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2 毫秒
1.
目的分析血清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D-二聚体(D-D)、人基质裂解素(human matrix lysin,ST2)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本院112例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30 d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预后不良组)及生存组(预后良好组),并纳入同期健康体检者56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3组性别、年龄、入院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COPD评估测试(CAT)等基线资料及血清NT-proBNP、D-D、ST2水平差异,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入院时血清NT-proBNP、D-D、ST2水平对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112例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入院后30 d死亡31例(27.68%),纳入预后不良组;生存81例(72.32%),纳入预后良好组。3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年龄、Pa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年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aO2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3组PaCO2及血清NT-proBNP、D-D、ST2水平比较,为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健康对照组(P<0.05);且预后不良组CAT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经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清NT-proBNP、D-D、ST2水平均对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不良预后具有较高预测价值(AUC=0.955、0.931、0.946,P<0.05),其cut-off值分别为709.66 pg/L、532.47 ng/L、463.48 ng/L。结论血清NT-proBNP、D-D、ST2对COPD合并Ⅱ型呼衰预后预测价值较高,有助于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浆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持续性房颤(简称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收治的130例房颤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同时纳入5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根据患者房颤类型将其分为持续性房颤组(n=77)与阵发性房颤组(n=53),比较3组血浆NT-proBNP水平;所有持续性房颤患者(n=77)行射频消融治疗,根据其术后是否转复窦性心律将其分为转复窦律组(n=27)与未转复窦律组(n=50),随访1年,根据患者手术效果将其分为手术成功组(n=30)与手术失败组(n=47),分析术后转复窦律与手术效果的相关性;比较术后转复窦律组与未转复窦律组的血浆NT-proBNP水平;比较手术失败组与成功组的血浆NT-proBNP水平;分析血浆NT-proBNP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健康对照组、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呈依次上升趋势,组间差异显著(P<0.05);术后是否转复窦律与手术效果存在相关性(r=0.716,P<0.05);术后转复窦律组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未转复窦律组(P<0.05);手术成功组术前及术后24 h血浆NT-proBNP浓度均显著低于失败组(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血浆NT-proBNP水平与持续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呈正相关(r=0.367,P<0.05)。结论血浆NT-proBNP浓度在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患者预后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清肿瘤相关抗原125(CA125)、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与慢性心衰(CHF)合并房颤(AF)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3~2021年3月收治的90例CHF合并AF患者作为CHF合并AF组,同时选取同期住院治疗的93例CHF患者作为CHF组。以CHF合并AF患者出院后30 d内是否发生心功能失代偿再入院或心源性死亡等终点事件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67例)、预后不良组(23例)。测定并比较CHF合并AF组与CHF组、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CA125、NT-proBNP及Gal-3水平,分析CA125、NT-proBNP及Gal-3与CHF合并AF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CHF合并AF组CA125、NT-proBNP及Gal-3水平高于CHF组,预后不良组CA125、NT-proBNP及Gal-3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CA125、NT-proBNP及Gal-3与CHF合并AF患者的终点事件呈正相关(P<0.05)。结论:CHF合并AF患者CA...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4月郑州市某医院诊治的76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病情程度分为2个亚组(轻度组与重度组),并取同期76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NT-proBNP和Galectin-3水平。按照患者的改良Rankin(m 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比较2组患者血清NT-proBNP和Galectin-3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重度组NT-proBNP和Galectin-3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与对照组,轻度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NT-proBNP和Galectin-3水平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分析发现,AIS患者NT-proBNP和Galectin-3水平与m RS评分呈正相关(r=0.892、0.987;P0.05)。结论病情越重、预后越差AIS患者的NT-proBNP、Galectin-3水平越高,联合这2项指标的检测能为AIS的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近期不良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在衢州市第三医院收治的220例老年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预后转归(入院后第28天)将220例老年AECOPD患者分为存活组(175例)和死亡组(45例),收集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用SPSS 19.0软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RDW与患者死亡的关系。