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对近些年关于经络学说起源的一些主要观点进行了阐述,同时提出自己对此的看法,认为经络学说是整个中医学整体观的产物,它始自对人体的宏观认识,以及经验性总结和猜测性思辨。  相似文献   

2.
论经脉学说起源的必备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类科学知识的诞生,都有其自身的根由与发展规律。古代医家在寻找人体调节理论的同时,逐渐积累起了人体解剖、生理及临床医学的知识;并认识到了经脉主病的道理。当历史发展至秦汉时期,其基本条件都已成熟,经脉理论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3.
胃肠道肿瘤干细胞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慧佳  陈卫星 《浙江医学》2005,27(12):952-954
人们对肿瘤起源的认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经典的肿瘤细胞起源学说认为肿瘤起源于正常细胞,发生突变后成为肿瘤细胞,并具有无限复制能力,呈相对无止境生长.  相似文献   

4.
5.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是临床中较常见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之一,以静脉扩张,视网膜出血、水肿、渗出等为主要眼底表现,并可出现视乳头水肿,虹膜新生血管等变症。发病急、病程长、视力损害严重,是仅次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第二大致盲性视网膜血管病。五轮学说是中医眼科独有的理论,其精髓在于将五脏生理病理与眼相关组织有机的结合并指导治疗。RVO发生、发展过程中病理改变与五脏病机十分吻合,将其指导临床,可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疾病,其发病可追溯到青春期,育龄期PCOS可能是青春期PCOS的延续。青春期PCOS的确切病因虽尚未阐明,但目前认为可能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低出生体重、性早熟、子宫内高雄激素、发育亢进、肥胖、P450c17α功能亢进、遗传、环境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7.
近年公认肾细胞癌起源于近曲小管,作者应用4种肾小管抗原的单克隆抗体(mAb)对38例成人肾及32例肾细胞癌进行免疫组化研究;发现这些mAb在肾脏有稳定的染色类型,肾细胞癌多数表达近曲小管抗原,少数表达远曲小管、集合管抗原。经肿瘤细胞类型分析,透明细胞癌主要起源于近曲小管,颗粒细胞癌可能起源于远曲小管。  相似文献   

