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前上消化道癌确诊的主要方法为内镜直视下粘膜病理组织检查,将快速印片细胞学检查(下称印检)与病理检查(下称病检)联合使用(下称两检),可提高癌肿的阳性检出率及内镜诊断的准确性。我院1988年3月至1990年6月,内镜、印检、病检联合使用,诊断上消化道癌399例,其中食管癌237例、贲门癌73例、胃癌87例、胃溃疡2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纤维胃镜检查8207例经病理证实的食管贲门癌128例,检出率1.55%,表明活检结合印检,刷检细胞学检查,阳性率达61.36%,联合诊断不仅阳性率高,而且可提高对早期食管贲门癌的阳性率。它是以胃镜观察及活检为基础。以印、刷检细胞学检查为核心的一种比较敏感的联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栓位 《癌症》1989,8(4):284-286
本文总结我院1979—1988年2月共作内窥胃镜检查9054例,检出食管癌410例、贲门癌198例、胃癌146例共754例。其中单纯刷检法诊断者580例(76.92%)、活检十刷检法174例(23.08%)。754例中手术者350例(46.41%)。术后并经组织学证实,经临床验证表明,刷检细胞学诊断阳性率98.27%且可填补常规的先作活检,后刷检的不足。笔者就其上述不同方法之优缺点分别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4.
周天虹  顾晓芬  朱俊宇 《中国肿瘤》2017,26(10):781-785
[目的]对2014~2015年度乌鲁木齐市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探讨筛查的依从性、内窥镜和病理活检对上消化道疾病的检出率,以及上消化道癌和癌前病变的早诊率.[方法]在40~69岁乌鲁木齐市居民中,采用问卷调查法筛查出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经知情同意后,进行内窥镜检查并取活检,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问卷调查共筛查出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9978人,实际完成筛查1548例,依从性为15.5%;其中,女性依从性(16.4%)高于男性(14.5%),60~69岁年龄组的依从性最高(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窥镜检出胃部病变338例(21.8%),食管病变106例(6.8%).病理检出胃部病变655例(42.3%),食管病变60例(3.9%).上消化道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为0.26%,早诊率为25%;其中胃癌及癌前病变检出1例,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检出3例.[结论]以问卷调查为基础,结合内窥镜及病理检查,能提高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比例,降低上消化道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个人和社会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652例应用胃镜细胞刷片检查的回顾性调查,探讨该方法在上消化道癌诊断中的价值。检查对象均经胃镜直视诊断,使用胃镜直视下刷擦法,并经细胞病理学证实。刷检阳性率达96.78%,而病检阳性率仅86.22%。刷检与病检联合使用,更可提高上消化道癌的检出率。刷检不仅可提高进展期癌的检出率,且可提高早期癌的检出率,并可起到快速诊断作用,对因病致食管狭窄的病例,刷检细胞学检查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自1977年8月至1983年7月用纤维胃镜检查了397例患者,其中119例为食管、贲门癌,发现早期病变4例(3.4%);45例为胃癌,有4例为早期癌(8.9%)。全部病例未发生过穿孔、大出血或其他合并症。 纤维镜直视下诊断101例食管癌,其中93例与病理一致,符合率92.1%,直视下诊断18例贲门癌,符合率为83.3%,在直视下诊断胃癌45例,符合率73.3%。换言之,直视下诊断食管癌比较容易,诊断胃癌比较困难,必须活检才能提高准确率。内窥镜检可补充X线的不足,并提高确诊率。 因此,诊断食管、贲门和胃的病变,应该从内窥镜直视检查结合活检和擦检三者综合分析才最后作出诊断,单以直视诊断是不够全面的。  相似文献   

7.
本组采用胃镜直接观察取材,做病理活检、刷检、对胃部各种疾病96例进行比较。方法本组使用日本Olympus产品GIF—K2型的纤维胃镜直接观察取材做病理活检、印检、刷检。将印检、刷检的片子待自然干燥后,用  相似文献   

8.
