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103例高血压发生脑出血患者的发病因素,为预防本病提供临床参考资料。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1年8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高血压发生脑出血的患者103例,对其临床发病原因、出血部位等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3例患者的诱因主要为大量饮酒13例(12.62%),剧烈运动11例(10.68%),长时间劳累9例(8.74%),情绪激动9例(8.74%),便秘7例(6.80%),无明显诱因54例(52.43%);发病危险因素可归纳为血压控制不良24例(23.30%),合并高脂血症29例(28.16%),合并糖尿病21例(20.39%),大量吸烟19例(18.45%),酗酒10例(9.71%)。结论大量饮酒、剧烈运动、长时间劳累、情绪激动、便秘是高血压脑出血(HICH)发病的主要诱因;血压控制不良、合并高脂血症、合并糖尿病、大量吸烟、酗酒是HICH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脂肪肝的病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君曼  付淑花 《山东医药》2000,40(13):42-43
脂肪肝是由多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性变。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变化、老龄化人口增加及新的检测手段不断问世,脂肪肝及其相关疾病的患病率日益增多,其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脂肪肝的病因主要为酗酒、肥胖、营养不良和糖尿病等,但文献介绍迄今仍有20%为原因不明;其发病与脂质及脂蛋白代谢异常、氧应激、免疫反应等有关。目前,脂肪肝的治疗措施正在研究中,本文主要阐述脂肪肝的常见病因。1 酗酒肝脏是乙醇代谢的唯一器官,饮酒后,乙醇在胃肠很快被吸收。90%的乙醇经过肝脏作用变为乙醛,乙醛对肝脏的主要…  相似文献   

3.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现代医学界对SAP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研究仍在不断进行中。本文首先介绍SAP的基本内容,包括定义和临床表现,然后阐述SAP的发病原因,包括胆石症、酗酒、缺血、代谢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药物因素、手术创伤、胰腺癌的和免疫系统的疾病,最后对SAP的发病机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1735例脂肪肝发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脂肪肝的发病特点和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门诊和住院脂肪肝病人的资料。结果中度、重度脂肪肝可有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是病人就诊的主要原因。肥胖是脂肪肝的主要相关因素,男性脂肪肝在28岁后有一个剧增阶段,与酗酒有关。女性在38岁后发病逐渐增多,可能与高脂血症有关。结论普通体检时B超检查有利于脂肪肝的早期发现,减肥、饮食调节、戒酒以控制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急性胰腺炎(AP)的发病原因,以往在我国以胆道疾病为主,占50%以上,且以女性多见;其次是酗酒和高脂血症。但是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脂血症与AP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本文就高脂血症与AP的相关性,高脂血症致AP可能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以及诊断、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高脂血症与急性胰腺炎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急性胰腺炎(AP)的发病原因,以往在我国以胆道疾病为主,占50%以上,且以女性多见;其次是酗酒和高脂血症。但是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脂血症与AP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本文就高脂血症与AP的相关性,高脂血症致AP可能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以及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与发病机制。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5月—2018年1月期间治疗的40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记录资料,并设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时间段5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从中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吸烟酗酒、家族遗传等危险因素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年龄、性别、病程、吸烟酗酒和家族遗传史等。发病机制主要包括高血糖、血管重构等原因。结论为避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患者应该控制自身体重,保证正常的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8.
酒精性心肌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概述酒精性心肌病是指具有典型充血性心衰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其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所见在临床上与其它类型的扩张型心肌病无法区别,其发病与长期大量的酒精摄入有密切关系,戒酒后病情可自行缓解或痊愈的一种心肌疾患。病人常有十年或更长时间的酗酒史,尽管在长期酗酒和心肌病理改变之间的因果关系仍缺乏直接证据,但“酒精性心肌病”这一术语已被普遍接受。二、发病机制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对心肌的直接毒性作用。体内长期维持乙醇高浓度状态时,乙  相似文献   

9.
脂肪肝是由多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性变.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变化、老龄化人口增加及新的检测手段不断问世,脂肪肝及其相关疾病的患病率日益增多,其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脂肪肝的病因主要为酗酒、肥胖、营养不良和糖尿病等,但文献介绍迄今仍有20%为原因不明;其发病与脂质及脂蛋白代谢异常、氧应激、免疫反应等有关.目前,脂肪肝的治疗措施正在研究中,本文主要阐述脂肪肝的常见病因.  相似文献   

10.
下肢浅静脉曲张的病因和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肢浅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的静脉系统疾病。其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下肢内侧和 或小腿后面的表浅静脉的迂曲和扩张。可伴有肢体肿胀 ,以小腿和足踝部为主 ,以及下肢沉重感和酸痛。病变时间长 ,病情重者可伴有踝周围的营养障碍性病变 ,包括 :皮肤搔痒、湿疹、皮炎、色素沉着和不易愈合的溃疡。此疾病可双下肢同时或先后发病 ,双下肢发病的患者占病例总数的 4 0 %左右。单纯的浅静脉曲张 ,其原因主要为先天性静脉壁或瓣膜的薄弱和缺陷 ,使静脉扩张 ,静脉瓣膜关闭不全 ,血液倒流 ,进而破坏远端静脉瓣膜 ,导致静脉曲张。长时间站立是引起下肢静脉曲…  相似文献   

