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9 毫秒
1.
覃思蕗  黄娟 《妇幼护理》2023,3(8):1944-1947
目的 探析复合保温护理干预对心脏手术术后患者寒战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 2021 年 10 月至 2022 年 12 月 期间开展心脏手术的病人 74 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人就诊时的病例号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37 例。对照组采用 常规保温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复合保温干预模式。分析对比两组的手术指标以及麻醉拔管时间、寒战程度、围术 期体温以及凝血功能。结果 两组的输血量、手术时间、出血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 察组术后麻醉拔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围术期体温显 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本院心脏外科手术病人开展复合保温干预 模式,能缩短麻醉时间,维持术中及术后体温稳定,降低寒战等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临床检验指标、功能锻炼指导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连云港市中医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06例, 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57例和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49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指标〔白细胞计数(WBC)、体温、脉搏、呼吸〕、功能锻炼指导依从性、住院时间、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前围手术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 d的WBC、体温、脉搏频率均升高, 而呼吸频率降低, 观察组术后1 d的WBC、体温、脉搏均低于对照组, 呼吸频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功能锻炼指导依从性为98.25%, 高于对照组的85.7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前两组HSS、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两组HSS、ADL评分均上升,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体温预防护理在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0月~2014年3月行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低体温预防护理,比较两组体温变化、临床观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麻醉后各时间点体温与麻醉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麻醉后各时间点体温与麻醉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麻醉清醒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围术期寒战、躁动、发热及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低体温预防护理能够维持患者围术期体温恒定,改善术后相关指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围术期温度管理对一类手术切口感染对照组风险的影响。方法抽取医院2018年9月—2020年4月接受一类手术治疗的1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术期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基于手术室环境温度及患者体温管理的品管圈活动,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室环境温度、患者体温、术后切口愈合。结果观察组术前、术中、手术结束时手术室环境温度稳定,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30 min体温均接近正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麻醉后30 min、术后30 min体温降低,但观察组患者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手术室环境温度及患者体温管理的品管圈活动应用于一类手术患者,能够更好地维持患者围术期机体温度,有利于术后切口愈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复合保温措施在胃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胃癌并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79例按完全随机区段分组法分为观察组92例和对照组8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保温措施,观察组给予复合保温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体温、不良反应发生率、凝血功能、失血量以及麻醉复苏时间。结果手术前两组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30 min、60 min、90 min及手术结束时观察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且随时间变化,观察组体温变化比对照组稳定(P0.05)。术前两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30 min、60 min、90 min及手术结束时观察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低于对照组,且随时间变化,观察组升高速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及术后3 h、6 h、12 h的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且随时间延长,观察组出血速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复苏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手术患者术中采用复合保温措施可维持患者体温恒定,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减少失血量、麻醉复苏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小儿腹腔镜手术患儿预防非计划性低体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6例腹腔镜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前期入院的对照组在围术期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后期入院的观察组在围术期应用预见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手术前30 min(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进行30 min时(T3)、手术结束时(T4)的核心体温变化情况、术后麻醉苏醒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T1时,两组核心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观察组核心体温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模式应用于腹腔镜手术患儿中,可降低患儿术中低体温及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术后麻醉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加速康复外科在胸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历史性对照研究方法,以2018年953例实施围手术期传统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1000例实施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时间指标、住院费用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部位感染率分别为1.00%和2.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25,P<0.05);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肺不张、呼吸功能不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普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为67572(38503,80002)元,对照组住院费用为98357(58695,123569)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67,P<0.05);观察组出院前各项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用于胸外科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消化道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行手术治疗的132例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患者在围术期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2组患者术后的凝血功能指标、并发症以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实施前,2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凝血指标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消化道肿瘤术患者在围术期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术后凝血指标,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发生概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3):2119-2120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下应用医用升温毯对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5月期间采用全身麻醉下鼓风加温装置保温的腹部手术患者82例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82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全身麻醉下医用升温毯保温。通过测量鼻咽温度作为中心体温并进行比较,观察两组麻醉复苏时间、拔管时间及术中低体温发生率,观察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情况(PT、APTT)。结果观察组手术30min、60min、120min及手术结束时中心体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T、APTT均短于对照组,且拔管时间、麻醉复苏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低体温、寒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用升温毯用于全身麻醉下体温保护效果确切,不仅能够维持术中体温,降低凝血功能异常及术中低体温风险,还能缩短拔管及麻醉复苏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胸外科全麻手术中充气式加热毯联合电热毯的综合性保温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医院胸外科收治的102例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在围术期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充气式加温毯、电热毯,实施综合性保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体温变化、手术基本情况、生理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指标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开始5 min、手术进行30 min、手术结束5 min时鼻咽温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组间<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室室温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麻醉复苏室停留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E)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AD、NE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4R危机管理理论的低体温应急流程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1日~2020年12月31日6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基于4R危机管理理论的低体温应急流程,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围术期体温基本稳定;对照组体温出现持续降低,麻醉后60、90 