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医外治法是指用器械或外用药物治疗身体疾病的一种方法。藏医外治法有放血、按摩、擦身、火灸与艾灸、拔罐、敷(热敷与冷敷)、汤药熏、穿刺、药水浴等多种方法。根据其手段的不同,分为温、强、烈3种,温和的治疗法有罨敷法、药浴疗法、涂擦疗法3种;较强的治法有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四子散热罨包联合大黄粉神阙穴贴敷对便秘患者肠道准备效果的影响。方法:严格执行纳排标准后,前瞻性选取2020年3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82例便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结肠镜检查,灌肠组检查前予以生理盐水灌肠,联合组在灌肠组基础上予以四子散热罨包联合大黄粉神阙穴贴敷。观察两组肠道清洁度、肠道清洁范围以及排便情况。结果:联合组肠道清洁度优于灌肠组(P<0.05);联合组肠道清洁范围优于灌肠组(P<0.05);联合组排便次数多于灌肠组,肠内容物排清时间短于灌肠组(P<0.05)。结论:将四子散热罨包联合大黄粉神阙穴贴敷用于便秘患者肠道准备可改善排便情况,进而扩大肠道清洁范围,提高肠道清洁度。  相似文献   

3.
张丽霞 《光明中医》2011,26(9):1931-1931
要想提高药物的疗效,不仅要对证用药,适时服药也很关键。古代医家对此甚为重视。《汤液本草》说:“药气与食气不欲相逢,食气消则服药,药气消则进食。所谓食前食后盖有义在其中也。”  相似文献   

4.
巩某,女,汉族,46岁,就诊时间2000年4月21日。患者于1999年7月10日被确诊为BL,在院外联合化疗(MDL)。自诉治疗期间服药规则,服药半年后自觉全身发热,心烦,夜间不能入睡,随即全身出现红斑、结节、伴肢体痛,曾间断服用“强的松”等药(剂量不详),上述症状未能减轻,逐渐加重,伴恶心呕吐,纳食差,小便量少色黄,大便如常。体查:全身皮肤呈红色(B663药物反应),颜面浸润,球结膜充血,颜面四肢分散多个黄豆至蚕豆大小、呈球形或半球形结节,触痛明显;躯干部可见多处形状不规则红斑,边缘不清,舌质红绛,脉细数。诊断: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间歇服药法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子宫附件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慢性疾病提供新的方法,以便更好的安全用药,最大限度的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同时为患者提供更经济便捷的治疗方法。方法:将72例慢性子宫附件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2组均服用银藤合剂治疗,治疗组采用间歇服药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服药法,2组均按上述方法连续服药8周。结果:治疗组愈显率88.89%,对照组愈显率86.1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同对照组比较,胃肠道不良反应减少。结论:间歇服药法与传统服药法有同等的治疗效果,但对比之下,间歇服药法能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药摩法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8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物按摩疗法(简称“药摩法”),是将外用药剂涂抹于患者体表治疗部位或操术者手心后。再对治疗部位施行按摩手法的一种外治疗法。药摩法具有外用药物疗法与按摩疗法的双重作用,有比单纯应用外用药物或按摩治疗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应用本法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不仅不受“新伤、局部瘀血和肿胀期施用按摩手法会加重症状,  相似文献   

7.
中医脐疗法     
<正> 脐疗法是将药物作成适当剂型敷于脐部,或在脐部给以某些物理刺激(如艾灸、热熨、拔罐等),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它是祖国医学具有悠久历史、行之有效、方简效捷的防治疾病的疗法之一。近代,人们已经注意到现行用药方式所存在的问题,如口服用药,药效只能维持数小时或更短时间,致使病人不得不一日多次服药。因药物经口服进入消化道后,部分有效成分往往被破坏,不得不加大剂量甚而近于中毒剂量,威胁着病人安全。注射给药,既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也有许多不便之处。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对寻找新的给药途径,已成有关医药研究工作者的重要课题。祖国医学的脐疗法可视为较理想的一个给药途径,我们应当发掘、继承和加以发扬。  相似文献   