目前,对中、晚期胃癌的治疗尚缺乏有效手段,预后较差;而早期胃癌经及时手术、化疗后的5年存活率可达99%.所以胃癌早期诊断防治工作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我院自1984年5月~1997年5月经纤维内窥镜检查发现早期胃癌129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本组男性91例、女性38例,年龄17~78岁(平均 46.7岁),其中40岁~49岁者39例(30.2%).因上腹饱胀、夜间不适行胃镜检查者66例(51.2%),因上腹隐痛、反酸检查者42例(32.6%),因上消化道出血或其它症状检查者21例(16.3).均经刷检和/或活检病理检查确诊,其中104例接受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胃内窥镜检查及胃粘膜活检的广泛应用,不但发现了许多“微小胃癌”,并且遇到一些于胃镜粘膜活检时诊断为“胃癌”,但术后标本却找不到癌灶的病例,称人“超微小胃癌”或“点状癌”。本科从1982年以来,共发现三例(占胃癌总住院人数的0.56%,占早期胃癌的8.54%),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鲍兵 《肿瘤防治研究》1999,26(3):234-234
 胃癌确诊常需内镜检查病理学证实,常规活检阳性率文献报告为70%~80%,细胞刷检阳性率70%~90%,(1)为了提高内镜下胃癌诊断率,我们采用内镜下细针抽吸活检(FNAC)结合活检及刷检获得了较高阳性率,现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张志镒  吴正奇  卢林芝 《中国肿瘤》2012,21(12):906-909
[目的]探讨在食管癌、胃癌均高发地区采用内镜对上消化道癌(食管癌、胃癌)联合筛查的价值.[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内镜活检和病理检查同时进行的方法,对武威市凉州区40~69岁无症状,有上消化道病史、食管癌和胃癌家族史志愿者进行上消化道癌筛查.[结果]共筛查2 005人,上消化道癌检出率0.65%(13/2005),其中食管癌0.15%(3/2005),胃癌0.50%(10/2005);早期食管癌检出率100.00%(3/3),早期胃癌检出率30.00%(3/10),进展期胃癌为70.00% (7/10);食管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中度异型增生检出率分别为0.15% (3/2005)、0.20% (4/2005);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肠上皮化生及萎缩性胃炎检出率分别为0.20%(4/2005)、12.62% (253/2005)、10.92%(219/2005)和19.50%(391/2005).以PG Ⅰ≤70ng/ml,PG Ⅰ/Ⅱ≤7.0作为PG单筛胃癌临界值,PG阴性1 280人(63.84%),阳性725人(36.16%);PG阳性者中胃癌检出率0.69% (5/72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肠上皮化生及萎缩性胃炎检出率分别为0.28% (2/725)、16.69%(121/725)、16.00%(116/725)、22.34%(162/725);PG阴性者胃癌检出率0.39%(5/1280),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肠上皮化生及萎缩性胃炎检出率分别为0.16%(2/1280)、10.31%(132/1280)、8.05%(103/1280)、17.89%(229/1280).PG阳性与PG阴性的胃癌及其癌前病变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PG阴性1 280人中,检出食管癌2例,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1例;PG阳性725人中,检出食管癌1例,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2例.[结论]在食管癌、胃癌高发区直接应用内镜对上消化道癌进行筛查,能最大限度降低上消化道癌的漏诊,使设备、技术、经费及卫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2.
赵坚  任涛 《肿瘤学杂志》2012,18(2):118-120
[目的]对143例经支气管镜确诊肺癌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类型进行分析,以明确支气管镜检查和活检对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富士EB-270S电子支气管镜,镜下直视、活检组织病理检查、刷检细胞学检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的方法,确定诊断.[结果]鳞癌是最主要的病理类型(58例,占40.56%),其次为腺癌(40例,占27.97%)和小细胞癌(34例,占23.78%).男性鳞癌(占45.22%)、女性腺癌最多(占57.14%).[结论]钳检联合刷检及支气管肺泡灌洗可提高气管镜检查的阳性率.重视支气管镜检查和提高活检技术,可显著提高诊断率,早期诊断肺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食管癌刷检、活检和手术标本端粒酶活性检测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探讨端粒酶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刷检细胞能否取代组织标本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方法 应用TRAP-PCR-ELISA定量法对150例食管癌,130例慢性食管炎,10例食管不典型增生的内镜活检标本和刷检标本及30例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食管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食管炎和癌旁组织。食管不典型增生组织端粒酶活性水平及阳性率亦明显增高,且随着食管不典型增生程度的加重而不断升高,但食管癌与不典型增生组织之间端粒酶活性及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食管癌手术标本、活检标本、刷检细胞标本中端粒酶的阳性检出率以刷检细胞标本为高,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端粒酶的重新活化发生在食管癌的早期阶段,并且与恶性发展有明显关系,端粒酶的检测可以应用于食管早期癌的诊断。食管刷检细胞完全可以取代组织标本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这为大规模普查食管癌工作提供了1种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4.
作者研究连续30例食管癌,其中20例为上皮样癌,10例为腺癌;18例新生物位于贲门食道接合处伴不同程度的梗阻,12例新生物分布在食道上部和中部。所有病例经通用的上消化道直视内窥镜检查,并采取多份(通常为4份)活检标本,用带鞘刷子刷取细胞学标本。活检标本用10%经缓冲的福尔马林固定;细胞  相似文献   

15.
