41.7%(5/12);口腔异常增生组中人和小鼠TGF-β1表达率分别为50.0%(6/12)和58.3%(7/12);口腔鳞癌组中人和小鼠TGF-β1表达率均为75.0%(9/12)。结论 随着组织恶性程度的升高,人和小鼠各型组织中TGF-β1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加,表达部位与强度具有相似性,表明TGF-β1是参与肿瘤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子,并且人与小鼠口腔癌的发展过程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Aβ)所致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分子机制,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高表达时对其所致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PC12细胞转染合人GPX1基因的plncx质粒及空载体plncx质粒,对PCl2、GPXl-PCl2、plncx-PCl2 3组细胞,分别给予Aβ_(25-35)和亚硒酸钠+Aβ_(25-35)2种干预方式,MTT法检测细胞的存活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磷酸化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的表达情况。结果 PCl2组与plncx-PCl2组细胞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PXl-PC12组较plncx-PCl2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增高(P<0.01);Aβ_(25-35)干预后,plncx-PC12组和GPX1-PC12组pCREB蛋白阳性率明显下降,plncx-PC12组较GPX1-PCl2组下降更明显(P<0.05)。亚硒酸钠+Aβ_(25-35)干预后,plncx-PC12组和GPX1-PC12组pCREB蛋白阳性率明显上升,GPX1-PC12组较plncx-PC12组增高更明显(P<0.01)。结论 GPX1基因高表达对Aβ_(25-35)所介导的PCl2细胞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Aβ_(25-35)可下调pCREB在PCl2细胞中表达,而GPXl与pCREB共同参与保护PCl2细胞,减少Aβ_(25-35)所引起的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诱导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存活率、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1/2)和蛋白激酶Cγ(PKC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经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分正常对照组(常规培养液)、Aβ损伤组(加入培养液及老化Aβ25~35)、bFGF组(加入培养液、bFGF及老化Aβ25~35)和抑制剂组(加入培养液、PD98059、bFGF和老化Aβ25~35)。MTT法检测不同处理组PC12细胞存活率,Western印迹免疫印迹法分析p-ERK1/2和PKCγ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Aβ损伤组PC12细胞存活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2),bFGF组细胞存活率高于Aβ损伤组(P=0.01)。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Aβ损伤组p-ERK1/2和PKCγ较对照组p-ERK1/2和PKCγ表达显著下降;Aβ损伤组在加入不同浓度的bFGF后p-ERm1/2和PKCγ的值分别较Aβ损伤组p-ERK1/2和PKCγ蛋白表达显著增强,并与bFGF浓度呈正相关;抑制剂组在加入不同浓度的PD98059后p-ERK1/2和PKCγ的值分别较bFGF组p-ERK1/2和PKCγ蛋白表达显著下降,并与PD98059浓度呈正相关。结论 bF6F对Aβ诱导PC12细胞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可能通过增强PC12细胞ERK1/2活性和PKCγ蛋白表达实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β淀粉样蛋白、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月广元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奈哌齐;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2、24周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12、24周认知障碍严重程度及血清β淀粉样蛋白、炎性因子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2、24周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认知障碍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24周观察组患者认知障碍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β淀粉样蛋白1-28(Aβ1-28)、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24周观察组患者血清Aβ1-28、Aβ1-40水平低于对照组,Aβ1-4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24周观察组患者IL-1β、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认知障碍严重程度,调节β淀粉样蛋白的表达,减轻炎性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1型糖尿病(T1DM)小鼠胰岛8细胞量的变化及变化机制。