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胃底环行缝扎术与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应用吻合器食管横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因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行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的151例患者,其中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胃底环形缝扎术患者122例(胃底环扎组),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应用吻合器食下
段横断术患者29例(食管横断组)。对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肝功能变化、腹水、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腹腔内血、消化道瘘发生率等围手术期并发症以及远期再出血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胃底环扎组比较,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胃底环形缝扎术对患者肝脏功能及营养状态影响较为明显,住院时间长、术后消化道瘘发生率高P<0.05)。在术后远期再出血情况的对比分析中,食管横断组患者其远期再出血(因曲张静脉破裂再出血及因胃黏膜病变再出血)的发生率为30.0%(15.0%,15.0%),高于胃底环扎组患者的8.5%(4.9%,3.6%)。结论:与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应用吻合器食管下段横断术比较,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胃底环形缝扎术具有对患者肝脏功能打击小,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能有效控制远期再出血的发生率,且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等优点。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胃底环扎绞索缝扎术联合大网膜填胸包肾治疗门脉高压症疗效。方法回顾观察57例采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胃底环扎绞索缝扎术联合大网膜填胸包肾治疗的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前后的肝脏功能、术后并发症及再出血发生率等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术后近期无其他并发症。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胃底环扎绞索缝扎术联合大网膜填胸包肾治疗门脉高压症不仅操作简单,且发挥协同增强作用,而且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易于在基层医院开展,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有效解决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及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等的手段之一。我院自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行腹腔镜巨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合并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5例。术后监测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大出血的疗效.方法 应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18例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大出血的患者.结果 18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立即止血,恢复良好,1例术后5a因呼吸衰竭死亡.所有病例术后随访均无再出血.结论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大出血疗效确切、操作简单,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大出血的疗效。方法应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18例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大出血的患者。结果18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立即止血,恢复良好,1例术后5a因呼吸衰竭死亡。所有病例术后随访均无再出血。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大出血疗效确切、操作简单,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林方德  符永政 《海南医学》2009,20(8):108-109
目的探讨贲门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至2008年我院30例采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和13例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结扎术病人的近期与远期疗效。结果采用贲门血管离断术,术后即刻止血率达93.5%,2—3年内再出血发生率为3.3%;而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结扎术即刻止血率为84.6%,2—3年内再出血率为36.4%。两组间2—3年内再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远期效果明显优于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结扎术。选择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对挽救病人生命、减少再出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经腹食管下段横断吻合术治疗门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2006年1月1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EVB患者行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和吻合器经腹食管下段横断吻合术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疗效。结果:18例患者随访时间3~42月。无1例发生术后死亡、吻合口漏和肝性脑病。1例(5.6%)出现吻合口狭窄,3个月后缓解。至今无1例再出血。11例(61.1%)上消化道造影或胃镜检查显示食道下段、胃底静脉曲张消失,7例有轻度的食管静脉曲张;12例术前有门脉高压性胃病的患者术后明显改善。结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和吻合器食道下段横断吻合术能有效地治疗门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降低术后再出血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门静脉高压症不同联合断流手术方式及其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门静脉高压症不同联合断流手术方式及其疗效。方法 对 14 9例门静脉高压症接受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改良Hassab术 ) 5 3例、胃底黏膜下血管环扎术 (2 7例 )和Nissen’s胃底折叠术 (6 9例 )的不同联合断流手术方式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改良Hassab术组近、远期出血率分别为 9 4 %和 2 1 5 % ,胃底黏膜下血管环扎术组分别为 3 7%和 19 1% ,而Nissen’s胃底折叠术组为 0和 5 6 % ,明显低于改良Hassab术及胃底黏膜下血管环扎术组 (P <0 0 5 ) ;术后食管静脉曲张消失者中 ,Nissen’s胃底折叠术组 (4 0 8% )和胃底黏膜下血管环扎术组(35 7% )明显高于改良Hassab术组 (18 4 % ) (P <0 0 5 ) ,但是胃底黏膜下血管环扎术有严重的并发症发生。Nis sen’s胃底折叠术组术后食管内压力从 (2 17± 1 2 1)kPa升高为 (4 35± 0 5 5 )kPa(P <0 0 5 ) ,与改良Hassab术组术后的 (1 97± 0 98)kPa和胃底黏膜下血管环扎术组术后的 (2 0 8± 1 14 )kPa均高 (P <0 0 5 )。结论 断流手术采用单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胃底黏膜下血管环扎术者效果较差 ;Nissen’s胃底折叠术者近、远期效果均较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因门静脉高压症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急诊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42例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急诊成功止血41例(97.6%),手术死亡4例(9.5%)。死亡原因分别为上消化道大出血、肝功能衰竭和术后胃穿孔,中毒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急诊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止血率高,操作简便,易在基层医院开展,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的主要外科并发症之一。我院2001年8月至2008年1月应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食管下段横断再吻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  相似文献   

11.
