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a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在复发性流产和不明原因不孕患者黄体中期子宫内膜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31例不明原因不孕和30例复发性流产患者黄体中期子宫内膜LIF表达量的测定,对照组34例为继发性不孕患者(输卵管阻塞的)黄体中期子宫内膜.结果不明原因不孕组妇女子宫内膜中LIF表达量(M)为(169.00ng/l),与对照组(M) 为(240.00ng/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习惯性流产组LIF表达量(M) 为(90.25ng/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复发性流产组与不明原因不孕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LIF基因可能在启动胚泡着床和维持妊娠方面有重要作用, 黄体中期子宫内膜LIF基因表达量的减少可能是导致不明原因不孕和复发性流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在着床窗口期小鼠子宫内膜不同部位的表达。方法运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分别从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检测LIF在孕4d小鼠子宫内膜着床位点及着床旁组织表达量及位置的分布。结果LIFmRNA及蛋白在胚泡着床位点较着床旁组织表达明显增高(P<0.05)。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LIF蛋白表达于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及腺上皮细胞胞桨。结论在着床窗口期,LIF作用的发挥主要是通过在着床位点高表达而促进胚泡着床、胚胎发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鼠早期胚胎诱导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变的空间结构,确定胚胎各个部分能否引起子宫内膜容受性中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和整合素β3改变。方法: 选用6~8周昆明雌鼠,体外实验分为子宫内膜培养前组、子宫内膜单纯培养组、子宫内膜全胚胎共培养组、子宫内膜卵裂球共培养组、子宫内膜透明带共培养组,各组培养2 d后收集子宫内膜行下一步检测;体内实验分为胚胎移植前组、单纯培养液移植组、全胚胎移植组、卵裂球移植组、透明带移植组及正常妊娠未干预组,移植后2 d收集子宫内膜行下一步检测。荧光定量PCR检测整合素β3和LIF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整合素β3和LIF的蛋白表达部位及表达水平。结果: 体外实验子宫内膜全胚胎共培养组中子宫内膜的整合素β3 和LIF表达显著高于其它组,体内实验正常妊娠未干预组的整合素β3 和LIF表达显著高于其它组。结论: 完整胚胎可显著提升小鼠孕早期子宫内膜容受性因子整合素β3 和LIF的表达,而单纯透明带或卵裂球则不能明显增加整合素β3 和LIF的表达。早期胚胎诱导子宫内膜容受性可能需要完整胚胎结构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不孕女性子宫内膜LIF基因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aemiainhibitoryfactor,LIF)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活性的细胞因子。随着对其深入研究,发现LIF在胚泡着床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小鼠的研究表明,在妊娠第4天(即胚泡着床期)的子宫内膜中,LIF出现突发性的强烈表达,这提示子宫内膜LIF基因表达可能与胚泡着床密切相关[1],此外,无LIF基因表达的转基因小鼠能发育至成体,但不能发育,原因是胚泡不能在子宫中着床[2],这更有力地证明了LIF与胚泡着床密切相关。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不孕患者病因不明,这些患者中是否有部分患者的病因与其子宫内膜LIF基因表达缺陷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磷酸化AKt(pAKt)在不明原因性不孕症妇女着床期子宫内膜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18份原发性不孕症、不明原因性不孕症妇女黄体中期子宫内膜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并收集30份继发性不孕症、双侧输卵管阻塞患者黄体中期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用SP免疫组化法确定两组患者子宫内膜pAKt与白血病抑制因子(UV)的组织学定位及半定量表达。结果LIF在两组患者子宫内膜的表达均主要定位在腔上皮和腺上皮胞浆,pAKt在两组患者子宫内膜的表达主要位于间质细胞且呈胞浆强表达。两组患者子宫内膜LIF与pAKt蛋白表达半定量分析(sP免疫组化法):不明原因性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LIF与pAKt表达量较双侧输卵管阻塞患者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中IVF/ICSI后未妊娠者子宫内膜LIF与pAKt表达量较妊娠者明显降低(P〈0.01)。结论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是不明原因性不孕症患者不孕原因之一,着床期子宫内膜pAKt表达降低可能是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正常女性子宫内膜LIF基因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RT-PCR技术对32例正常女性分泌期子宫内膜LIF基因表达进地了研究,结果在32例女性这一时期子宫内膜组织中均检测到有强烈的LIF基因表达。这提示在人类非妊娠分泌期子宫内膜组织中存在LIF基因表达LIF在胚泡着床中可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着床窗口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改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蓉  乔杰  王威  李美芝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7,15(10):23-25,F0002,F0003
目的探讨正常妇女与PCOS妇女促排卵治疗后着床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因子的改变,包括整合素αv、MMP9、TIMP1、VEGF和LIF的表达。方法12例正常妇女自然周期(对照组)和8例PCOS患者经过促排卵治疗后(P-COS组)均在着床期取子宫内膜进行integrinαv、MMP9、TIMP1、VEGF和LIF免疫组化染色,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COS组E2、P水平高于正常组,但E2/P比值变化幅度大,PCOS组着床期子宫内膜中integrinαv、MMP9、TIMP1、VEGF和LIF表达均弱于对照组。结论PCOS患者促排卵治疗后E2、P分泌不协调,导致着床期子宫内膜integrinαv、MMP9、TIMP1、VEGF和LIF表达减弱,进而影响着床过程中的多个环节,这可能是造成PCOS患者促排卵治疗后高排卵率、低妊娠率和高流产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研究细胞因子对FN表达的调节,探讨FN在围着床期子宫内膜表达的调节机理。方法:给孕早期小鼠注射不同的细胞因子,收集子宫内膜。分别用Immuno-blot法及RT-PCR法测定子宫内膜FN蛋白和nRNA的水平。结果:LIF低、高剂量组的FNmRNA和蛋白水平都比对照组高,统计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IL-1和IL-1ra各组FN水平与对照组比无显著差异。结论:LIF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上调早期子宫内膜FN的表达,LIF参与着床与调节粘附分子的表达有关。