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阿仑膦酸钠联合骨化三醇治疗绝经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其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70例绝经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行外固定手术治疗,术后第3周开始服药治疗,对照组给予阿仑膦酸钠治疗,治疗组给予阿仑膦酸钠联合骨化三醇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评价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骨代谢指标[骨碱性磷酸酶(BALP)、空腹血骨钙素(BGP)、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异构体5b(TRACP-5b)、胶原羟基末端肽(CTX)].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良率(91.4%)显著高于对照组(54.3%)(x2=12.208,P<0.05).治疗后,治疗组BALP和BGP水平显著上升,TRACP-5b和CTX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5.463、6.018,3.791、3.240,8.857、8.452,8.779、9.180,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BALP、BGP、TRACP-5b、CTX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仑瞵酸钠联合骨化三醇能有效改善绝经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的骨代谢,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绝经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血清脂联素(ADP)与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及其发病机制。方法测定112例绝经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实验组)和60例绝经后健康老年妇女(对照组)的血清APP、血清骨钙素(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25羟基维他命D(25-OH-VD)和骨密度(BMD)等指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各个检查部位BMD均有显著差异(均P0.05)。实验组血清ADP、BGP、BA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TRACP-5b和25-OH-V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绝经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血清ADP与BGP、BAP呈显著正相关(r=0.658,0.573,均P0.01),与髋部BMD、腰椎BMD呈显著负相关(r=-0.476,-0.391,P0.01,P0.05)。绝经后健康老年妇女的血清ADP与髋部BMD、腰椎BMD呈显著负相关(r=-0.327,-0.425,均P0.05)。结论血清ADP水平与骨代谢生化指标密切相关,可能成为反映骨代谢状态的新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法骨化醇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骨代谢和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82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2组患者行内固定手术2周后,对照组加以口服钙尔奇D,每次1片,1次/d;观察组加以口服阿法骨化醇,每次2粒,1次/d,2组疗程均为6月。检测2组治疗前后的腰椎、股骨颈及Wards三角区的BMD和骨代谢指标包括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Ⅰ型胶原N末端肽(NTX)和Ⅰ型胶原C端肽(CTX),同时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腰椎、股骨颈及Wards三角区的BMD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各部位的BM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中的BALP、BGP、TRACP-5b、NTX及CTX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各骨代谢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6%,明显优于对照组(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法骨化醇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机制可能与调节骨代谢,增加BMD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然增龄情况下雄性SD大鼠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碱性磷酸酶(bonealk aline phosphatase,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TRACP5b)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自然进程中2m(10只)、3m(11只)、10m(10只)、11m(15只)共4个月龄段的雄性SD大鼠,检测大鼠的腰椎和股骨的BMD水平,血清BALP和TRACP5b水平。结果雄性大鼠在2月龄到11月龄过程中,股骨和腰椎BMD显著升高(P=0.000),BALP保持平稳(P=0.975),TRACP5b显著下降(P=0.000).结论自然增龄使雄性大鼠的骨密度明显升高,这可能主要与TRACP5b水平的降低变化有关,而与BALP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ALN)应用于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对骨钙素(BGP)、甲状旁腺激素(PTH)、碱性磷酸酶(BALP)表达及预防复发效果分析。方法 84例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均接受外固定治疗并指导患者进行相同的康复锻炼,术后3 w时给予患者药物辅助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钙剂(钙尔奇D片口服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外加ALN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骨密度;BGP、PTH、BALP表达水平及新骨折出现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实验组L2~4、股骨颈、Wards三角、大转子骨密度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 05),对照组L2~4、Wards三角、大转子骨密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 05);治疗后两组血清BGP、PTH、BALP表达水平均明显上升,实验组上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实验组无新骨折发生,对照组有4例发生其他部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ALN有助于改善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症状及骨密度,明显调节体内BGP、PTH、BALP表达水平,具有良好的预防复发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的奇偶顺序分别纳入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阿仑膦酸钠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骨代谢标志物Ⅰ型胶原交联氨基端肽(NTXI)、Ⅰ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CTXI)、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和血骨钙素(BGP)、骨密度(BMD)和骨碱性磷酸酶(BALP)等,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2.0%和64.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TXI、CTXI、TRACP5b、BGP、BMD和BALP等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TXI、CTXI、TRACP5b、BGP和BAL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NTXI:(32.22±5.45)和(43.02±5.74)nmol/L;CTXI:(178.36±16.43)和(208.34±19.22)ng/L;TRACP5b:(3.10±0.81)和(3.86±0.85)ng/L; BGP:(2.16±0.46)和(5.44±1.37)μg/L及BALP:(237.33±18.28)和(270.43±21.12)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BMD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0.97±0.17)和(0.82±0.13)g/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模型大鼠骨代谢改变及应用左旋甲状腺素(L-T4)治疗后的疗效。方法健康W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亚临床甲减组(SCH组)、L-T4替代治疗组(SCH+T4组)、对照组(C组),每组20只。测定不同组别大鼠血清血脂、骨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和骨密度(BMD)。比较不同组别大鼠甲状腺功能、骨代谢指标、骨密度及血脂相关指标的改变。结果 SCH组大鼠TRACP-5b(F=301.214,P0.05)、BALP(F=16.432,P0.05)、BMD(F=8.112,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对照组(P0.05)。L-T4组大鼠促甲状腺激素(TSH)恢复至正常范围,TRACP-5b、BALP有所升高(P0.01),TC、LDL-C有不同程度下降(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TSH水平与TC(R=0.425,P0.05)、LDL-C(R=0.228,P0.05)呈正相关,与BALP(R=-0.297,P0.05)和TRACP-5b(R=-0.265,P0.05)呈负相关。结论 SCH是骨质疏松的重要危险因素,可能通过升高TSH抑制骨细胞活性而降低骨密度,L-T4可部分改善实验大鼠骨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8.
