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目的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周围组织注射鸡尾酒式镇痛混合剂的镇痛效果。方法 68例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术后关节周围组织注射鸡尾酒式镇痛混合剂(吗啡+罗哌卡因+复方倍他米松+肾上腺素),对照组34例注射生理盐水;术后48h内均经静脉应用镇痛泵。比较2组术后6,24,48,72h静息及术后24、48h活动时VAS评分、主动直腿抬高时间、膝关节活动度。结果观察组术后第6,24,48,72h静息VAS评分及术后24,48h活动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主动直腿抬高时间及术后第2,3天膝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鸡尾酒式镇痛混合剂可有效缓解全膝置换术后早期疼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连续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及早期临床疗效的作用。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60例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连续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镇痛(continuouspsoasplexusandsciaticnerveblockanalgesia,CPSA)、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intravenousanalgesia,PCIA);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4、8、12、24、36、48、72 h不同时间点静息时VAS评分(rest visual analog scale,RVAS)和被动活动时VAS评分(passive VAS,PVAS),吗啡类镇痛药物追加使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前及术后72 h内下肢肌力Bromage评分,术后0、2和12周膝关节功能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以及并发症。结果 :与PCIA组相比,CPSA组术后12 h,24 h,36h的RVAS评分和24 h,36 h,48 h的PVAS评分降低(P<0.05),术后吗啡类镇痛药使用量减少(P<0.05),术后镇痛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率减少(P<0.05),患侧下肢肌力Bromage评分无差异(P>0.05),不增加术后相关并发症。随访12周,两组患者TKA术后HSS评分均较术前(0 w)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早期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镇痛能显著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且不良反应少,有利于患者进行早期功能康复,但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单次收肌管阻滞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单次收肌管阻滞进行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镇痛,对照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单次股神经阻滞进行围手术期镇痛。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 h、24 h、48 h静态疼痛和动态疼痛程度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和1周膝关节活动度和股四头肌肌力。当VAS7分时口服50 mg盐酸曲马多进行补救镇痛治疗,记录两组术后补救镇痛治疗的患者数量和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2 h、24 h和48 h静息VAS为6.5±0.9分、5.8±0.7分和4.2±0.5分,动态VAS为7.1±0.9分、5.9±0.8分和4.5±0.6分;而对照组静息VAS为6.4±0.8分、5.6±0.6分和4.1±0.5分,动态VAS为7.2±0.8分、5.8±0.7分和4.4±0.5分。两组术后各时间点静息VAS和动态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股四头肌肌力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使用盐酸曲马多数量和镇痛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单次收肌管阻滞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镇痛效果满意。该神经阻滞方法对股四头肌肌力没有影响,有利于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对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3月我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RA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于静吸复合全麻下完成全膝关节置换术,对照组予以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予以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静息及活动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RA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效果较好,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股神经阻滞联合"鸡尾酒"疗法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6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行股神经阻滞联合"鸡尾酒"疗法进行术后镇痛,记录患者术后4 h、12 h、24 h和48 h静息状态下及被动运动状态下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患者术后24 h、48 h及72 h的膝关节功能评分(HSS)。结果静息状态下VAS评分6分有58例,被动运动状态下VAS评分6分有54例,术后24 h、48 h、72 h HSS评分平均值分别为(66.4±5.3)分、(82.5±6.2)分、(87.3±8.5)分。结论股神经阻滞和"鸡尾酒"疗法联合应用,能够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提供更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收肌管阻滞(ACB)联合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CB联合PCIA组(A组)40例和PCIA组(B组)40例。B组术后给予PCIA镇痛方法,A组在B组基础上术前联合ACB镇痛。记录术后2 h(T1)、6 h(T2)、12 h(T3)、24 h(T4)、72 h(T5)静息和运动VAS评分,术后补救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术前、术后1 d、术后3 d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结果A组患者T1~T4时静息和运动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补救镇痛药物使用量明显减少(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A组患者术后1 d HADS评分及术后出现显著的抑郁症状(HADS-D≥8)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1 d HADS评分与T1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盐酸氢吗啡酮硬膜外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疼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TKA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氢吗啡酮组(M组),舒芬太尼(S组)3组。记录术毕3组4h、12h、48h、72h静息和活动时的VAS评分、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M组在术后各时点的静息状态VAS疼痛评分(RVAS)均低于S组和C组,M组在术后各时点的主动功能训练时的VAS评分(IVAS)均低于C组,M组在术后12h及术后48h的IVAS低于S组。3组患者在镇静程度、不良事件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结论:盐酸氢吗啡酮硬膜外镇痛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使用鸡尾酒对患者术后缓解疼痛及改善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并随机分为注射组和常规组,每组各有30例.注射组在植入假体前将配置好的20ml鸡尾酒药液注入膝关节后囊,在假体植入后向脂肪垫、股四头肌腱、内外侧副韧带、鹅足、前方关节囊及关节腔等处注射30ml鸡尾酒药液.常规组不注射.在手术后观察期间施以同样的镇痛方式.观察2组在术后的6h、12h、24h、48h、72h于静止情况下和术后的24h、48h、72h于活动后的VAS评分,同时监测膝关节在术后24h、72h、168h的最大活动度和不良反应出现人数以及主动要求止痛药人数.