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在糖尿病比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血清降钙素(PCT)、血肌酐(SCr)和RDW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死亡组RDW水平(15.86%±1.23%)明显高于存活组(14.25%±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73,P0.05);RDW升高组死亡率(41.4%)明显高于RDW正常组(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758,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显示,RDW与hs-CRP、WBC、PCT、SCr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87、0.354、0.218、0.267,β值分别为0.376、0.276、0.339、0.208,P0.05);而与Hb呈负相关(r=-0.236,β=-0.30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是老年AECOPD患者近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94,95%CI:1.327~2.889,P0.05)。结论机体高水平的RDW可能是老年AECOPD患者近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临床检测RDW水平对于评估此类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水平及早期乳酸清除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98例,根据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感染转归情况分为好转组(n=29)和恶化组(n=13),将根据0 h动脉血乳酸测定值≥2.0 mmol/L分为乳酸升高组(n=26),反之为乳酸正常组(n=16),根据6 h乳酸清除率>10%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n=24),反之为低乳酸清除率组(n=18),对比两组间患者的病情及临床预后差异。结果 48 h、72 h恶化组乳酸值明显高于好转组;乳酸升高组患者住院时间、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得分高于乳酸正常组患者,低乳酸清除率组患者住院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均高于高乳酸清除率组患者,低乳酸清除率组患者APACHEⅡ得分高于高乳酸清除率组患者,低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明显高于高乳酸清除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动脉血乳酸值、早期乳酸清除率与VAP患者病情预后密切相关,可有效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现代医院》2017,(11):1670-1672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水平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与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及其在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9月在医院ICU接受治疗的50例难治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科30mim内抽取静脉血检测NT-ProBNP值,在患者入科后24h内临床表现最严重时进行APACHEⅡ评分。根据28d生存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存活组(38例)和死亡组(12例)。比较两组患者NT-ProBNP间及水平APACHEⅡ评分,计算NT-ProBNP与APACHEⅡ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P<0.05);入科时NT-proBN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显著相关(P<0.05),且二者与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显著相关(P<0.05)。结论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进入ICU时的血浆NT-proBN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密切相关,且二者与患者预后之间存在相关性,可作为患者短期生存状态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降钙素原(PCT)与N端钠尿肽前体(NT-proBNP)在心衰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260例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感染分为单纯心衰组(150例)与心衰感染组(110例),根据发病14d内临床结局分为生存组(173例)与病死组(87例).对所有患者的PCT、NT-proBNP水平进行检测.比较入院第1、2、3、5、7d的PCT和NT-proBNP水平,并比较生存、病死组的PCT和NT-proBNP水平,分析PCT与NT-proBNP之间相关性,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CT与NT-proBNP检测对心衰患者预后判断价值.结果:心衰感染组入院第1、2、3、5、7d的PCT、NT-proBNP高于单纯心衰组,病死组的PCT和NT-proBNP水平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心衰患者PCT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P<0.05).PCT预测心衰预后最佳截断值为2.50ug/L时,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764,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为88.50%、65.30%;NT-proBNP检测最佳截断值为4653.85ng/L时,AUC最大为0.949,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为98.9%、94.8%.结论:血清PCT、NT-proBNP与心衰合并感染密切相关,可通过PCT、NT-proBNP检测来预测心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清D-二聚体(D-D)、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联合检测在主动脉夹层(AD)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0月我院AD患者128例为实验组,同期选取68例非AD患者为对照组。测定比较两组血清D-D、CKMB、NT-proBNP水平、实验组不同预后患者[死亡患者(n=43)、生存患者(n=85)]血清D-D、CKMB、NT-proBNP水平,分析血清D-D、CKMB、NT-proBNP水平与AD患者预后状态的相关性并比较血清D-D、CKMB、NT-proBNP单一与联合诊断AD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结果:实验组血清D-D、CKMB、NT-proBNP水平分别为(1883.46±347.08)μg/L、(7.44±1.50)ng/ml、(1508.57±524.29)pg/ml,均高于对照组(321.13±128.02)μg/L、(4.71±1.26)ng/ml、(624.26±183.0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死亡患者血清D-D、CKMB、NT-proBNP水平分别为(2091.22±371.04)μg/L、(8.31±1.71)ng/ml、(1789.92±571.34)pg/ml,均高于生存患者(1778.53±329.11)μg/L、(7.00±1.48)ng/ml、(1331.24±504.1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可知,血清D-D、CKMB、NT-proBNP水平与AD患者预后状态呈明显负相关(r1=0.856、P1=0.002,r2=0.702、P2=0.004,r3=0.764、P3=0.003);应用血清D-D、CKMB、NT-proBNP联合诊断AD的敏感度、准确度分别