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的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和瘦素(Leptin)水平及阿卡波糖的干预效果。方法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将4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冠心病合并IGT组(CHD并IGT组)(n=19)和单纯冠心病组(单纯CHD组)(n=27),33例体检者分为单纯IGT组(n=15)和正常对照组(n=18)。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受试者血清脂联素和瘦素水平,同时测定OGTT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小时血糖(2hFB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计算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对于冠心病合并IGT组和单纯IGT组均给予阿卡波糖干预3个月后复测上述指标。结果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下降,合并IGT时进一步降低,血清脂联素水平与HOMA-IR、HDL-C、SBP及性别相关。IGT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升高,血清瘦素水平与BMI、腰围相关,女性显著高于男性。血清脂联素和瘦素水平无相关性。经阿卡波糖干预后,BMI、腰围、2hPBG、TC、TG、LDL-C、HOMA-IR水平均下降。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升高,升高的水平与TC的变化相关;血清瘦素水平降低,女性降低水平高于男性。结论阿卡波糖可能通过影响冠心病合并IGT患者血清脂联素和瘦素水平来改善肥胖、餐后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及血脂紊乱等,进而起到心血管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的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和瘦素(Leptin)水平及阿卡波糖的干预效果。方法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将4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冠心病合并IGT组(CHD并IGT组)(n=19)和单纯冠心病组(单纯CHD组)(n=27),33例体检者分为单纯IGT组(n=15)和正常对照组(n=18)。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受试者血清脂联素和瘦素水平,同时测定OGTT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小时血糖(2hFB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计算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对于冠心病合并IGT组和单纯IGT组均给予阿卡波糖干预3个月后复测上述指标。结果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下降,合并IGT时进一步降低,血清脂联素水平与HOMA-IR、HDL-C、SBP及性别相关。IGT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升高,血清瘦素水平与BMI、腰围相关,女性显著高于男性。血清脂联素和瘦素水平无相关性。经阿卡波糖干预后,BMI、腰围、2hPBG、TC、TG、LDL-C、HOMA-IR水平均下降。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升高,升高的水平与TC的变化相关;血清瘦素水平降低,女性降低水平高于男性。结论阿卡波糖可能通过影响冠心病合并IGT患者血清脂联素和瘦素水平来改善肥胖、餐后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及血脂紊乱等,进而起到心血管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从该院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试两组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并分析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和hs-CRP、TNF-α、T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结论低脂联素水平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病变程度的重要危险因子;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明显下降可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并研究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T2DM+CHD组)和正常健康人(CON组)为研究对象,检测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脂联素和常规生化指标差异,分析T2DM+CHD组患者血清脂联素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 T2DM+CHD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FBG、TC、TG、LDL和LP(a)均显著高于CON组正常健康人,而HDL和脂联素均显著低于CON组正常健康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T2DM+CHD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Gensini积分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脂联素和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均rs=-0.533,P=0.031)。脂联素水平越低表示Gensini积分越高,冠状动脉病变越严重。结论血清脂联素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发病紧密相关,可能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运成 《山东医药》2014,(38):75-76
目的探讨沙格列汀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 96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8例;分别采用沙格列汀及二甲双胍治疗24周。治疗前后测定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测定血浆hs-CRP和Hcy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FBG、2 h FBG、Hb A1C和HOMA-IR均明显降低(P均〈0.05);对照组FBG降低更明显(P〈0.05);观察组2 h FBG和HOMA-IR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Hb A1C无明显差异。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浆hs-CRP和Hcy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但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沙格列汀用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不仅可平稳降低血糖,且能抑制微血管病变致病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可疑冠心病患者83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65例,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SAP组,21例)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ACS组,44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组(18例)。测定各组患者血清脂联素和hs-CRP水平。结果ACS组患者血清脂联素对数水平较对照组和SAP组明显降低(P<0.05);ACS组患者hs-CRP水平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线性相关分析表明,血清脂联素对数与hs-CRP水平呈负相关(r=-0.25,P<0.05)。结论血清脂联素与hs-CRP相互作用可能共同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的血脂、脂联素、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探讨黄芩苷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保护机制。