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分割剂量放疗对骨转移癌止痛的疗效。方法62例骨转移癌病人共82个病灶采用两种不同分割剂量放疗。常规分割放疗组33例,每次2Gy,每周5次,总剂量30~40Gy/3~4周;非常规分割放疗组29例,每次3Gy,每周5次,总剂量30Gy/2周。结果常规分割放疗组完全缓解(CR)率70.5%,部分缓解(PR)率20.5%,总有效率90.9%;非常规分割放疗组完全缓解(CR)率62.2%,部分缓解(PR)率21.6%,总有效率83.8%。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分割剂量放疗对骨转移癌疼痛的缓解程度无影响,采用何种分割方式应根据病情及生存期长短来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方法将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组和单纯放疗组,各43例,放疗40Gy/20次,唑来膦酸采用4mg静脉滴注,对两组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结束后3个月,联合治疗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88.4%,单纯放疗组为72.1%,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局部放疗联合唑来膦酸对骨转移癌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32例骨转移癌患者,局部放疗,DT总量3000 cGy/10f/2W,给予唑来膦酸4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时间不<15min,d1,每4周为1周期;用药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32例患者中,疼痛完全缓解(CR)23例,部分缓解(PR)5例,无缓解(NR)4例,总有效率87.5%(28/32);毒副反应主要是发热、肌肉疼痛、恶心、呕吐等,经对症处理后恢复。结论局部放疗联合唑来膦酸对骨转移癌患者镇痛效果较好,且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2009年3月至2010年2月安阳市肿瘤医院放疗科收治的148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综合组:放射治疗+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80例;单放组:单纯行姑息性放射治疗68例.两组放疗均采用6 mV-X线大分割体外照射,3 GY/次,5次/周,总DT30 GY;综合组药物治疗为唑来膦酸注射液4 mg+0.9%NaCl 100 ml静脉滴注,15 min输完.结果 综合组和单放组的疼痛缓解率分别是 92.5%,9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比较无明显差异;骨转移灶再钙化有效率分别是68.8%,4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缓解期:综合组6~20个月,单放组3~12个月.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疗效明显,骨质修复、疼痛缓解期及患者生活质量均优于单纯放射治疗,并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是目前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常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唑来膦酸联合不同分割剂量放疗对骨转移癌的镇痛疗效.方法 96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非随机分为两组.唑来膦酸联合多分割组(A组):50例患者给予高剂量30~60 Gy+唑来膦酸(4 mg);唑来膦酸联合单次分割组(B组):46例患者给予单次剂量8 Gy放疗+唑来膦酸(4 mg).结果 A组止痛有效率为93.1%、B两组止痛有效率为9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88,P=0.275 〉0.05).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放射治疗骨转移癌引起的疼痛疗效明确,可作为骨转移癌首选的治疗方式,唑来膦酸联合不同分割放射治疗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局部热疗联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肺癌骨转移癌性疼痛的控制疼痛效果。方法 60例肺癌骨转移患者,观察组30例先予唑来膦酸4mg静滴,同时行局部热疗2周,每周2次;对照组30例单纯予唑来膦酸注射液4mg静滴。2周后评估止痛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完全缓解(CR)10例,部分缓解(PR)12例,轻微缓解(MR)4例,未缓解4例,临床获益率86.7%;对照组疼痛CR 6例,PR 9例,MR 2例,未缓解13例,临床获益率56.7%。两组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不良反应轻,主要为流感样肌肉关节酸痛、发热、皮下脂肪硬结等。结论局部热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伴癌性疼痛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唑来瞵酸联合局部放疗对肺癌骨转移患者的止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唑来瞵酸联合局部放疗对肺癌骨转移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63例肺癌骨转移患者,给予唑来瞵酸4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1次/d,持续15min以上,每4周为1周期;局部放疗,DT300cGy/次,5次/周,DT总量3000cGy/10次;用药4周期及放疗DT3000cGy/10次后评价疗效。结果 63例患者中,疼痛完全缓解(CR)24例,部分缓解(PR)16例,轻微缓解(MR)12例,无缓解(MR)11例,总有效率82·5%(52/63);毒副反应主要是乏力、肌肉疼痛、恶心、呕吐、厌食、骨髓抑制等,停药或经对症治疗后恢复。结论唑来瞵酸联合局部放疗对肺癌骨转移患者镇痛效果好,且毒副反应小,可耐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研究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4至2009年间来我院治疗的60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成联合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联合治疗组采用唑来膦酸4mg静脉滴注联合局部放疗30Gy/10f/2w,对照组采用单纯局部放疗,两组放疗方法一致。