方法糖尿病第4、12、20周时,T1DM小鼠被放血处死。以Insulin、Kruppel—like factor 4(KLF4)、Caspase-3、TUNEL的免疫荧光标记及再生蛋白1mRNA半定量RT-PCR检测β细胞量、β细胞再生和凋亡。结果β细胞量随糖尿病发病时间延长逐渐减少,至糖尿病第12周时降至最低,第20周与第12周比较无统计学差异。β细胞量的变化与其Caspase-3、KLF4的表达和胰腺再生蛋白1mRNA的丰度密切相关。结论1型糖尿病鼠胰岛β细胞并未完全丧失,其机制与β细胞凋亡减少、再生增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 (GPX1)重组质粒转染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使其在细胞内高表达,探讨GPX1清除自由基、抗氧化应激的细胞保护作用。 方法 将GPX1重组质粒、pLNCX空载体质粒转染PC12细胞,用新霉素(G418)筛选稳定表达GPX1的PC12细胞,以不同β-淀粉样蛋白(Aβ)25-35浓度诱导PC12细胞48 h,确定最佳Aβ25-35浓度,构建理想阿尔茨海默病(AD)细胞模型。以最佳Aβ25-35浓度分别诱导转染GPX1重组质粒组、转染pLNCX空载体质粒组和正常PC12细胞组48 h,比色法比较其吸光度(A)值。 结果 用G418筛选出了稳定高表达GPX1的细胞克隆。与无Aβ25-35的空白对照组比较,20 μmol/LAβ25-35可使PC12细胞的抑制率显著升高,达2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确定Aβ25-35的最佳诱导浓度为20 μmol/L。最佳Aβ25-35诱导浓度诱导各细胞组48h后,与转染pLNCX空载体质粒细胞组和正常PC12细胞组比较,转染GPX1重组质粒细胞组A值明显升高,分别为[(0.53±0.02)与(0.44±0.02),(0.53±0.02)与(0.39±0.07),均P<0.01]结论转染GPX1重组质粒可增强细胞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逆转Aβ25-35所致的细胞生存率降低。  相似文献   

10.
IGF-1对Aβ25-35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β样淀粉蛋白(Aβ25-35)引起的PC12细胞凋亡及tau蛋白磷酸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TUNEL等检测磷酸化Akt、Akt水平及Tau蛋白磷酸化水平,观察IGF-1对Aβ25-35致PC12细胞的损伤保护作用。结果MTT分析法表明IGF-1保护组的细胞活性显著高于Aβ损伤组(P<0.01),TUNEL法检测结果显示IGF-1保护组凋亡指数低于Aβ损伤组(P<0.01),IGF-1保护组能使被Aβ下调的磷酸化Akt水平恢复至与对照组相近的水平,总Akt水平基本维持不变。IGF-1保护组tau蛋白在Ser396,Ser202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和总tau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Aβ损伤组。结论IGF-1能降低Aβ的细胞毒性,抑制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的凋亡和tau蛋白磷酸化,这一作用机制是通过PI3K/Akt信号传导途径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扩张型心肌病模型大鼠心肌组织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实验用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扩张型心肌病对照组,阿托伐他汀处理组(12 mg·kg~(-1)·d~(-1)),扩张型心肌病组大鼠应用阿霉素造模,每组9只,各组灌胃12周。之后检测各组大鼠心功能及心肌组织中miRNA208a、内皮素、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转化生长因子β1(TGP-β1)、胶原蛋白I(COL-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扩张型心肌病大鼠12周时左心功能明显降低;心肌组织中TGP-β1、miRNA208a、内皮素、βMHC、COL-1表达显著增加,心肌间质纤维化明显。而阿托伐他汀处理组大鼠心肌组织中miRNA208a、TGP-β1、内皮素、βMHC、COL-1表达下调,左心室功能显著改善,而心肌间质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结论:TGFβ1/miRNA208a信号通路在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纤维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与COL-1高表达密切相关。阿托伐他汀可减轻扩张型心肌病大鼠心肌组织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TGFβ1/miRNA208a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大鼠软脑膜间皮细胞(RLMCs)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TCF)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RLMCs,并将其分为4组:(1)0组(正常对照组):用无血清培养基(FSM)培养细胞;(2)1组:用含TGF-β11 ng/ml培养细胞;(3)2组:用含TGF-β1 2 ng/ml培养细胞;(4)3组:用含TGF-β14 ng/ml培养细胞;各组分别在TCF-β1刺激6、12及24 b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CTCF mRNA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m blot)测定CTCF蛋白表达.