min尤为显著(P<0.05);观察组麻醉后60 min、麻醉后90 min、术毕时体温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清醒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4R危机管理理论的低体温应急流程能够避免发生围术期低体温,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术后修复,患者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合保温护理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保温护理)和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复合保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各阶段体温、免疫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T1、T2时体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3、T4、T5、T6时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的CD3^+、CD4^+水平、CD4^+/CD8^+均升高,CD8^+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PQRS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实施复合保温护理,可有效维持患者术中体温,增强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系统保温护理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患者的体温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行择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术中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术中采用系统保温护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入室(入室后10 min)、术中(手术30 min)、术毕(放气后5 min)体温(T),及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凝血指标,及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术后麻醉苏醒时间、苏醒后寒战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低体温、寒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时间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及术毕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毕SBp、DBp、HR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T、TT、APTT术毕均延长,对照组术毕PT、TT、APTT与入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观察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采取系统保温护理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在术前、术中、术后进行相应的保温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低体温的发生,减少机体热量散失,从而维持患者围术期体温相对恒定,保障机体血流动力学稳定,有效缩短麻醉苏醒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对患者围术期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比充气加温毯的不同给予时机,观察其对脑肿瘤手术患者体温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83例脑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41例在患者进入手术间时立即给予普通毛毯+充气加温毯加温,对照组42例在进入手术间时给予普通毛毯,麻醉诱导时给予充气加温毯加温,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体温、术中出血量、术后寒战发生率、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麻醉苏醒时间、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麻醉诱导时、麻醉1.5h、麻醉结束时体温均高于进入手术间时,体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麻醉诱导时到麻醉1.5h的体温均低于进入手术间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从麻醉诱导时到麻醉结束时各时间点体温均高于对照组,体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寒战发生率、躁动发生率及麻醉苏醒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肿瘤手术患者进入手术间时应立即给予充气加温毯加温,并且要注意适当的温度档位调节,从而能够减少围手术期低温的发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期间保温措施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2007年9月-2008年8月在普外科施行腹部手术的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一系列体温保护措施.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体温、血小板计数(PLT)、凝血活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定量的变化及术中出血量.进行t检验及χ2检验. 结果 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体温无显著变化,低体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亦显著优于对照组. 结论 老年患者腹部手术期间发生的轻度低体温会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增加手术出血量,积极的保温措施可有效维持患者体温恒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术前心理干预结合术中精细化体温护理对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以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在贺州市人民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1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一般护理,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基于对照组的护理方案给予术前心理干预结合术中精细化体温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和凝血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低体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麻醉恢复时间和气管拔管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首次下床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术前,比较2组的Harri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 0.05);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2组的上述评分均高于术前(P均<0.05),且观察组的Harris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术前,比较2组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 0.05)。手术结束时,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较术前延长,纤维蛋白原高于术前(P均<0.05);观察组的上述指标与术前相比,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观察组的上述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术前心理干预结合术中精细化体温护理可使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的术后恢复速度加快,改善其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于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TUPKRP)低体温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行TUPKRP治疗的100例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将其随机分成2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系统护理,比较2组的体温变化、异常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麻醉前、麻醉后15 min、术中30 min与术后30 min的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麻醉后体温呈下降趋势,各时点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麻醉后各时点体温均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术期低体温、寒战、膀胱痉挛发生率分别为12.00%、6.00%、22.00%,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满意率(90.00%)高于对照组(74.00%)(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预防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TUPKRP围术期低体温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7):1167-1169
目的观察血栓弹力图在心脏瓣膜性疾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收治的心脏瓣膜性疾病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行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血栓弹力图,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血常规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3d时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d时PLT、HCT、HGB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0,P=0.014)。结论在围术期护理中应用血栓弹力图可提高手术安全性,有助于调节心脏瓣膜性疾病患者凝血功能,并能降低患者术后出血及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综合术中保温管理对手术患者术后舒适度、心理状态及机体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行常规术中保温管理手术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本院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行综合术中保温管理手术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术后机体恢复情况、心理状态、围术期体温变化及舒适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生理功能、伤害性刺激、情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础体温、麻醉后30 min体温、术后60 min体温、手术结束期间体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术期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术中保温管理应用于手术患者可有效改善其机体恢复情况,优化心理状态,稳定围术期体温,提高其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苏醒室入室患者低体温发生的围术期特征,以期为制定相关管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1年5月某院实施胸腔镜肺叶手术患者(n=200)的临床资料,以发生苏醒室入室低体温的85例患者为病例组,未发生的115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特征。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麻醉类型、麻醉时长、入室核心体温、准备时间、入苏醒室时间、手术结束至入苏醒室时间等项目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中班入苏醒室、复合麻醉、麻醉时长、准备时间、手术结束至苏醒室时间是手术患者发生苏醒室低体温的危险因素;BMI、入室核心体温是其保护因素(均P<0.05)。病例组患者苏醒室停留时间、住院天数、尿量及凝血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护理人员应评估围术期患者年龄、入苏醒室时间、麻醉类型、麻醉时长、准备时间、BMI、核心体温、手术结束至苏醒室时间,积极预防苏醒室低体温的发生,同时关注苏醒室低体温给患者造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