结果:术后静息状态下6h、12h、24h、48h、72h时段和术后运动状态下24h、48h、72h时段,注射组VA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在24h、72h、120h时段,注射组的膝关节最大活动度高于常规组(P<0.05);注射组主动要求止痛药人数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鸡尾酒镇痛效果优良,能在早期加速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影响,探讨股神经阻滞的镇痛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受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79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39例。对照组术后采用传统静脉自控持续镇痛,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分别于术后4、8、12、24 h静息状态和48、72 h被动运动状态,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镇痛效果;分别于镇痛装置连接时、连接后12 h和48 h(T0、T1、T2)检测并记录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记录两组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上述参数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术后各时点静息状态下和被动运动状态下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T0、T1、T2时点血氧饱和度和平均动脉压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T0时点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T2时点的心率均较T0时点升高,研究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0时点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T1、T2时点的血浆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均高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镇痛期间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好,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血液流变学所受影响小,对促进术后康复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配伍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高浓度组(0.25%罗哌卡因)和低浓度组(0.125%罗哌卡因),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采用连续股神经阻滞进行镇痛。记录患者在静息、主动和持续被动功能训练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评分,同时记录开始下床活动时间,肌力分级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高浓度组患者在术后6h、24h、48h及72h的静息、主动和持续被动功能训练时的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低浓度组患者(P〈0.05);2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无显著差异[(25±2)h比(27±4)h,P〉0.05];2组患者的术后24~72h肌力评分平均大于3级;2组术中和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相对于0.125%的罗哌卡因,采用浓度0.25%的罗哌卡因配伍连续股神经阻滞可提供满意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鸡尾酒疗法联合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对老年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病区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行单侧TKA的老年患者70例,将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围手术期ERAS干预并于术中行关节腔及关节周围鸡尾酒注射,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干预并于术中行相同部位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日。结果 实验组静息状态下VAS评分术后6 h(2.29±0.63)分、12 h(2.54±0.49)分、24 h(2.80±0.54)分、2 d(3.42±0.46)分,活动后VAS评分术后24 h (5.52±0.86)分、2 d (4.89±1.12)分、3 d (4.28±0.65)分,膝关节活动度术后24 h (83.87±3.42)°、2 d(94.07±6.02)°、3 d(108.38±5.77)°,术后住院日(4.4±3.7)d及总住院日(7.4±2.3)d与对照组术后静息状态下VAS评分(3.21±0.54)分、(3...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次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术中关节腔周围鸡尾酒注射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因单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TKA且ASAⅠ~Ⅱ级的患者70例,按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术后单次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为A组、术中关节腔周围鸡尾酒注射镇痛为B组。两组手术麻醉方式均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方法,术后采用视觉模拟(VAS)评分法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患肢肌力;记录术后额外镇痛药物氯诺昔康总用量和镇痛相关并发症等;在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随访中,依照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对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比较。【结果】在术后4h、6h、12h、24h、36h、48h静息状态VAS疼痛评分A组均显著低于B组(P〈0.05);术后24h、36h、48h进行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PM)时累计氯诺昔康镇痛药用量A组均较B组低(P〈0.05);A组术后尿潴留、皮肤瘙瘁、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也均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膝膝关节功能评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TKA术后镇痛优于术中关节腔周围鸡尾酒注射镇痛,不良并发症低于术中关节腔周围鸡尾酒镇痛。单次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为TKA术后镇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无痛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膝关节肿胀、疼痛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所收治的共60例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将其随机等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常规护理+无痛康复护理干预.对比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1,3,7d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周,1月,3月的HSS评分显著高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给予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以无痛康复护理,可有效降低病人的膝关节疼痛、肿胀问题,利于病人术后膝关节的功能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栓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术期镇痛疗效。方法将92例TKA手术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予美洛昔康分散片口服7.5 mg/次,2次/d,术后静脉镇痛泵镇痛,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氯芬酸钠栓50 mg纳肛,观察不同镇痛模式在术后24、48 h、术后3 d、1周、2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活动度和不良反应变化情况。