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宿痰伏肺”为哮病“夙根”的不同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礼明 《四川中医》2001,19(2):13-14
针对“宿痰伏肺”为哮病“夙根”的观点,提出不同看法,认为痰阻气道,肺失宣降,气道挛急是哮病发作时的基本病理,此痰非“宿痰”,乃各种原因导致肺、脾、肾三脏功能紊乱,津液停聚所生之新痰。  相似文献   

2.
刘玲  于作洋 《河南中医》1998,18(6):398-399
支气管哮喘是小儿最常见的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是一种以发作性哮呜气促,呼气延长为特征的肺部疾患,属于中医“哮喘”的范畴。本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对儿童危害较大,现将1990年以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近况综述如下。1$因病机小儿支气管哮喘,内因肺、脾、肾三脏不足,痰饮内伏,外因气候骤变,寒温失调,接触异物,过食生冷咸酸等,触动伏痰,痰阻气道所致。近几年对于血瘀已予以重视。如王丽[“认为小儿哮喘发病的机理为痰饮久伏,每遇诱因.痰阻气道,肺之脉络瘀痹所致。认为哮喘非独痰作祟,还与络脉瘀现有关。许德金等【”认为微循…  相似文献   

3.
哮喘与血瘀关系浅析南京中医学院(210029)王志英哮喘一病,传统的观点认为“喘有夙根,遇寒即发,或遇劳即发……”其基本病机为“伏痰”遇感引触,痰气交阻,搏结气道,肺气宣降失常。目前,大量的文献资料及实验研究证实,哮喘之发生不仅与痰气交阻、肺失宣降有...  相似文献   

4.
补肾法在支气管哮喘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属于中医哮证的范畴。众多医家对哮喘进行了广泛深人的研究,并卓有成效。现就近年来运用补肾法治疗哮喘作一综述:1肾虚与哮喘的发病关系《症因脉治·哮病》曰:“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成窠穴,潜伏于内。”由此可知,伏痰为本病病理关键。郝氏等认为伏痰为津液停聚所致,而肾为维持津液正常代谢的关键,若肾阳不足,气化失职,津液代谢即失常,停聚则为伏痰。肾阳不充则伏痰不去,伏痰每因外邪激动而搏击于气道,致本病呈慢性反复发作状态[‘j。且临床常见大部分哮喘患者在缓解期均伴…  相似文献   

5.
浅析从肺脾论治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和凌晨发生,具有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等特点。本病属祖国医学“哮病”范畴,其病因病机多为宿痰内伏,屡感外邪,引动伏饮,以致痰气交阻,壅塞气道,肺失宣降,喘促痰鸣,发为哮病。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理及防治研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现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目前,多数认为痰阻气道、肺失宣降、风盛痰阻、气道挛急是支气管哮喘主要病机,风盛是其主要因素,痰壅气道、肺管不利是其病理结果。亦有人认为,风邪是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而痰饮并不是主要因素,其病因病机当属外感失治,邪郁于肺,肺气失宣,气道挛急。此外,有人认为,本病因于先天禀赋不足,阴精亏虚,脾虚痰蕴,痰瘀伏肺,肺失治节,痰浊搏结于肺,遇新邪引动而触发。 2 辨证论治 2.1 分型论治 潘氏等将顽哮分为3型:痰热郁阻气道,以清肺化痰为本,佐以温散之法;肺虚夹杂伏痰化热,以温补肺脾  相似文献   

7.
分析中西医对哮喘病机的认识,探讨中医病机“宿痰伏肺”、“痰蕴状态”及“瘀血”与西医病机慢性气道炎症、特应性体质及血液流变学、气道重塑的关系,认为中西医病理机制有相通之处。临床应重视哮喘的“宿痰佚肺”、“痰蕴状态”及“瘀血”的病机,指导遣方用药,有利于提高哮喘的疗效,尤其是提高其远期疗效,为这一疑难病的治疗开辟一条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喘证、哮证范畴,古代哮喘的病因、病机及治疗论述较多。清·李用粹《证治汇补》说:“哮即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哮喘的病因以痰为主,源于脏腑,阴阳失调,致津液凝聚成痰,同时又因气郁痰滞,影响血液运行,出现痰瘀交结,伏于肺,成为哮喘夙根,所影响脏腑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最密切,复因六淫外感、劳倦、情志因素引动伏痰,则痰随气动,聚于肺系而致哮喘发作,出现肺失清肃为标,痰浊胶结为本的证候特征。西医认为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病理是气道变态反应…  相似文献   

