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甘露醇对高血压性脑出血(HIH)患者血肿、血肿周围水肿、脑血流动力学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80例HIH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对照组(C),在给予脑出血常规治疗的同时,A组加用20%甘露醇250ml静脉输注,3~4次/d,持续14~21d。B组加用20%甘露醇125ml静脉输注2~3次/d,持续3~14d。检测血肿、血肿周围水肿体积,病灶侧大脑中动脉平均Vm和PI,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肾功能异常情况。结果3组在治疗后7、21dA组血肿周围水肿体积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B组及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1d3组间血肿体积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B两组与C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分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A组与B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第21dA、B两组与C组Vm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第21dA组出现肾功能异常9例,B组2例,C组3例,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甘露醇能促进HIH患者血肿周围水肿的消退,有利于血肿区Vm的恢复,改善神经功能,但不同剂量甘露醇对HIH患者的血肿大小、神经功能缺损、脉动指数无影响,大剂量甘露醇对肾脏损害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III度羊水胎粪污染与新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羊水胎粪污染胎儿270例,其中I度污染为A组(90例),II度污染为B组(90例),III度污染为C组(90例),比较三组新生儿的预后。结果:C组阿氏评分8-10分者显著少于A组和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窒息和胎粪吸入综合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胎心监护异常率和剖宫产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II度羊水胎粪污染和新生儿预后具有重要关系,羊水胎粪污染程度越重新生儿的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并比较不同血液净化方式(血液吸附、血液透析滤过、血液透析)对肾功能衰竭患者透析后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9例需要血液净化治疗的透析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103例。分别采取血液吸附联合血液透析、血液透析和血液透析滤过治疗,10个月后,对3组患者的心脏左室结构与功能指标变化进行统计学对比。结果治疗前3组心脏左室结构变化指标LVDd、LVPWT、IVST、LA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个月后,3组患者LAD明显增大(P<0.05),LVDd明显缩短(P<0.05);LVDd指标中A组与C组明显优于B组(P<0.05),而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D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组治疗前后LVPWT和IVS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心功能E/A、LV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E/A、LVEF较治疗前有显著变化(P<0.05)。A组与C组明显优于B组(P<0.05),而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吸附、血液透析滤过及血液透析均能在临床上改善心功能,但是血液吸附和血液透析过滤能更好的维持内环境,优于血液透析技术。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11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分为三组,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胞二磷胆碱,B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脑活素,c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加用脑活素和胞二磷胆碱,三组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总有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显效率比较,C组显著高于B组,(X~2=4.77,P<0.05),C组与A组显效率比较差异则有高度显著性意义(x~2=6.82,P<0.01),B组与A组的显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0.21,P>0.05)。三组疗效对比显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加用脑活素和胞二磷胆碱治疗HIE疗效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法莫替丁治疗儿童上消化道出血的理想治疗剂量。方法:将180例儿童上消化道出血患儿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60例。A组与B组患儿均给予法莫替丁治疗,A组患儿给予法莫替丁每次0.9 mg/kg,B组患儿给予法莫替丁每次0.5 mg/kg,C组患儿给予奥美拉唑每次0.9 mg/kg,每天2次给药,三组用药疗程均为7 d。结果:(1)三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效果显著差于A组与C组(P<0.05),A组与C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组患儿药物起效时间显著短于B组,疗效维持时间显著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用药后30 min、1 h、2 h,A组患儿血药浓度显著高于B组(P<0.05);用药后4 h、8 h、12 h,A组与B组患儿血药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白细胞下降、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莫替丁0.9 mg/kg、每天2次给药治疗儿童上消化道出血可以获得理想的疗效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高脂饮食对大鼠肠道菌群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在调节肠道菌群中的作用.方法 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A、B、C组,每组12只.A组喂养普通饲料,B组喂养高脂饲料,C组喂养高脂饲料,并予布拉氏酵母菌干预.实验初始、第10周末检测血清脂多糖(LPS)、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数量.结果 3组初始时LPS、TNF-α、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周末时B、C组LPS、TNF-α较初始时明显升高(P<0.05、0.01),A组无改变(P>0.05);B组IL-6较初始时升高(P<0.01),A、C组无改变(P>0.05);10周末时B组LPS、TNF-α、IL-6均高于A、C组(P<0.01),C组TNF-α高于A组(P<0.01).3组初始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拟杆菌、大肠杆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周末时B、C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较初始时升高(P<0.01),A组无改变(P>0.05),B组低于A组及C组(P<0.01),C组低于A组(P<0.05);10周末时B组拟杆菌较初始时降低(P<0.01),A、C组无改变(P>0.05),B组低于A、C组(P<0.01);10周末时B组大肠杆菌较初始时升高(P<0.01),A组无改变(P>0.05),C组降低(P<0.05),B组高于A、C组(P<0.01),A组高于C组(P<0.05).结论 高脂饮食喂养会增加大鼠血清炎性因子释放,改变肠道菌群结构;布拉氏酵母菌可稳定肠道菌群结构,减少炎性因子释放.  相似文献   

7.