为93.75%(120/128)、85.71%(168/196),均高于单一方法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D-D、CKMB、NT-proBNP联合诊断AD的特异度与单一方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清D-D、CKMB、NT-proBNP水平与主动脉夹层发生、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应用3者联合诊断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度,为该病早期诊断、预后评价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不同病情程度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触珠蛋白(HP)水平变化及动态监测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98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在患者入院时和入院后第1、3天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SAA、HP水平,比较入院时不同病情程度患者血清SAA、HP水平,分析入院时血清SAA、HP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比较不同预后患者入院后第1、3天血清SAA、HP水平,分析血清SAA、HP水平联合检测对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不同病情程度患者血清SAA、H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病情加重,上述指标逐渐升高。经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SAA、HP水平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均P0.05)。98例ACI患者中61例预后良好,37例预后不良。预后良好患者入院后第1、3天血清SAA、HP水平低于预后不良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据入院后第3天血清SAA、HP水平绘制预测ACI患者不良预后的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SAA、HP水平联合检测的AUC大于血清SAA、HP水平单项检测的AUC(P0.05)。结论 ACI患者血清SAA、HP水平异常升高,与病情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ACI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变化与急性脑梗死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以117例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入院时、14 d、90 d时神经功能评分,采用多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血尿酸与不同时期脑梗死预后关系。结果入院时NIHSS评分≥8分组血UA水平要低于<8分组(P<0.05)。NIHSS评分≥8分组14 d、90 d预后良好例数较NIHSS<8分组少(P<0.05);远期预后不良组入院时、14 d血UA水平较远期预后良好组低(P<0.05),远期预后不良组血UA水平低于远期预后良好组(P<0.01)。结论血尿酸低及变化不明显可能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指标与肺功能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102例AECOPD患者(AECOPD组),另选择同期101例缓解期患者为COPD缓解期组,选择103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3组人员的血清CRP表达水平、肺功能情况,分析血清CRP与AECOPD组患者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AECOPD组患者的血清CRP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OPD缓解期组、对照组(P<0.05),且COPD缓解期组高于对照组(P<0.05);AECOPD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ECOPD组患者的血清CRP与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均呈负性相关(r值分别为-0.387、-0.398,P<0.05)。结论AECOPD患者血清CRP指标与肺功能(PEF、FEV1、FEV1/FVC)存在相关性,能反映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故血清CRP指标检测能为诊断AECOPD患者的肺功能、评估预后效果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指导临床预防及治疗。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依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应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确诊病例58例,其中预后不良组31例,预后良好组27例。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入院前3个月使用过抗菌药物、使用抗菌药物≥2种,住院后感染前使用抗菌药物≥2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感染后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均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抗感染治疗3 d后预后良好组的血白细胞计数、X线胸片情况均显示好转,优于预后不良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入院前3个月内使用过抗菌药物,入院后感染前使用抗菌药物≥3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感染后白细胞计数升高、白细胞计数12×109/L,抗感染治疗3 d后白细胞计数升高、白细胞数计数15×109/L均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预后不良概率高。对于入院前3个月内使用抗菌药物≥2种、入院后感染前使用抗菌药物≥3种、使用过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患者,要警惕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预后不良的可能性。对于感染后血白细胞计数12×109/L、治疗3 d后血白细胞计数15×109/L的患者要警惕预后不良的发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CHF患者86例,将86例患者按不同年龄段分为3组:A组(45~54岁,12例)、B组(55~64岁,31例)、C组(≥65岁,43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并对患者随访12个月,观察记录心血管事件。 结果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症状显著改善后,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443.002,P<0.05)。各组治疗后血浆中NT-proBNP水平A组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电图改变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诊断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AIS患者,均在入院24 h完成脑电图检查,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并在2周内进行NIHSS评分。结果 120例AIS患者经脑电图检查均检出异常情况,检出异常率:小卒中<中卒中<大卒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检出异常者在治疗2周的NIHSS评分较入院时≤4分的比例:轻度异常>中度异常>重度异常。