IL-1系统则不影响子宫内膜FN的合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跨膜蛋白16A(TMEM 16A)表达与冻融胚胎移植(Freeze-thaw embryo transfer,FET)妊娠结局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于我院首次进行FET治疗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妊娠结局分为成功妊娠组106例和未妊娠组54例。在移植前一天通过微活检术取所有患者子宫内膜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TMEM 16A以及白血病抑制因子(LIF,Leukemia?inhibitory?factor)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患者的TMEM 16A以及LIF蛋白表达水平。并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FET妊娠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妊娠成功组患者的TMEM 16A mRNA、LIF mRNA表达水平高于相比未妊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妊娠成功组患者的TMEM 16A、LIF蛋白表达量高于未妊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TMEM 16A以及LIF mRNA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性(r=0.658,P=0.000)。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OR=2.787,95%CI=1.209~6.423)、TMEM 16A蛋白表达量(OR=0.506,95%CI=0.289~0.884)、LIF蛋白表达量(OR=0.502,95%CI=0.304~0.829)、移植胚胎评分(OR=0.417,95%CI=0.231~0.753)均是影响FET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子宫内膜跨膜蛋白16A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容受性建立,其表达水平与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局存在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是白细胞介素-6(IL-6)家族中的一个具有 广泛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主要通过与其受体(LIFR)结合发挥作用。人和哺乳动物胚胎植入前的所 有阶段均有LIF和LIFR的表达。LIF和LIFR在人胚胎4细胞期前和停止发育48小时后的胚胎中均 下降,在植入前表达呈现峰值。人输卵管上皮中LIF的表达以及在月经期的分泌期LIF和LIFR在子宫 内膜中的表达呈现峰值,所有这些表明LIF以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调节植入前胚胎以及胚胎的植 入。在体外胚胎培养液中加入LIF促进了囊胚的孵化,减少了胚胎的退化,提高了体外培养胚胎的植入 率。LIF对体外胚胎具有营养作用,是一种重要的促生长因子,能促进植入前胚胎的生长、发育和分化, 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的质量和胚胎移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是白细胞介素-6(IL-6)家族中的一个具有广泛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主要通过与其受体(LIFR)结合发挥作用。人和哺乳动物胚胎植入前的所有阶段均有LIF和LIFR的表达。LIF和LIFR在人胚胎4细胞期前和停止发育48小时后的胚胎中均下降,在植入前表达呈现峰值。人输卵管上皮中LIF的表达以及在月经期的分泌期LIF和LIFR在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呈现峰值,所有这些表明LIF以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调节植入前胚胎以及胚胎的植入。在体外胚胎培养液中加入LIF促进了囊胚的孵化,减少了胚胎的退化,提高了体外培养胚胎的植入率。LIF对体外胚胎具有营养作用,是一种重要的促生长因子,能促进植入前胚胎的生长、发育和分化,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的质量和胚胎移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在子宫肌瘤组织和正常子宫肌组织中的表达是否存在差异,探讨LIF与子宫肌瘤发病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0例子宫肌瘤病人子宫肌瘤组织(实验组)和正常子宫肌组织(对照组)中LIF的表达。结果 LIF在所有标本中均有低表达,但在实验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LIF与子宫肌瘤的发病可能无明显关系,但可能对维持子宫肌组织的正常分化、使子宫肌瘤组织不发生恶变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外源性LIF及IL-1对围着床期子中内膜整合素β3表达的调节,探讨LIF参与着床的具体机制,方法:给孕2-4d的小鼠注射不同浓度的白血病抑制因子,白介素-1或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应用免疫印迹法和RT-RCR法测定子宫内膜整合素β3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注射LIF,IL-1子宫内膜整合素β3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且高剂量时升高更明显(P<0.01),注射IL-1ra整合素β3水平下降(P<0.05),结论:细胞因子IL-1及LIF对围着床期子宫内膜表达整合素β3有促调节作用,二者参与着床与调节细胞粘附分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OXA11基因在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和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的意义,以及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ogene receptor,PR)表达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OXA11、ER及PR蛋白的表达。结果在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和内膜样腺癌中,HOXA11的表达明显高于增生期子宫内膜(P<0.05),而ER、PR的表达明显低于增生期内膜(P<0.05)。结论HOXA11的过度表达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异常增生或癌变的过程;这种效应可能与ER、PR表达下降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16蛋白表达在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增生症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43例子宫内膜息肉、37例子宫内膜增生症和35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差异。结果 91%的子宫内膜息肉间质细胞表达p16蛋白,且其p16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子宫内膜增生症和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蛋白在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症和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1%、83%和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质细胞p16蛋白表达可有助于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增生症的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初次感染后妊娠大鼠在胚胎着床窗口期子宫蜕膜C3a,γ干扰素(IFN-γ)和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表达量的变化. 