苏伟琴  杨国才 《中国药房》2008,19(20):1521-1522
目的:比较3种用药方案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成本-效果。方法:191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脑络通胶囊+银杏叶胶囊(A组)、脑安胶囊(B组)、脑心通胶囊(C组),3组均同时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用药时间均为90d,运用药物经济学原理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A、B、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8%、86.7%、93.8%,3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A、B、C组成本分别为459.00、481.68、789.48元,A组与C组、B组与C组的成本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B组的成本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组方案较经济,但A、B组的成本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足月胎膜早破的分娩方式。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两年间汝城县土桥镇医院发生足月(37~41周)胎膜早破产妇2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268例产妇均为单胎妊娠、头先露,无其他产前并发症。根据临产前羊水指数(AFI)分为:AFI≤5.0组113例(A组),AFI>5.0组125例(B组),并自然随机选取同时期未发生胎膜早破的分娩者120例作为C组,比较3组分娩方式和胎儿产后并发症情况。结果①分娩方式:A组自然分娩率为30.1%,B组自然分娩率为60.8%,C组自然分娩率为65.8%,A组、B组自然分娩率低于与C组,A组与C组数据相比,两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产后并发症:A组产妇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C组,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产妇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足月胎膜产前AFI≤5.0发生难产比例及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应适时剖宫产终止妊娠提高胎儿预后。  相似文献   

9.
徐波  张兴安  邵伟栋  郑隽 《中国药房》2011,(44):4177-4179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剖宫产的最佳剂量。方法:将2009年8月-2011年8月在我院择期行剖宫产手术患者180例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给予0.75%布比卡因2.0mL(A组)、1.5mL(B组)、1.2mL(C组)进行蛛网膜下腔麻醉,观察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痛觉恢复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运动阻滞最大程度(Bromage评分),同时记录麻醉前及麻醉后5、10、15、30min时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和新生儿Apgar评分;观察麻醉后低血压、恶心呕吐、产妇术后头痛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麻醉起效时间和痛觉恢复时间3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痛觉消失时间、Bromage评分和运动阻滞恢复时间A、B组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麻醉前及麻醉后5、10、15、30min的心率、SpO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血压在麻醉5min时出现降低,与B、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时间3组血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新生儿出生1、5、10min时Apgar评分均>7分,3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术中出现低血压、恶心发生率较高,与B、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呕吐和术后头痛3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0.75%布比卡因1.5mL蛛网膜下腔麻醉进行剖宫产效果确切,既能保证麻醉效果,又能最大限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秋水仙碱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痛风急性发作患者平均分为3组,A组口服秋水仙碱0.5 mg/次,3次/d;B组口服秋水仙碱1 mg/次,3次/d;C组口服秋水仙碱1 mg/次,1次/2 h。结果 C组与B组比较,缓解率及缓解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比A组缓解时间缩短(P<0.05)。C组与B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好于A组(P<0.05),C组与B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少,明显少于C组(P<0.05),但与B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口服秋水仙碱1 mg/次,3次/d,能使80%以上痛风急性发作期病人的疼痛缓解、炎症消退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张志英  郭素芹 《安徽医药》2016,20(11):2128-2131
目的 比较三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初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服药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初诊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奥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治疗,比较三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初诊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1)临床症状:治疗前,三组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分(PANSS)量表总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A、B、C三组阳性、阴性、病理学评分较治疗前降低(A组t=5.915、3.636、4.243、4.646;B组t=6.462、3.096、6.696、5.512;C组t=4.093、3.059、4.206、3.868,P均<0.05),但三组治疗6个月后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服药依从性及社会功能:治疗前,三组个人与社会功能(PSP)表及服药态度(DAI)量表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A、B、C三组PSP评分均明显上升,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7、3.005、5.4994,P<0.05),但三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DAI评分均上升,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7、5.206、2.934,P<0.05),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良反应:静坐不能为三组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00%、23.33%、26.67%;B组乏力发生率为43.33%,高于C组(P<0.05);A组肌张力障碍发生率高于B、C组(P<0.05);B组口干、便秘、嗜睡发生率均高于A、C组(P<0.05)。