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分析髂腹股沟入路下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结合后柱拉力螺钉技术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髋臼骨折患者20例,采用髂腹股沟入路下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结合后柱拉力螺钉技术治疗,记录所有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采用Merled'Aubigne和Postel评估手术优良率,采用髋部骨折功能恢复量表(FRS)和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估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髋部恢复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54.96±37.71) min,术中出血量为(904.66±291.38) mL,住院时间为(18.85±4.26)d.患者术后1个月FRS评分和SF-36评分显著低于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P<0.05),术后6个月FRS评分和SF-36评分显著低于术后12个月(P<0.05).患者复位优良率为90%,手术优良率为8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结论 髂腹股沟入路下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结合后柱拉力螺钉技术治疗髋臼骨折患者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较少,患者后期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前路钛板加方形区螺钉联合改良后柱螺钉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月湖北省荆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复杂髋臼骨折86例,按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以前路钛板加方形区螺钉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改良后柱螺钉治疗.比较2组手术情况、髋臼复位情况、髋关节功能、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短于或少于对照组,髋关节复位优良率和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前路钛板加方形区螺钉联合改良后柱螺钉手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临床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应用不同手术入路的方法治疗髋臼骨折的经验。方法手术治疗髋臼骨折36例患者进行分析总结,按照Letournel-Judet骨折分型方法分型:后壁伴后柱骨折9例,双柱骨折6例,前柱伴后柱半横行骨折1例,T型骨折4例,横行骨折7例,髋臼后壁骨折5例,后柱骨折3例,前柱骨折1例。根据不同类型的骨折采用重建钢板或拉力螺钉固定。结果全部病例均得以随访,平均随访1年6个月。骨折复位情况按Judet等的方法进行评估:解剖复位29例,满意复位7例。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系统进行评估:优31例,良4例,可1例。结论手术内固定治疗是髋臼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手术入路的选择,复位的质量,牢固的固定及早期的功能锻炼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一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骨科收治的髋臼双柱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单一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成功复位后,前柱骨折运用重建接骨板螺钉固定,后柱骨折以拉力螺钉固定骨折端。按照Matta标准评估骨折复位情况,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éand Postel评分系统评估术后髋关节的功能。结果:患者骨折复位满意率为95.00%,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3.33%;仅有1例发生浅表切口感染,4例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为8.33%。结论:单一髂腹股沟手术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断端,并发症发生较少,骨折复位满意率高,术后功能优良率高。  相似文献   

5.
自19世纪60年代Judet等[1]对骨盆骨折类型进行经典分类论述后,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便进入系统发展时期。传统的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一直是治疗骨盆和髋臼骨折的标准手术,尤其对超过2 mm移位的髋臼骨折或是在承重拱顶位置的骨折效果良好[2]。但传统技术需要术者对骨盆深层结构进行广泛地暴露,术中可能伤及盆腔神经、大血管,并有高达25%的感染发生率[3]。并发症通常与原发伤无直接关系,而是跟手术暴露有关。因此,目前研究者都在寻求通过微创技术达到骨折固定的替代手术方法,其中经皮微创固定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994年Simonian等[4]首次使用骶髂关节螺钉在微创条件下治疗骶髂关节脱位和骶骨骨折,此后,骶髂螺钉经皮固定技术在治疗复杂骨盆环骨折中的应用越来越广。现将经皮微创固定技术在骨盆和髋臼骨折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内固定技术在治疗髋臼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和优越性。方法 2004年1月至2008年5月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髋臼骨折48例。按照Letournel分型,其中后壁骨折8例,横形骨折7例,横行加后壁骨折10例,T型骨折7例,前柱伴后半横形骨折7例,双柱骨折6例,后柱后壁骨折3例。单纯应用拉力螺钉11例,单纯应用重建钢板21例,重建钢板加拉力螺钉16例。结果 48例患者随访12~4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复位质量按Matta标准达到解剖复位30例,满意复位18例。按照美国矫形外科研究评价髋关节功能的方法最终结果优26例,良15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5.4%。结论手术复位和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吴计春  桂曙光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4):2094-2095
