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更合理的化脓性脑膜炎合并硬膜下积液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1992年1月~2002年12月确诊为化脓性脑膜炎的病例284例。男185例,女99例,年龄11天至12岁。结果 284例化脓性脑膜炎中并发硬膜下积液者78例,发病率为27.5%,年龄16d~17个月,均为前囟未闭的儿童。在并发硬膜下积液的78例中以肺炎双球菌脑膜炎为多,占36例(46.3%).其次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21例(26.9%)不同细菌脑膜炎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不同。硬膜下积液多出现在病程的4~10d。78例合并硬膜下积液的病人中.单纯性积液7例,硬膜下感染45例。积脓26例,死亡2例。结论 硬膜下积液。感染或积脓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化脓性脑膜炎时脑血管通透性增强,脑血管表浅静脉发生炎性栓塞,细菌随血液循环进入硬膜下腔等因素有关。诊断明确者经过积极合理的治疗。成活者积液均于6个月内吸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诊治化脓性脑膜炎合并硬膜下积液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37例化脓性脑膜炎合并硬膜下积液患儿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例化脓性脑膜炎合并硬膜下积液患儿年龄在1-16个月,均为前囟门未闭儿童,发生时间多出现在病程4-10d,单纯性积液27例,硬膜下感染8例,硬膜下积脓2例,36例痊愈出院,1例自动出院。结论 硬膜下积液是化脓性脑膜炎常见并发症,应随时警惕其发生,积极治疗包括穿刺引流。积液量少、无症状者可自然吸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化脓性脑膜炎并硬膜下积液患儿的护理效果。方法 58例化脓性脑膜炎并硬膜下积液患儿,在治疗过程中予以合理护理干预,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对患者实施良好治疗及护理干预后,54例均治愈出院,3例硬膜下积液,1例死亡。结论 化脓性脑膜炎并硬膜下积液患儿治疗时予以合理护理干预能够增加患儿治愈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加快患儿康复,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4.
硬膜下积液的CT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平  徐大明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7):1739-1740
目的:探讨硬膜下积液CT的影像学特点,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搜集2002年10月~2004年5月的硬膜下积液的CT片69例,每例均行2~6次CT检查,观察其发现及演变特点。结果:硬膜下积液以外伤多见,共52例占75.4%,其中44例合并有其它脑外伤CT表现;非外伤性硬膜下积液中以老人和小儿多见,其中5例合并有脑梗死,8例合并有明显脑萎缩,4例为化脓性脑膜炎的后遗症。69例中,有8例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多为老人且积液量常较多。结论:CT是诊断硬膜下积液的有效手段,连续性病例观察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120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对诊治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治疗经验。结果治愈83例(69.17%);好转18例(15%);自动出院7例(5.83%);死亡3例(2.5%);转院9例(7.5%);出现并发症53例(44.17%),其中硬膜下积液19例(15.83%),脑积水16例(13.33%),脑室管膜炎10例(8.3%),脑脓肿8例(6.67%)。结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通过早期诊断、治疗,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殷峥  李波 《中国医药指南》2013,(19):643-644
目的分析38例小婴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小婴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治水平,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38例6月以下的化脓性脑膜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热35例、抽搐26例、呕吐6例、前囟膨隆14例、颈抗(+)15例,四肢肌张力增高9例、膝反射亢进7例,并发症:硬膜下积液20例。结论小婴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青霉素+头孢曲松、青霉素+美罗培南疗效好,但有一部分需将青霉素换为万古霉素。硬膜下积液为常见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化脓性脑膜炎并硬脑膜下积液的诊断与治疗福建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何进东,凌水庭硬脑膜下积液是婴幼儿细菌性脑膜炎较常见的并发症,我们收治的52例资料较为完整的化脓性脑膜炎(化脑)中,并发硬膜下积液10例,分析报告于下。一、一般资料本组10例,男性7例,女性...  相似文献   

