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中的运用价值。方法:根据检查方法的不同将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高度怀疑有头颈部动脉血管性病变的患者分为两组,29例采取常规剂量CT扫描进行CTA检查(常规剂量组),31例采取低剂量CT扫描进行CTA检查(低剂量组),比较两组辐射剂量、图像噪声和图像质量。结果:低剂量组CT容积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两侧颈内动脉虹吸段平均CT常规剂量组为458.62HU,低剂量组为430.25HU,P>0.05;两组图像质量评分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头颈部CTA中运用低剂量CT扫描技术可以降低医源性辐射剂量,同时又能满足临床诊断需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56排CT低剂量扫描在肺部小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46例肺部小结节患者,于患者入院时采用常规剂量对患者进行CT扫描检查,并于1周后进行CT低剂量扫描复查。对比患者经过两次扫描后的肺部小结节数量、结节内部的特征以及结节周围的变化。结果:采用常规剂量扫描与低剂量扫描肺部小结节数量相比差异较小(P>0.05);常规剂量扫描与低剂量扫描小结节内部特征比较差异性较小(P>0.05);常规剂量扫描与低剂量扫描诊断结构比较差异较小(P>0.05)。结论:采用256排CT低剂量扫描肺部小结节患者,对常规剂量的进行扫描的价值差异较小,但低剂量CT扫描相对来说辐射更小,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低剂量CT技术诊断泌尿系结石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6月-2018年8月进行CT检查的泌尿系结石患者共72例,其中采取常规剂量(240mA)扫描的36例为常规剂量组,采取低剂量(80mA)扫描的36例为低剂量组,以临床确诊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组泌尿系结石诊断的准确率,并对图像质量评分、辐射剂量进行评估。结果:常规剂量组、低剂量组诊断泌尿系结石的准确率分别为94.4%和91.7%,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剂量组图像质量评分高于低剂量组,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低于常规剂量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CT扫描的辐射剂量低,图像质量及诊断准确率与常规剂量扫描无明显差异,用于泌尿系结石的临床诊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临床效果,为提高本病症检出率寻找一种有效检测手段。方法:选择我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间收治的46例肋骨骨折患者,分别对本组患者实施常规检测(X线检测)、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与多排螺旋CT常规剂量扫描,比较不同扫描方法的实施结果。结果:比较三种技术的检测结果,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与多排螺旋CT常规剂量扫描两组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均高于X线检测技术,数据差异显著(P<0.05)。比较不同剂量下的图片质量情况,低剂量组的图片优良率与常规剂量组的差异不显著(P>0.05);比较不同扫描方法的辐射剂量情况,常规剂量组的辐射剂量明显高于低剂量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肋骨骨折诊断中,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科学有效,与常规技术相比,该检测方法可以保障肋骨骨折的检出率,并且所生成的图像质量满意,但是可以减少患者所承受的辐射剂量情况,满足临床需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在肺癌早诊早治中对肺部孤立实性小结节应用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肺部孤立实性小结节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以常规剂量扫描结果为对照组,以低剂量扫描结果为观察组。对比不同剂量扫描方式对诊断结果的影响情况。结果:经对比得出,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3.33%)、(80.00%),组间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DLP(109.40±23.49)mGY×cm以及CTDIw(2.37±0.64)GY显著低于对照组的DLP(289.57±27.32)mGY×cm以及CTDIw(8.15±2.56)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癌早诊早治中对肺部孤立实性小结节应用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的应用价值显著,可应用于肺癌筛查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VNC)及CT血管显影(CTA)在宫颈癌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7例经病理确诊宫颈癌患者用双源CT行常规平扫、动脉期扫描及实质期双能量扫描。比较虚拟平扫与常规平扫(CNC)图像上显示的宫颈病变、臀大肌及膀胱的平均CT值、SNR、CNR、图像质量评分、辐射剂量及对病灶的显示。同时应用双能去骨获得盆腔CTA图像,直观显示肿瘤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和肿瘤供血动脉。结果:与常规平扫相比,双能量扫描方案辐射剂量ED低于常规扫描方案(P<0.05),剂量约降低31.4%。虚拟平扫所测器官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SNR、CNR、图像质量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图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对评分虚拟平扫图像低于常规平扫,但均在3分以上,能达到诊断要求;两种图像对病变的大小、位置显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源CT盆腔成像中,双能量虚拟平扫具有取代常规平扫的可能,减少1次平扫的放射剂量,在不影响图像质量及病灶检出的情况下降低了辐射剂量,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低剂量螺旋CT扫描用于早期肺癌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90例早期肺癌患者研究,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低剂量螺旋CT扫描,45例)和对照组(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45例),对比诊断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早期肺癌检出率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CT扫描图像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图像噪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辐射剂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扫描用于早期肺癌诊断临床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复查中的检查效果。材料与方法:选取130例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病人为研究对象,对130例患者行常规扫描后再行低剂量扫描。比较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CT扫描的效果及使用剂量。