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α-醋酸萘酯酶(α-ANE)及其同工酶在不同类型糖尿病的实用价值。方法: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分离α-ANE同工酶。结果:I型糖尿病和胰腺炎,谱形基本正常;I型糖尿病谱形异常,多分离出1~2条慢速的谱带,分别E4和E5,并按其比例和色度,可分为3种表现型E4(I)、E5(Ⅱ)、E4 E5(Ⅲ),相对迁移率为0.254和0.182。相对电泳位置:β和β/pre-γ之间。结论:E4和E5带经过神经胺酸酶处理证明属脱SA带,初步认定E4带可能是I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种特殊酶学特征,E5带在部分肝癌患者也有发现。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垂直平板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对本省崇安岚谷地区的卫氏并殖吸虫成虫的苹果酸脱氢酶(MDH)、脂酶(EST)和乳酸脱氢酶(LDH)三种酶的同工酶谱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显示,MDH 有2条、3条和4条酶带的三种类型同工酶谱;EST 有1条和2条酶带的两种类型同工酶谱;LDH 仅有2条酶带的一种同工酶谱。这提示,该地区卫氏并殖吸虫种内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  相似文献   

3.
阴道毛滴虫和口腔毛滴虫5种同工酶谱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阴道毛滴虫(Trichomonas vaginalis,Tv)和口腔毛滴虫(Trichomonas tenax,TT)的同工谱特征及其亲缘关系,寻找同工酶谱鉴别指标.方法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分别进行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ase, MDH)、谷氨酸脱氢酶(glutamic dehydrogenase, GLDH)、6-磷酸-葡萄糖脱氧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6PD)、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 ADH)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5种同工酶染色,比较分析2种滴虫的酶谱.结果 MDH同工酶:2种滴虫只有相对迁移率(Rm) 52、85 2条区带相同,而Rm 34、42、94、100 4条区带在2种滴虫之间明显不同;GLDH同工酶:TV无显带,TT共分离出6条酶带;G6PD同工酶:TV只有Rm35、42、52 3条区带,而TT除了显示这3条区带外,还显示出其他迁移率更大的区带;ADH和Catalase均无区带显示.结论 MDH、GLDH和G6PD3种同工酶均具有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与β- AP之间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4 0例;正常对照4 0例,分别采用氧化酶法测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 C)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β-AP、瘦素(L EP)、胰岛素(INS)、胰岛素抗体。结果:2型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β- AP检测结果分别为:(2 3.11±5 .0 4 )pg/ ml;(30 .0 9±7.5 6 ) pg/ ml(P<0 .0 1)。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β- AP浓度与TG、TTC、HDL- C、FBG、INS、胰岛素抗体、L E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 .2 (P>0 .0 5 ) ;0 .10 3(P>0 .0 5 ) ;- 0 .10 5 (P>0 .0 5 ) ;0 .174 (P>0 .0 5 ) ;0 .2 5 3(P>0 .0 5 ) ;0 .0 96 (P>0 .0 5 ) ;- 0 .0 4 (P>0 .0 5 )。扣除TG、HDL - C,β- AP与INS的偏相关系数为0 .30 6 (P>0 .0 5 )。结论:2型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β- AP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但未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β- AP水平与TG、TTC、HDL - C、FBG、INS、胰岛素抗体、L EP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联合检测对5年以上病程2型糖尿病(NIDDM)患者肾损伤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比色法检测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晨尿mALB、α1-MG、β2-MG和NAG含量。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尿mALB、α1-MG、β2-MG、NA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NIDDM患者中,尿α1-MG增高的阳性率为37.5%,4项指标的单项或联合检测的敏感性远远高于常规尿蛋白测定,单项检测的阳性率较低,联合检测阳性率较高,其中α1-MG+β2-MG+NAG模式高达57.5%,4项联检阳性率达63.75%。结论:尿mALB、α1-MG、β2-MG和NAG是NIDDM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3项~4项指标有较高的阳性率,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美猪型旋毛虫株不同发育阶段同工酶的电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AGE)和UVP凝胶分析仪系统 ,分析比较了中、美猪型旋毛虫成虫和幼虫的酯酶 (EST)同工酶及乳酸脱氢酶 (LDH)同工酶的带谱。