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围术期低温对重型创伤患者全麻苏醒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低温对重型创伤病人全麻苏醒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法将60例重型创伤手术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保温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处理,保温组采取积极低温预防措施,观察两组全麻后的苏醒时间和苏醒期发生寒战、躁动及低血压的情况.结果 保温组各时间点体温与开始麻醉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保温护理对于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2年8月在本院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表法将这些患者均等纳入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常规护理+保温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手术开始时、术中1 h、手术结束时、麻醉苏醒时)的体温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在术中1 h、手术结束时、麻醉苏醒时的体温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明显偏高(P <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显著偏低(P <0.05)。对比术后苏醒相关指标,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比寒战发生率,观察组寒战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保温护理应用于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中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低体温现象的发生,且能够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下降,提升患者苏醒效率,降低寒战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分析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手术期患者低体温的原因,探讨预防及其处理方法.方法 将我院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保温方式,观察组给予在常规保温基础上静脉滴注液和灌洗液加温至35℃的综合保温方式,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中以及术后体温及患者有无寒战等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35 min、手术75 min体温在正常范围之内,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在患者寒战发生方面,观察组在手术35 min、手术75 min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保温基础上静脉滴注液和灌洗液加温至35℃的综合保温方式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保温方式,而且更有效维持患者体温稳定,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是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手术期患者体温护理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充气式保温毯在新生儿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总结护理心得。方法选择180例择期腹部手术的新生儿患者,随机平均分为3组。A组患儿围术期使用充气式保温毯保温,B组患儿围术期使用普通电热毯保温,C组患儿围术期使用常规覆盖法保温。连续监测3组患儿围术期体温变化,在手术开始前(T0)、手术开始后10分钟(T1)、20分钟(T2)、30分钟(T3)、60分钟(T4)、手术结束时(T5)、手术结束后30分钟(T6)、60分钟(T7)8个时点记录患儿体温。记录各组患儿拔管时间、苏醒时间、躁动和寒战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儿围术期体温平稳,各时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拔管时间、苏醒时间、躁动和寒战的发生情况显著小于或少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充气式保温毯可以预防新生儿腹部手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缩短复苏时间,减少麻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邓玉红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4):137-139
目的 探讨复合保温措施防止剖宫产产妇围术期低体温和寒战发生的作用,为建立围术期患者有效的保温模式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择健康初产妇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在手术恒温床上施行剖宫产术并采取常规保温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调整手术室温度,静脉输注液、冲洗液和纱布预温,使用强制充气加温毯以及减少身体裸露面积等的复合保温措施;监测产妇入室至手术结束的口腔温度和寒战状况,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对照组产妇手术20 min、手术40 min和手术结束时的体温均低于入室时(P<0.01),观察组产妇手术20 min、手术40 min和手术结束时的体温与入室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分别高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低体温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51.6% vs 3.4%,P<0.01);两组产妇均未发生3、4级寒战,对照组的1、2级寒战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22.6%vs 3.4%,P<0.01).结论 复合保温措施能有效维持剖宫产产妇围术期体温恒定,预防术中低体温和寒战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两种保温方法在中低温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80例行中低温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术后至监护室,对照组采用变温水毯保温,观察组使用充气式保温毯保温.分别于术后至监护室时(T0)、至监护室后10 min (T10)、30 min (T30)、60 min(T60)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肛温、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并依据以上监测指标值判断患者术后病情稳定情况,同时记录患者低温和寒战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T10、T30、T60这3个时间点,两组患者的肛温、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情较对照组稳定(P<0.05);观察组低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低温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使用充气式保温毯的患者病情稳定,其保温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术中应用综合保温措施预防剖宫产产妇术中体温过低、寒战的效果.方法 将16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保温组和对照组各80例.保温组采用综合保温措施,对照组采用术中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在入室时、麻醉后、切开皮肤时、胎儿娩出后、手术结束时体温的变化及寒战发生率.结果 保温组产妇在整个手术期体温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术中及术后体温逐渐下降,与入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寒战发生率:对照组60%,保温组20%.结论 术中采用综合保温措施,可有效地预防剖宫产产妇体温过低、寒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比较围术期使用充气加温毯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保温效果。方法 40例食管癌患者,择期行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随机分为充气加温毯保温组(A组)和常规温度管理组(B组),每组各20例。A组患者手术开始前采用充气毯42℃预加热20 min并保温直至术毕。