结果 2组术后VAS评分均不断下降,关节活动度均不断升高,研究组术后24、48 h、术后3 d、1周、2周在静息和活动VAS评分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主动和被动关节活动度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恶心呕吐、尿潴留、呼吸抑制、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双氯芬酸钠栓辅助治疗能提高TKA围术期镇痛效果,提高关节活动度,且不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6月收治的膝关节骨关节炎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6名。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纳入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3例,实验组在术中采用股神经阻滞方式,对照组采用空白对照即在股神经处注射生理盐水。术后记录患者2、6、12、24、48、72h静息及运动状态下VAS评分;术后当晚、次晚由于疼痛导致患者睡眠中断的次数;术后24、48、72h阿片类药物用量;术后住院天数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实验组72h内静息及运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当晚、次晚由于疼痛导致患者睡眠中断的次数;术后24、48、72h阿片类药物用量;术后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下,股神经阻滞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可明显缩短患者康复时间,且短期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耳穴压丸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疼痛及早期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于2021年3—6月选取聊城市人民医院骨关节外科全身麻醉复合外周神经阻滞下择期首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68例患者, 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3例。两组术后均接受常规疼痛管理及术后早期康复护理, 均在术前1 d由中医科医师在耳穴部位粘贴王不留行籽胶布, 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按压操作, 观察组按压时间为术前1 d至术后3 d, 每天3次, 按压频率为60下/min, 按压时长为1 min/穴。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后离开麻醉恢复室即刻及术后4、24、48、72 h镇痛药用量, 以及各随访时间点的静息和活动状态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2、4、7天的膝关节活动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4、48、72 h的镇痛药用量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的静息状态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 术后24、48、72 h活动状态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2、4、7天的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多模式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早期功能锻炼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2年6月60例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多模式镇痛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病人术前3d给予塞来昔布200mg口服,于手术室进行术侧股神经阻滞后施以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于术中假体安放完毕后行切口浸润镇痛后关闭切口;对照组不做局部浸润直接关闭切口。两组病人均不使用静脉病人自控式镇痛泵(PCA),观察两组病人麻醉清醒后2h、6h、12h、24h、48h、72h、出院时静息和活动VAS评分,术后24h、48h、72h关节活动度,阿片类药物用量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各观察点静息及运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2h~48h静息VAS、术后24h以后运动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膝关节活动度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对阿片类药物需求少于对照组,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术后住院期间均未出现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多模式镇痛在术后镇痛效果优于传统镇痛,病人可以更好地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急性疼痛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顶(THA)及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急性疼痛的程度,探索THA及TKA术后急性疼痛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4月在我院行THA及TKA的患者各60例,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手术侧别及麻醉分级等资料,并在术前24h及术后24h、2d、3d、5d对手术关节静息及行走疼痛进行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程度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THA及TKA组患者的年龄、手术侧别及麻醉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KA组女性患者所占比例及BMI均高于THA组(P0.05)。TKA组术后第3天静息VAS评分低于THA组(P0.05),其余时间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KA组各时间点行走VAS评分均高于TH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及手术侧别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年龄、BMI及ASA分级与静息VAS评分无相关性,年龄与行走VAS评分也无相关性,但BMI与各时间点行走VAS评分呈正相关(P0.05),ASA分级与术后第1天行走VAS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TKA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程度高于THA患者,BMI与术后急性疼痛程度呈正相关,术前控制体质量对减轻THA、TKA术后急性疼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冰袋冷敷对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和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行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72)术后不采用冰袋冷敷;研究组(n=78)术后采用冰袋冷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疼痛程度,评估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术后6、24、48、72 h 4个不同时间点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术前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术后1、2、3、7 d 4个不同时间点膝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冰袋冷敷能有效减轻初次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程度,改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缓解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疼痛和促进功能康复中应用效果。方法80例行TKA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研究组依据临床路径完成康复治疗和功能锻炼。对比2组术后功能锻炼完成和达标情况,记录2组术1 d、7 d和14 d时目测类比评分法(VAS)疼痛评分,以及术后14 d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观察2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评价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功能锻炼的正确率、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和14 d,研究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术后14 d,研究组FIM量表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50%(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临床护理路径合理安排TKA患者术后各项功能锻炼,能有效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