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通过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护反馈下调节靶控输注麻醉药的药物浓度在骨科全凭静脉麻醉手术的应用,探讨其应用效果和推广价值。方法骨科脊柱手术患者90例,ASAⅠ、Ⅱ级全凭静脉麻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恒速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BIS监护组;B组: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BIS监护组;C组: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BIS反馈组。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1)、麻醉插管前(T2)、切皮后(T3)、上钉棒系统时(T4)、缝皮(T5)、意识恢复(T6)、拔管(T7)7个时间点,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 O2)、BIS值、入睡时间、苏醒拔管时间、麻醉药用药总量,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MAP、HR:三组T2时均较T1时下降,其中B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A、C组(P<0.05),T3、T4、T5时B组均低于C组(均P<0.05),A组不稳定。BIS值:B、C组诱导时段变化程度快于A组(P<0.05),T3、T4、T5时B组均低于C组(均P<0.05),A组不稳定。入睡时间:A组快于B、C组(均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苏拔管时间:C组明显短于A、B组(均P<0.05)。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BIS反馈组,具有生命体征更加平稳、复苏更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将160例择期全麻患者随机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各8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全麻患者诱导前、切皮时、拔管时及拔管后5min的血压、心率变化及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拔管时及拔管后5min的血压、心率变化静吸复合组大于全凭静脉组(P<0.05),静吸复合组轻、中及重度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全凭静脉麻醉组,无躁动发生率低于静吸复合组(P<0.05)。全凭静脉麻醉术后患者恢复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3.
瑞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与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与异氟醚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对患者气管插管及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拔管条件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全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异丙酚静脉麻醉(R)组和异丙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C)组,每组30例.观察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及术后恢复过程的血压、心率.记录术毕停药后病人清醒时间、拔管时间,记录病人拔管后即刻、离开手术间及术后3和24 h疼痛评分(VRS).观察恶心、呕吐等副反应.结果: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1~5 min内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R组明显小于C组(P<0.05);术后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R组早于C组(P<0.05),并且恶心、呕吐发生率低;术后VRS评分R组高于C组.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在气管插管和麻醉苏醒期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拔管条件优,并发症少,但应注意尽早实施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4.
氟比洛芬酯对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深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氟比洛芬酯对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患者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者30例,ASAⅠ~Ⅱ级,麻醉深度采用脑电双频指数(BIS)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监测,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5 mg/kg、异丙酚2 mg/kg、芬太尼3μg/kg、罗库溴铵1 mg/kg,行气管插管。术中异丙酚5 mg.kg-1.h-1、瑞芬太尼0.15μg.kg-1.min-1维持麻醉,维库溴铵间断加入维持肌松。调节麻醉药物输注速率使AAI值维持在20±5,BIS值维持在50±5。待各项麻醉监测指标稳定维持20 min后,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kg,分别记录氟比洛芬酯注射即刻?注射后5 min、10 min、15 min、20 min、30 min的AAI、BIS、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值。结果给药后各时点患者的AAI、BIS、MAP和HR值与给药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剂量的氟比洛芬酯在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中对麻醉深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2):2820-2821
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确诊收治的130例肥胖型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静吸复合全麻,观察组患者给予全凭静脉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不同时间点BIS值和手术完成后睁眼及拔管时间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清醒时和拔管时的BIS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后即刻、切皮时、手术进行至40 min时、手术结束时BIS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对于肥胖型腹腔镜手术患者具有显著效果,术后患者意识完全,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快速,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清醒,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联合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指导麻醉深度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56例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28例,对照组手术时维持心率和血压波动在基础值的±20%之内,试验组维持AAI值在15~30、BIS值在0~55,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刻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血管内皮素(ET-1)水平,并同时记录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术中知晓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T0时刻两组患者的Cor、ACTH、ET-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4时刻和T0时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刻试验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每2个时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苏醒时间与拔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中知晓率为3.57%,试验组未出现术中知晓情况,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麻醉并发症。结论 BIS联合AAI指导麻醉深度可有效减弱老年人腹部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缩短苏醒时间与拔管时间,降低术中知晓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对老年患者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的监测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行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的老年患者110例,按照BIS监测方案分为两组,每组55例。研究组行BIS监测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则对BIS值进行遮蔽完成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开始、术中、麻醉结束、完成手术时BIS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OAA/S评分、丙泊酚用量、手术及麻醉清醒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全凭静脉麻醉行BIS监测可有效降低OAA/S评分、麻醉药物用量,缩短手术时间,患者清醒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曾毅  陈绍洋  巩固  黄怡  熊利泽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6):2809-2811