结果:两组扫描图像质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薄层重建图像质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扫描影像学、薄层重建影像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D、DLP和CTDIvol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即观察组扫描辐射剂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螺旋CT低剂量扫描用于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的复查,可以获得与常规剂量接近的检查效果,并可有效减少CT扫描中的辐射剂量。因此提高了肺结核复查的安全性,节约了检查成本。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低剂量CT对结直肠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86例患者分别进行低剂量CT(n=46)及常规剂量CT成像(n=40)。低剂量CT组管电流采用预设噪声指数为10的自动管电流;常规剂量CT扫描管电流为400 m A。对比二组成像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对结直肠病变的检测效果。结果:常规剂量组图像质量评分稍高于低剂量组,但二组评分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剂量CT组的CT容积剂量指数明显低于常规剂量CT组(P0.001)。低剂量CT组与常规剂量CT组诊断结直肠病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3.8%、85.7%与96.7%、90%,二组对于结直肠疾病的诊断符合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基于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的低剂量CT明显降低了患者的辐射剂量,获得的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对于结直肠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部常规剂量与低剂量CT扫描对拟诊为肺部感染患者图像质量的影响,以优化胸部低剂量CT扫描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于该院拟诊为肺部感染行胸部CT平扫的患者108例;以2020年2月3日为方案转换时间点,在此前为常规剂量(130kV,参考管电流为80mAs)组共48例,在此后为低剂量(110kV,参考管电流为20mAs)组共60例;两组均采用高级迭代重建算法(ADMIRE),重建层厚1mm。将数据传入MMWP4后处理工作站进行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辐射剂量参数[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测量,同时数据传入PACS进行背景噪声评分和整体图像质量评分。结果(1)客观评价显示常规剂量组的SNR和CNR(7.33±2.12,181.07±48.13)显著大于低剂量组(3.81±1.06,93.95±25.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常规剂量组的CTDIvol、DLP、ED[(6.37±1.28)mGy,(241.83±63.31)mGy·cm,(3.39±0.89)mSv]显著大于低剂量组[(1.62±0.25)mGy,(63.79±10.92)mGy·cm,(0.89±0.15)mS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主观评价显示常规剂量组对背景噪声和整体图像质量的评分[(1.94±0.24)分,(4.08±0.35)分]与低剂量组[(1.97±0.18)分,(3.98±0.2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低剂量CT扫描技术的图像质量与常规剂量无明显差异,而辐射剂量明显降低,图像质量满足肺部感染的影像诊断要求,该方案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肺内小结节时行剂量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40例胸片示肺内小结节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低剂量螺旋CT扫描,20例)和对照组(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20例),比较两组图像质量与剂量辐射参数,观察两组肺部小结节影像表现,评价诊断准确率。结果:实验组影像质量优良率(95.0%)与对照组(100.0%)相当,结节定性诊断准确率(90.0%)与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辐射剂量参数CTDIW(1.51±0.09)mGy·cm^2、DLP(41.32±2.15)mGy·cm^2、ED(0.73±0.02)mGy·cm^2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扫描肺内小结节可获得与常规剂量扫描基本相当的图像质量与诊断效果,同时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减少患者辐射损伤,应用更为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与常规螺旋CT在高危人群肺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在张掖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胸部CT检查的190例肺癌高危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扫描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观察组接受低剂量螺旋CT扫描,比较两组剂量病变检出情况、肺结节定性诊断、图像质量,并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中肺内结节检出人数为13例(13.68%),经病理证实的肺癌为3例(3.16%),其他病变检出人数为48例(50.53%);观察组中肺内结节检出人数为12例(12.63%),经病理证实的肺癌为1例(1.05%),其他病变检出人数为47例(49.47%)。两组肺内结节检出率、病理证实的肺癌检出率以及其他病变检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肺结节肺转移瘤、炎性结节、肺结核增殖病灶、肺癌以及难以定性诊断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优良率95.79%低于对照组的97.89%,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扫描的诊断结果与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具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螺旋CT在早期肺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按组间基线资料匹配原则将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12月期间行螺旋CT检查的93例早期肺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46例,予以常规剂量CT扫描)和观察组(47例,予以低剂量CT扫描),根据金标准(病理检查),对比两组检出率、图像质量评分、结节检出情况及相关辐射参数。结果:两组检出率、图像质量评分、最大直径、平均直径和结节个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出结节最小直径较对照组小(P<0.05);观察组CTDIvol、DLP、放射剂量及总毫安秒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剂量CT扫描,低剂量螺旋CT在不影响早期肺腺癌检出率和图像质量质量情况下,可降低辐射剂量,且更容易发现直径较小的结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分析采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肺部小结节的诊断鉴定作用和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于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62例肺部有小结节的患者纳入本组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展开分组扫描诊断探讨,对照组(31例)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常规剂量扫描,观察组(31例)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比两种不同剂量的扫描方式对于肺部小结节的诊断鉴定效果。