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目的 观察新辅助化疗对腔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影响.方法 选择女性乳腺癌患者180例,按照随机对照法分成两组,95例采用腔镜改良根治术治疗(手术组),85例采取新辅助化疗后再行腔镜手术(联合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各项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远期疗效.结果 手术组和联合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前哨淋巴结活检率及淋巴结转移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乳头坏死发生率、上肢水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术后随访,发现两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以及死亡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不影响腔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术后并发症及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纳米炭混悬液在腔镜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2例采取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在手术中应用纳米炭混悬液,对照组在手术中未应用纳米碳混悬液。比较两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一过性低钙血症、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甲状旁腺误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一过性低钙血症、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观察组甲状旁腺误切发生率2.5%(1/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1%(8/42),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6.0±2.0)枚明显多于对照组的(3.2±1.7)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腔镜甲状腺癌手术中应用纳米炭混悬液对减少甲状旁腺误切、增加淋巴结清扫数目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刀经胸乳入路腔镜下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就诊顺序编号将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48例甲状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4例),其中对照组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刀经胸乳入路腔镜下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多于观察组,术后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长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也高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评分显示,观察组术后第1天和第3天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第5天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刀经胸乳入路腔镜下行甲状腺癌根治术可缩短术后引流及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术后疼痛较轻,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超声刀经胸乳入路腔镜下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的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行手术治疗的104例甲状腺癌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手术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超声刀经胸乳入路腔镜下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 d内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声音嘶哑、暂时性低钙、手足麻木、发音困难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刀经胸乳入路腔镜下行甲状腺癌根治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引流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前期患者疼痛较轻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手术效果可靠,是甲状腺癌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并对比甲状腺癌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术与近全切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种术式的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共90例,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甲状腺癌,观察组采用甲状腺近全切术治疗甲状腺癌。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甲状腺癌的治疗效果、复发率、转移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甲状腺癌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6%,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甲状腺癌的复发率与对照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甲状腺癌转移率为2.3%,与对照组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低钙血症、声音嘶哑、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近全切术与全切术对甲状腺癌复发与转移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但甲状腺近全切术治疗甲状腺癌总有效率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有效,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甲状腺全切除术结合中央淋巴结清扫术对分化型甲状腺癌(肿瘤直径10m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肿瘤直径10mm)患者60例,将采取甲状腺全切除术的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甲状腺全切除术结合中央淋巴结清扫术的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肿瘤直径分化和分化型甲状腺癌分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均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随访2年,两组均无出现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观察组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术结合中央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肿瘤直径10mm)的疗效确切,可降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同时术后并发症并无明显增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2种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的手术学效果和甲状旁腺损伤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89例甲状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甲状腺全切+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组(A组,43例)和甲状腺全切+单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组(B组,46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镇痛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甲状旁腺损伤情况及术后1年肿瘤复发转移情况.结果 B组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均显著低于A组(P<0.05),术后镇痛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甲状旁腺损伤发生率26.09%,显著低于A组的4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肿瘤总复发转移率19.57%,与A组的9.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全切+单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相较于甲状腺全切+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能够增强手术学效果,减少甲状旁腺暂时性损伤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腔镜手术序贯131I消融治疗甲状腺癌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治39例低危甲状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腔镜手术序贯131I消融治疗19例(腔镜组),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20例(传统组),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肿瘤种植及复发转移率、患者切口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腔镜组19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腔镜组术后患者满意度高于传统组,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术后肿瘤种植及复发转移,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腔镜手术序贯131I消融治疗低危的分化型甲状腺癌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腔镜下颈淋巴结扩清术治疗甲状腺癌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操作特点。方法98例甲状腺癌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8例)及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切口开放式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腔镜下颈淋巴结扩清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淋巴清扫数目、颈部瘢痕长度、术中出血量、患者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部瘢痕长度(4.8±1.8)cm短于对照组的(10.5±3.2)cm,术中出血量(10.8±2.3)ml少于对照组的(25.4±5.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96.0%(48/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4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2/50)低于对照组的16.7%(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癌患者采取腔镜下颈淋巴结扩清术治疗,具有安全、美容、患者满意度高等优势,但术中应严格把握清扫层次,保证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郜峰 《江西医药》2021,56(6):793-795,802