目的:探讨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用于肝功能不全患者麻醉深度的监测与调控,为合理指导此类患者的麻醉提供依据。方法:ASAⅡ~Ⅲ级,择期在全麻下行脾切除、门奇断流术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6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后,试验组通过监测AAI调节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泵注速度,使AAI维持在30以下;对照组仅根据患者血压及心率调节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泵注速度。记录基础值、插管时、插管后5min、切皮、脾脏切除、门奇断流、手术结束各时间点的血压、心率、AAI值以及丙泊酚、瑞芬太尼和维库溴铵用量、术毕睁眼时间、应答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两组一般情况、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时间、手术时间、维库溴铵用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各时间点AAI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术毕患者睁眼时间、应答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随访患者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AAI指导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行脾切除、门奇断流术,可较好地控制麻醉深度,减少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七氟烷全凭吸入和七氟烷复合氯胺酮全身麻醉在新生儿Ⅲ度唇裂修补术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的比较.方法 择期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成两组,七氟烷全凭吸入组(Q组)30例和七氟烷加氯胺酮全身麻醉组(L组)30例.Q组全程吸入七氟烷,根据BIS监测值及心率血压的变化调整其吸入浓度.L组采用氯胺酮琥珀胆碱快诱导气管插管,术中追加氯胺酮及调整七氟烷吸入浓度调整麻醉深度.记录气管插管前即刻(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术中10 min(T3)及拔管后3 min(T4)、拔管后5 min(T5)的HR、MAP、RR、SpO2以及诱导时间、手术时间,及拔管时间、疼痛刺激开始哭闹时间.结果 两组在T1、T2、T4时刻HR、MAP、RR以及诱导时间,拔管时间、疼痛刺激开始哭闹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Q组在T1呼吸抑制要明显大于L组,且SpO2下降程度亦剧烈于L组(P<0.01).两组患儿在T3、T5时刻各指标以及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烷全凭吸入较七氟烷复合氯胺酮全身麻醉诱导时间短,插管及拔管期HR、MAP、RR较Q组麻醉平稳,能有效地抑制咽喉反射,呛咳屏气等不良反应.而在拔管时间、清醒哭闹时间较长,有再嗜睡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9):3547-3548
目的对比分析颅脑损伤手术中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并行急诊手术治疗的94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全凭组49例采用全凭静脉麻醉,静吸组45例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并比较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两组在麻醉前和术后24h,全凭组麻醉前和术后24h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凭组切皮时、切硬脑膜时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低于静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凭组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手术中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较静吸复合麻醉效果显著,可改善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术后效果,值得应用于在临床手术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七氟醚的不同呼气末浓度对老年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 IS)、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及血流动力参数的影响。方法行气管内全身麻醉术的老年患者30例,ASAⅠ~Ⅱ级,在8%七氟醚、罗库溴铵,瑞芬太尼麻醉诱导插管后机械通气,调节挥发罐浓度,使七氟醚呼气末浓度依次稳定在0.6最低肺泡气有效浓度(MAC)、1.0MAC、1.3MAC,每种浓度均维持15 m in,记录七氟醚呼气末浓度稳定在各点15 m in后的BIS、AAI、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值。结果七氟醚呼气末浓度为0.6MAC、1.0 MAC、1.3 MAC时的BIS、AAI、MAP、HR值与麻醉前比较明显降低(P<0.01),1.0 MAC、1.3 MAC时的BIS、AAI值较0.6MAC时明显降低(P<0.01),而1.0 MAC和1.3 MAC时的B IS、AA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呼气末浓度在0.6~1.3MAC范围内,BIS、AAI、MAP随七氟醚浓度增高而降低,并呈显著的等级相关;HR与七氟醚浓度无相关性。结论 BIS和AAI可作为老年人七氟醚麻醉深度监测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异丙酚和咪达唑仑靶控输注(TCI)用于消除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的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下腹部手术患者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硬膜外麻醉复合TCI异丙酚组(P组)和硬膜外麻醉复合TCI咪达唑仑组(M组),每组20例。硬膜外麻醉效果满意后开始TCI,利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麻醉深度,术中保持BIS于55-45水平作为消除患者术中知晓的客观指标。并在BIS≤55后2 min(T1)、10 min(T2)3、0 min(T3)、60 min(T4)、手术结束前10 min(T5)5个时间点分别记录SBP、DBP、HR、SpO2。并观察记录患者的入睡时间(Ts)和苏醒时间(Ta)。结果2组患者的BIS都能达到55以下,各个时间点的HR、SpO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组的Ts、Ta、SBP、DBP皆显著低于M组(P〈0.05或P〈0.01),但2组的SBP、DBP、HR、SpO2均在安全范围。结论异丙酚和咪达唑仑TCI皆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消除硬膜外麻醉患者的术中知晓。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全身麻醉深度的准确性及实用性。方法 2007年10月-2009年10月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40例ASAⅠ或Ⅱ级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B组,两组均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诱导和维持。A组以BIS值判断麻醉深度并指导调整用药,B组根据经验调整用药,使BIS值维持在50±5、MAP和HR维持在基础值±20%范围内。常规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BIS,计算用药总量,记录苏醒时间;诱导期进行改良警觉/镇静(OAA/S)评分,评价BIS对全身麻醉手术期间麻醉深度的监测和指导意义。结果麻醉期间,B组SBP、DBP、HR和BIS波动明显大于A组(P〈0.05);A组的苏醒时间(7.5±2.5)min明显短于B组(9.8±3.9)min(P〈0.05);拔管后,A组躁动、嗜睡、恶心、呕吐患者少于B组;A组无1例发生手术中知晓,B组1例发生手术中知晓。结论 BIS可动态反映大脑生理功能的变化,有助于临床判断全身麻醉深度,指导麻醉用药。  相似文献   

14.