刷片检查是当前检查肺癌及肺部其他恶性肿瘤的较好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率较高的特点。刷检与活检相结合可进一步提高阳性率和准确性。现将我们的经验、体会总结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1984年1月至1992年12月,经纤支镜刷检与病理活检资料完整的358例。由于刷检的技术及所取标本的质量等问题,其中阳性者仅186例,假阳性21例.阴性151例。剧片及时经95%乙醇固定,巴氏染色,高倍镜下观察。结果分析一、肺癌刷检与活检检查结果见表1在207例阳性中刷检、病理活检符合者186例,占89.8%。活检阳性者194例,占93.7%。刷检阳性者…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联合细胞刷片和病检对提高消化道肿瘤的诊断率及影响检出率的因素,我们对经纤维胃肠镜活检及细胞刷片联合检查的119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 材料方法1987年1月~1996年12月本院经手术证实为癌而术前行胃肠镜检查的患者1193例,其中食管癌383例、贲门癌202例、胃癌其它部位癌350例、大肠癌258例。每例皆行内镜下病灶处刷检涂片和咬检切片[1]。HE染色,常规病理诊断。卡方检验。2 结果1193例纤维胃肠镜活检及细胞刷片检查结果见表1。3种检测方法对消化道癌的检出率见表2。表1 1193例纤维胃肠镜活检及细胞刷片的联合…  相似文献   

17.
报道1980年1月~1991年12月,因各种上消化道症状而进行胃镜检查的22439例患者,经活检诊断胃恶性肿瘤3484例,除9例胃恶性淋巴瘤未列入统计外,计胃癌检出率15.5%,其中经直视+活检诊断及术后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47例,早期癌检出率为1.35%。以50~59岁组最高(37.5%),其次为60~69岁组(36.0%),发病部位以胃远心侧为最多(75.97%),近心侧胃癌仅占20.02%。首次活检阳性率为94.4%,活检阴性的196例中,第二次重检阳性和术后获病理证实的为124例,最终活检阳性率为97.9%,对胃癌病理发病相关原因及如何提高活检诊断率等问题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腹膜活检和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及临床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评价腹膜活检在腹膜转移癌诊断中的作用和临床实用价值。方法:76例腹膜活检诊断为腹膜转移癌者,经B超检查均有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腹膜增厚,采用超声穿刺探头引导下经皮于增厚的腹膜处进行活检,组织石蜡包埋,HE染色后作病理学诊断,所有的患者均行腹水脱落细胞学、内窥镜、B超、CT、X线等检查寻找肿瘤可能的原发病灶。结果:76例腹膜转移癌均由腹膜活检证实,同步细胞学检查发现瘤细胞者23例,阳性率为30.3%,内窥镜发现胃肠道肿瘤病灶者32例,阳性率为42.1%,超声/CT发现腹部病灶者29例,阳性率为38.2%,内窥镜加超声发现腹膜转移癌总的阳性率为80.3%。结论:不明原因的腹水,当临床高度疑诊腹膜转移癌时,尤其当临床无创性检查没发现肿瘤病灶时,腹膜穿刺活检是有用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9.
吴昌荣  秦德兴 《癌症》1993,12(2):151-153
作者报道1986年4月至1992年3月在上消化道癌高发区扬中县应用隐血珠初筛、胃镜普查和门诊胃镜检查共发现上消化道早期癌143例,占同期切除病例总数的15.4%(143/926)。其中早期食管癌49例,早期胃癌94例。早期胃癌的部位分布中贲门癌57例,占早期胃癌的60.6%。术后随访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3%、97.5%、和95.2%。作者认为:上消化道早期癌病变发展较慢,病人往往有足够的时间在早期阶段被发现,在上消化道癌高发区对高危人群用隐血珠初筛胃镜普查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与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针吸活捡(TBNA)在管外型肿物病因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126例在支气管镜检查中未见腔内病变,CT等影像学诊断为块影的住院患者进行TBNA检查,同时进行刷检和活检.结果 126例患者经TBNA查组织细胞学确诊者117例(占92.9%):肺癌102例占87.2%(102/117).其中鳞癌41例,腺癌29例,小细胞未分化癌27例,类癌2例,鳞腺癌3例;肺部炎症4例,占3.4%(4/117);肺结核11例,占9.4%(11/117).刷检和活检阳性率分别为59.5%(75/126)和52.3%(23/44),TBNA的阳性率与活检刷检分别比较,其差异性均具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该方法能够明确腔外型肿物的性质,是一种结果准确、操作方便、安全的临床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