束婷婷 《实用老年医学》2022,(12):1273-1276
目的分析25羟维生素D[25(OH)D]、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诊断绝经后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7月在我院骨质疏松专病门诊诊疗的150例OP病人为绝经后OP组,另选取同时期体检骨量正常的150名绝经女性纳入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骨密度(BMD)、25(OH)D、TRACP-5b、PINP、β-CTX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上指标与OP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25(OH)D及骨代谢指标对OP的诊断效能。结果OP组血清BMD及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TRACP-5b、PINP、β-CTX水平高于对照组。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绝经后OP病人血清25(OH)D含量与BMD呈正相关,TRACP-5b、PINP、β-CTX水平与BMD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25(OH)D含量降低及TRACP5b、PINP、β-CTX水平升高可能是造成绝经后OP发生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上述四个指标单独用于诊断OP的AUC分别为0.82、0.87、0.82、0.70,联合诊断效能达到0.90。结论血清25(OH)D、TRACP-5b、PINP、β-CTX可联合用于诊断绝经后OP,为临床预防、干预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5b)及股骨近端骨小梁类型(Singh)指数在预测老年髋部骨折发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老年髋部骨折患者50例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老年人45例为对照组。分析血清BALP、TRAP-5b及Singh指数的差异及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观察组Singh指数主要集中于3~4级,对照组主要集中在4~5级,两组Singh指数分布的整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BALP、TRAP-5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Singh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BALP与TRAP-5b呈正相关(r=0.476,P<0.05),BALP和TRAP-5b与Singh指数均呈负相关(r=-0.571、-0.488,P<0.05)。BALP、TRAP-5b和Singh指数预测髋部骨折发生的敏感度分别为72.37%、59.20%和64.00%,三者联合预测敏感度为93.50%。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血清BALP、TRAP-5b水平升高,Singh指数降低,三者结合预测老年髋部骨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作为老年髋部骨折风险预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中老年人不同部位骨密度(BMD)、骨碱性磷酸酶(β-ALP)、骨钙素(BGP)、血清Ⅰ型胶原蛋白末端(CTX)等骨代谢生化指标,为骨质疏松骨折提供准确的预警值。方法选取骨质疏松患者85例,其中骨质疏松非骨折患者20例纳入骨质疏松组,骨质疏松性骨折65例纳入骨折组。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人27例纳入正常对照组。通过比较各组水平观测指标水平差异确定各检测指标在骨质疏松发生中的特异性。同时将骨折组各项指标值80%中间截断区的中点设定为各部位发生骨折的预警阈值。结果骨质疏松组和骨折组腰椎(L)2~4、股骨颈(NECK)、WARD三角、股骨大转子(TROCH)、桡骨远端(RADIUS)的BMD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骨质疏松组和骨折组BGP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BMD预警值:桡骨为(0.267±0.111)g/cm~2;股骨颈为(0.570±0.119)g/cm~2;腰椎为(0.714±0.107)g/cm~2。其他骨生化指标预警值:BGP为(5.75±5.43)ng/ml、CTX为(0.47±0.39)ng/ml、B-ALP为(34.05±13.33)U/L。结论检测中老年人BMD及ALP、BGP、CTX等骨代谢生化指标,能够反映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状况,预警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胶东半岛老年男性不同年龄组骨密度(BMD)及血中与骨吸收和骨形成有关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关系。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对多阶段整群抽样的97例5889岁老年男性进行腰椎(L2-4)BMD测量。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测定血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5b)、Ⅰ型胶原C端肽(CTX)、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降钙素(CT)、25-羟基维生素D〔25(OH)D〕以及血钙(Ca)和磷(P)并进行比较。结果骨质疏松(OP)患者各部位BMD明显低于正常组(均P<0.01)。老年男性BMD及骨形成与骨吸收指标呈现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的趋势。各组研究对象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男性OP属于低转换型,骨转换指标随增龄而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强直性脊柱炎继发骨质疏松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测定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骨密度(BMD)、血清骨保护素(OPG)、可溶性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sRANKL)等骨代谢指标及外周血T细胞表面RANKL表达情况,研究RANKI/RANK/OPG系统在AS骨代谢中的作用.