方法野生型C57BL/6J雄性小鼠10只为正常对照组,ApoE-/-雄性小鼠2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黄芩苷治疗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其余两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2 w后,黄芩苷治疗组给予黄芩苷溶液30 mg·kg-1·d-1,模型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实验第20周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ELISA方法检测hs-CRP、TNF-α及脂联素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治疗组TC、TG、LDL-C、hs-CRP、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1或P<0.05),HDL-C、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P<0.01或P<0.05);与模型组相比,黄芩苷治疗组TC、TG、LDL-C、hs-CRP、TNF-α明显降低(P<0.01或P<0.05),HDL-C、脂联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黄芩苷可以下调hs-CRP、TNF-α水平,进而升高脂联素表达水平,可能通过抗炎抑制hs-CRP、TNF-α的表达及促进脂联素表达起到抗AS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脂联素(ADP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A组),2型糖尿病患者34例为糖尿病组(B组),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患者41例为并发症组(C组)。检测各组患者血清ADPN、sICAM-1、hs-CRP、空腹血清葡萄糖(FPG)和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含量,采用稳态模型评估法(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①糖尿病组、并发症组血清hs-CRP和sICAM-1水平及HOMA-I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并发症组血清ADP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与并发症组之间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糖尿病组、并发症组hs-CRP和sICAM-1水平与HOMA-IR成正相关(r=0.44~0.52,P<0.05),ADPN水平与HOMA-IR成负相关(r=-0.40,-0.46,P<0.05);并发症组ADPN、hs-CRP和sICAM-1水平与HOMA-IR的相关系数高于糖尿病组。结论 ADPN、hs-CRP和sICAM-1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明显相关,是2型糖尿病及其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及瘦素(LP)水平的影响。方法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缬沙坦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APN及LP水平变化,治疗前后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BG、PBG、Hb A1c及L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AP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SBP、DBP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可显著降低血压与血糖,减弱胰岛素抵抗,加快能量消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0.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测定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脂联素的水平,并分析其与冠心病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老年冠心病组48例,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22例,老年对照组48例.分别测定血清脂联素、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肌酐(Cr)、尿酸(UA),并以脂联素为因变量,以FINS、TG、HDL-C等为自变量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脂联素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结果 老年冠心病组和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老年对照组(P<0.05);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老年冠心病组(P<0.05);脂联素与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腰围(Waist)、TG、HDL-C、FINS相关(P<0.05).结论 脂联素在老年冠心病组中水平下降,并且合并糖尿病组比不合并糖尿病组下降更明显;脂联素可能为冠心病的一个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60例,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检测血清脂联素、瘦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游离脂肪酸(FFA)、空腹血糖(FPG)和胰岛素、体重指数(BMI)、血压(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指标,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再将60例2型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病患者分成2组,吡格列酮治疗组32例,常规治疗组28例,吡格列酮治疗组用吡格列酮治疗8w,治疗前后均检上述指标。结果(1)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P<0.01),吡格列酮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血清脂联素无差异(P>0.05);(2)应用吡格列酮治疗后,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升高(P<0.01),TNF-α、FFA、胰岛素水平下降(P<0.01),IR明显改善。结论吡格列酮能增加2型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改善IR。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对初发2型糖尿病(DM)对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血清脂联素等水平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2016年2月—2017年2月以该院确诊为初发2型DM1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63例,给予胰岛素泵持续输注诺和灵R治疗)和对照组(63例,给予皮下注射诺和灵R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血糖、血清脂联素、瘦素、内脂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两组血清瘦素、内脂素、血糖水平及HOMA-IR均显著下降,血清脂联素显著上升,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持续胰岛素输注强化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糖、血清瘦素、血清内脂素及血清脂联素水平,有助于降低患者的HOMA-IR,相比于常规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DM患者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高血脂合并稳定型心绞痛及无症状性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50例高血脂合并稳定型心绞痛及无症状性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观察Ⅰ组和观察Ⅱ组。对照组给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及冠心病常规治疗;观察Ⅰ组另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观察Ⅱ组另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疗程12周。治疗前后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脂联素、淀粉样蛋白A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Ⅰ组、观察Ⅱ组血清脂联素和一氧化氮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内皮素1和淀粉样蛋白A则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Ⅱ组与观察Ⅰ组比较各指标的变化幅度更大(P<0.05)。