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χ±s)表示,各个浓度点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法(LSD)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在6、12及24 h分别以TCF-β1 1ng/mL、2 ng/mL、4 ng/mL处理,CTGF 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6h=46.549、F12h= 287.098、F24h=109.202,P均〈0.001),呈剂量依赖性,以TGF-β1处理12 h组CTGF mRNA表达差异明显.western blotting:正常对照组RLMCs细胞和不同浓度的TGF-β1刺激后均表达CTGF蛋白,在TGF-β1刺激6、12及24 h后,各组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显著性(F6h= 52.988、F12h= 95.331、F24h=157.107,P均〈0.001),呈剂量依赖性,以TGF-β1处理6h组CTGF蛋白表达差异明显.结论 TGF-β1能诱导RLMCs中CTGF通路激活.TGF-β1刺激RLMCs中CT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而且随浓度增加而显著.CTGF可能作为神经系统疾病中抑制脑膜纤维化的靶点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整合素α bβ3与血小板信号分子聚焦粘附激酶 PP12 5 F AK磷酸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沉淀、SDS- PAGE和 Western blots等方法 ,观察在凝血酶刺激时 3种不同条件 (1正常人血小板 ;2用抗α bβ3单克隆抗体阻断正常血小板 ;3α bβ3缺陷的血小板无力症患者血小板 )下血小板 PP12 5 FAK磷酸化反应。结果 :正常人血小板 PP12 5 F AK发生磷酸化反应 ;α bβ3单抗阻断正常血小板其 PP12 5 FAK磷酸化明显减弱 ,但仍可见微弱磷酸化反应 ;血小板无力症患者血小板 PP12 5 F AK未见磷酸化反应。结论 :PP12 5 F AK磷酸化依赖于血小板活化和 α bβ3结构及功能的完整。整合素 α bβ3介导了血小板外 -内信号传导 ,α bβ3缺陷可影响这种信号传导 ,抗 α bβ3单抗不能完全阻断 PP12 5 F AK磷酸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β-淀粉样肽(25-35)[β-amyloid peptide (25-35),Aβ25-35]对体外血清饥饿培养PC12细胞的Cyclin D1、CDK4、pRb、E2F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终浓度为25 μmol/L Aβ25-35处理PC12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细胞周期的改变,通过RT-PCR检测Cyclin D1、CDK4、E2F1基因mRNA表达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Cyclin D1、CDK4、pRb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血清饥饿培养24 h可使约90%PC12细胞停滞于G0/G1期,25 μmol/L Aβ25-35诱导组8、16、24 h与对照组比较,S期百分率明显增加(P<0.01),16 h后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可见明显的亚二倍体峰(Ap峰);Aβ25-35浓度诱导血清饥饿培养的PC12细胞0~20 h,Cyclin D1、CDK4、pRb 、E2F1 mRNA和蛋白表达增高.结论 Aβ25-35诱导同步化于G0/G1的PC12细胞重新进入细胞周期,并阻滞于S期,同时出现凋亡,可能与增加Cyclin D1、CDK4、pRb 、E2F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花青素(pmcyanidins,PC)对β-淀粉样肽(25-35)[βamyloid pepfide-(25-35),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分析细胞存活率,Hoechst 33258-PI荧光染色法检测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细胞凋亡率变化情况。结果 不同剂量PC预处理PC12细胞1h可剂量依赖性对抗Aβ25-35引起的PC12细胞凋亡,提高细胞的存活率,减少Aβ25-35引起的核固缩、凝聚和碎裂,降低细胞凋亡率。结论 PC可剂量依赖性对抗Aβ25-35对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ERK信号转导通路在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诱导神经突触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星形胶质细胞诱导PC12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然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Aβ1-40组,分别作用不同时间段.应用扫描电镜观察突触数目,透射电镜观察神经突触超微结构,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突触素、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Western blot检测ERK蛋白表达.结果 Aβ1-40作用PC12细胞4 h时,突触囊泡数目明显减少,突触间隙模糊,突触数目明显减少,突触素和GAP-43表达也明显减少,磷酸化ERK(p-ERK)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β1-40可以诱导PC12细胞神经突触毒性损伤,而且ERK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受到抑制,因而推测Aβ1-40诱导PC12细胞神经突触毒性损伤机制与ERK信号转导通路活化受到抑制有关,这可能是AD早期神经突触损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γ干扰素 (IFNγ)治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 ,观察小鼠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I、II型跨膜受体(TβRI、TβRII)表达的变化,同时动态观察日本血吸虫病小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TGFβ1、TβRI及TβRII的变化趋势。 