夏萍萍  梁思  叶治  钟涛  郭曲练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2):2242-2245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复合芬太尼是否能抑制七氟醚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反应,保持满意的麻醉深度以及艾司洛尔是否能减少芬太尼的用量。【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行下腹部手术患者75例,随机均分为五组。Ⅰ组:生理盐水对照组;Ⅱ组:艾司洛尔组;Ⅲ组:艾司洛尔+芬太尼3gg/kg组;Ⅳ组:芬太尼6beg/kg组;Ⅴ组:芬太尼3μg/kg组。全部采取七氟醚面罩吸入12min复合罗库溴铵1mg/kg麻醉诱导气管插管,行经口明视气管插管。监测并记录诱导开始时(T1)、插管前(T2)、插管后1、2、3、5、8min(T3、T4、T5、T6、T7)的脑电双频谱指数(BIS)、Narcotrend指数(NI)、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值,并观察插管前与插管后各时点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与基础值(T1)相比,五组病人诱导后HR、MAP、BIS、NI均下降(P〈0.05)。Ⅱ组与Ⅰ组相比,插管前HR、MAP、BIS、NI无明显差异(P〉0.05)。而Ⅰ组在插管后1、2、3、5min(T3、T4、T5、T6)各时点的HR、MAP、BIS、NI均高于Ⅱ组(P〈0.05)。Ⅲ组与其它4组相比,插管前HR、MAP、BIS、NI无明显差异(P〉0.05)。除Ⅳ组外,其余各组在插管后1、2、3、5min(T2、T4、T5、T6)各时点的HR、MAP、BIS、NI均高于Ⅲ组(P〈0.05)。Ⅳ组与Ⅲ组插管前后HR、MAP、BIS、NI均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氯胺酮麻醉与七氟烷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新生儿先天性肛门闭锁手术中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新生儿先天性肛门闭锁症需手术治疗的患儿,分别予以氯胺酮麻醉(K组)和七氟烷复合丙泊酚麻醉(SP组),监测诱导前(M1)、插管后(M2)、切皮后1 min(M3)、切皮后5 min(M4)MAP、HR的变化;同时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分别记录2组术后躁动(T1)、术后啼哭时间(T2),术后在麻醉后恢复室留观时间(T3)。结果 2组在手术开始后血流动力学方面:2组组内在M2时段与M1时段相比,MAP和HP的变化有显著差异(P〈0.05),SP组组内M2、M3、M4时段相比,MAP和HR的变化没有显著差异(P〉0.05)。K组患儿诱导和术中MAP、HR均比SP组明显升高(P〈0.05),术后躁动例数、术后啼哭时间和在麻醉后恢复室留观时间方面SP组明显少于K组(P〈0.05)。结论七氟烷复合丙泊酚麻醉是一种更为安全的手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肛门闭锁手术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穴位按压与氟马西尼协同对妇科腹腔镜全麻术后患者催醒的效果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行妇科腹腔镜择期手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F组(氟马西尼组)、XF组(穴位按压与氟马西尼协同组)、C组(空白组)3组,每组各30例.观察术毕时(T1)、达到清醒标准时(T2)、拔除气管导管后15 min (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CO2)、血氧饱和度(SPO2)、改良的警觉-镇静(OAA/S)评分、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值;同时记录达到清醒评定标准的时间.结果 MAP,HR在T3时点XF组较其他组高(均P< 0.05),C组HR最低;PETCO2、SPO2在相应时间点各组间比较(均P> 0.05);BIS在T2时点,C组低于其他组(均P<0.05),在T3时点,各组组间比较(均P< 0.05),其中XF组最高.改良的OAA/S评级在T3时点,XF组与其他组比较(均P<0.05).复苏时间比较,XF组快于其他组(均P< 0.05),C组最慢.结论 穴位按压与氟马西尼协同用于妇科腹腔镜全麻术后复苏可取得良好效果,提高了麻醉复苏的质量,保证了临床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脑电双频指数(BIS)50±5作为麻醉深度的监测指标,观察3种不同麻醉方法对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七氟醚吸入麻醉组(S组)、异丙酚静脉麻醉组(P组)、七氟醚和异丙酚复合麻醉组(C组)。术中维持BIS为50±5,血压和心率波动均不超过基础值的±30%,记录麻醉诱导后到手术探查结束期间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参数和BIS值。结果麻醉诱导后3组BIS、收缩压(SBP)和平均动脉压(MAP)均显著下降(F=4.14~19.29,q=8.05~12.31,P〈0.01),HR在诱导后变化不明显;插管即刻,HR和SBP均上升,且P组、S组上升高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q=3.09~5.01,P〈0.05)。插管6 min至探查前3组HR、SBP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探查时,P组、S组HR和SBP上升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q=3.44~4.67,P〈0.05)。