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今之释虚实者,大都囿于“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一种含义。其实《内经》中所论虚实的意义甚多。兹略述如次。一、“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一语出自《素问·通评虚实论》。张志聪注解曰:“邪气者,风寒暑湿之邪;精气者,营卫之气也。盖邪气有微盛,故邪盛则实,正气有强弱,故精夺则虚。夺,失也,或为邪所夺也。”象这样用邪盛正衰来分虚实,乃虚实的基本概念,在临床上运用得最广。二、以正气本身来分虚实《素问·八正神明论》说:“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亦说:“邪入于阴经,则其脏气实,邪气入而不能客,故还于腑。”《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  相似文献   

2.
<正> 虚实与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邪正盛衰的八纲辨证组成部分。是通过归纳和概括疾病的基本特点,分清疾病的虚、实、寒、热证候。为治疗提供有力依据。一辨虚实虚指正气不足,实指邪气太盛。《素问·通评虚实论》谓:“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概而言之,虚证是反映机体正气虚弱而邪气也不太盛的证候;实证是指邪气太盛而正气尚未虚衰,邪正相争剧烈的证候。虚证常见于慢性病或疾病的后期,病程  相似文献   

3.
《内经》虚实概念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起虚实,《素问·通评虚实论》之“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已成千古之至理,“病治之大纲”,其概念众所周知,毋庸赘述。然《内经》论虚实绝非仅此一端,殊举数则,以补不逮。《通评虚实论》云“虚实”,指“风寒暑湿客身盛满为实,五脏精气夺失为虚”(《太素》卷十六),此实言邪气  相似文献   

4.
何谓“虚”?《素问·通评虚实论》指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精气,乃正气也。可见脏腑有所伤,阴阳有所损、气血有所亏,藩篱有所破者,皆可谓之虚。而阴阳气血,实人身之根本。唯阴阳平秘,气血充盈,始能藩篱严密,外御病邪;脏腑坚强,精  相似文献   

5.
<正>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为治疗的基本大法。但必须以正确判断病证的虚实属性为前提。细玩《素问》所谓:”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则知:实证者,其主要矛盾方面在邪气的有无;虚证者,则在于精气亏损与否。有邪则当攻,正虚则宜补。虚而攻之,则挫伤气血;实而补之,则适足资寇。谓之“虚虚”、“实实”,为治疗之大戒。本文拟结合临床病例,从以下四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正> 一、什么是虚证、实证?其各自的病机特点是什么? 《素问·通评虚实论》指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实,指邪气亢盛;虚,指正气不足。实,是疾病过程中以邪气亢盛为主要矛盾方面的病理反映。实证的症状常表现为壮热、寒战、狂躁、兴奋、声高  相似文献   

7.
<正> 中医临床有时会遇到一些脉在不符的情况,是舍脉从症,还是舍症从脉?辨证起来颇费神思,正如张景岳所说的那样:“病而遇此,最难下手。”我体会脉症虚实不符的,多为虚证。脉虚在实,或脉实症虚,其中必有一真一假,非真实假虚,即真虚假实。《素问·通评虚实论》指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由此可见,所谓虚是正气虚,是因精气夺于内;所谓实是邪实,是因邪气盛于人身。若精气内守,气血充足,表现于外部的状态何以会出现虚象?故假虚者少;邪多变幻,即使是同一病因,也会因人的禀  相似文献   

8.
提起虚实,《素问·通评虚实论》之“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已成千古之至理,“病治之大纲”,其概念众所周知,毋庸赘述。然《内经》论虚实绝非仅此一端,殊举数则,以补不逮。《通评虚实论》所云“虚实”,指“风寒署湿客身盛满为实,五脏精气夺失为虚”(《太素》卷十六),此实  相似文献   

9.
贾得道 《山西中医》1999,15(6):33-36
3.1 病变性质3.1.1 基本病变:所谓基本病变,是指虚实寒热最基本的病变形式,和西医的炎症、变性、增生、萎缩等一样,是对病理变化的大分类或总概括,任何病变都可归于这4种病变之中。3.1.1.1 虚与实:《内经》中虚与实的定义是“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所谓邪气主要指外邪,如六淫、瘟疫、时气等,但精气的郁结、凝聚、积蓄,如气滞、血瘀、积水、蓄痰等也可称为邪气,若与外邪相对而言,可以称为内邪。“邪气盛则实”,就是说不论内邪外邪,积累到一定程度,影响了精气的运行和功能发挥,就成为“实”的病变;所谓“精气”,也称正气,主要包括气、…  相似文献   

10.
题72.祖国医学如何运用邪正斗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答:邪正斗争,是指机体的抗病能力与致病因素的斗争。这种斗争不仅关系着疾病的发生,而且影响着疾病的发展与转归。邪正斗争在疾病过程中的胜负变化,主要表现为虚实不同的病理变化。《素问·通评虚实论》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即邪正斗争的病机改变是以邪气亢盛为主要方面的,则为实证,若是以正气亏虚为主要方面的,则为虚证。首先,从邪正斗争与虚实变化来看,邪气盛则实,是指疾病过程中以邪气亢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反映。说明邪气亢盛,正气未衰,机体抗病能力较强,邪正斗争比较激烈,机体在病邪的刺激下出现强烈的病理反应和临床症状,因此,表现为实证。多见于外  相似文献   