8.
破骨细胞的起源谭汉坤综述郭绢霞审校(广西梧州市卫校)破骨细胞由Kolliker于1873年发现。它是一种含有2~50个核的大细胞,无分裂活动。常紧贴于骨质表面,其贴骨面有皱褶缘,是主要承担溶解吸收骨质(破骨)功能的特殊结构。胚胎时期以及胎儿出生后至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Muller细胞在视网膜前体细胞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Muller细胞和不同时期的胚胎视网膜前体细胞,将其与Muller细胞共同培养,并进一步用Muller细胞条件培养液来诱导视网膜前体细胞的分化。倒置相差显微镜每天观察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情况,Thy1.1标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并计数。结果视网膜前体细胞能分化为多种视网膜细胞类型,包括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不同时期、不同培养条件下的视网膜前体细胞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分化的百分比不同。单独培养组、共同培养组和Muller细胞条件培养液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百分比,E14分别为(16.91±4.05)%,(47.25±9.67)%和(42.36±10.52)%,E18则分别为(4.65±1.88)%,(9.90±3.19)%和(8.69±3.01)%。相同时期的视网膜前体细胞,共同培养组和Muller细胞条件培养液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百分比较单独培养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同培养条件下,E14视网膜前体细胞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分化的百分比较E1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uller细胞能诱导视网膜前体细胞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分化,可能通过Muller细胞释放某些可溶性因子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多年来对其发病机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视网膜毛细血管微循环的改变上,对视网膜神经组织的研究较少.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有学者提出DR的主要发病机理可能不仅是视网膜血管本身,而且与血管周围的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组织关系更为密切.视网膜的神经元和/或神经胶质可能对长期的高血糖影响特别敏感,微血管损害就成为其代谢紊乱的继发结果[1].近年大量临床电生理学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在DR临床发病前,起源于神经网膜内层的振荡电位视网膜电图波振幅下降,潜伏期延长,其异常早于血-视网膜屏障通透性异常.应用持续固定聚焦视网膜电图研究发现,DR病变前期和/或早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 ,RGCs)和双极细胞功能已发生异常.实验动物研究也显示,发生DR前,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苗勒氏(Müller)细胞已出现凋亡[2].有学者推测,糖尿病因耗尽了神经元所依赖的神经营养因子而导致DR的发生[3],神经网膜、神经细胞与DR的关系探讨成为目前DR发病机制的研究热点.本文就与DR神经网膜关系密切RGCs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各种原因造成的视网膜完全或部分缺血,可导致视网膜节细胞(RGC)的死亡和神经纤维数量的减少,这是造成视功能不可逆损害的主要病理基础。近几年大量的研究表明,许多蛋白和因子对视网膜神经元的保护起重要的作用,如:热激蛋白(HSP)、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等能减轻急性高眼压或急性视网膜缺血对RGC和视神经纤维所造成的损害,对神经元的保护起重要作用。本文对视网膜神经保护因子的研究进展简要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玄府学说起源于《黄帝内经》,由金代医家刘完素正式提出,经后代医家的继承和发展,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本文对玄府学说的起源、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梳理,同时对玄府学说在中医眼科中的临床运用作了概括."玄府郁闭"为各类眼病的病理基础,因此"开通玄府,解除玄府郁闭,恢复玄府的通利功能"成为了眼病的诊治思路和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刘绍龑  曹珊  苗明三 《中医学报》2011,26(11):1326-1329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的分子机制及中医药在前列腺增生治疗中的特点.方法:通过对前列腺增生不同发病机制的归纳分析,揭示前列腺增生的分子机制;对前列腺增生的常见治疗方法及药物进行分析,探讨中医药治疗前列腺增生疗效的特点.结果:生长因子学说、激素内分泌学说、细胞凋亡学说是前列腺增生的主要机制,相互交叉,以生长因子学说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细胞凋亡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2年澳大利亚病理学家Kerr等首先提出细胞凋亡 (apoptosis)的概念 ,[1] 其指细胞发生凋亡时 ,就象秋天的树叶或花的自然凋落 (fallingoff)一样 ,借用希腊词“apoptosis”来表示这种生物学现象。随后 ,Wyllie等 1980年揭示细胞凋亡独特的生物学特征 ,即 180~ 2 0 0bp单体或寡聚核小体DNA片段 ,其电泳谱为典型的“梯形带”(ladderpattern) [2 ] ,使细胞凋亡倍受世人关注。近 2 0年来 ,特别是 90年代初细胞凋亡已成为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的研究热点 ,其研究论文在世界各种学术杂志上…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研究视网膜脱离状态下玻璃体内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NGF)水平及视网膜细胞的动态变化 ,为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健康青紫兰家兔制备视网膜脱离模型 ,模型制备后 8h ,1d ,4d ,7d ,14d以夹心酶免疫反应方法检测玻璃体NGF的水平 ,同时制备视网膜光镜、电镜标本 ,观察视网膜细胞的动态变化。统计学方法采用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①家兔正常玻璃体NGF的水平为 (16 48± 2 5 2 )ng/L。视网膜脱离后 8h玻璃体NGF水平已增加 ,1d后达正常水平的 12 6倍 ;脱离后第 4d为正常水平的 4倍 ;第 14d降至正常水平。②视网膜脱离后第 4~ 7d变性及凋亡视细胞数增加 ,与玻璃体NGF水平显著负相关。③视网膜脱离 7d后神经节细胞层的厚度与玻璃体NGF水平显著正相关。结论 :NGF对视网膜细胞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提示外源性NGF可应用于治疗视网膜脱离  相似文献   

17.
以中医药治疗为主,西药对症处理为辅,针对眼络阻塞的基本病理,并以玄府学说为指导组成调肝明目汤,按中医分型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47例47只眼.结果:治愈9例,好转3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49%.  相似文献   

18.
根据历代散在的土家族历史及医药文献,结合土家族民间流传的土家医相关传说,进行考证分析。认为土家医起源于土家先民的生产生活实践与先秦巫医,汉末道教医学的传入促进了土家医学的发展,唐代以后受孙思邈医学思想的巨大影响,至清末汪古珊《医学萃精》正式提出"三元学说",标志着土家医理论框架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9.
如何延缓衰老,这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人类老化过程实际是一种体内缓慢的、进行性的破坏过程.人在发育成熟的同时,衰老也就悄悄地开始.免疫调节系统与基因表达系统的失控是人类老化加速的主要原因.实际上,人到老年都有可能患上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由于种种原因,上述疾病得病年纪越来越提前.抗衰老医学的目的 就是最大限度地运用欧美成熟的最新科研成果,对许多与老化相关的疾病进行早期的检查、诊断、治疗和预防,使人的生命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