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的MRI特点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的MRI改变特点及其在脊髓损伤程度、预后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的MRI和临床资料。结果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MRI绝大多数表现为脊髓水肿,急性期T1加权像等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慢性期部分T1加权像局限性低信号,T2加权像局限性高信号。MRI T2加权像单节段脊髓水肿预后较双节段以上者好。结论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MRI信号改变及其范围能反映脊髓损伤程度,提示预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成因及损伤机制,探讨MRI表现、治疗方法选择,并对围手术期管理提出指导。方法回顾2003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0岁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296例,对发生机制、伤后MRI片脊髓信号改变、治疗手段对神经恢复的影响进行分析,对伤后MRI上脊髓T2加权像高信号变化进行分型。结果 236例患者MRI T2加权像有信号变化,其中Ⅰ型125例、Ⅱ型79例、Ⅲ型27例、Ⅳ型5例。296例患者中,手术治疗222例,非手术治疗74例。2组神经功能恢复率有明显区别(P〈0.05);且伤后早期(〈72 h)手术患者的症状改善率高于稍晚手术患者。伤后颈脊髓内MRI的T2加权像异常信号可以分为4型。结论老年颈脊髓损伤患者有明显神经损伤症状者应尽早手术治疗。患者术前应戒烟、行呼吸功能练习和体位训练,术后应早期离床活动,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及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手术干预因素对过伸性颈脊髓水肿损伤伴脊髓中央软化灶形成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并观察软化灶形成.方法 同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36例过伸性颈脊髓水肿损伤接受手术治疗后脊髓软化灶形成患者资料,通过损伤病理及MRI观察颈脊髓软化灶形成.比较患者手术(不同手术时间和不同手术入路)前、后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运动功能评分(AMS)和恢复率(RR).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12 ~52个月(平均28个月)随访.术后1个月和6个月颈椎MRI发现脊髓中央局灶性软化灶形成,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复查软化灶仍存在.各组与入院时相比,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AMS评分明显提高;末次随访时与术后6个月AMS比较明显提高.术后RR比较,24 h内手术组高于24 h后手术组,前路手术、前后路手术组高于后路手术组,以上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手术、直接充分的脊髓减压能明显提高过伸性颈髓水肿损伤伴脊髓中央软化灶形成患者术后RR.手术6个月以后颈脊髓中央软化灶形成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缓慢,趋于平台期.  相似文献   

4.
椎间失稳致兔椎间盘退变磁共振影像计量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由于椎间失稳诱发的椎间盘退变在磁共振成像 (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MRI)中的表现。方法 :选用新西兰兔 15只 ,随机分为手术组 9只、对照组 6只 ,手术组沿L3~ 6棘突作后正中切口 ,剥离骶棘肌和关节突附丽肌肉 ,切除棘上、棘间韧带和关节突关节外后 1/ 2 ;对照组作相同皮肤切口即缝合。所有动物在标准条件下饲养 ,分别于术后 2、 4、 8个月行腰椎MRI检查及髓核信号值测量。结果 :术后 2~ 8个月 ,对照组腰椎未见异常 ,而手术组L3~ 6椎间盘则相继出现T2 加权像低信号、腰椎后凸畸形、T1加权像低信号、椎间盘后突和硬膜囊受压等改变。对手术组手术节段及其邻近节段椎间盘髓核信号值的定量分析显示 ,T2 加权像信号值减低在术后 2、 4、8个月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而T1加权像信号值减低在术后 8个月具有统计学意义 ;T2 信号值减低主要发生于术后 2个月 ,T1信号值减低发生于术后 8个月。结论 :脊柱失稳可诱发椎间盘退变。髓核T2 加权像低信号是椎间盘退变的早期和先发征象 ,T1加权像显示形态改变较好 ,但T1信号值在退变早期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23例急性脊髓损伤病人在伤后一周内行MRI检查,表现为脊髓受损区T2加权高信号T1加权等或低信号.方法同时对不同损伤程度及不同预后的患者进行比较.脊髓损伤程度、水肿范围、脊髓受压、髓内出血与预后有关,认为MRI检查对判断脊髓损伤程度、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有一定作用.结果认为在脊髓损伤中MRI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检查手段.通过MRI检查可将脊髓损伤分为两类脊髓受压型和非受压型.T2加权高信号范围大小是估计预后的简便方法,治疗上以脊髓内外联合减压以及防止脊神经进一步损害.结论早期诊断、早期固定牵引及手术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影响脊髓型颈椎病远期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苗胜  龚维成  秦宏铭  李强  胡东 《中国骨伤》2007,20(10):666-668