方法 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AS患者BMD;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OPG、sRANKL、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异构体5b(TRACP-5b)、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分析BMD、上述骨代谢指标及临床指标间相关性;流式细胞术(FC)检测外周血CD4+/RANKL+及CD8+/RANKL+细胞表达率;分析它们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相关性.计量资料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①AS患者骨量减少、骨质疏松(OP)发生率分别为47%、37%.②AS组血清sRANKL、TRACP-5b水平及sRANKL/OPG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OPG、BAL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AS组血清sRANKL水平与OPG呈正相关,两者均与TRACP-5b呈正相关(P<0.01.④AS组外周血CD4+/RANKL+细胞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S存在较高的骨量丢失率,其骨代谢特点以骨吸收增强为主,RANKL/RANK/OPG系统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该系统失衡可能是AS骨量丢失机制之一;CD4+T细胞可能通过上调RANKL表达参与AS破骨细胞分化成熟及骨吸收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人群骨质疏松影响因素及骨转换特点及其防治策略.方法 150例绝经后T2DM住院患者测定骨密度(BMD)后分为骨量正常(NP)、骨量减低(DP)和骨质疏松(OP)组.登记年龄(Age),绝经年限(LOP),糖尿病病程(YSM),计算体重指数(BMI),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 h Ins),血Ⅰ型胶原C端肽(CTX-Ⅰ)、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雌激素(E2).结果 ①绝经后T2DM人群OP发病率54%;②绝经后T2DM并发OP患者与骨量减少和骨量正常组比较绝经年限、糖尿病病程及血糖水平明显增高,胰岛素和E2水平明显降低(P<0.05);③OP组患者与骨量减少和骨量正常组比较CTX-Ⅰ、TRACP5b、BALP等骨转换指标明显升高(P<0.05);④CTX-Ⅰ与腰椎2~4、股骨颈BMD呈明显负相关(P<0.05),与大转子、粗隆间BMD无明显相关性;TRACP5b、BALP与腰椎2~4、股骨颈、大转子、粗隆间BMD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 LOP、血糖、YSM、FIns和E2水平可影响绝经后T2DM患者骨量;该人群骨重建特点为高转换型,骨吸收标记物TRACP5b可作为早期预测绝经后T2DM骨量减少及OP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并发骨质疏松患者骨转换标志物的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绝经后女性80例,根据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和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组(osteoporosis,OP)40例,绝经后T2DM并发骨质疏松组(DM/OP)40例。比较两组间N端中段骨钙素(N-MID osteocalcin,N-MID)、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5b)、1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erminal telopeptides of type 1 collagen,CTX)及相关资料的差异,并对DM/OP组的骨转换标志物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两组间N-MID、CT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OP组TRAP-5b高于OP组(P=0.020);相关分析显示TRAP-5b与L2-4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呈负相关(r=-0.746,P=0.044);回归分析显示TRAP-5b水平受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 A1c)影响。结论糖尿病可能主要通过增加破骨细胞活性影响骨代谢,TRAP-5b可能成为绝经后T2DM并发骨质疏松患者监测骨代谢变化的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髋部骨折术后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变化规律,并比较骨代谢标志物在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异同。方法收集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老年髋部骨折病房住院的髋部骨折患者138例,其中女性106例,男性3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68例,股骨颈骨折70例;明确骨折日期、手术日期,检测术前、术后血清碱性磷酸酶ALP(alkaline phosphatase,ALP)、1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Npropeptide of type 1 collagen,P1NP)、1型胶原羧基末端肽交联(C-terminal crosslinking telopeptides of type 1 collagen,CTX)、25羟维生素D(25 hydroxy vitamine D,25OHD)水平以及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结果 (1)髋部骨折以女性居多;(2)骨折后1周内术前男性、女性之间,以及两种髋部骨折之间的骨代谢标志物均未见明显差异,骨折术后40~50 d骨代谢标志物均有明显上升;(3)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和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组,术后40~50 d女性患者的P1NP上升约3倍,男性患者P1NP上升达到4倍左右;CTX及ALP上升幅度均在1.5倍左右;(4)在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组,P1NP上升约1.5倍,CTX变化不明显;(5)女性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中部分患者术后CTX呈下降趋势,与基线血磷水平呈负相关。