结论维持BIS=50±5时,采用七氟醚和异丙酚(1 mg/L)静吸复合麻醉可使血流动力学参数波动更平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与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Ⅱ-Ⅲ级颅内动脉瘤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2组病例术中均持续静脉靶控输注异丙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S组在气管插管后持续吸入0.5%~1.5%七氟醚,R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分别记录术前(T1)、气管插管(T2)、切皮(T3)、钻颅骨(T4)、动脉瘤夹闭(T5)、缝皮(T6)、拔管(T7)等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指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BIS等。结果2组患者各时间点HR、MAP、CVP、BIS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患者麻醉后MAP均显著低于T1(P〈0.05)。术中高血压、降压药物的使用率和S组均低于R组(P〈0.05)。结论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与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都能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而在降低血压、减少降压药物的使用方面前者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复合地佐辛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的疗效。[方法]选择择期行结肠镜检查老年患者60例,分为三组( n=20):依托咪酯复合地佐辛静脉麻醉组(A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组(B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记录三组患者给药前(T0),插镜时(T1),结肠镜过乙状结肠(T2)、脾曲(T3)、肝曲(T4)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三组患者检查时间、苏醒时间、不适度视觉模拟评分(VAS)、重复检查的依从性评分和术中知晓情况。[结果]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结肠镜检查。A组和B组的检查时间、苏醒时间,术后不适度VAS评分和重复检查的依从性评分均低于C组( P <0.05),但A组和B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C组T2、T3和T4时的MAP和HR较T0时升高( P <0.05);B组T2、T3和T4时的MAP和 HR较T0时降低( P<0.05);A组各时点的MAP和 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A组和B组T2、T3和T4时的MAP和HR均降低( P <0.05)。三组组间和组内脉搏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A 组和 B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情况,C 组患者检查过程均知晓。[结论]依托咪酯复合地佐辛静脉麻醉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且患者循环稳定,无明显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Narcotrend行麻醉深度监测,观察七氟醚吸入对大脑皮质功能区手术术中唤醒试验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脑功能区手术患者40例,ASA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组(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和S组(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每组20例。2组患者均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诱导,喉罩插管成功后,P组持续TCI瑞芬太尼和异丙酚,S组持续TCI瑞芬太尼和吸入七氟醚,以Narcotrend监测麻醉深度,通过调整异丙酚靶控浓度或七氟醚吸入浓度,维持NTS在D0-D2,NI值在37~64。记录麻醉前(T0)、开始唤醒前(T1)、唤醒时(T2)、唤醒测试时(T3)、重新置入喉罩时(T4)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NI和ETsev值。记录2组患者的唤醒时间(从开始唤醒至唤醒成功的时间)及清醒时间(从开始唤醒至清醒配合测试时间)。观察唤醒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术后1 d随访患者,记录术中知晓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唤醒试验,唤醒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均无术中知晓发生。与T0比较,T1时点P组的MAP、2组的HR均降低,T2时点2组的MAP、HR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麻醉后各时点的NI值均比T0降低(P<0.05),唤醒时(T2、T3)较T1、T4升高(P<0.05)。S组ETsev值在唤醒时(T2、T3)较T1、T4时点均显著下降(P<0.05)。2组在相同时点的MAP、HR和N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比较,S组唤醒时间和清醒时间均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大脑皮质功能区手术的唤醒试验中,七氟醚吸入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术中循环稳定性好、唤醒时间短、苏醒快,较异丙酚唤醒质量更佳。采用Narcotend进行监测,可实时指导全身麻醉用药,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有利于避免发生术中知晓和镇静过度,提高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