结果表明 :猪型黑龙江株旋毛虫成虫和幼虫的EST同工酶酶带均为 2条 ,猪型美国株旋毛虫成虫和幼虫EST同工酶酶带分别为 3条和 2条 ;中、美猪型旋毛虫成虫的LDH同工酶无酶带 ,而幼虫则各具 1条酶带 ,且其迁移率也不同。结果提示 :来自不同地域的旋毛虫在遗传学上存在差异 ,同时 ,不同发育阶段同工酶酶谱也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液转化生长因子β1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液转化生长因子 β1 ( TGFβ1 )的变化及其与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84例 2型糖尿病患者和 2 4例正常人尿液 TGFβ1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 ( DM)患者尿液 TGFβ1水平 [( 7.99± 1 4.37) 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 2 .95± 2 .5 1 ) ng/L,P<0 .0 1 ];DM各组间尿液 TGFβ1比较显示微量和大量白蛋白尿期患者尿液 TGFβ1水平 [( 1 4.45± 2 2 .2 4 ) ng/L、( 1 3.68± 1 8.97) ng/L ]比正常白蛋白尿期患者 [( 3.5 9± 1 .87) ng/L]明显升高 ( P均 <0 .0 5 ) ,但此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病程超过 5年者尿液 TGFβ1显著高于病程短于 5年者 ;尿液 TGFβ1与糖化血红蛋白、UAE等无相关。结论 :糖尿病肾病 ( DN)患者尿液 TGFβ1水平升高 ,尿液TGFβ1水平与 DN的发生有关 ,尿液 TGFβ1可作为 DN早期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蛋白激酶C(PKC)活性变化及其同工酶表达特性。方法 :采用渗透休克法获取正常及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原位PKC催化活性分析法测定两组大鼠视网膜血管PKC活性 ,α、β、γ、δ、ε、ζ-PKC同工酶表达水平则采用Westernblot法。结果 :病程 2月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PKC活性为 346± 18.1PmolesPimin-1·mgprotein-1(单位下同 )较正常对照组 131± 10 .5显著为高 (P <0 .0 5 )。α、β、δ、ζ -PKC分布于正常和糖尿病大鼠血管细胞浆、膜部 ,而γ、ε则无信号 ,α、β、ζ同工酶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膜部较正常对照大鼠显著为高 (P <0 .0 5 ) ,尤以α、β为著 ,光密度 (OD)值分别为对照的 2 82 %± 32 %、340 %± 2 6 %、187%± 14 %。而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浆部α、β、ζ -PKC同工酶表达则较对照组显著为低 (P <0 .0 5 ) ,其OD值分别为对照的 71%± 11%、6 3%± 8%、84 %± 6 %。但δ -PKC浆部则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其OD值为正常对照之 2 0 8%± 13% ,但膜部δ -PKC与正常对照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靶组织———视网膜血管中PKC显著激活 ,呈α、β、ζ同工酶从胞浆至胞膜 ,而δ -PKC则从胞膜至胞浆移位激活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连接蛋白、尿纤维连接蛋白和尿转铁蛋白在糖尿病肾病 (DN)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的变化和发生机制。方法 检测 6 2例 2型糖尿病患者 (其中伴有 DN者 38例 ,伴有 DR者 14例 )和15例健康对照者的 2 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 (AER)、纤维连接蛋白 (U Fn)、尿转铁蛋白 (U Trf)、β2 -微球蛋白 (Uβ2 -MG)、α1-微球蛋白 (Uα1 - MG)和血浆纤维连接蛋白 (PFn)水平变化。结果  2型糖尿病组 PFn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差别 (P>0 .0 5 ) ,伴有 DN和 DR的糖尿病患者与未发现 DN和 DR的糖尿病患者相比 ,其 PFn水平略有升高 ,但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伴有 DN的 2型糖尿病患者 UFn和 UTrf水平较未发现 DN的糖尿病患者显著升高(P<0 .0 1) ;伴有 DR的 2型糖尿病患者 UFn水平升高不明显 (P>0 .0 5 ) ,但 U Trf水平升高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PFn与 U Fn、UTrf、AER、Uβ2 - MG和 Uα1 - MG无明显相关关系 ;而 UFn和 U Trf与 AER、Uα1- MG、Uβ2 -MG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UFn,UTrf的升高能早期反映 DN的出现 ,而 UTrf升高可能反映 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载脂蛋白 E(Apo E)基因多态性与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 P) ,研究了 12 5例 2型糖尿病 (DM)患者和 71例健康体检者 Apo E基因型 ,分析了 Apo E基因多态性与 2型糖尿病及其合并冠心病的关系。结果 :(1)糖尿病组 (DM)、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 (DC)及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5 .5 %、89.7%、4.8% ,4.1%、85 .3%、10 .6 %和 5 .6 %、86 .6 %、7.8%。相互间 P均 >0 .0 5 ,说明 Apo E基因型与中国人的 2型糖尿病及合并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无相关性。 (2 )通过对不同 Apo E基因型的血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 (HDL )及低密度脂蛋白 (L DL )水平比较 ,发现携ε4等位基因的个体血 TC高于携其他 ApoE等位基因的个体 ,而携ε2等位基因的个体血 TG的水平高于携ε3、ε4等位基因的个体 (P<0 .0 5 )。 (3)Apo 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 (HT)无显著相关性。 (4 )携ε2、ε3、ε4等位基因的个体之间冠心病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Apo E等位基因多态性不是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血清α-醋酸萘酯酶在160例肝病中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清α-醋酸萘酯酶(α-ANE)对肝病的诊断、动态监测和预后评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偶氮比色法对160例肝病组和40例对照组进行血清α-ANE测定。结果对照组血清α-ANE为(1625±275)u/L,肝病组中急性肝炎患者血清α-ANE为(1315±280)u/L;慢性肝炎患者血清α-ANE为(1250±235)u/L;肝硬化患者血清α-ANE为(714±201)u/L;肝癌患者血清α-ANE为(950±162)u/L。结论约92%肝病患者血清α-ANE活性有不同程度降低,肝硬化患者最为突出。血清α-ANE活性变化可作为肝实质细胞功能和损伤程度的一项新的酶学指标,且该酶与AST/ALT、蛋白联合检查有助于慢性肝硬化的鉴别诊断,血清α-ANE测定对肝炎的治疗、动态监测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液微量白蛋白(MA)、α1 -微球蛋白(α1 - MG)、β2 -微球蛋白(β2 - MG)、Tamm- Horsfal蛋白(THP) 4种微量蛋白测定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放射免疫法(RIA)分别对172例肾小球肾炎、110例肾盂肾炎、9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和4 6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随机新鲜中段尿进行上述4种蛋白的测定。结果:肾小球肾炎组MA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余3项均值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 .0 5 ) ;肾盂肾炎组、糖尿病肾病组4项检测都高于对照组,但肾盂肾炎组M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 .0 5 ) ,糖尿病肾病组TH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 .0 5 )。结论:上述4种微量蛋白测定对定位肾小球或肾小管受损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 (T2DM )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法测定 3 5例 2型糖尿病患者及 14例正常人的血清TNFα水平 ,并进行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组血清TNFα为 13 2 .1± 72 .85 μg/L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16.1± 3 .786μg/L ,t =5 .917,P <0 .0 1。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显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NFα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呈负相关r =-0 .75 11,P <0 .0 1,TNFα参与了ISI的变异。结论 TN Fa水平异常是 2型糖尿病患者产生胰岛素抵抗 (IR)的重要相关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肾小管功能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评价62例2型DM患者的肾小管功能.结果:62例DM患者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阳性率分别是90.1%、92.3%、91.6%.结论:尿NAG、α...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瘦素水平与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IR)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12 0例 2型糖尿病患者、82例正常对照组的空腹血清 TNF-α、瘦素、胰岛素 (FINS)水平 ,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 (IAI)。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 TNF-α、瘦素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均 P <0 .0 5 ) ,IAI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1)。相关及回归分析表明 :糖尿病组 TNF-α、瘦素与 IAI呈负相关 (均 P <0 .0 1) ,与体重指数、FINS、甘油三酯、胆固醇呈正相关 (P <0 .0 1或 P <0 .0 5 ) ,TNF-α、瘦素在逐步回归分析中最后进入方程。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 TNF-α、瘦素水平与 IR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酶学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小儿病毒性脑炎心肌酶谱的检测,探讨血清心肌酶含量与病毒性脑炎患儿病情轻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自2 0 0 1年1月~2 0 0 4年1月将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95例患儿,根据病情分为轻度4 8例、中度30例、重度17例3组,并选择健康体检儿童5 0例为对照组。