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胃肠钡餐造影检查中十二指肠横部可见到纵行柱状压迹 ,比较常见的为多“肠系膜上动脉压迹”或“腹主动脉压迹”[1] 。同时 ,我们发现在该压迹的右侧偶尔可见到另外一个带状压迹 ,通过胃肠钡餐造影检查与CT检查对比证实 ,该压迹的形成源于下腔静脉。1 资料和方法1.1. 抽取我院 1998年 3月— 2 0 0 1年 5月行腹部CT检查的患者 6 0例 ,其中男 36例 ,女 2 4例 ,年龄 15~ 78岁 ,平均 5 1岁。十二指肠横部显示满意 ,并于CT检查前后 1周内行钡餐造影。1.2 仪器 胃肠道钡餐造影使用岛津EX5 0 0mA胃肠检查X线机。CT检查使用GE…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3例胰头癌的胃肠造影表现,45例次常规钡餐造影的阳性率为68.9%,21例次低张十二指肠造影的阳性率为100%。其主要征象是:胃窦部“垫征”,十二指肠球和球后段的压迹,十二指肠圈内缘粘膜皱襞变平、歪斜、棘状突起和破坏,双重轮廓阴影和倒“3”征,以及结节状压迹。本文还讨论了胰头癌诊断的检查顺序,并认为根据钡餐造影判断是否早期胰头癌是十分困难的,但大致可估计手术切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十二指肠瘀滞症的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及临床表现,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探讨 X 线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经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诊断为十二指肠瘀滞症的病例进行 X 线和临床表现的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病例中,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均可见造影剂不同程度的十二指肠梗阻的表现和十二指肠升段笔杆样压迹。采用俯卧位及右侧卧位,造影剂很快通过。结论:X 线钡餐造影是十二指肠瘀滞症简单、可靠的诊断手段,可减少对本病的误诊,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壅滞症X线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十二指肠壅滞症的临床表现和X线特征.结果 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餐后上腹部饱胀、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X线钡餐造影显示十二指肠水平段钡剂通过受阻,十二指肠扩张,出现典型"笔杆样"压迹,右侧位或俯卧位时症状可缓解.结论 X线钡餐造影是十二指肠壅滞症简单、可靠的诊断手段,可减少本病的误诊与漏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认识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CT表现.方法:选用11例临床资料较完整,经钡餐检查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病例行上腹部CT扫描(9例平扫,2例增强,2例同时行俯卧位平扫)观察胃及十二指肠有无扩张,肠系膜上动脉对十二指肠的压迫以及小肠内造影剂情况.结果:①11例胃及十二指肠球部,降段及部分水平或升段有不同程度扩张;②11例肠系膜上动脉对十二指肠水平或升段形成明显光滑压迹,压迹前后肠管管径差异明显,有截然分界现象;③进入小肠内造影剂较少,2例俯卧位时见小肠造影剂明显增多.结论:CT可以直接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对十二指肠的压迫,同时对非血管性压迫引起的十二指肠梗阻有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椎病引发食道吞咽困难的钡餐造影检查诊断价值。方法收集食管型颈椎病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44-71岁,平均59.8岁。全部进行食管钡餐检查。结果颈椎体前缘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增生骨赘压迫食管,致食管弧形压迹,单个弧形压迹6例,位于颈5-6,双弧形压迹11例,位于颈5-6至颈6-7,多个弧形压迹3例,位于颈4-5至颈6-7,钡剂滞留5例。结论食管钡餐造影检查对颈椎病引发咽喉部异物感或吞咽困难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食管钡餐造影对食管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颈椎病引发食道吞咽困难的钡餐造影检查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食管型颈椎病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44~71岁,平均59.8岁.全部进行食管钡餐检查.结果 颈椎体前缘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增生骨赘压迫食管,致食管弧形压迹,单个弧形压迹6例,位于颈5~6,双弧形压迹11例,位于颈5~6至颈6~7,多个弧形压迹3例,位于颈4~5至颈6~7,钡剂滞留5例.结论 食管钡餐造影检查对颈椎病引发咽喉部异物感或吞咽困难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钡餐检查时下咽部及颈段食管后壁出现的弧形波浪状压迹形成的机制,局部解剖观察了30具尸体颈部标本,并与颈部健康者的300例X线片作了对照分析。作者认为此压迹的形成系颈椎、椎间盘、前纵韧带压迫下咽部及颈段食管后壁所致,颈椎前缘增生时,此压迹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阐述和评价在标准的钡餐检查中,十二指肠胃返流(Duodeno-qastric Reflux,简称DGR)的发病率及相应X-线表现。方法:采用摄影和透视相结合,对500例患者进行标准的上胃肠道钡餐检查。结果:DGR的发病率为62%,X-线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结论:应用标准的上胃肠道钡餐检查,DGR的表现典型,诊断标准容易掌握,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数字胃肠机对食管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50例均用数字胃肠机进行食管钡餐检查,采用3帧/s快速摄影摄取颈段食管侧位像.结果 颈椎前缘不同程度骨质增生,压迫食管后缘,形成弧形压迹.单个弧形压迹22例,位于颈5~6;双弧形压迹23例,位于颈5~6至颈6~7;多个弧形压迹5例,位于颈4~5至颈6~7.压迫深度以颈6~7最为明显,最深达8 mm.结论 数字胃肠机连续摄影钡餐检查,在食管型颈椎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吴耀初  吴华超  陈俏倩  陈珊红 《吉林医学》2013,34(18):3531-3534
目的:对胃肠道间质瘤的消化道钡餐和MSCT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临床病理证实为胃肠道间质瘤临床患者32例,对其在术前行消化道钡餐和多层螺旋CT检查,而后对这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32例患者中,经临床病理证实为胃间质瘤者19例,肠道间质瘤者12例,胃和十二指肠同时发病者1例;经消化道钡餐检查确诊为胃间质瘤者10例,肠道间质瘤者6例,良性者12例,恶性4例;经多层螺旋CT检查确诊为胃间质瘤者17例,肠道间质瘤者11例,良性18例,恶性10例。消化道钡餐诊断符合率为50.00%,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符合率为87.50%。显然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符合率较消化道钡餐检查高(P<0.05)。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消化道钡餐与多层螺旋CT诊断均存在明显特征,然多层螺旋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较消化道钡餐检查高,能够对胃肠道间质瘤同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进行清晰显像,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对其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2.
A 55-year-old woman presented with symptoms of progressive sub-acute high gastrointestinal obstruction. Barium studies, upper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ultrasound and ERCP were normal. Diagnosis was therefore delayed. At laparotomy, malignant tumours were found at the duodenojejunal flexure and left ovary, which were histologically identical and consistent with an ovarian primary. Endoscopic techniques for visualization of the third and fourth parts of the duodenum should be employed after barium studies, including careful screening in this area, have failed to reveal pathology.  相似文献   