8.
答:脐疗是中医常用的外治法之一,可治内、外、妇、儿各科多种疾病。吴尚先曾谓“中焦之病……敷脐为第一捷法”,“对上下焦之病,也可用敷脐而上下相应”。由于脐眼敏感度高,渗透力强,药物易于穿透、弥散而被吸收,是经穴给药的首选部位。临床常用的为贴脐法,根据药物剂型及病情需要又分为填脐、敷脐、覆脐、涂脐、滴脐、围脐、熨脐、缚脐等。现今临床常结合使用,如将药末或药糊填满脐眼,然后用胶布贴盖,为增强疗效,加快吸收,贴敷后再加热水袋热熨数分钟或结合使用艾灸或按摩,如此就包括了填、敷、贴、熨及灸疗多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洗剂是祖国医学外治法之一,古称“溻洗”,它是以药物煎汤乘热在患处淋洗、浸渍、罨敷或坐浴的一种治疗方法.早在公元前770年《礼记·曲礼》篇载有“头有疮则沐、身有疮则浴.”  相似文献   

10.
老年糖尿病住院患者安全服药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住院患者安全服药的管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00例接受口服药物治疗的老年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服药安全护理干预,采用服药放置直视化,单独小包装给药,使用温馨提示卡,确保患者准时服药,饮食辅助服用的药物使用温馨提示卡,示范和指导患者采用正确姿势服药,保证服药方法准确,密切观察口服用药不良反应,做好服药健康指导,比较实施前(入院时)后(出院时)安全服药的效果。结果服药时间准确率显着高于干预前(均P〈0.01)。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服药过程实施安全服药综合护理干预,能提高其用药依从性和准确率,减少用药并发症,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雷钧 《四川中医》2011,(11):119-121
中医服药护理包括服药时间、服药方法、药后调护、服药禁忌等内容。适时服药是中医服药护理的重要方面,在护理工作中,应根据病情、病位、人体生理节律等因素,选择正确的服药时间。服药方法是有关疾病早日痊愈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中医服药护理的重要内容,在护理工作中,应根据病位、病性、药性、体质等不同,选择恰当的服药方法。药后调护,即病人服药后的调理将息和在饮食起居等方面的宜忌,在护理工作中,应根据药物性味、功用,辅以啜粥或暖水、温覆取微汗等法以助药力;同时,要中病即止,注意观察药后反应。中医历来有"药食同源"之说,一般来说,服用中药时,应禁食生冷、油腻、辛辣、海腥等刺激性食物,并应根据不同疾病指导病人选择不同的饮食宜忌。总之,服药护理是临床治疗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服药护理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药物效果的发挥。在护理工作中,应掌握并严格遵循服药护理方法,正确指导或帮助助病人服药,以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中药的服法与禁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许多患者对中药的服法缺乏足够的认识,由于服用方法不当,影响了药物疗效。因此应根据病情区别对待,讲究服用方法。1远服:即饭后较长时间服药,本法适用于脾胃病或服用泻下作用药物。2空腹服:即晨间未进食前服药,本法适用脾胃虚寒,作用于四肢血脉和服用驱虫作用药物。3睡前服:即在睡眠前服药,本法适用心脏病和服用滋阴健胃的药物。4饭前服:即进食前20min服药,本法适用于下焦病症和服用补肾之品。5饭后服:即进食后20min服药,本法适用于上焦胸膈病症。6发病前服药:如掌握疾病发作规律可在发病前适当时候服药,如疟疾、癫痫等。7热服:即乘热服…  相似文献   