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开始时(T1)、手术30(T2)、60(T3)、120(T4)、180 min(T5)及术毕(T6)时的鼻咽温度;术毕将患者转运至麻醉复苏室,由复苏室护士观察记录患者的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评估热舒适度评分、寒战及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体温不同时点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A组体温变化曲线较为平稳,较术前略有下降;而B组体温下降较快,尤其是T2T4时段下降最快,T3以后B组平均温度低于36℃,而A组各时点温度均在36℃以上。A组和B组患者的清醒时间分别为(19.71±9.01)min和(42.44±24.04)min,A组患者清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拔管时间早于B组[(20.59±8.82)min vs(39.18±4.19)min,P<0.05]。两组热舒适度评分比较,A组评分(47.06±5.88)分明显高于B组(31.11±11.83)分(P<0.05);A组患者有2例出现轻度寒战,而B组患者有6例发生轻度寒战,3例因出现中度寒战使用曲马多进行治疗;A组和B组躁动发生率分别为2/17和8/18(P<0.05)。结论使用充气加温毯保温可提供围术期良好的体温保护,维持患者术中正常体温,减少围术期轻度低体温的发生;并可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降低寒战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热舒适程度,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术中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后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全身麻醉后进行腹部手术10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患者术中行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采取保温护理,对照组50例患者术中单纯进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苏醒时间及患者发生寒战概率。结果两组患者发生术中体温、出血量及苏醒时间比较,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多、苏醒延迟等情况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生寒战概率比较,治疗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采取有效的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后腹部手术患者有明显辅助作用,有效降低手术患者苏醒延迟、寒战发生率,对于患者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麻醉患者术中体温变化对其术后苏醒和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43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术中行常规处理,观察组患者术中在常规处理基础上行保温处理,对两组患者术中鼻咽温度、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心率、血压水平、不良反应及对麻醉效果优良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鼻咽温度高于及麻醉效果优良率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心率、血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65%显著低于对照组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术中为患者行保温护理有利于缩短患者麻醉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维持其生命体征平稳性,保证患者围术期安全性,对患者术后恢复也具有积极影响,因此该种处理模式应在临床中进行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陈杰华  马海燕 《安徽医药》2017,21(12):2299-2303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肺癌根治术后吗啡镇痛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行肺癌根治术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ASA 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右美托咪定组麻醉诱导时泵注右美托咪定0.05μg· kg-1·min-1,10 min后以0.2~0.4 μg·kg-1·h-1维持至术毕,对照组术中采用同样方法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统计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镇痛期间不良反应,记录术后0 ~12、>12~24 h吗啡用量及术后48 h有效自控静脉镇痛泵(PCIA)次数;术后4、12、24、48 h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麻醉诱导前(T0)、拔除气管即刻(T1)、术后24 h(T2)、术后48 h(T3)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结果 右美托咪定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 12 ~24 h吗啡累计用量显著高于0~1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右美托咪定组术后0 ~ 12、>12~24 h吗啡累计用量及48 h有效PCIA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VAS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组间×时间点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右美托咪定组术后4、12、24、48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CD4+、CD4 +/CD8+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组间×时间点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不同时间点比较,右美托咪定组T1、T2、T3时CD4+、CD4 +/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中38.10% (P <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减轻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免疫抑制,减少术后吗啡用药剂量,且不会造成苏醒延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和降低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65例胃癌根治术患者为对照组,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65例胃癌根治术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问、术后3d血清蛋白、CRP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血清蛋白、CRP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尿路感染(3.08% vs.12.31%)、伤口感染(4.62%vs.15.38%)、肠梗阻(3.08%vs.13.85%)和并发症总发生率(26.16% vs.67.6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传统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相比,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可以更好的改善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胃肠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咪达唑仑对全凭静脉麻醉下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效果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宝鸡市中心医院于2015年2月-2016年5月接受甲状腺癌根治术的患者102例,根据麻醉诱导给药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分别静脉注射丙泊酚、舒芬太尼及注射用顺苯磺阿曲库铵进行麻醉诱导,观察组则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并在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氟马西尼.