结论 AIS的脑电图异常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密切关联,因此可通过脑电图评价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妊娠相关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胱抑素C(Cys-C)、血清肌酐(SCr)与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水平变化及其在诊断与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衡水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90例妊娠相关AKI患者为病例组,其中预后良好67例,预后不良23例,另选择同期90例正常分娩的产妇为对照组.在产后24h,对病例组与对照组产妇Cys-C、SCr和NGAL的水平进行检测,并且分别在产后6、12个月对病例组中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进行检测,同时分析妊娠相关AKI的影响因素.结果 病例组产后24h时Cys-C、SCr和NGAL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5、4.09、3.65,均P<0.05);产后6、12个月时,病例组中预后良好的产妇Cys-C、SCr和NGAL水平均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3、2.92、3.52、3.49、3.12、3.36,均P<0.05).Cys-C、SCr和NGAL均是影响妊娠相关AKI的独立危险因素(χ2值分别为4.69、9.57、4.14,均P<0.05).Cys-C、SCr和NGAL水平均是影响妊娠相关AKI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χ2值分别为4.74、30.25、25.72,均P<0.05).结论 妊娠相关AKI患者Cys-C、SCr和NGAL水平明显升高,三者在诊断与预后判断中均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营养状况及自我感受负担(SPB)水平。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0年12月在河南省某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AECOPD患者作为AECOPD组,随机选择同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微型营养评价法(MNA)和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估AECOPD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SPB水平;采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分别评估患者的生理健康和器官衰竭情况。结果AECOPD组患者的MNA评分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组患者的SPBS、APACHE-Ⅱ及SOF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生活自理能力水平的AECOPD组患者MN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婚姻状况、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工作收入水平的AECOPD组患者SPB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和生活自理能力水平的AECOPD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组患者MNA中人体测量、整体评估、饮食评估、主观评定评分与SPBS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AECOPD患者存在营养不良问题以及SPB较重情况,家属及医护人员在关注患者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应关注患者心理状态,且临床可重点关注生活自理能力差、工作收入低、离异或丧偶的AECOPD患者,给予更多关怀抚慰,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URB-65评分系统及血清炎症因子检测对AECOPD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9月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ECOPD患者80例为AECOPD组和COPD稳定期患者80例为COPD组,应用ABC-ELISA法测定IL-8、IL-6、TNF-α和IFN-γ,分析CURB-65评分及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AECOPD组患者血清IL-8、IL-6、TNF-α和IFN-γ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COPD组(P<0.05)。血清IL-8、IL-6、TNF-α和IFN-γ水平和CURB-65评分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27、0.703、0.594、0.561。存活组的CURB-65评分在0分~1分的比例明显高于死亡组,而3分~5分的比例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存活组患者入院时的血清IL-8、IL-10、TNF-α和IFN-γ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死亡组患者(P<0.05)。结论CURB-65评分系统及血清炎症因子检测在AECOPD患者的早期诊断、病情发展及预后评估中有着十分重要指导作用,两者结合,能为病情监测、治疗方案制定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9(IL-9)水平变化及其与患者心肾功能的关系。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纳入研究,检测患者血清IL-9水平,分析其与患者心肾功能评价指标的关系。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IL-9水平。结果慢性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清IL-9水平为(1.14±0.32)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71±0.22)pg/ml(P<0.05);NYHAⅣ级组和NYHAⅢ级组患者血清IL-9、NT-proBNP及尿微量白蛋白均高于NYHAⅡ级组(P<0.05),而肾小球滤过率均低于NYHAⅡ级组(P<0.05);NYHAⅣ级组患者血清IL-9、NT-proBNP及尿微量白蛋白均高于NYHAⅢ级组(P<0.05);LVEF<30%组患者血清IL-9、NT-proBNP、尿微量白蛋白及肾小球滤过率与LVEF>50%组和30%≤LVEF≤50%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正常组患者血清IL-9水平为(0.83±0.26)pg/ml,肾功能不全组患者血清IL-9水平为(1.27±0.39)pg/ml,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9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NT-proBNP及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P<0.05),而与LVEF和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IL-9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肾功能密切相关,其在患者血清中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及血清hs-CRP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溶栓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ACI患者,均行溶栓治疗,根据治疗效果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63)和预后不良组(n=23).比较两组的GSH-Px、RO.S、hs-CRP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各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