13.
处方及用法鲜蒺藜果或干蒺藜去刺,粉碎为面,加红糖等量,捣碎用醋调成糊状。外敷于肿胀、硬结、疼痛最明显部位。再用塑料布或油纸敷盖药糊,包扎固定,药糊干后,重换敷,直至炎症消失。但局部出现溃破,则不使用上药,可切开引流。疗效门诊用该方治疗乳腺炎7例、疖肿21例、痈3例、共31例,除1例乳腺炎因炎症扩散较重服用6剂中药外,其余均单用该方收到满意效果。一般用药3~7天痊愈,不需服用或注射抗菌素类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益胃贴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胃炎4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益胃贴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使用的益胃贴是采用现代提取工艺,提取药物的有效成分做成的药膏,治疗时将药膏置于消毒的青霉素瓶盖内,透明胶布十字固定;对照组使用的药贴是用醋将药物原粉调成糊状敷于治疗部位,胶布固定,两组均3-5d更换1次,治疗30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6%,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较少出现瘙痒、疼痛等过敏反应,且药贴不容易脱落,污染衣物,而对照组较多出现了上述不良现象。结论:益胃贴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较好,且改进后的贴敷方法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临床上治疗高血压药物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临床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将484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服用施慧达及硝苯地平缓释片进行为期2个月的降压治疗,密切观察患者服药降压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服药后2组患者血压显著降低,用药2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1%,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高血压选用施慧达安全高效,适宜临床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6.
中药和禁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林 《家庭中医药》2006,13(12):14-16
禁忌,又称为“不宜”,古人在服用各种药物、吃各种食物时,发现一些药物同时服用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一些食物在一起吃,也会出现各种不舒服,在生病时或是特殊的生理时期如妊娠期,也有一些药物或食物是不能随便吃的。古人对这些现象加以总结、记录,因此我们在许多古医书、古药书以及食谱、食疗专著中都可以看到有关禁忌的内容。禁忌依据程度的不同,又有三种称谓:禁、忌、慎。禁,就是严格禁止,否则后果严重;忌,就是要心存畏忌,尽量不去用,以免不良后果;慎,就是要小心谨慎,权衡利弊,不得不用时才用。在中药学中大致包括这样几个方面: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服药食忌。  相似文献   

17.
<正> 敷脐疗法又称贴脐疗法。是中医临床常用的外治法之一。现将近几年来有关敷脐疗法的有关资料综述如下。一、敷脐类别随着临床实践的发展,逐步从单一敷脐法,发展为多种敷脐法。主要有填脐法、贴脐珐、填贴混合法三类。填脐法有填药末、填药糊、填药饼等。贴脐法有贴膏药、贴布膏等。此外,还可根据治疗需要或用水调、醋调、酒调、药汁调拌等不同。1.填药末法:其方法是将所用药物研为细末,适量填脐中,胶布固定。2.填药糊法:其方法是将所用药物研为细末。用温开水,或醋,或酒,或药汁  相似文献   

18.
敷脐疗法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敷脐疗法临床应用举隅徐化君安徽省临泉县宋集中心卫生院(236414)敷脐疗法属中医外治法的范畴,是选用适当的中药为末填敷脐中或将药末加油膏、唾液、酒、醋、药汁等调和成稠糊状敷于脐部,或在脐部给予某些(艾炙、热熨、拔罐等)刺激,通过皮肤给药途径以防治疾...  相似文献   

19.
脐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昆 《山西中医》2011,27(5):58-59
脐疗是指将药物做成适当的剂型(如糊、散、丸、膏等)敷与脐部,或在脐部给与某些物理刺激(如艾灸、针刺、热熨、拔罐等)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如隔盐灸、隔姜灸、隔葱灸、隔附灸、药饼灸、保健灸以及药物填脐、熏脐、贴脐、温脐、滴脐、吸脐、热脐等法。这些治疗方法,也统称为神阙灸。现介绍有关脐疗研究进展概况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安全给药的护理管理措施。方法:对120例老年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安全用药存在的问题及护理措施。结果:漏服药者13例,占10.83%;少服药物者8例,占6.67%;重复用药者7例,占5.83%;提醒后服药者30例,占25%;服自带药物者,占21.67%。结论:老年住院患者存在提醒服药、服用自带药物、重复用药等问题,护理人员要加强安全给药的管理措施,减少不良事件,确保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