方法 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BALB/c小鼠,16周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吡喹酮治疗组和吡喹酮联合IFNγ治疗组,治疗8周。于感染后8、12、16周和疗程结束后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GFβ1、TβRI及TβRII表达部位;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小鼠肝组织TGFβ1、TβRI及TβRII转录水平。  结果 TGFβ1、TβRI和TβRII在小鼠肝细胞、窦周细胞中均有表达,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表达增强,特别在虫卵肉芽肿周围;IFNγ治疗后,虫卵肉芽肿减少,TGFβ1、TβRI及TβRII表达较治疗前降低;TGFβ1mRNA在感染后12周表达开始上调,模型组达高峰(P<0.05),经吡喹酮联合IFN γ治疗后降至正常水平;TβRIImRNA在感染后8、16周表达下调(P<0.05),疗程结束后恢复正常;TβRImRNA表达水平在发病和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变化。  结论 TGFβ1表达上调和TβRIImRNA表达下调促进肝纤维化形成,IFNγ抑制TGFβ1的分泌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TGF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肝癌模型大鼠肝硬化期血清免疫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和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8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只。实验组按0.2 ml/kg体重静脉注射400 ml/L CCl4橄榄油,2次/w,注射12 w;对照组静脉注射同等量的橄榄油。然后在第4、6、8、10、12周检测两组外周血IL-1β、IL-6、TNF-α水平。结果第4、6、8周两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0周实验组血清IL-1β高于对照组(P<0.05),IL-6、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2周实验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肝硬化期血清IL-1β、IL-6、TNF-α的变化较为明显,可有效反映疾病的发展转归。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细粒棘球蚴早期感染BALB/c小鼠TGF-β1的表达情况。方法用细粒棘球蚴感染BALB/c小鼠,分别于感染后第1、3、5、7、9、12d处死,取其脾细胞和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TGF-β1的含量,采用qRT-PCR法检测TGF-β1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实验鼠Eg感染后第1~12d,外周血TGF-β1的含量为2 695.79~3 055.09n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mRNA相对表达量为0.029~0.06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及其mRNA表达量均有随着感染时间延长呈增高的趋势。结论TGF-β1在小鼠细粒棘球蚴感染早期表达增加,可能有利于细粒棘球蚴的免疫逃逸。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MCI-186)对β样淀粉蛋白(Aβ1-40)引起的PC12细胞tau蛋白磷酸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 Western 印迹等检测Ser396,Ser199/202,Tau-5及GSK-3β,GSK-3βSer9磷酸化水平,观察MCI-186对Aβ25-35致PC12细胞的损伤保护作用.结果 模型组 tau蛋白在Ser396、Ser199/202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及总tau蛋白水平在Aβ1-40作用3 h后开始升高,同时GSK-3β的表达增多,磷酸化GSK-3βSer9的表达减少,MCI-186保护组tau蛋白在Ser396,Ser199/202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和总tau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Aβ模型组(P<0.05),GSK-3β的表达减少,磷酸化GSK-3βSer9的表达增多(P<0.05).结论 在Aβ1-40诱导PC12细胞损伤过程中,出现了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可以使Ser396,Ser199/202位点及Tau-5蛋白升高.激活GSK-3β是产生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主要途径.MCI-186可通过抑制GSK-3β的活性,从而减轻Aβ1-40诱导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而达到保护神经细胞的目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