9.
“痰饮伏肺”与哮喘病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琳  田建辉 《陕西中医》2003,24(4):334-336
深入探讨哮喘发病机制 ,认为“痰饮伏肺”是其病机关键 ;是其反复发作 ,缠绵难愈的病理基础 ;亦是导致瘀血内生 ,病情复杂的主要环节。将痰饮的总病机扩展为“水谷精微及津液代谢的双重障碍”,进而将痰饮的内涵由“水液”的病理产物拓展为一个引起多脏器、多系统功能紊乱的病理生理过程 ,并将这一假说引入哮喘发病的关键环节—痰饮伏肺 ,认为其是一个涵盖了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状态及气道重塑等在内的病理生理过程 ,从而进一步明确了“痰饮伏肺”在哮喘发病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哮喘发生为宿痰伏于肺,因各种诱因如气候、饮食、情志、劳累等诱发,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拥塞气道,引发气喘。"风盛痰阻,气道挛急"是急性发作主要病机,不仅外风侵袭可致哮病,内生肝风,夹痰犯肺,风摇金鸣,哮病亦作。支气管哮喘有缠绵难愈、反复发作的特点,长期反复发作可并发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时有效治疗尤为重要。中药治疗使人的身体进行系统调节,增强人体免疫力,从而能够明显减少哮喘发作次数,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小儿哮喘的发病因素较为复杂,由于容易反复发作,不易根治,故前人称之谓“宿疾”。因患儿的体质因素不同,所以预后也极不一致。顽痰内伏,痹阻肺络,气道不通,是为实证哮喘发作的主要病机,肾气不足,气虚失约,则是虚性哮喘的发作根源。盖肺主出气,肾主纳气;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故哮喘之实证在痰在肺,哮喘之虚证在气(气虚)在肾。但小儿  相似文献   

12.
《山东中医杂志》2016,(9):770-771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症状以咳嗽为主,与痰饮相关的胸闷、憋喘、咳痰的症状不明显。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与痰饮有密切相关性,阐述了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病因病机以伏痰为夙根,诱使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治疗当去除肺内伏痰以治本,解决夙根。  相似文献   

13.
哮喘是因宿痰伏肺,遇诱因引触,导致痰阻气道,气道挛急,肺失肃降,肺气上逆所致的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属中医“哮病、喘证、咳嗽”等范畴。中医治疗哮喘在控制症状、消除病因、减少不良反应等方面有明显优势。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为医患所苦。武蕾教授基于“邪伏肺络”理论认为,哮喘的根本原因为正气不足、肺络阳虚;病机关键为邪伏肺络、肺络不通;哮喘的夙根为伏风、伏寒、伏痰。在临床治疗中,谨守病机,以温补肺阳扶正气,祛除伏邪断夙根,通畅肺络调气机,并配合中医外治疗法,临床疗效满意。该文主要总结武蕾教授运用“邪伏肺络”理论论治哮喘经验,为论治哮喘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反复间歇发作的痰鸣气喘疾病。喉中带有哮鸣声 ,以呼气困难为主的呼吸急促为特征。属于祖国医学“哮证”的范畴。通过对其病因病机的研究深入 ,现多认为痰、瘀是哮喘发生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病理产物 ,也是造成临床诸多症状的关键因素。因此 ,在治疗哮喘中 ,温 (阳 )化 (痰、瘀 )法是非常重要的方法。1 痰、瘀伏肺是哮证的夙根早在《内经》就有关于哮喘病症的记载。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中有“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 ,射干麻黄汤主之” ,形象描绘了哮喘发作时的症状。并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  相似文献   

16.
陈维琴 《国医论坛》2001,16(4):50-52
支气管哮喘发病率较高 ,该病反复发作 ,有相当部分患者发展为阻塞性肺气肿 ,乃至肺心病。近年来 ,随着人们对支气管哮喘认识的逐步深入 ,中医药对该病的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 ,现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支气管哮喘属祖国医学“哮证”、“喘证”范畴 ,其发生是由宿痰伏于肺 ,复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失调等诱因引触 ,痰随气升 ,气因痰阻 ,相互搏结 ,壅塞气道 ,肺失宣降而喘促痰鸣。哮喘发作期以标实为主 ,缓解期以本虚为主 ,反复发作多表现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特征。本病多以风、寒、热、湿、痰、瘀为标 ,以肺虚、脾虚、肾虚为本。肺不…  相似文献   

17.
COPD中医病机"宿痰伏肺"与"细菌阈值"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辨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医病机“宿痰伏肺”与现代研究“细菌阈值”定义及病理机制,认为宿痰引起的COPD反复发作与气道内定植菌的负荷量超过阈值导致COPD急性反复发作十分相似。并提出中医治疗法则。  相似文献   

18.
晁恩祥教授认为风盛痰阻、气道挛急是哮喘病急性发作的主要病机,强调“风盛”是哮喘的主要因素;哮喘之痰是风邪袭肺后产生的病理结果。提出祛风解痉法是治疗哮喘病的重要方法,所创祛风解痉平喘汤是一首治疗哮喘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9.
王琳  张晓文  罗世杰 《河北中医》2022,(10):1601-1604+1608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导致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疾病之一。罗世杰教授依据“风为百病之长”的理论,结合“百病多由痰作祟”的观点,认为儿童CVA发病的原因与风邪、伏痰密切相关,主要病机为病久伤阴,发作时为外风引动伏痰或内风扰动,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为主,治疗当以祛风宣肺、化痰滋阴止咳为法,自拟敏咳方治疗儿童CVA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梁崇南  陈荣 《新中医》2012,(1):131-132
哮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支气管哮喘,中医学认为,哮病是由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触,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气道挛急所致的发作性的痰呜气喘疾患。发作时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