血清脂联素与一氧化氮呈显著正相关,与内皮素1及淀粉样蛋白A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降低血清脂联素水平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治疗前、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方法将50名门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病人分为替米沙坦和氨氯地平两组。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0周后患者血压、脂联素及血糖、胰岛素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替米沙坦组与氨氯地平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降低(P<0.01),替米沙坦组血清脂联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血糖、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氨氯地平组治疗前后血清脂联素、血糖、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与氨氯地平相比,替米沙坦在降压的同时,显著增高了血清脂联素水平并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显示其具有降压外良好的代谢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极其作用机制。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复方丹参滴丸。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脂联素和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浆脂联素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血浆脂联素、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有所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疗效良好,提高血浆脂联素水平、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选取T2DM肥胖患者120例,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应用西格列汀治疗,观察组加用康脾燥湿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与甘油三酯(TG)水平更低(P<0.05);血清脂联素与鸠尾素水平更高(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康脾燥湿汤可降低T2DM肥胖患者的糖脂水平,提高血清脂联素、鸠尾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西格列汀联合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优泌乐)50对老年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鸢尾素(irisin)、脂联素(APN)水平的影响。方法 68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常规运动、饮食控制+优泌乐50治疗)和观察组(34例,常规运动、饮食控制+优泌乐50+西格列汀治疗),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时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 PPG)、空腹血糖(FBG)]、胰岛素相关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空腹胰岛素(FIns)]、体质量指数、血清irisin、APN水平。结果 治疗3个疗程时,对照组HbA1c、2 h PPG、FBG水平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治疗3个疗程时,对照组GLP-1、FIns水平显著低于观察组,HOMA-IR水平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治疗3个疗程时,对照组体质量指数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治疗3个疗程时,对照组血清APN、irisin水平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早发冠心病(PCA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血浆脂联素(APN)水平,探讨APN水平与PCAD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2011年5月~2013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因胸痛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975例,其中男性529例,女性446例。依据病变分为早发冠心病组(563例)和对照组(412例)。PCAD患者依据性别分为男性(369例)和女性(194例)2组。同时依据病变程度将PCAD分为稳定型心绞痛即SA组(13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即UA组(241例)、急性心肌梗死即AMI组(155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与实验室检测数据,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脂联素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早发冠心病组男性、糖尿病、吸烟比例增加,TG、FBG、hs-CRP水平显著增高,HDL-C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早发冠心病组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879.31±113.92)μg/L vs.(916.38±117.10)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与女性相比,男性患者年龄、收缩压、HDL-C降低,TG水平和BMI显著增高,吸烟者所占比例显著增多,而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脂联素水平最高,按病变程度,SA组、UA组及AMI组脂联素水平依次下降。AMI组较对照组和SA组脂联素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空腹血糖、hs-CRP是PCAD的危险因素,HDL-C为保护因素(P均0.05)。在不同性别中,吸烟、糖尿病、TG、LDL-C是男性PCAD的主要危险因素,而糖尿病、高血压、hs-CRP是女性PCAD的危险因素,HDL-C、脂联素水平是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脂联素水平与早发冠心病相关,脂联素是女性早发冠心病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ANSTEMI)患者血清脂联素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ANSTEMI患者48例,入院即刻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将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20mg组和辛伐他汀40mg组,治疗两周后再次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结果两组治疗2周后血清脂联素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辛伐他汀40mg组治疗后脂联素的升高较辛伐他汀20mg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显著升高ANSTEMI血清脂联素浓度。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38例(A组)、单纯2型糖尿病32例(B组)及正常对照组38例(C组),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各组患者血清脂联素及C反应蛋白水平(CRP),并分析血清脂联素浓度与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CRP等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A组、B组脂联素水平均显著低于C组(P<0.01),A组脂联素又显著低于B组(P<0.01);脂联素与BMI(r=-0.50,P<0.01)、HbA1c(r=-0.56,P<0.01)、CRP(r=-0.24,P<0.05)呈负相关,与HDL呈正相关(r=0.35,P<0.01);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为BMI(b=0.04,P<0.05)、HDL(b=-0.29,P<0.01)、HbA1c(b=0.03,P<0.01)、CRP(b=0.02,P<0.01)、脂联素(b=-0.32,P<0.01)。结论低脂联素水平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