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电子鼻在川芎不同产地不同等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川芎药材挥发性组成进行分析,借以比较和评价不同产地不同等级川芎药材品质相似性。方法:采用电子鼻对川芎多批药材样品进行了分析,通过Alpha SOFTTV12软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因子分析。结果:彭州敖平与都江堰徐渡川芎挥发性组分整体性质较为接近,与新都新繁川芎仍有区别,均可明显区别于新产地彭山谢家;同一产地不同等级川芎挥发性组分整体性质接近,难以区分,但与等外级芎苓子区别明显。结论:电子鼻可以用于区分川芎传统产区与新兴产区商品药材;可以用于区分同一产地川芎药材与等外级芎苓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电子鼻技术区分不同产地的牡丹皮药材。方法 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法确定牡丹皮药材电子鼻测定的最佳试验条件。应用Loading分析法对传感器区分样品的能力进行分析,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线性判别分析法来区分不同产地的牡丹皮药材。结果 电子鼻技术测定牡丹皮药材的最佳试验条件为称样量3.0 g,空气流速300 mL·min-1,样品室温放置时间为10 min;研究结果表明,其区分度均>0.980;7号传感器W1W对第一主成分贡献率最大,2号传感器W5S对第二主成分贡献率最大。通过对牡丹皮药材进行气味识别,电子鼻技术对亳州、铜陵、重庆3个主产区的牡丹皮药材有一定的区分能力,亳州产区不同产地之间区分度不明显。结论 利用牡丹皮药材特殊的气味并运用电子鼻对不同产地的牡丹皮药材进行区分,效果显著,为快速、简便的鉴别不同产地的牡丹皮药材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孔繁瑶  邵露  胡慧华 《中国药房》2014,(19):1793-1795
目的:利用电子鼻方法准确、快速鉴别不同产地的豨莶草。方法:通过正交试验对不同产地豨莶草的称样量、孵化时间、粉碎粒度、孵化温度等因素进行筛选,确定不同产地豨莶草电子鼻检测的最佳条件;再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多元统计学方法对特征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建立了不同产地豨莶草的电子鼻检测方法及PCA识别模式。结论:该方法准确、快速,可为中药材的快速鉴别及气味的科学化、标准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HeraclesⅡ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对炮天雄的气味进行定性分析,确定其气味可能成分。方法:采用HeraclesⅡ超快速气相电子鼻技术,获取炮天雄气味色谱信息,进行PCA分析和雷达特征图谱分析,结合Kovats保留指数及Arochembase数据库内容,对炮天雄气味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果:PCA模型可以明显区分不同厂家炮天雄;由雷达特征图谱可知不同厂家炮天雄其气味成分差别大;根据Arochembase数据库对比分析,炮天雄气味成分最可能为二溴乙烷。结论:HeraclesⅡ超快速气相电子鼻技术可对不同厂家炮天雄进行快速鉴别,且炮天雄"气微"的说法有待改善,为炮天雄具有"特殊气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丁香挥发性成分的化学组成,并比较不同产地丁香中挥发性成分组成的差异。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 (HS-SPME)技术萃取丁香中挥发性成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丁香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5个不同产地的丁香药材挥发性成分中含量最高的成分为丁香酚,其次为石竹烯、α-葎草烯;不同产地丁香挥发性成分中共有成分为α-蒎烯、丁香酚、石竹烯、α-葎草烯和δ-杜松烯。结论:运用HS-SPME-GC-MS能够快速获取丁香的挥发性成分的化学组成信息,不同产地丁香中挥发性成分中丁香酚和石竹烯两者的含量之和存在较大差异,研究结果可为丁香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不同产地肉桂子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肉桂子药材的定性模型,达到快速鉴别不同产地肉桂子的目的。方法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纤光谱结合SIMCA、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等方法识别不同产地的肉桂子。结果对肉桂子药材原始光谱全波长进行主成分分析,前2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9%,很好地解释了原始光谱99%的信息,和田、喀什、伊宁和乌鲁木齐4个产地聚类效果较好,广西与越南2个产地部分样本出现混淆现象,基本可以区分6个产地样品;采用聚类分析法建立的肉桂子模型对样品进行预测时,正确率为100%;SIMCA法建立的模型对样品进行预测时,只有越南1个产地的样品没有被识别,总识别率为97.22%。结论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以初步实现肉桂子药材的产地鉴别。  相似文献   

7.