结论 三种抗精神病药物对初诊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阴性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以奥氮平在病理学改善方面更为显著,但三种药物在服药依从性及患者社会功能的改善方面无明显差异,在不良反应方面,以阿立哌唑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3种不同的亚低温疗法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4年11月徐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HIE共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选择性头部降温组(A组)19例,全身降温组(B组)21例,头部降温联合轻度全身降温组(C组)22例。三组入院后均给予儿科常规维持治疗,在病儿出生 6~12 h内,给予三组病儿不同的降温治疗。近期疗效测定采用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系统(NBNA)分别于生后1周、2周、3周进行测定;远期疗效测定采用神经发育评分测试分别于生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进行评估;将18个月时死亡、脑瘫、反应迟钝的例数作为评价预后不良的指标。结果 三组病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测定时相之间NBN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2.54,P=0.00),测定时相与治疗方法间有交互作用(F=10.19,P=0.00);不同处理组间NBN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5,P=0.00),A、C组(t=-6.37,P=0.00)和B、C组(t=-5.62,P=0.00)NBN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NBNA评分最高(A,B,C组NBNA评分分别为35.50分,35.50分,36.68分)。不同测定时相之间神经发育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3.28,P=0.00),测定时相与治疗方法间有交互作用(F=3.22,P=0.02);不同处理组间神经发育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1,P=0.00),通过两两比较同样发现A、C组(t=-2.84,P=0.02)和B、C组(t=-2.5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可认为C组病儿的远期神经发育评分最高(A,B,C组远期神经发育评分分别为91.69分,91.40分,94.17 分)。18个月随访时,A组死亡1例,为意外死亡;三组均有1例失访;A、C组未发现脑瘫及反应迟钝病儿,B组发现脑瘫病儿1例。结论 运用头部降温联合轻度全身降温法,近期、远期疗效均较选择性头部降温和全身降温两种方法有所改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孙伟  俞君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5):30-31
目的 测定缺氧缺血性脑病(简称HIE)新生儿的肾功能,评价肾功能指标在早期诊断及预测HIE脑损伤中的意义,为早期预测脑损伤提供新的方法.方法 足月HIE新生儿89例,其中轻度41例(A组),中度32例(B组),重度16例(C组),正常新生儿30例为对照(D组).生后24 h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132微球蛋白(β2-MG).结果 轻度HIE患儿血清Cr、BUN水平与正常新生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HIE患儿血清Cr、BUN水平较正常新生儿明显升高(P〈0.05);而HIE各组新生儿血β2-MG水平均较正常新生儿升高,且HIE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窒息可引起新生儿脑及肾功能损害,血β2-MG在HIE合并肾脏功能损害的早期评价及预测HIE脑损伤分度及预后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2010-2014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断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151例住院患儿的病历资料,根据转归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期间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病原学检查结果,分析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68例,预后良好组83例。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胎膜早破率(29.4% vs 25.3%)、低出生体质量率(16.2% vs 14.5%) 等围产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反应差、抽搐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的脑脊液葡萄糖含量中位数(1.38 mmol/L vs 2.08 mmol/L)、脑脊液蛋白含量中位数(2.17 g/L vs 1.20 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病原学培养检出细菌共8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89.29%(75/84),以大肠埃希菌为主(38株),两组病原菌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不良与患儿脑脊液葡萄糖含量降低、蛋白含量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沙眼衣原体肺炎患儿痰载菌量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47例沙眼衣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标本中沙眼衣原体DNA进行定量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为低拷贝数组(<104/mL)、中拷贝数组(104~106/mL)和高拷贝数组(>106/mL),比较不同组别间的临床症状、胸片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种经验性抗感染方案用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炎症状态的影响,以期为社区获得性肺炎寻找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24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B及C组,每组80例。A组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B组患者采用哌拉西林舒巴坦钠抗感染治疗,C组患者采用头孢地嗪钠抗感染治疗。