目的 探讨早期甲状腺癌腔镜手术中经腋窝入路与经胸乳入路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10月收治的86例早期甲状腺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观察组43例,两组均接受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经腋窝入路,对照组经胸乳入路,对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美观满意度予以观察.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少,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短(P<0.05);两组术后1、4、12周颈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术后12周胸前部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4周胸前部VAS评分与同期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与对照组6.9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美观满意率为90.70%,与对照组72.09%比较,明显较高(P<0.05).结论 早期甲状腺癌腔镜手术中,经腋窝入路与经胸乳入路均为安全、有效入路方式,但前者出血量更少、术后恢复更快、术后胸前部疼痛更轻,且患者美观满意度更高,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采取腔镜辅助甲状腺切除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68例DT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开放性甲状腺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腔镜辅助甲状腺切除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1年生存率和远端转移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20.25±3.38...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甲状腺切除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患者100例,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全甲状腺切除术,对照组则实施内科保守治疗,如^131I治疗、化疗以及放射治疗等,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并发症及2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甲状腺功能减低、骨髓抑制及消化道症状的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2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甲状腺癌的手术并发症少,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2月在本院手术治疗的106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甲状腺双侧叶次全切除术,观察组采用甲状腺全切术,术后随访两年,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3.21% vs.33.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6.33,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67% vs.28.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9.64,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55% vs.15.0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 2=2.54,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并发症.结论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甲状腺癌患者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手术后低钙血症6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坦 《安徽医药》2008,12(7):616-617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后低钙血症的原因及防治办法。方法对382例甲状腺术后病例进行动态监测血清钙的变化。结果甲状腺手术后出现低钙血症61例。有症状低钙血症组血清钙浓度在术后第1、2、3d较无症状低钙血症组血清钙浓度明显降低(P〈0.05)。不同手术方式出现有症状低钙血症的比例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有症状低钙血症多发生在术后3d之内。随手术复杂程度增加出现有症状低钙血症的几率增加。甲状腺术后监测血清钙3d对于减少低钙症状的发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1年6月本院收治的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手术的患者45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行改良根治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4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美容效果满意率,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美容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其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改良根治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中出血少,美容效果好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卡铂、5-氟尿嘧啶用于Ⅲ~Ⅳ期卵巢癌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荆州市监利县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卵巢癌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于肿瘤细胞减灭术后立即、术后第3天、第5天分别予腹腔热灌注1 h,观察组患者用卡铂注射液联合5-氟尿嘧啶注射液,对照组患者用氟尿嘧啶注射液。术后2周予以6个疗程静脉化疗(紫杉醇+奈达铂)。随访至2018年8月。结果两组术后腹胀持续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与发热情况无显著差异(P> 0. 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腹腔积液总有效率分别为95. 65%和91. 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血清CA125总有效率为93. 48%,高于对照组的78. 26%(P<0. 05);两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功能受损、肾功能受损的Ⅰ~Ⅱ级发生率与Ⅲ~Ⅳ级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0. 05);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有2例、3例失访;观察组患者的生存时间为(18. 18±5. 01)个月,与对照组患者的(17. 39±5. 36)个月相当(P> 0. 05);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为61. 36%(27/44),与对照组患者的51. 16%(22/43)相当(P> 0. 05)。结论术后卡铂+5-氟尿嘧啶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Ⅲ~Ⅳ期卵巢癌的近期疗效优于单纯5-氟尿嘧啶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且不会明显增加毒副反应,可供Ⅲ~Ⅳ期卵巢癌治疗选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左胸微创切口手术在老年食管癌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食管癌73例,按手术方法 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行左胸微创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对照组行传统食管癌根治术,观察两组围术期及术后相关指标变化、围术期应激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胸微创切口手术在老年食管癌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改良双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原发性脑室内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原发性脑室内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行改良双侧脑室前角穿刺外引流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双侧引流术。记录2组格拉斯哥(GCS)评分,观察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GCS评分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级恢复率高于对照组,3级恢复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双侧脑室前角穿刺外引流术疗效较好,能促进术后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用帕瑞昔布钠对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进行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10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手术结束前15 min,给予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A组)。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后即刻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B组)。手术结束前15 min给予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 L溶药(C组)。每组35例。对三组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即刻及2、4、6、12、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后1 d镇痛满意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A组和B组患者在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0、2 h上述指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应用帕瑞昔布镇痛,能够降低术后疼痛,镇痛效果满意、安全可靠,手术结束前15 min给予静脉注射帕瑞昔布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术前减黄治疗对肝门胆管癌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肝门胆管癌患者50例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观察组在手术之前予减黄治疗,对照组直接行手术治疗。比较观察组减黄治疗前后肝功能相关指标(总胆红素、丙氨酸转移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的变化;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血浆输注量、红细胞输注量、住院时间)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5年,比较两组1、3、5年的生存率。结果观察组减黄治疗后肝功能相关指标均显著优于减黄治疗前(P<0.05,P<0.01);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输注量、红细胞输注量及住院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生存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5年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门胆管癌患者进行术前减黄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肝功能及机体状态,提高近期生存率。对某些术前胆红素水平较高或者身体状况较差者予综合评估后,可考虑进行术前减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