13.
曾德更 《海南医学》2012,23(13):89-90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淋巴瘤X线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表现。结果 5例为多发病灶,10例为单发。共25处病灶,十二指肠2处,空肠8处,回肠15处病灶。其中呈肠管环形狭窄7处,呈多发结节或肿块状充盈缺损8处,呈管腔不规则扩大4处,呈肠管轮廓内不规则龛影6处。结论熟悉原发性小肠淋巴瘤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表现特点,可提高对其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但确诊则尚需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4.
用~(99)Tc-RBC对34例急慢性胃肠道出血患者作放射性核素显像,22例阳性,其中急性出血8例,慢性出血14例。出血部位胃5例,十二指肠4例,小肠9例,结肠4例。准确率85%以上。本法较X线胃肠造影敏感、安全、有效;对小肠出血的定位诊断较内窥镜、选择性血管造影等检查方法为优。  相似文献   

15.
胃、十二指肠溃疡钡透检查征象检出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法成  张健 《当代医学》2011,17(6):88-89
目的分析统计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在上消化道钡餐检查中各种征象的出现率,指导临床检查。方法总结100例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病人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的征象表现,比较各种征象的出现率。结果 71例检出有蠕动异常;63例检出钡斑或龛影;粘膜皱襞改变检出55例;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正常(但由胃镜、十二指肠镜等其他检查方法检查诊断为胃、十二指肠溃疡)11例;其它征象检出16例。结论胃、十二指肠溃疡征象蠕动异常出现率最高,钡斑或龛影次之,粘膜皱襞改变居第三位。  相似文献   

16.
汤铜 《安徽医学》2007,28(2):100-102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6~2004年我院诊治的103例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及术前诊断方法。结果103例中,肿瘤位于十二脂肠者81例,空肠14例,回肠8例。术前确诊42例,误诊61例,误诊率为59.2%。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消化道出血、黄疸、腹块、肠梗阻等。首选的检查方法为低张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内镜检查可提高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率,对诊断困难的消化道出血可行选择性腹腔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对判断肿瘤的性质、术前分期及术后有无复发有意义。结论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极为困难,误诊率高,低张小肠造影是诊断和定位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21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永梅  廖振宇 《重庆医学》2011,40(11):1081-1083
目的提高对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十二指肠肿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 21例中腹痛17例,恶心、呕吐13例,黄疸3例,腹部包块4例,间断性黑便或柏油样便8例,血便5例,梗阻3例。发生于十二指肠球部4例,降部14例,水平部3例。病理细胞学检查1例为平滑肌瘤,4例为间质瘤,5例为肉瘤,11例为腺癌。结论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断首选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和纤维十二指肠镜活检,根据肿瘤部位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患临床资料,并结合有关献分析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癌前病变,误诊原因、手术及再手术的选择。结果: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以降部乳头区和腺癌最为常见;十二指肠绒毛状瘤是癌前病变之一;主要误诊疾病为阻塞性黄疸、消化性溃疡、胆总管结石、消化道出血及小肠梗阻;29例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3例及改道短路手术9例,根治性切除率为44.83%。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发病率低,易误诊;术前最有效的诊断方法为十二指肠镜加活检和十二指肠气钡双重造影;治疗首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19.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 (SMAS) is caused by trapping of the third part of the duodenum between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MA) and aorta as result of narrowing of the angle between the two vessels due to acute loss of mesenteric fat which is secondary to rapid weight loss. A fifteen year old caucasian female on a mountain climbing expedition with an acute on chronic upper gastrointestinal obstruction is presented. The diagnosis was confirmed with a barium meal and at surgery, a bypass procedure performed to relieve the obstruction.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提高对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十二指肠肿瘤病人的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 17例中腹痛15例,恶心呕吐11例,黄疸3例,腹部包块4例.间断性黑便或柏油样便7例,血便5例,梗阻2例.发生于十二指肠球部3例,降部12例,水平部2例.病理细胞学检查1例为平滑肌瘤,5例为内瘤,11例为腺癌.结论 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断首选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和纤维十二指肠镜活检,根据肿瘤部位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