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50%(78/80),明显高于B组的91.25%(73/80)和C组的88.75%(71/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患者总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及C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0%(2/80)、2.50%(2/80)及5.00%(4/80),不良反应均轻微,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hs-CRP、PC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A组患者明显低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经验性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更佳,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7.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涛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0):55-56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处理方法及对围生期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1月本院产科62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孕周分为A组(〈28周)11例、B组(28~31+6周)30例,C组(32~33+6周)21例。结果 3组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率及围生儿死亡率随孕龄减小而升高(P〈0.05),B组期待治疗时间明显长于A、C组(P〈0.05),A、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应严密监护母胎情况,并适时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首次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后早期肝肾功能的变化。方法 PHC 118例患者首次TACE,肝功能Child-Pugh A级94例,B级24例。按碘化油注入量分为三组:A组,31例,≤5ml;B组,51例,5-10ml;C组,36例,>10ml。检测并比较TACE术前与术后1周、1个月的肝肾功能。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获得肝动脉超选择栓塞化疗。碘化油中位注入量:A组(4.62±1.41)ml;B组(8.41±2.1)ml;C组(14.80±4.65)ml。与术前比较,三组TACE后1周的ALB下降,而TBil、DBil、AST及ALT均升高(P<0.05);但三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TACE后1个月,三组各项指标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周、1个月各组肾功能均无统计学差异。TACE后1个月,Child-Pugh B级者ALB较术前下降了3.5g/L。结论 PHC患者首次TACE后1周肝功能有一过性损伤,但对肾功能无影响。按肿瘤大小注入碘油对肝功能影响程度相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新乡市中心医院8年间新生儿感染无乳链球菌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取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近8年间我院接收的16379例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时间、人口学特征下无乳链球菌感染率差异,并分析分离菌株耐药性特征。结果 2010-2017年新乡市中心医院累计接收新生儿16379例,其中确诊感染无乳链球菌新生儿病例数为61例,年均感染率为3.72‰,随年份增加感染率有缓慢下降趋势,不同年份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第3季度新生儿无乳链球菌感染率相对较高,但各季度间感染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新生儿无乳链球菌感染率略高于女性,二者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2周~胎龄段新生儿无乳链球菌感染率较高,不同胎龄段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1.5kg~出生体重段新生儿无乳链球菌感染率较高,不同出生体重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新生儿无乳链球菌感染率明显高于剖宫产新生儿,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分~的1min Apgar评分段新生儿无乳链球菌感染率较高,4分~的评分段次之,不同1min Apgar评分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乳链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对头孢噻肟、美罗培南、利奈唑胺、万古霉素、青霉素、氨苄西林等完全敏感,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3.77%和72.13%。结论 我院发现早产、低出生体重、经阴道分娩及缺氧体征因素的新生儿感染风险较大,产科临床针对无乳链球菌感控防治工作可根据其耐药性特征加以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感染因素对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35例患儿,血清总胆红素(TBIL)均>220.6 μmol/L.按照TBIL浓度和有无感染因素分为两组,同时选择5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别用花环法测定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E-C3bRR).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E-C3bRR较正常新生儿低,但只有当TBIL>342.0 μmol/L时,其E-C3bRR (9.64±2.89)与正常对照组(11.12±3.5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4,P<0.05),并且与TBIL值之间呈负相关(r=-0.363,P<0.05);有感染因素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E-C3bRR( 9.58±3.0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7,P<0.05);在TBIL浓度相当时,TBIL在220.6~ 342.0 μmol/L时有感染组的E-C3bRR(9.67±3.20)较无感染组(10.93 ±3.01)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6,P<0.05);而TBIL>342.0μmol/L时有感染组的E-C3bRR(8.21±2.95)与无感染组(9.78±2.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22,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时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下降.新生儿感染时,其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也下降,合并感染的高胆红素血症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更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