结论老年髋部骨折后骨代谢标志物的变化有一定规律,骨折类型不同会影响骨代谢标志物变化总体变化趋势,研究标志物变化规律有助于评估骨折术后骨愈合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老年男性骨代谢生化指标和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97例老年男性,双能X线测量骨密度,根据测定的T score值将入组患者分为正常对照组(n=32)、骨量减少组(n=30)和骨质疏松组(n=35),同时测定血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25-羟维生素D等水平.结果 骨量减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骨质疏松(OP)患者的疗效。方法 150例老年OP患者分为对照组(血脂正常)和观察组(血脂轻度异常)各7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口服阿仑膦酸钠,观察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4 w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疼痛VAS评分,骨密度(BMD),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骨钙素(BGP)、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和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含量,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共143例患者完成治疗(对照组71例,观察组72例)。治疗24 w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疼痛VAS评分下降,NTx、CTx含量降低,腰椎、股骨颈及股骨处BMD增高(P0.05);其余指标相近。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OP疗效肯定且安全。  相似文献   

18.
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IGF-1、IGFBP-3与骨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1 (IGF - 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 3(IGFBP - 3)与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通过测定 60例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及 60例对照组IGF - 1 ,IGFBP - 3及骨钙素 (BGP)、I型胶原异构C端肽 (β-CTX)等指标 ;同时测量骨密度 (BMD)。结果 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腰椎和左股骨颈BMD显著低于对照组 (均P <0 .0 1 ) ;血清IGF - 1 ,IGFBP - 3低于对照组 (均P <0 .0 1 ) ;血清BGP低于对照组 (P <0 .0 5) ;血清 β-CTX高于对照组 (P <0 .0 5) ;而血钙 ,血磷水平在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对照组和骨质疏松组腰椎侧位 ,左股骨颈BMD均与IGF - 1 ;IGFBP - 3 ;BGP呈正相关 ,与 β -CTX呈负相关 ,而与血钙、血磷无关。 结论 IGF - 1、IGFBP - 3、BGP、β -CTX水平都与骨含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检测上述指标可作为诊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IL-4、IL-6、IL-10及骨代谢指标与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与骨代谢生化指标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生化速率法检测 90例老年男性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4(IL- 4 )、白细胞介素 6(IL- 6)、白细胞介素 1 0 (IL - 1 0 )、骨钙素 (BGP)、睾酮(T)、血清碱性磷酸酶 (BALP)、血清钙 (Ca)的水平和骨密度 ,同时与青中年和老年健康人比较。结果 老年男性患者骨吸收指标 IL- 4、IL- 6水平随病情加重而增高 ,与不同年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P<0 .0 1 )。骨形成指标 IL- 1 0、BGP、BALP、T表达则不同程度降低 ,与青中年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均 P<0 .0 5)。两组患者骨密度值均明显低于青中年对照组 (P<0 .0 1 ) ,而老年骨质疏松组骨密度明显低于骨量减少组 (P<0 .0 5)。结论 老年男性从骨量减少到骨质疏松的病理过程中 ,骨转化呈现骨吸收增加而骨形成减少的变化规律。 IL- 4、IL- 6、IL - 1 0与其他骨代谢生化指标可作为骨质疏松症的观察指标和辅助诊断的项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 mellitus,T2DM)、T2DM合并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及OP患者的糖代谢、骨代谢、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776位绝经后汉族女性被分为4组:T2DM组(218例),OP组(223例),T2DM+OP组(186例),健康对照组(149名)。分别测定受试者的骨代谢、糖代谢指标及血钙、血磷等相关指标,用双能X线仪测定不同部位BMD,并进行统计分析及相关性研究。结果 T2DM组腰椎BMD明显高于对照组,T2DM+OP组和OP组腰椎及股骨颈BMD低于对照组。T2DM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e,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CP)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T2DM+OP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OT)、BALP、TrACP明显升高(P<0.01),而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则显著降低(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T2DM患者BMD与患者HbA1C、FPG、血清TrACP呈显著负相关,与血清OT、BALP、25羟基维生素D3、BMI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T2DM患者骨代谢呈低转换状态,因长期血糖控制不佳,T2DM组OP的危险性增加。血清BALP、OT、TrACP和25OHD可考虑作为T2DM合并OP的早期诊断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