目的:探讨年龄、病程、MRI(脊髓受压程度、髓内信号)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rtic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CSEP)变化对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颈前路减压植骨整合钛制带锁螺钉钢板固定治疗的28例CS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35~71岁,平均49.6岁;病程4个月~2年,平均18个月。分别依患者的年龄、病程、MRI(脊髓受压程度及有无信号异常)和CSEP等因素进行分组,根据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制定的脊髓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患者术后脊髓功能状态,分析各因素与脊髓型颈椎病手术预后的关系。结果:随访1.5~3年,平均2.3年。年龄>60岁与年龄≤60岁术后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6个月与病程≤6个月术后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受压<1/3与脊髓受压≥1/3者术后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T2加权像和T1加权像信号正常者与T2加权像高信号者术后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加权像高信号、T1加权像信号正常者与T2加权像高信号伴T1加权像信号减弱者术后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SEP正常者与异常者术后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患者的年龄、病程、脊髓受压程度、髓内有无信号异常有助于预测CSM脊髓功能的预后,而不能仅依CSEP判断脊髓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23例急性脊髓损伤病人在伤后一周内行MRI检查,表现为脊髓受损区T2加权高信号T1加权等或低信号。方法:同时对不同损伤程度及不同预后的患进行比较。脊髓损伤程度、水肿范围、脊髓受压、髓内出血及预后有关,认为MRI检查对判断脊髓损伤程度、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有一定作用。结果:认为在脊髓损伤中MRI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检查手段。通过MRI检查可将脊髓损伤分为两类:脊髓受压型和非受压型。T2加权高信号范围大小是估计预后的简便方法,治疗上以脊髓内外联合减压以及防止脊神经进一步损害。结论:早期诊断、早期固定牵引及手术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脊髓型颈椎病颈椎术后出现颈髓内MRI T2W1高信号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3—2019-01采用颈椎后路椎板单开门扩大成形内固定术治疗的55例脊髓型颈椎病,术后经MRI检查39例脊髓内无异常信号(无信号组),16例脊髓内出现T2W1高信号(高信号组)。结果 5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与检查,随访时间10~48个月,平均23.9个月。2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信号组年龄较无信号组大,病程较无信号组长,压迫节段较无信号组多,术后1年JOA评分改善率较无信号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髓MRI T2加权像出现异常信号常发生在年龄较大、病史较长、压迫节段较多的患者,该异常影像学表现可以作为手术结果的预测因子,常常提示脊髓发生了严重的缺血性改变和较差的恢复潜力,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颈椎间盘损伤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损伤机制、手术方法和预后.[方法]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00~2008年收治急性颈椎间盘损伤合并脊髓损伤患者25例,伤后X线平片均显示无骨折脱位,MRI均有不同程度的颈椎间盘损伤和脊髓损伤异常信号.颈椎屈曲型损伤16例.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脊髓神经功能分级(ASIA标准):A级1例,B级9例,C级12例,D级3例.23例行颈前路间盘切除减压与固定手术,2例合并椎管狭窄者行前后路联合手术.早期介入康复治疗.术前、后ASIA运动评分和日常生活动作能力评分,评价神经功能,动力位X线片评价颈椎稳定性,MRI评价脊髓状况.[结果]颈椎屈曲型损伤占64%,术前颈椎生理前凸减小占84%.随访平均38个月.植骨全部融合,动力位X线片测量均显示颈椎稳定性良好.伤后1周内MRI表现单纯脊髓水肿者85%获得提高1~2个级别的恢复;髓内出血信号长度<4 mm者60%获得提高1个级别的恢复;髓内出血信号长度>4 mm者2例均无恢复.平均ASIA运动评分由45.52±16.05增至85.74±9.36,日常生活动作能力评分由36.32±11.47增至82.54±9.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颈椎间盘损伤是无骨折脱位刑脊髓损伤的原因之一,颈椎损伤多为屈曲型,颈椎生理曲度减小是损伤前置因素,脊髓损伤多为不完全性,预后相对较好.颈前路减压与固定手术可为脊髓损伤修复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激素治疗SARS患者中期随访的髋部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应用激素治疗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患者进行中期髋部MRI随访,探讨早期股骨头坏死和未发生股骨头坏死即正常股骨头的MRI特征.方法 2003年6月至2004年1月对539例(1078髋)应用激素治疗的SARS患者行MR及X线榆查,诊断股骨头坏死210髋,无股骨头坏死868髋.2007年2至11月对510例(1020髋)SARS患者再行MR及X线复查.观察早期股骨头坏死和未发生股骨头坏死股骨头的MRI表现及其变化.结果 末次随访时无新发股骨头坏死病例,应用激素冲击治疗的SARS患者MRI影像上的股骨头坏死均出现在激素治疗后的6个月内.股骨头塌陷或手术后,股骨头坏死的信号类型发生改变,表现为T1加权像低信号,对应STIR序列上高信号.3髋出现坏死范围减小.正常股骨头在T1加权像上有四种MRI影像类型.24髋初次诊断无股骨头坏死者T1加权像出现异常表现,但STIR序列均无异常高信号.这些信号类型在随访的MRI上发生了改变.结论 应用激素冲击治疗的SARS患者,MRI影像上出现股骨头坏死均发生在激素治疗后的6个月内,少数早期坏死股骨头的坏死范围会减小.正常股骨头的MRI影像存在变异.T1加权像上低信号带、对应STIR序列上高信号可作为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