方法 选择成年健康状况良好的雌性SD大鼠35只(除去不符合标准的雌鼠5只,最终以30只作统计学分析),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通过阴道接种沙眼衣原体D型株,对照组阴道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大鼠妊娠后第5、第6和第7天(即胚胎着床窗口期)处死大鼠,并从子宫取材,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定量检测在胚胎着床窗口期子宫蜕膜C3a 、IFN-γ和LIF表达量. 结果 30只大鼠子宫蜕膜组织均有C3a 、IFN-γ和LIF表达.实验组C3a 和IFN-γ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在妊娠第5天和第6天LIF比对照组低表达(P<0.01),妊娠第7天两组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中IFN-γ和C3a 在子宫蜕膜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9965),IFN-γ与LIF的表达无相关性(r=0.2331). 结论 生殖道感染CT后,子宫局部C3a 、IFN-γ和LIF表达量有变化并与着床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分析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IN)诊断、分类与子宫内膜增生WHO(2003)分类的关系,探讨β-catenin、Glut-1和PTEN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根据EIN诊断及分类标准,对83例子宫内膜增生病例进行再分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0例增殖期子宫内膜、83例子宫内膜增生及24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β-catenin、Glut-1及PTEN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1)83例子宫内膜增生病例中共检出24例EIN病例,总检出率为28.9%(24/83).24例EIN病例中,来自复杂型不典型性增生16例(66.7%,16/24),但EIN的检出率与不典型增生的分级无明显关系(P>0.05).(2)β-catenin蛋白在增殖期子宫内膜中呈正常表达,良性子宫内膜增生的异常表达率为10.2%(6/59),而EIN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异常表达率(50%,12/24;66.7%,16/24)分别明显高于良性子宫内膜增生(P<0.01),但二者间的异常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Glut-1蛋白在增殖期子宫内膜、良性子宫内膜增生组织中均呈低表达,而在EIN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58.3%(14/24)和70.8%(17/24),均显著高于增殖期子宫内膜及良性子宫内膜增生(P<0.01),但二者高表达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PTEN蛋白在EIN病例中的失表达率(37.5%,9/24)与子宫内膜样腺癌(62.5%,15/24)、增殖期子宫内膜(2/10)及良性子宫内膜增生(28.8%,17/5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失表达率则明显高于增殖期子宫内膜及良性子宫内膜增生病例,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和Glut-1蛋白高表达是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二者在区别良性子宫内膜增生、EIN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可能是有用的免疫标志物.PTEN蛋白失表达是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过程中的极早期事件,但将其作为EIN病变的诊断性标志物并不恰当.  相似文献   

18.
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及子宫腺肌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中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表达及其凋亡率比较。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织标本中Bcl-2、Bax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织的细胞凋亡率。结果(1)在正常和正位内膜组织中,Bcl-2或Bax表达相同(P>0.05),具有明显周期性变化,均为增生期高于分泌期(P<0.05);(2)子宫腺肌病和腹壁异位内膜中,Bcl-2或Bax均持续表达,无周期性变化(P>0.05);(3)卵巢内异症的异位内膜,Bcl-2和Bax极少表达;(4)流式结果显示正常子宫内膜、在位内膜凋亡率与异位内膜组织凋亡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Bcl-2或Bax在正常和在位子宫内膜的周期性表达,提示它们可能参与月经周期调节;②子宫腺肌病及腹壁异位内膜腺上皮细胞Bcl-2持续存在,使之得以长期增殖而发病;③卵巢内异症极少表达Bcl-2可能是促成细胞凋亡形成,引起巧克力囊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NEDD9(neural precursor cell expressed developmentally down-regulated9)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EDD9在5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和30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并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表达。结果 NEDD9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高于在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组织中的表达(p=0.226);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NEDD9的高表达与肌层浸润≥1/2、FIGO分期III期和ER阴性表达相关(p=0.012,p=0.041及p=0.039)。结论 NEDD9促进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侵袭,并与其ER表达状态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胎盘生长因子(PLGF)及其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 etriosis,EMS)发病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2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子宫内膜和异位子宫内膜(增生期、分泌期各14例),以及2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生期15例,分泌期13例)中PLGF及其受体VEGFR-1的表达。结果PLGF、VEGFR-1在各组内膜中均有表达,分泌期表达高于增生期,有显著差异。EMS的异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在位子宫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EMS的在位子宫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PLGF、VEGFR-1可能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