陈皮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正>陈皮是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作用。药材分为"陈皮"和"广陈皮",主产于广东、福建、四川、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等地。为合理利用药用资源,近年来已有较多关于不同产地陈皮成分及药理作用等研究的文献记载,本文就陈皮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市售12批不同产地的广藿香药材中3种挥发性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方法:采用三氯甲烷超声提取,利用GC-FID法建立广藿香药材中β-石竹烯、广藿香醇及广藿香酮3种挥发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通过方法学考察,表明该含量测定方法的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及加样回收率均良好,可用于广藿香药材的质量控制。结论:通过对3种挥发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比较12批市售药材质量,不仅可以初步评价市售广藿香药材的相对质量,还能为该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牻牛儿苗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牻牛儿苗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收集不同产地的23批样品进行测定,并使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指纹图谱进行模式识别研究。结果:根据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筛选14批样品建立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结论:该方法可用于牻牛儿苗质量控制及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分析药对陈皮-干姜与其单味药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陈皮,干姜药材及药对挥发性成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各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百分含量.结果:从陈皮挥发性成分中检出的4-异丙基甲苯、D-柠檬烯、壬醛、大根香叶烯等成分和干姜挥发性成分中检出的甲基庚烯酮、α-法尼烯、5-甲基-2-(1-甲基乙烯基)-4-己烯-1-醇乙醇酯、α-长叶蒎烯等成分在药对挥发油中均未检出;而药对陈皮-干姜中新增成分冰片、2-甲基丙酸-3,7-二甲基-2,6-辛二醇酯、β-桉叶醇、肉桂苯氨基甲酸酯等.结论:药对陈皮-干姜配伍后挥发性化学成分与单味药相比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地耳草挥发性成分的HS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地耳草中挥发性成分。方法:用HSGC—MS技术分离和鉴定地耳草中挥发性成分,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初步鉴定出54种化合物,不同产地地耳草中挥发性成分有一定差异。结论:为地耳草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2.
广西生姜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广西境内5个不同产地的生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对广西生姜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广西5个产地的生姜挥发油得油率在0.11%~0.23%之间。5个产地的生姜挥发油中共有化学成分21个,相对百分含量在60%~85%之间。共有化学成分主要有1S-α-蒎烯(1S-α-Pinene)、莰烯(Camphene)、桉油精(Cineole)、龙脑(Borneol)、橙花醇(Nerol)和柠檬醛(Citral)。不同产地的生姜挥发油中,同一成分相对百分含量差异较大,其中橙花醇的相对百分含量相差近10倍。结论:广西境内不同产地的生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差异不大,但同一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客观评价蛇胆陈皮制剂中蛇胆汁质量的分析方法,对130批蛇胆陈皮制剂中蛇胆汁的质量进行分析与综合评价,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蛇胆陈皮制剂中的蛇胆汁进行薄层鉴别;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先散射检测(HPLC-ELSD)法对蛇胆陈皮制剂中牛磺胆酸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建立的薄层鉴别方法专属性较强,蛇胆汁的斑点信息较丰富;采用HPLC-ELSD法测定蛇胆陈皮制剂中牛磺胆酸的含量,精密度、准确性、专属性及方法重复性均良好;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不同批次蛇胆陈皮制剂中牛磺胆酸的含量差异较大,不同企业的蛇胆陈皮制剂产品质量存在差异。结论:所建立的质量分析方法为蛇胆陈皮制剂中蛇胆汁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不同产地柚果皮挥发油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柚果皮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柚果皮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检测不同产地柚果皮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柚果皮挥发油均含有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D-柠檬烯、α-萜品醇、香叶醛、β-石竹烯等成分。结论:不同产地柚果皮挥发油中有7个共有成分,但各成分含量在不同产地的柚果皮挥发油中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15.