11.
虚实是概括疾病发展过程中邪正盛衰变化的两个纲领。《素问·虚实通评论》指出 :“邪气盛则实 ,精气夺则虚。”虚指正气不足 ,脏腑经络机能减退 ;实指邪气亢盛 ,脏腑经络机能亢进或障碍。人体正气不足 ,脏腑经络机能减退所表现出的证候 ,谓之虚证 ;邪气亢盛 ,脏腑经络机能亢进或障碍所表现出的证候 ,谓之实证。  关于虚实的临床表现 ,历代医家论述颇多。《素问·玉机真脏论》说 :“脉盛 ,皮热 ,腹胀 ,前后不通 ,闷瞀 ,此为五实。脉细 ,皮寒 ,气少 ,泄利前后 ,饮食不入 ,此谓五虚。”华元化《虚实大要论》曰 :“肠鸣气走 ,足冷手寒 ,食不入…  相似文献   

12.
《灵枢·官能》篇中强调“用针之服,必有法则”,而补泻是中医治病的基本法则,因百病有虚实,邪正有盛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故医者应据虚实而施补泻,“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正确施行补泻是针刺取得疗效的关键之一,若补泻不当,则会犯“虚虚实实,损不足...  相似文献   

13.
对“邪气盛则实 ,精气夺则虚”的理论提出质疑。根据个人的临床实践 ,结合临床病例提出邪气盛既能致实 ,亦能致虚 ;精气夺既能致虚 ,亦能产生虚实夹杂证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正> 一、虚实的概念是什么?何谓虚实辨证? 虚,即空虚,不充实、不足的意思。此指人体正气的不足。实,即充实、盛满、有余的意思。此指致病的邪气过盛。正如《景岳全书·传忠录·虚实篇》所说:“虚实者,有余不足也。”《素问·通评虚实论》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虚实辨证,是概括和辨别正气的强弱和邪气的盛衰的两个纲领。在临床诊断中辨别证候的虚实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决定指导施治采取补泻的依据。如《素问·三部九候论》说:“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就是这个意思。二、何谓虚证?何谓实证?虚证和实证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是什么? “精气夺则虚”,虚证是正气不足的见证,一般是机体抵抗力下降,生理机能衰退或衰竭而出现的病理状态。形成虚证的主要原因是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两个方面,但重在后天失养,如饮食失调,后天之本不固;七情劳倦,内伤脏腑气血;房室过  相似文献   

15.
浅谈肾实证     
何太文  蔡华  沈岩宁 《河北中医》2006,28(4):269-270
肾实证客观存在,但因为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给临床带来诸多不便.现将肾实证的有关理论浅述于下. 1 肾实证概述 《沈氏尊生书》曰:"万病不出虚实二端,万病不越补泻二法."一切疾病的证候表现,总不外乎"虚"、"实"两端.《素问·通评虚实论篇》曰:"‘何谓虚实?’歧伯对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实,主要指邪气亢盛,是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也就是说,实证常见于外感六淫致病的初期和中期,或由于痰、食、水、血等滞留于体内而引起的病证.  相似文献   

16.
80例虚证血浆镁含量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证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精气亏损的病理反应,如《内经》云:“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疾病的发生外因是必要条件,正虚是决定因素,故有“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说。在临床上,虚证主要表现为气、血、阴、阳方面的不足。这些虚象虽然表现各异,但其病理基础却是共同的——精气亏虚。所以运用现代科学方法进一步阐明虚证的物质基础,是中医辨证客观化,疗效评定  相似文献   

17.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新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来医家论虚实,每奉《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为圭臬,现代论者亦每以此作为虚实病机的概括。如何理解该经文的含义?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卷十六注:“风寒暑湿客身盛满为实,五脏  相似文献   

18.
<正> 《辽宁中医杂志》1986年第9期发表了我的一篇短文《“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析疑》(以下简称《析疑》)。在该文中,我提出了邪气既能致实,亦能致虚的观点,并对邪气所致的暴虚——亡阳证的治疗,谈了个人的一点看法。祁天寿同志发表《试析实与虚》(以下简称《实虚》);孙玉美同志发表《与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析疑一文商榷》(以下简称《商榷》)的文章(两文均发表于《辽  相似文献   

19.
《黄帝内经》中的虚实之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问·通评虚实论>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为虚."后人多以此来解释虚实的概念,即邪气亢盛为实,精气内夺为虚.然而综观<内经>各篇,可知其中虚实具有多方面的涵义.  相似文献   

20.
《灵枢·海论》说:“血海有余,则常想其身大,怫然不知其所病;血海不足,亦常想其身小,狭然不知其所病。”这一句,历代医家注释多含糊其词,使后人费解,笔者结合临床,述一隅之见。“有余”、“不足”的含义,根据《素问·通评虚实论》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马莳注:“有余者,邪气有余而实也;不足者,正气不足而虚也。”“血海有余”,多指邪入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