结果:(1)在不同大小结节数量对比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扫描结果对比(P>0.05);(2)在不同形态结节检出率对比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检出结果对比(P>0.05);(3)在辐射量的对比中,观察组患者所受辐射伤害远低于对照组,辐射量对比(P<0.01)。结论:肺部小结节的诊断鉴定中采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基本能够达到常规剂量扫描的效果,但所受辐射伤害更小,安全性更高,值得大力推广应用于肺部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早期肺癌诊断应用低剂量CT扫描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50例低剂量CT扫描筛查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期选择50例常规剂量扫描筛查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就不同检验方式结节检出情况及肺癌结节细节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不同检查方式结节检出情况有所差异,相比之下,低剂量CT检验结果显著高于常规剂量CT(P<0.05),且不同检验方式下肺癌结节细节情况比较差异显著,低剂量CT检验结果明显高于常规剂量CT(P<0.05)。结论:早期肺癌患者诊断中以低剂量CT扫描作为筛查方式能够满足患者诊断需求,故而可以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双低剂量扫描在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诊断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苏州市立医院收治的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的62例冠心病患者,依据照射剂量的不同将其分为低剂量组(电流420 mAs,电压70 kV,碘对比剂浓度300 mgI/mL)和常规剂量组(电流420 mAs,电压120 kV,碘对比剂浓度350 mgI/mL),各31例。对比不同剂量在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诊断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低剂量组主观评价段数514段,主观图像质量评分为(3.81±0.33)分;常规剂量组主观评价段数726段,主观图像质量评分为(3.70±0.31)分。两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图像噪声、升主动脉信噪比、右冠状动脉对比噪声比、左前降支对比噪声比、左回旋支对比噪声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低剂量组有效辐射剂量、CT容积剂量指数均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双低剂量CCTA可以获得优质的图像质量及血管显示,且辐射剂量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早期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12月临床诊断为早期肺癌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常规剂量CT扫描及低剂量螺旋CT扫描,并与外科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2种检查方法对早期肺癌检出的敏感性。结果:两种扫描方式均能显示肺部的正常解剖结构及病变的基本特征,二者在早期肺癌的CT征象上无明显差异。低剂量螺旋CT对早期肺癌检出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常规剂量扫描(P0.05),而特异度无明显差异(P0.05)。低剂量螺旋CT扫描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较后者明显降低(P0.05)。结论:利用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对临床疑诊为早期肺癌的患者进行筛查,对肺内病变的发现和诊断无明显差异,低剂量扫描的有效放射剂量更低,对早期肺癌的筛查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轴位扫描应用于腰椎间盘扫描以降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正常BMI的60例志愿者行CT腰椎间盘检查,在其他参数均相同情况下分别进行常规剂量(270 mA)和低剂量(180 mA、135 mA)扫描,比较两种不同低剂量CT扫描所得图像与常规剂量的图像质量差异,以及发现椎间盘病变的差异。结果在扫描图像质量方面,两种不同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扫描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诊断疾病方面,两种不同低剂量扫描与常规剂量扫描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满足诊断需要的同时,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分别降低36.5%及54.0%。结论轴位扫描应用于腰椎间盘CT扫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并可大幅度降低患者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并探讨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5月~2016年12月期间共收治的50例确诊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实施16排螺旋CT常规剂量扫描、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比较两种扫描剂量下16排螺旋CT扫描对肺结节的检出个数、CT征象、定性诊断结果以及图像质量。结果:低剂量扫描与常规剂量扫描的肺结节检出个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其对肺结节各CT征象的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性诊断方面,低剂量扫描与常规剂量扫描对肺癌、肺转移瘤、炎性结节的诊断符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剂量扫描对肺结节的定性诊断不明确例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优例数与常规剂量扫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对肺结节的诊断准确性与常规剂量扫描结果较为接近,可在保证图像质量、有效检出肺结节、对肺结节进行定性诊断的同时,减少扫描剂量,有利于减少射线辐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低剂量胸部CT扫描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门诊疑似肺结核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病理诊断、低剂量胸部CT扫描及常规剂量CT胸部扫描,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对比不同剂量胸部CT扫描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及辐射剂量。结果:60例患者经病理诊断检出肺结核40例,低剂量胸部CT扫描对肺结核诊断的准确率、特异度与常规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扫描有效剂量、CT剂量指数及剂量长度乘积均低于常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早期施以低剂量胸部CT扫描有着较高的检出率,诊断准确率理想,且患者检查期间受到扫描辐射剂量较低,对其机体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少,安全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