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在血液动力学上门奇断流术是否合理?断流术后为什么有一定的再出血率?如何才能有效地控制出血和防止再出血?为此,我们观察了门静脉高压症出血患者的胃食管周围侧枝血管分布状况,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下称离断术)前后门脉系造影和全肝血流率等血液动力学方面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PHT)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体会。方法对37例PHT并食管胃底静脉出血患者采取减流、断流-贲门胃底周围血管离断术。结果3例死亡,34例临床治愈。结论减流、断流-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门静脉高压症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王飞  田伟龙 《中外医疗》2013,32(19):36-37
目的探讨治疗门静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选择有效术式。方法将2009年4月—2011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08例门静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4)与对照组(n=54),观察组患者接受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胃底环形缝扎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食管下段横断术治疗;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①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患者在随访期内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胃底环形缝扎术治疗门静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具有疗效确切、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远期疗效好等优点,因此该联合术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经过近30年的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对肝硬化引起的门脉高压症,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已形成一套标准化、规范化的操作规程。成为国内特别在基层医院治疗门脉高压症的首选术式。但是术后仍有10%以上的再出血率和不同程度的食管返流症状。据此,我们从1995年8月-2000年8月,采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食管横断及胃底折叠术(Nissen氏术)治疗门脉高压症48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回顾60例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前后的肝功能、脾亢症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脑病发生。术后半个月肝功能好转52例,无变化8例。脾亢症状均消失。术后2个月胃镜复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或明显好转46例,好转14例。术后随访48例(12~24个月),再出血率8.3%(4/48)。结论: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止血率高,脑病发生率低,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6.
张良清  高海鸿  吴浩源  黄敏标 《广西医学》2010,32(10):1209-1211
目的探讨改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手术要点,总结改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施行改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观察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门静脉内径、肝功能的变化及术后再出血等指标。结果 23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并好转出院。患者术后门静脉压力均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肝功能损害加重,但5 d、28 d后恢复至术前水平。急诊手术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停止。无胃瘘、食管瘘等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2~8年,再出血2例,死亡2例。结论改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简化了手术操作,并达到彻底离断食道下段、贲门、近1/2~2/3胃周围的血管,止血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再出血率低,是一种合理、可靠、安全的断流止血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胃镜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中胃镜检查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胃镜检查42例,诊断为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30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1例,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2例,合并胃癌3例。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胃镜检查可以明确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因,判断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止血效果,同时不增加胃镜检查和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8.
潘仁红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3):291-292
目的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致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门脉高压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资料。结果近期死亡率为6.3%,近期止血率为100%,随访患者中肝功能改善率89.4%,再出血率为15.6%。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门脉高压致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比较理想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Nissen胃底折叠术在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明  缪辉来  林木生 《广东医学》2004,25(8):906-907
目的 研究Nissen胃底折叠术在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 132例门静脉高压症接受改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对照组 5 8例 )和联合Nissen胃底折叠术 (Nissen组 74例 )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对照组近、远期出血率分别为 8 6 %和 19 5 % ,而Nissen胃底折叠术组为 0和 5 4 % (P <0 0 5 ) ;术后食管静脉曲张消失者中 ,Nissen胃底折叠术组为 4 0 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18 2 % (P <0 0 5 )。Nissen胃底折叠术组术后食管内压力从 (2 17± 1 2 1)kPa升高至 (4 35± 0 5 5 )kPa(P <0 0 5 ) ,比对照组的 (1 97± 0 98)kPa高 (P <0 0 5 )。结论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Nissen胃底折叠术有比较好的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致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对本组78例获得随访的门脉高压致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施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期止血率100%,再出血率12%,再出血手术率5.12%,近期手术死亡率2.27%。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不失为治疗门脉高压致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之断流手术中的最佳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