采用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评价麻醉效果,比较两组术前及术中各时间点BIS,同时比较各项苏醒质量指标、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总用量、围术期认知功能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在诱导后3 min、气管插管时和诱导后1h的BI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拔管时间、呼唤睁眼时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总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术后24 h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和总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能提高全凭静脉麻醉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麻醉效果,维持麻醉深度,并有效减少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官颈癌根治术中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1月在本院行官颈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根据麻醉方式分为硬麻组(30例)和全麻组(30例),检测两组患者麻醉前后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两组在术毕、术后24 h、术后3d时血清CD3+、CD4+、CD4+/CD8+和NK细胞水平均较麻醉前明显下降(P< 0.05);至术后5d时,硬麻组各观测指标恢复至麻醉前水平,而全麻组术后7d恢复.结论 与全身麻醉比较,硬膜外麻醉在保护官颈癌根治术患者的免疫功能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快速康复多学科合作团队模式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9月在本院接受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多学科合作团队护理模式.两组患者术后的康复指标、焦虑与抑郁评分以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比较.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肛门排气时间、胃管留置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护理后SDS、SAS评分分别为[(40.73±3.18)分]和[(41.66±3.52)分],对照组护理后SDS、SAS评分分别为[(53.15±5.02)分]和[(55.72±5.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分别为93.02%和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多学科合作团队护理模式应用于胃癌根治术中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的康复预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于巨哲  于云雷  谭玉成  王江 《中国医药》2011,6(11):1391-1392
目的 观察注射用血凝酶在改良乳腺癌根治术中及术后的止血效果.方法 将80例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完全随机分成血凝酶组和对照组,各40例.血凝酶组于术前1小时肌内注射血凝酶1U,术前15 min静注1U,术后2d每天肌内注射1U;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浸泡纱布.记录、观察并对比2组创面止血时间、单位面积渗血量、术中出血量(记录吸引器液体量及纱布差值)、术后2d的引流量及凝血功能.结果 血凝酶组切口止血时间、切口单位面积渗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2d的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止血时间:(102.3 ±24.2)s比(118.8±30.1)s;切口单位面积渗血量:(0.3 ±0.1)g/cm2比(0.4±0.2) g/cm2;术中出血量:(14.2±3.6)g比(20.9±5.1)g;术后2d引流量:(4.5±0.4)ml比(8.2±0.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2组术前和术后24h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血凝酶在改良乳腺癌根治术中的止血效果明显,能减少术中、术后出血,缩短手术时间,且对凝血功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尖吻蝮蛇血凝酶对体外循环(CPB)期间凝血功能、纤溶系统活性和血小板数量及术野引流量的变化。方法:择期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患者共120例,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2组,J组:尖吻蝮蛇血凝酶组(n=60),T组:对照组(n=60);监测CPB切皮前(T1)﹑CPB开始后30 min(T2)﹑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20 min(T3)﹑术后24 h(T4)的凝血酶元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D二聚体(D-dimer)。收集术后1、3、6、24 h术野引流量(mL)。结果:J组与T组PLT在T2、T3时相比较,P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啶复合舒芬太尼在普外科手术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行普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均分3组:Ⅰ组为右美托咪定复合低剂量舒芬太尼组,Ⅱ组为低剂量舒芬太尼组,Ⅲ组为高剂量舒芬太尼组,每组25例.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价3组术毕(T1)及术后不同时段疼痛程度及各时段自控镇痛按压次数,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3组术后各时点疼痛VAS评分均 〈 4分,Ⅱ组术后各时段疼痛VAS评分显著高于Ⅰ、Ⅲ组(P 〈 0.05);0~6、7~12、13~24 hⅡ组自控按压次数明显多于Ⅰ、Ⅲ组(P 〈 0.05).Ⅲ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Ⅰ、Ⅱ组(P 〈 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术后镇痛可减少舒芬太尼使用量,同时降低其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魏树新  刘军  鲁明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7):2340-2341
目的观察乳腺癌术后化疗配合中药天芝草胶囊的减毒增效作用。方法66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CAF及TA化疗方案,治疗组化疗同时合用天芝草胶囊口服。观察治疗前后恶心呕吐、骨髓抑制情况,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组在治疗中骨髓抑制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生存质量改善稳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天芝草胶囊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有减毒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氟比洛芬酯和舒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对肺癌手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反应及儿茶酚胺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肺癌根治术患者26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镇痛组(F组,n=13)和舒芬太尼镇痛组(S组,n=13)。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铵及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术毕分别用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和单纯舒芬太尼行静脉术后镇痛,采用VAS镇痛评分评价镇痛效果,并分别于于麻醉前(TO)、切皮后1h(T1)和术毕(T2)、术后24h(T3)、48h(T4)检测外周血CD3、CD4、CD8、CD23+B细胞及单核细胞HLA-DR表达的变化。同时测定外周血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的浓度。结果两组术后镇痛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S组切皮后1h及术毕CD3细胞下降,术后24hCD。细胞和CD4/CD8比值降低(P〈0.05),F组切皮后1hCD4/CD8升高(P〈0.05)。两组术后24hCD~B细胞均显著升高,单核细胞HLA-DR表达显著下(P〈0.05)降。两组在术中、术后NE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和单纯舒芬太尼术后镇痛都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但前者更有利肺癌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