刘艳菊  王光忠  顾成玉 《中国药师》2009,12(11):1525-1527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海风藤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Kromasil C18(250mm×4.6mm,5um);流动相:甲醇.四氢呋喃的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80nm。结果:测定10批不同产地海风藤药格,确定15个共有峰,照“中药指纹图谱技术研究”测定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照“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的操作规范”测得10批海风藤药材的相似度。结论:采用HPLC指纹图谱技术,可鉴别和评价海风藤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蔡佳良  ;姬生国 《中国药房》2014,(47):4458-4460
目的:建立快速鉴别市售不同厂家生产的藿胆丸的方法。方法:采用近红外光谱法。采集7个厂家的藿胆丸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并用判别分析方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分别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聚类分析中,当类间距离为0.64时,K厂家和G厂家样品首先聚为一类,当类间距离为1.84时,其他5个厂家样品自成一类;所建立的判别分析模型错判例数为0,判别分析准确率为100%。结论:所建立的近红外光谱法可以快速、准确、无损地对不同厂家生产的藿胆丸制剂进行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不同产地厚朴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方法:采用原子荧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全国8省11个不同产地厚朴中铅、镉、砷、汞、铜进行测定。结果:不同产地厚朴中所含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量有一定差异,11个样品中除有4个样品的铅含量较高外,其余均符合"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要求。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行,其含量测定结果可为厚朴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和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不同产地莪术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文娟  高文分  田颂九  张启明 《中国药师》2011,14(11):1578-1581
目的:对三种不同产地温莪术、蓬莪术以及广西莪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GC—MS分析比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三种不同产地的莪术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初步鉴定了三种不同产地莪术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不同产地莪术挥发油成分有一定差异。结论:为莪术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电子鼻提取中药气味特征来建立气味指纹图谱,同时建立气味指纹图谱的鉴别模型,实现对中药的快速鉴别,提供一种中药气味鉴别新方法。方法:以传感器阵列的最高响应值为指标,运用逐步判别法对气味指纹图谱进行特征提取并建立鉴别模型,并将其运用于对姜科白豆蔻、草豆蔻、草果、莪术、干姜、高良姜、姜黄、砂仁、益智和郁金等10味中药的气味鉴别。结果:实验数据显示逐步判别法建立的鉴别模型对训练集中100个样本和测试集中20个样本的回代正判率分别为97%和90%,鉴别效果满意。结论:应用逐步判别法建立气味指纹图谱的鉴别模型准确、有效、可行,能很好地鉴别不同品种的中药。该方法为现行中药质量标准中气味指标的数字化、客观化提供实验依据和方法;也为中药指纹图谱的数据挖掘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0.
Dried Citrus peels, known as Chenpi in Chinese medicine, are a traditional medic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indigestion and inflammatory syndromes. 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storage periods (1-year vs. 3-year) and heat treatment (90min vs. 3h at 120°C) on the total phenolic content (TPC) and bioactivity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Chenpi. It was found that the long-term stored Chenpi had a higher TPC and superior 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 radical-scavenging activity levels compared to the regular stored Chenpi, and that heat treatment increased both TPC and bioactivity. Subsequently, we developed and validated 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diode-array detection (HPLC-DAD) method to determine individual phenolic acids. Eleven phenolic compounds were determined in different Chenpi samples.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phenolic compounds were higher in long-term stored Chenpi and heat treatment raised the levels of those in regular stored Chenpi. In further study, a targeted metabolomic approach was applied to discriminate Chenpi with different storage periods. Two different phenolic acid fractions (free and ester) from the regular and long-term stored Chenpi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developed HPLC-DAD and the data were used i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on the HPLC-DAD peak areas of the 11 phenolic acids. Two principal components (PC1 and PC2) accounted for 87.1% of the variation between the regular and long-term stored Chenpi. In a two-dimensional plot of PC1 and PC2, the samples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two storage periods and two frac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