使用酶动力法对以上4组进行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检测。就其心肌酶谱均值以MATLAB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95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中有5 8例(约6 .1% )心肌酶1项以上增高。对各组心肌酶谱中各酶均值进行总体方差分析,结果为各酶的活性变化在4组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 <0 . 0 0 1)。各组间心肌酶均值多重比较显示,CK在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 0 5 ) ;各酶与脑炎相关性较强,尤其是α-HBDH、LDH相关系数最大,接近1。结论:心肌酶谱中各酶与病毒性脑炎密切相关,其含量随病情加重而增加。说明心肌酶学不只是心肌损伤的指标,对小儿病毒性脑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版血管回声跟踪(echo-tracking,ET)技术在定量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弹性功能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实时跟踪描记2型糖尿病患者68例及健康志愿者45例颈总动脉(CCA)的运动轨迹,测量其内-中膜厚度(IMT),僵硬度(β) 、弹性系数 ( E ρ) 、顺应性 (AC) 、膨大指数(AI)以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并对2型糖尿病组上述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组较正常对照组E ρ,β, IMT及PWVβ增高,AC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A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组PWVβ与E ρ、β和IMT呈正相关,与AC呈负相关,AI与E ρ,β, IMT和AC无明显相关.结论: 新版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客观反映了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的改变,以E ρ、β、 IMT、 PWVβ、AC及IMT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硬化参数评价的准确性较高,是无创诊断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血清瘦素测定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leptin)水平与血糖、胰岛素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标本,采用酶联免疫法同时检测4 0例正常人和5 2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组空腹血清瘦素:男1.90±1.80 ng/ml,女7.10±5 .93ng/ml;对照组空腹血清瘦素:男2 .71±1.93ng/m l,女9.10±3.14 ng/ml。两组血清瘦素水平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与胰岛素(r=0 .4 5 0 ,P<0 .0 5 )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血糖无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与胰岛素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随着分子生物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发展,近年来,人们发现了一些与2型糖尿病发病有关的基因,如:组织蛋白酶L基因(Cathepsin L 基因),胰岛素能上调该基因的表达,从而降低血糖,所以该基因可能是参与血糖调节的中间环节.CAPN10基因,该基因存在很多多态性位点,如:该基因SNP-43、SNP-19、SNP-64等,都与糖尿病发病有一定关联.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MODY)是2型糖尿病的一种,其特点是早期发病(通常25岁以下),伴有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葡萄糖激酶(GCK)、肝细胞因子1α(HNF-1α)、胰岛素启动因子(IPF-1)、肝细胞因子1β(HNF-1β)和神经元分化因子/β细胞E框反式激活物2(NeuroD1/BETA2)是分别引起6种MODY的因素.这些基因的突变可导致代谢功能障碍,从而引发对β细胞的毒性作用,还可以引起胰腺发育不良.还有一些细胞因子基因,如:IL-6基因,该基因的启动子的多态性也与2型糖尿病发病有很大关联.  相似文献   

20.
β2-AR基因A46G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 β2 肾上腺素能受体 (Beta 2 adrenergicreceptor,β2 AR)基因A4 6G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 ,检测 1 2 3例健康人 ,1 0 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 1 0 8例 2型糖尿病病人的 β2 AR基因型。用生化技术测定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组G等位基因频率 4 6 .3%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35 .8% (χ2 =5 .33,P<0 .0 5 ) ,2型糖尿病组G等位基因频率 4 3.5 % ,与对照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χ2 =3.0 9,P >0 .0 5 )。结论 :β2 AR基因可能是中国武汉汉族人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遗传因素 ,但该基因多态性与 2型糖尿病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