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和胺碘酮合用对房颤患者复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24例心房颤动(房颤持续时间≤1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稳心颗粒和胺碘酮合用)112例和对照组(胺碘酮单用)112例,观察两组口服药物6个月内房颤累积复律率及不良反应.结果6个月内治疗组3例退出,完成观察109例;对照组5例退出,完成观察107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房颤累积复律率1个月时即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5),6个月时分别为65.1%、47.7%(P<0.05),房颤复律患者的平均复律时间,平均胺碘酮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稳心颗粒和胺碘酮合用较胺碘酮单用既可提高房颤复律率,又可缩短复律时间和减少胺碘酮用量从而减少胺碘酮长期应用所致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伊布利特与胺碘酮转复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的疗效差异及护理特点。方法:将85例符合入选条件的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伊布利特与胺碘酮治疗,转复为有效,未转复为无效。结果:伊布利特组对房扑复律疗效明显优于胺碘酮组(P<0.01),对房颤的复律效果也优于胺碘酮组(P<0.05)。结论:伊布利特对房扑/房颤复律效果优于胺碘酮,但需严格监护及护理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胺碘酮与培哚普利联合应用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及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的影响。方法将79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采用培哚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39例仅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2组患者用药后复律情况及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情况。结果观察组24 h转复率为65%,给药半年后窦性心律维持率为92%,治疗后半年左心房内径值为(36.48±2.52)mm,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72h转复率为85%,1周转复率为97%,用药后1 a窦性心律维持率为8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 a左心房内径为(37.05±2.66)mm,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胺碘酮及培哚普利能够显著提高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转复率及转复后1 a窦性心律维持率,同时能够降低心房内径扩大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健心平律丸联合小剂量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方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观察对象两周内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及影响心率、心电图、血脂的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健心平律丸6 g,每天3次;对照组(阵发性房颤)服用胺碘酮,从200 mg,每3次开始,5 d后减为200 mg,每天2次,再5 d后减为200 mg,每天1次维持.治疗开始前及治疗结束后记录患者的主要症状(心悸、胸闷、气短、疲倦乏力、头晕、舌脉象)、证候(心阳不振、气阴两虚、痰瘀阻滞)、体征、心电图、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 两组用药3个月后转复疗效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阵发性房颤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3月后,治疗组超敏C反应蛋白比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3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超敏C反应蛋白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心平律丸联合小剂量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明显优于单纯应用胺碘酮.健心平律丸是用于治疗阵发性房颤恢复窦性心律的安全有效药物.健心平律丸联合小剂量胺碘酮能够降低阵发性房颤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伴快室率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78例老年ACS合并快室率心房颤动患者先用胺碘酮静脉注射负荷量,继以持续静脉泵入维持,观察房颤复律,心室率控制、血压、心功能与复律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78例患者在静脉应用胺碘酮后,9例在2h内复律,36例在12h内复律,21例在24h内复律,3例在48h内复律。78例患者用药后心室率较用药前下降,血压、心电图指标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78例患者中8例出现静脉炎,对症治疗后好转,1例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缓,1例出现I度房室传导阻滞,停药后均恢复。结论短期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伴快室率心房颤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分析药物胺碘酮治疗婴幼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PSVT患儿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胺碘酮组和普罗帕酮组各27例,比较2组复律时间、复律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率后稳定性。结果胺碘酮组复律时间明显长于普罗帕酮组(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复律成功率及复率后稳定性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婴幼儿PSVT的临床疗效与普罗帕酮基本相同,虽所需复率时间长,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复率方式,但其复率后稳定性仍需临床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参芪复律汤联合胺碘酮治疗非瓣膜性快速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心房纤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对照组(n=40)和参芪复律汤联合胺碘酮治疗组(n=40)。随访时间为1年,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参芪复律汤联合胺碘酮治疗组总有效率87.5%明显高于胺碘酮对照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参芪复律汤联合胺碘酮治疗非瓣膜性快速心房纤颤能尽早复律并巩固维持,预防其复发。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阵发性房颤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将9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48例单用胺碘酮治疗,B组48例联合应用胺碘酮加参松养心胶囊,观察2组复律时间,胺碘酮累计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复律时间(9.1±4.8)d,B组(7.6±3.9)d,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胺碘酮累计用量A组(10.3±3.8)g,B组(8.2±3.1)g,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胺碘酮联合参松养心胶囊可缩短房颤的复律时间,减少用药量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6例讨婴幼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诊治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婴幼儿PSVT的临床资料。结果:PSVT发作时可出现精神萎靡、拒乳、面色苍白、呼吸喘促等症状。无并发症患儿予普罗帕酮、三磷酸腺苷(ATP)、胺碘酮静脉推注,可复律;并心功能不全者予地高辛或联合应用多巴胺、硝普钠,改善心功能后再推注抗心律失常药,可安全复律。结论:婴幼儿PSVT症状隐匿,易并心功能不全;改善心功能后应用抗心律失常药治疗,可使患儿转危为安。  相似文献   

10.