目的:探讨移位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与术后效果。方法:应用髂腹股沟、Kocher-Langenbeck入路及Y形入路显露骨折,使用髋臼重建钛合金钢板及螺钉固定。结果:24例髋臼骨折经3~24个月,平均9个月随访,优18例,良5例,差1例。结论:移位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手术固定是降低移位髋臼骨折病残率最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髋臼骨折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髋臼骨折的分类、治疗、手术适应证及内固定方法的选择和操作要领进行研讨.方法从1990年8月~2003年8月,66例髋臼骨折采用牵引治疗15例,切开复位内固定51例,其中新鲜骨折60例,陈旧骨折6例,51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者,分别采用加压螺钉,克氏针,钢板固定.33例后方切口,13例前方切口,5例采用前后联合切口.术后均用皮牵引2~3周.结果本组55例随访17个月~157个月,平均48个月.本组无1例发生股骨头坏死.本组55例,优37例,良11例,尚可7例.结论单纯前后壁或前后柱骨折,骨折片小,特别是非负重区骨折(内顶弧角<30°,分离移位<3mm),可采用牵引治疗.手术适应证①前、后壁或(和)前后柱两处以上骨折,包括髋臼T形和Y形骨折髋臼负重顶骨折>3mm,影响股骨头及髋臼的对合;②关节内有游离骨块;③合并有股骨头骨折;④合并有坐骨神经损伤.术后功能练习应尽早进行,8~12周恢复负重活动,以避免发生骨关节炎和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复合型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复合型髋臼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27例采用Kocker-langenbeck入路,16例采用髂腹股沟入路,10例采用延长的髂股入路,7例采用前后联合入路,逐层切开并切断或钝性分开各相关肌肉,暴露骨折处和关节囊。在充分暴露的条件下,尽可能恢复髋臼的形态。骨折复位用松质骨螺钉或髋臼重建钢板或二者联合进行固定,术中注意保护坐骨神经,股内侧动脉。结果60例患者手术后随访6~24个月,优33例,良20例,一般5例,差2例,优良率为88.3%。所有患者术后髋臼骨折均骨性连接,无内固定物松动、折断及伤口感染发生。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术中采用低创技术、减少对骨膜和软组织剥离范围,术后积极防治并发症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对髋臼骨折既往多采用闭合整复牵引治疗,但此法对明显移位的骨折效果较差。80年代以来,由于 Judet 和 Letournel 关于髋臼二柱构成概念及 Letournel 髋臼骨折分类法的提出.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有了长足的进步。我院1994年3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移位髋臼骨折合并不稳定骨盆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治疗的移位髋臼骨折合并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52例。其中髋臼骨折应用重建钢板或拉力螺钉内固定;骨盆后环损伤应用骶髂螺钉或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骨盆前环损伤应用重建钢板内固定。结果52例随访完全,平均随访时间17个月。根据Matta的复位标准,解剖复位40例,占77%,满意8例,占16%,不满意4例,占7%。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和Majeed骨盆损伤疗效标准,优34例,占67%,良7例,占12%,可6例,占11%,差5例,占10%。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5例,4例BrookerⅡ级异位骨化,3例迟发性坐骨神经损伤。结论移位髋臼骨折合并不稳定骨盆骨折病情稳定后,应尽早手术治疗,尽可能解剖复位髋臼骨折,同时合理处理骨盆前后环损伤,其中髋臼骨折的损伤程度及其复位质量是决定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加空心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16例(19足),其中Ⅱ型13例16足,Ⅲ型3例3足。术中侧位透视观察Bohler和Gissane角,Broden位观察后关节面复位情况。围术期常规抗感染。结果16例均得到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6.3±2.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0~4.5个月,平均(3.5±0.3)个月。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Ⅱ型优14足,良2足;Ⅲ型优1足,良1足,中1足。未见皮缘坏死、腓肠神经损伤,其中Ⅲ型有1足出现针尾皮肤感染(经换药治愈)。结论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加空心钉内固定术,适合于骨折粉碎程度轻、塌陷不严重的跟骨骨折(尤其是SandersII型骨折)、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者以及较严重跟骨皮肤挫伤患者,具有术后骨折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和总结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诊断和治疗进展.方法 本文拟通过检索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文献,汇总、归纳,探讨和分析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损伤机制、辅助检查和诊断、分型与治疗、内固定物进展等方面.