8.
自1986年以来,我们共行垂体腺瘤手术645例,手术后2个月~4年发生4例化脓性脑膜炎,发生率0.62%。其中经颅手术395例,发生2例(0.51%);经蝶手术250例,发生2例(0.8%)。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硬腩膜下积液(简称硬膜下积液)是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极重要的并发症。1962—1975年我院共收治新生儿化脑137例,其中并发硬膜下积液34例(24.8%)初步分析如下: 一、临床资料 (一)性别和年龄:男30例,女4例。发生化脑的年龄最小2天,其中1周以内12例,2周12例,3周8例,4周2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讨论婴儿硬膜下积液的外科治疗。方法 19例婴儿硬膜下积液中,8例外伤后形成,11例化脓性脑膜炎所致,其中穿刺 引流5例,直接钻孔引流12例,开颅手术2例。结果 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各种原因引起的婴儿硬膜下积液压迫大脑产生症状,均应积极治疗。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1.
硬膜下积液(subdural fluid accumulation)又称硬膜下水瘤,是外伤后硬膜下腔出现的脑脊液积聚。占颅脑外伤的0.5%~1%。在临床上,婴儿急性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并不少见。我院自1995~2008年治疗14例,对本病诊断和治疗的一些特点,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2.
谢三平 《安徽医药》2017,21(12):2291-2294
目的 探讨脑脊液(CSF)/血浆中的腺苷脱氨酶(ADA)比值在鉴别结核性脑膜炎和化脓性脑膜炎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结核性脑膜炎患者62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80例,检测患者静脉血及CSF中糖、蛋白、ADA和氯化物含量.结果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CSF和血浆ADA分别为(10.21 ±4.33)U·mL-1和(15.04±6.21)U·mL-1,明显高于化脓性脑膜炎(P<0.05);结核性脑膜炎患者CSF和血浆氯化物为(101.22±10.73) mmol·L-1和(97.20 ± 6.07) mmol·L-,明显低于化脓性脑膜炎(P<0.05);结核性脑膜炎血浆蛋白为(60.51±5.78)g·L-1,明显低于化脓性脑膜炎(P<0.05);结核性脑膜炎患者CSF与血浆蛋白比值、ADA比值分别为(0.023±0.007)和(0.691±0.121),均高于化脓性脑膜炎,而氯化物比值为(1.041±0.160),低于化脓性脑膜炎(P <0.05);CSF/血浆ADA比值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0(P<0.05),截断值为0.552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90%和90.00%;CSF/血浆氯化物比值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63(P <0.05),截断值为1.086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00%和64.52%.结论 CSF/血浆中的ADA比值在诊断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有较高的意义,有助于临床医生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在儿科较常见,我院自1990年5月至1999年10月收治6个月以下婴儿化脓性脑膜炎共46例,现将其临床诊治情况报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6例中男31例,女15例。发病年龄<1个月3例,1~3个月32例,3个月以上至6个月11例。  相似文献   

14.
3、常见需预防用抗感染药物的非外科手术疾病 3.2、非穿透性脑外伤合并颅底骨折所致的脑膜炎 现有资料表明,颅底骨折所致急性颅内感染的发病率变化很大,大约在0%~50%。对于颅底骨折病人,有无脑脊液渗漏对脑膜炎发病率的影响尚无前瞻性的比较研究,也没有有关颅底骨折后发生脑膜炎的前瞻性时程研究。尽管有报道称非穿透性脑外伤后数日至数周内可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但脑膜炎则发生在数月或数年之后。因此,人们认为,致病菌在繁殖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观察利奈唑胺治疗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武汉儿童医院确诊化脓性脑膜炎一线抗生素治疗失败换用利奈唑胺治疗的患儿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29例患儿,中位年龄4个月,主要前驱感染为肺炎14例(48.3%)。19例(65.5%)出现抽搐,合并神经系统并发症17例(58.6%),主要为并发硬膜下积液。脑脊液培养阳性12例(41.4%),其中肺炎链球菌5例,无乳链球菌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29例中痊愈4例,好转22例,进步2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89.7%。2例患儿血和脑脊液利奈唑胺平均谷浓度分别为1.8 μg/mL、1.2 μg/mL,脑脊液穿透率为66.7%。抗感染治疗后患儿超敏反应C蛋白、降钙素原、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脑脊液葡萄糖明显恢复(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于确诊或怀疑革兰阳性菌感染化脓性脑膜炎,若一线药物治疗失败,利奈唑胺可作为二线药物治疗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疗效可靠,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殷骁勇  朱燕彬 《江苏医药》1996,22(8):577-577
我院自1987年2月至1993年2月收治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叨树,对其及脑脊液细胞(CSF-C)进行初步观察,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股资料91例中男62例,女29例;年龄13~63岁,平均26.76岁.其中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20例,病程为1/4~10天,平均21.8天;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11例,病程7~150天,平均50.4天;病毒性脑膜炎(简称病脑)60例,病程为1/4~60天,平均7.41天.治疗前91例均行脑脊液检查,治疗中、后复查脑脊液占93%(85/91)。二、脑脊液(CSF)检查CSF常规、生化均送我院检验科检测,CSF-C检查…  相似文献   

17.
化脓性脑膜炎在婴儿感染性疾病中较为常见,我院于1990年1月~2000年12月共收治婴儿化脓性脑膜炎15例,现就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硬脑膜穿刺主要用于化脓性脑膜炎后并发硬脑膜下积液、积脓或血肿时.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以下简称新化脑)是严重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很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误诊率高。我院1985~1994年共收治新化脑38例,其中误诊17例,误诊率达44.7%,而经过深刻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自1995~1999年收治的新化脑16例,误诊4例,误诊率25%,较前明显下降。现将近5年来的16例新化脑的诊断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李宗良  吴有全  梁东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0):1510-1511
目的:研究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特征,探讨结核性脑膜炎量化诊断标准。方法:应用根据结核性脑膜炎特征建立的评分标准,对83例结核性脑膜炎、40例病毒性脑炎、43例化脓性脑膜炎进行回顾性测评和比较分析。结果:测评得分:结核性脑膜炎组18~40分,平均(30.6±5.5)分;病毒性脑炎组4~14分,平均(7.2±2.3)分;化脓性脑膜炎组9~17分,平均(12.7±2.2)分,结核性脑膜炎组与对照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综合量化评分方法有助提高结脑早期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