朱应武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0):106-107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心衰合并快速型房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50例患者,使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选用50例使用去乙酰毛花苷治疗患者,比较24h内两组总复律成功率,统计胺碘酮组患者治疗后心率血压变化情况以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组24h内复律成功率和总复律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胺碘酮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心率明显减慢(P〈0.05),舒张压和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后24h总复律成功率达到88.0%,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结论: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快速型房颤,可有效减慢患者心室率,复律效果确切,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氯沙坦与胺碘酮联合应用对老年患者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持续性房颤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应用胺碘酮口服治疗,治疗组32例应用胺碘酮+氯沙坦口服治疗,观察2组的复律成功率及治疗后12个月内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并测量复律成功即刻、复律后12个月的左心房直径。结果治疗组复律成功率(68%)明显高于对照组(41%),P<0.05,治疗9个月后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12个月左心房直径(3.53±0.17)cm小于对照组((3.72±0.25)cm),P<0.05。结论氯沙坦能有效改善胺碘酮对老年患者持续性房颤的转复率及窦性心律维持率,并能抑制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应用胺碘酮对阵发性快速房颤及房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78例患者,将其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9例):胺碘酮150mg+生理盐水20mL或5%葡萄糖20mL静脉注射,10min以上注射完毕;对照组(89例):心律平70mg+生理盐水20mL静脉注射,10min以上注射完毕。观察20min,若未转复可重复应用,最大累计量胺碘酮为450mg,心律平为210mg。观察组复律成功者继续口服胺碘酮0.2g,1次/d维持,对照组复律成功者继续接受心律平治疗,150mg,每8h1次口服维持。结果:①转复成功率:胺碘酮组76.41%,心律平组34.84%,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胺碘酮组的维持率均明显高于心律平组,且两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胺碘酮较心律平对阵发性快速房颤或房扑的转复率高,胺碘酮复律后窦律维持率高于心律平,胺碘酮对转复心房颤动及房扑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胺碘酮加中药炙甘草汤口服及时转复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2例初发和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给予胺碘酮加中药炙甘草汤口服治疗;并设对照组62例,单纯给予胺碘酮口服治疗。观察复律的效果、心率及QT间期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复律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对心率、QT间期的影响明显小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加中药炙甘草汤口服对房颤及时复律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4.
郭红伟  陶涛  邢佳 《山西中医》2011,27(11):24-25
目的:观察中药益心复率汤合用胺碘酮治疗老年持续性房颤的疗效。方法:64例老年持续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32例给予益心复率汤合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32例给予胺碘酮治疗,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17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8%;复律时间平均12天;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5.0%;复律时间平均20天。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律时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益心复率汤合用胺碘酮治疗老年持续性房颤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炙甘草汤加减配合胺碘酮治疗慢性房颤的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胺磺酮口服,每次0.2g,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炙甘草汤(炙甘草18g,党参15g,生地、桂枝、麦冬、麻仁、生姜各10g,阿胶6g,大枣8枚)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平均复律时间为11天;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平均复律时间21天。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律时间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炙甘草汤加减配合胺碘酮治疗慢性房颤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氯沙坦与胺碘酮联合应用对老年患者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持续性房颤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应用胺碘酮口服治疗,治疗组32例应用胺碘酮+氯沙坦口服治疗,观察2组的复律成功率及治疗后12个月内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并测量复律成功即刻、复律后12个月的左心房直径。结果治疗组复律成功率(68%)明显高于对照组(41%),P〈0.05,治疗9个月后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12个月左心房直径(3.53±0.17)cm小于对照组((3.72±0.25)cm),P〈0.05。结论氯沙坦能有效改善胺碘酮对老年患者持续性房颤的转复率及窦性心律维持率,并能抑制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观察普罗帕酮口服与静脉应用胺碘酮对于转复新近发生房颤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选择新近发生房颤在48小时内之患者75例,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与胺碘酮组进行药物复律。普罗帕酮组37例;口服普罗帕酮600mg。胺碘顿服酮组38例,300mg静脉给药1小时后20mg/kg持续24小时。以24小时后恢复窦性心率为有效。结果普罗帕酮组有效率81%,胺碘酮组84%,两组无统计学差异;平均起效时间普罗帕酮组2.5小时,胺碘酮组7.2小时,两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口服普罗帕酮与静脉应用胺碘酮均可安全有效转复新近发生房颤,普罗帕酬起效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心房纤颤(AF)复律后血浆心钠肽(ANP)、脑钠肽(BNP)和左心房内径(LAD)的变化。方法120例患者均进行电复律,复律成功后给予胺碘酮维持,复律前30 min、复律后15 min及30 min分别进行血浆ANP、BNP测定,对成功复律的患者随访1 a。根据复律后情况分为维持窦性心律组(S组)、复发组(N组)、失败组(包括复律后复发及复律失败,F组)。S组再进行血浆ANP、BNP测定和心脏彩超检查。结果S组病程、LAD分别短于、小于F组,有显著性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影响AF复律结果因素有AF病程、LAD、BNP水平、ANP水平(P均<0.05)。S组1 a后LAD明显缩小、血浆ANP水平明显上升、BNP水平明显下降。结论AF经电复律成功后,以胺碘酮口服维持窦性心律1 a患者,LAD明显缩小、血浆ANP水平明显上升、BNP水平明显下降,提示AF后电重构明显逆转。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探讨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对慢性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纤颤患者的转律疗效。方法:将46例慢性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纤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23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及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口服治疗(观察组),对两组的转律效果及副作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9.56%,明显优于常规组(47.83%),P<0.05;观察组转律起效时间为(7.33±5.63)d,明显短于对照组(9.75±6.81)d,P<0.05;两组药物副作用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药物胺碘酮可提高慢性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纤颤的转律效果,且不增加药物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三参稳律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三参稳律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三参稳律胶囊与胺碘酮联用,对照组给予胺碘酮单用,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开始前后两个时间点分别给予中医症状评分及动态心电图检查,根据两者改善情况评估两组疗效差异.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7%,对照组为70.2%;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9%,对照组为74.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参稳律胶囊与胺碘酮联用更能有效的控制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