结果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其中,胫骨平台后柱骨折在损伤机制和诊断治疗上,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平台骨折.后柱骨折主要累及胫骨内、外侧髁的后三分之一.传统分型方法不能准确分型,临床易漏诊.手术入路主要采用后侧入路(后正中入路、后外侧入路、后内侧入路),临床应用应掌握各入路指征,目前尚缺乏被广泛接受的胫骨平台后柱内固定材料.结论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在分型、手术入路、内固定材料选择上仍有争议,尤其是研制出符合胫骨平台后侧解剖学形态的内固定物是目前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急切需求,制定手术方案、选择手术入路及内固定的选择上,应正确判断膝关节韧带和半月板损伤情况,充分考虑不同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和各病例间不同的损伤机制、骨折类型及移位程度、软组织损伤情况.患者全身情况不同,制定的手术方案也不尽相同,以争取最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适应证和疗效。方法选择10例单纯胸腰椎骨折无神经功能损害、无需进行椎管减压的患者,在C型臂X线机下定位病椎及上下相邻椎弓根根部,做4个2.5 cm长的切口,固定与复位均在4个小切口内完成。结果所有患者均恢复椎体高度并矫正后凸畸形。手术时间约2 h,出血量100~150 mL。结论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适用于单纯胸腰椎骨折无神经功能损害、无需进行椎管减压的患者,优点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4例掌指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外固定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掌指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术后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掌指功能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术对掌指骨骨折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单一改良K-L入路同时治疗髋臼双柱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髋臼双柱骨折患者,探讨采用单一改良K—L入路同时治疗髋臼双柱骨折方法。方法对12例髋臼骨折的患者采用单一改良K—L入路同时治疗髋臼双柱骨折,术后功能锻炼。结果随访6—27个月,按Matta标准评价髋臼复位质量:解剖复位7例,满意复位3例,不满意复位2例,优良率83.3%。髋关节功能参照改良的Merled,Aubigne标准:优6例,良3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75%。结论充分的术前计划、恰当的手术时机、充分的术野暴露以及良好的术后锻炼是治疗髋臼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探究3种不同的入路式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各类髋臼骨折患者130例,根据不同骨折类型分为3组,甲组45例,采用Kocher-L入路式手术治疗;乙组43例,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式手术治疗;丙组42例,采用前后联合入路式治疗,然后对3种不同的手术入路方式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3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致伤原因、合并伤等,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结果:参照Matta的髋臼骨折复位标准,本次手术的130例患者,甲组优良率为70.6%,乙组优良率为75.1%,丙组优良率为86.7%,丙组患者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后联合入路式是治疗髋臼骨折一种比较有效的手术方式,临床效果要明显优于Kocher—L入路式和髂腹股沟入路式,疗效确切,优良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比较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后路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单节段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1年4月来本院就诊治疗的40例胸腰椎单节段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20例,采用后路伤椎置钉治疗;B组20例,采用跨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Frankel分级,后凸角,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对患者随访1~2年,对比分析A组和B组患者术后的后凸角,术中出血量等数据,B组较A组出血量少。但A组后凸角治疗优于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路伤椎置钉是较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单节段爆裂性骨折更为有效,更为安全的一种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分析脊椎骨折中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伤椎置钉的治疗效果.方法 从本院脊椎骨折患者中选取21例(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伤椎置钉)进行研究,分析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相应指标.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64.5±6.2) min、(60.4±3.5)ml、(8.4±1.2)d.术后VAS视觉模拟评分为(1.3±0.2)、伤椎Cobb角(6.4±1.0)°、伤椎前缘高度比值(93.2±4.1)优于术前的(7.0±1.4)、(19.7±3.5)°、(56.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伤椎置钉方法对脊椎骨折患者的伤椎固定、复位及改善伤椎前缘高度等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