通过治疗前后的疼痛分级(VRS)、一般状况评分(KPS)、以及疼痛缓解率等,进行治疗效果的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疼痛分级均有明显下降,一般状况(KPS)较治疗前有了明显提高。联合治疗组疼痛缓解率为96.7%(29/30),对照组为76.7%(23/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93.3%,对照组为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86.7%和66.7%(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镇痛效果好,疼痛缓解明显,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着明显的提高,是目前治疗骨转移癌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芬太尼透皮贴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疗效及毒性。方法 46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透皮贴剂联合唑来膦酸组(A组)和芬太尼透皮贴剂组(B组),A组23例患者每72h接受芬太尼透皮贴剂4.2~8.4mg,并接受唑来膦酸4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内,静脉滴注15min,每月1次;B组23例接受芬太尼透皮贴剂的患者不接受唑来膦酸治疗。结果 A组:CR 4例(17.4%),PR 9例(39.1%),有效率52.2%;B组:CR 1例(4.4%),PR 4例(17.4%),有效率21.7%。结论芬太尼透皮贴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方法71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静脉滴注唑来膦酸4mg加局部放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放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结束时止痛有效率分别为90%和8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后疼痛缓解情况: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87.5%和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P=0.043)。未发现严重放射和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疗效优于单纯放疗,止痛维持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1.
甘氨双唑钠对食管癌放疗增敏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单纯适形放疗与适形放疗联合希美钠(CMNa)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方法 81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对照组)与放疗加希美钠组(治疗组)。放疗剂量均为DT66Gy/30次,5次/周,治疗组加用希美钠800mg/m2滴注,每周3次,隔天静脉滴注,30min滴完。结果对照组:CR24.3%,PR65.8%,总有效率90.1%。治疗组:CR60.0%,PR37.5%,总有效率97.5%,两组CR比较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总有效率比较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组治疗方式对食管癌疗效无显著差异,但使用甘氨双唑钠组CR率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不同分割方式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止痛效果。方法50例骨转移癌患者,28例采用低分割照射,DT3Gy/次,4—5次/周,总DT30Gy;22例采用常规分割照射,DT2Gy/次,50:/周,总DT40Gy。结果68处骨转移灶放疗后止痛总有效率为94.1%(64/68),大剂量低分割组有效率为94.8%(37/39),常规分割剂量组有效率为93.1%(27/29),两组止痛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治疗对骨转移癌疼痛是一种好的止痛方法,大剂量低分割方式与常规分割方式放射治疗止痛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骨转移瘤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唑来膦酸药物治疗后的疗效。方法将185例骨转移瘤患者共计204例病灶的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唑来膦酸药物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放疗方案为3 GY/次,5次/周,总剂量为30 GY。85例患者均为自确诊为骨转移瘤开始接受唑来膦酸药物治疗(4 mg静脉滴注,>15 min),28 d为1个周期,连续使用2年,或维持至一般状态不可耐受为止。结果止痛的有效率为83.8%。CT检查有效率为70.1%。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唑来膦酸药物治疗可有效缓解骨转移引起的疼痛,促进新生骨形成,降低病理性骨折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邱俏峰 《北方药学》2016,(2):110-111