11.
张源潮 《山东医药》1996,36(12):37-38
老年人痛风的诊治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50012)张源潮痛风可见于各年龄组,在中国多见于老年男性。女性在绝经后随年龄增高而发病增多。肥胖、高蛋白饮食、酗酒者高发。流行病学资料证实山东省属痛风高发区之一。1临床表现大部分老年患者以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变化,以探讨其与心脑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急性酒精中毒患者63例入院时及6 h后血清尿酸,同时测血压;健康人50名作为对照组.结果 中重度酒精中毒者血清尿酸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轻度中毒患者个别血清尿酸明显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6 h后有长期酗酒史组血清尿酸水平较无酗酒史组显著升高(P<0.05),与抢救前比较无明显改变.无酗酒史组尿酸水平显著下降;负荷量饮酒后6 h 之内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个别重度.结论 急性中重度酒精中毒可引起血清尿酸水平升高,长期酗酒者6 h后血清尿酸水平仍升高显著.酒精与尿酸均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3.
酒精性肝病的研究进展姚桢,姚宗歌,姚月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哈尔滨市150086饮酒是肝病两大原因(另一为肝炎病毒感染)之一。近十年来,酒精消费量呈全球牲猛增。同时,酒精性肝病(ALD)发病亦现跃涨。酗酒者约20%~30%可发生明显肝脏损害,其...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肾脏病(IND),又名缺血性肾病或缺血性肾功能衰竭,是一种主要由肾动脉闭塞或狭窄引起的进行性肾小球肾病。 IND主要在老年人中发生,平均发病年龄为70岁。本病的直接病因大多数病人由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肾动脉及其大分支闭塞或严重狭窄引起;少数病人由其他原因(如纤维肌肉发育异常、Takaysu's大动脉炎等)引起的肾血管损害所致,后者主要在年轻人,甚至小儿中发病,其中女性多见。发生IND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长期吸烟和酗酒、高血压病、糖尿病、痛风、慢性肾盂肾炎和梗阻性肾病等。  相似文献   

15.
正酒精性肝病(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初期通常表现为单纯性酒精性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AH)、肝纤维化和肝硬化[1],严重酗酒者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至肝衰竭。引起该病症的主要原因是长时间大量饮酒,肠道菌群失调在该病患者身上均有体现,只是程度的差别,相较于正常的菌群表现双歧杆菌、乳酸菌等数量降低了,但是革兰氏阴性菌等机会致病菌的数量增长速度较快,同时内毒素也  相似文献   

16.
慢性活动性肝炎(简称慢活肝)的病因大多由肝炎病毒所引起,机体自身免疫功能紊乱,长期应用损肝药物、机体对药物过敏、酗酒及某种酶的缺乏、代谢障碍等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体内病毒长期未被消除(如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机体自身免疫功能障碍为引起本病主要原因。近期资料表明慢活肝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肝癌(肝癌)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估计2000年全球肝癌发病人数56.4万,死亡54.9万,其中中国肝癌死亡30万,其发病(死亡)数占全世界肝癌的一半以上,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肝癌的发病原因与乙肝病毒(HBV)及丙肝病毒(HCV)感染、黄曲霉素(HFB1)、饮水污染、长期酗酒、缺硒和遗传等有关。而在我国肝癌则以HBV感染为主。本文肝癌325例,系我院1988-2003年住院病例,其中HBV感染236例,占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然而在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疾病的种类和发病频率也相对的有所提升。心脑血管疾病就是现在最常见的一种"富态病",病症具有极强顽固性。患病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近年来,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急剧上升的趋势,这种疾病不但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还给患者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医学专家对此病的发病原因展开了分析,结果显示要控制发病率,需要患者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及良好的情绪、不吸烟酗酒、定期去医院体检、进行合理的运动等。本文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进行了剖析,并对预防和治疗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希望能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9.
酒精性心肌病(ACM)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心肌病变。据资料报道,每日饮啤酒2000ml或白酒150g持续6~10年以上,即可导致ACM。ACM晚期常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其病程进展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不同。ACM早期一般停止过量饮酒或酗酒3~6个月后,病情可逐渐逆转或停止恶化,故此类患者如能及早戒酒,可明显逆转左室功能甚至可望根治。1 发病机理体内长时间的高浓度酒精蓄积,可通过以下三种途径造成心肌损害:1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对心肌的直接毒害作用,造成心肌细胞变性、坏死、纤维化。2饮酒致慢性肝损害,引起多种维生素缺乏,尤其是…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作者对经常酗酒的心肌梗塞病人临床免疫指标动态进行研究的结果。共检查3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均在发病后1天内入院;全部病人均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和血液酶学检查结果确诊为大面积心肌梗塞。为便于研究,作者将30例AMI分为两组。1组:15例,平均年龄50岁,每周酗酒1~2次或更多;2组:15例,平均年龄54岁,从不饮酒。全部病人入院后均采用抗凝剂、硝酸盐和钾制剂、β受体阻滞剂及镇静剂进行治疗。对全部AMI病人均在治疗后第1天、5~7天、10~15天和出院时进行免疫学检查。T细胞数用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