目的:探讨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瘤的应用意义。方法:我院2012年8月~2014年6月收治骨转移瘤患者4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放疗组以单纯放疗治疗,放疗+药物组以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比较两组癌症原发灶缓解率、活动能力总有效率、止痛总有效率,比较治疗前后血钙(Ca2+)、碱性磷酸酶(AKP)、肿瘤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放疗+药物组癌症原发灶缓解率、活动能力总有效率、止痛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放疗组,差异显著,经X2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放疗+药物组Ca2+、AKP、TNF-α、IL-1β水平明显低于放疗组,差异显著,经t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瘤疗效确切,有助于降低血钙、碱性磷酸酶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缓解患者活动受限和疼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放疗对骨转移疼痛的近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53例的放疗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6MV15MV线或不同能量电子线外照射,根据转移灶GTV的PTV外放2cm,给予常规或低分割放疗,常规分割组:每次2Gy,每周5次,总量40Gy;低分割组:每次3Gy,每周3次,总量30Gy。结果:疼痛的缓解率在85%以上,大约一半的病人的疼痛能完全消失。不同放疗方案组的疼痛缓解有效率及不同病灶部位的疼痛缓解有效率之间无显著差别。结论:放射治疗骨转移疼痛的疗效明确,可作为骨转移癌首选的治疗方式。一些精确放疗技术也可考虑应用于肿瘤的姑息治疗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唑来瞵酸联合局部放疗对肺癌骨转移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25例肺癌骨转移患者,给予唑来瞵酸4mg加入0.8%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1次/d,持续15min以上,每3—4周为1周期;局部放疗,DT300cGy/次,5次/周,DT总量3000cGy/10次;用药2周期及放疗DT3000cGy/10次后评价疗效。结果25例患者中,疼痛完全缓解(cR)8例,部分缓解(PR)10例,轻微缓解(MR)5例,无缓解(MR)2例,总有效率72%(18/25);毒副反应主要是乏力、肌肉疼痛、恶心、呕吐等,停药或经对症治疗后恢复。结论唑来瞵酸联合局部放疗对肺癌骨转移患者镇痛效果好,且毒副反应小,可耐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运用局部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局部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对照组单用唑来膦酸治疗,比较两组疼痛缓解率.结果:实验组疼痛缓解率为82.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局部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效果确切,疼痛症状能够显著改善,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常规放射治疗配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奥施康定)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姑息性止痛治疗效果,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47例骨转移癌中重度疼痛患者,放疗配合口服药物,共治疗观察5周。第1周,单独口服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奥施康定),起始剂量10mg,每12小时1次,根据疼痛情况调整用量。第2周开始常规放疗(DT 2Gy/次,5次/周,总剂量DT 40Gy/20f)配合口服药物。观察给药后0.5h、1h、12h、24h、72h、每周末(DT 0Gy、DT 10Gy/5f、DT 20 Gy/10f、DT 30Gy/15f、DT 40Gy/20f)以及第3、5周末(放疗剂量至DT20Gy/10f、DT40Gy/20f)暂停应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24h后VAS、KPS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计算中度以上疼痛缓解率。结果第1周内单独应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中度以上缓解率达95.7%(45/47);第2周、第3周、第4周末,中度以上疼痛缓解率均在91.5%以上,疼痛控制满意,可部分停药或减少药物应用及相关不良反应;放疗结束(停药)后止痛总有效率91.5%(43/47);整个配合治疗过程中,患者疼痛控制满意,生存质量改善明显。结论放疗配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对骨转移癌中重度疼痛控制效果好,标本兼治,疗效长短结合,无严重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止痛治疗组合方法。  相似文献   

19.
肺癌骨转移放疗止痛效果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癌骨转移的放疗止痛的照射剂量和临床效果,为临床放疗止痛治疗提供初步的参考.方法 50例肺癌骨转移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2组均给予唑来膦酸治疗以抑制骨破坏;放疗照射方案:对照组:2 Gy/次,5次/周,试验组:10 Gy/次,1次/周.2组的放疗生物等效剂量(BED)均达到30~40 Gy.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CR+ PR)显著高于对照组(x2 =4.196,P<0.05);不良反应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49,P>0.05).结论 对于一般状况较好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单次大剂量放疗.  相似文献   

20.
放疗或合并帕米膦酸二钠治疗骨转移癌性疼痛6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配合帕米膦酸二钠治疗骨转移癌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62例骨转移癌性疼痛病人全部接受骨转移灶的放射治疗。有33例病人同时合并帕米膦酸二钠(博宁)治疗,用法为90mg加入5%GS中静滴,时间>6小时,每月重复一次,共3次。结果博宁组总有效率90.9%,高于单纯放疗组(总有效率82.8%),但统计学处理χ2=0.91,P>0.05;随着癌痛的升级,配合博宁组有更好的止痛效果。结论放疗是骨转移癌性疼痛病人止痛的有效方法,与帕米膦酸二钠合并应用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