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喉癌发病率逐渐上升,喉全切除术后无喉亦随之增加。如何提高术后食管发声训练的成功率,已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科研课题。本文自1984年开始应用微型压力传感器对正常人及无喉者进行食管压力测量,研究分析食管发声的训练工作。  相似文献   

2.
198 7年 1 0月以来 ,我们成功地开展了全喉切除Ⅰ期气食管发声重建术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1 2 6例中 ,男 98例 ,女 2 8例 ;年龄 2 8~ 71岁 ,平均 5 6岁。其中喉鳞癌 1 2 3例 ,腺样囊腺癌 2例 ,喉横纹肌肉瘤 1例。声门上型喉癌 76例 ,声门型42例 ,声门下型 8例。按 1 992年UICC分类 ,T4期 1 0 2例 ,T3期 2 4例。1 .2   手术方法适应证和禁忌证 :晚期喉癌需全喉切除的患者均可施行本术式。高龄体弱或伴有严重心、肺疾病者不能行本手术 ;喉癌浸润颈段气食管者不能行本术式。低位气管切开 ,插管全身麻醉 ;采用颈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气管食管穿刺(TEP)安放Blom-Singer发音管发声重建在喉全切除术后患者中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资料完整的喉全切除术后TEP安放Blom-Singer发音管发声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多维语音分析系统(MDVP)对其中18例发音管发声患者的声学参数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随访2~15年。1986~1989年12例中7例获得满意结果,成功率58.3%。1990年以后的122例中,114例效果满意,成功率93.4%,总成功率90.3%。MDVP检测的发音管发声主要声学参数值都远远偏离正常。常见并发症有瘘口肉芽增生,早期感染,气、食管瘘口过大出现漏液等。结论:TEP安放发音管,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成功率高,质量好,远期效果稳定,是一种目前让无喉患者开口讲话较好的手术方法。咽、食管括约肌切开术能提高BlomSinger发音管发声重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喉全切除发声重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6月~2006年3月对20例晚期喉癌、下咽癌患者实行喉全切及发声重建术,利用下咽环后壁的黏膜下拉翻转制成发声管。带硅橡胶气管套管,堵管即能清晰的发声。经术后随访观察至今,吞咽及发声功能均恢复良好。1材料与方法20例患者,男19例,女1例;年龄47~76岁,平均62.3岁。20例喉部  相似文献   

6.
应用人工发音钮发声重建7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因喉癌喉切除术后应用人工发音钮发声重建术7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一期安放66例,发音成功率95.7%;二期手术12,发音成功率50.0%。手术气管造瘘直径大于20mm,按放发音钮采用横切口,且与发音钮的通气管直径大小相同,可减少并发症,提高发音成功率。不发音者其原因考虑为(1)环咽肌和咽缩肌痉挛;(2)术中下咽粘膜和食管粘膜切除过多,术后咽腔和食管狭窄;(3)高龄和体弱患者。本手术方法简便易行,几乎所有喉全切除患者均可采用此技术,发音亦可保持原有的方言特点。  相似文献   

7.
全喉切除改良气管-咽吻合Ⅰ期发声重建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全喉切除Ⅰ期发声重建术的改进术式。方法:采用低位气管切开,全喉切除,食管前壁黏膜重建声门,气管切口处造瘘.颈段气管上提并缩窄吻合于舌根的方法行全喉切除及Ⅰ期发声重建木35例。结果:33例(94.29%)术后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声功能.不能发声者仅2例(5.71%)。全部患者术后均可经口进食,未出现严重的影响生存质量的误咽。结论:与以往的发声重建术相比,本术式具有发声成功率高、发声质量良好、误咽率低等优点,且无须置人人工发声装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直接置入发音钮发声重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医疗技术提供了多种发声重建手术方式,其中发音钮发声重建术以其发声恢复早,音质清晰,音量大,时程长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近年来,我科对手术方法进行了改良,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环咽肌失弛缓对喉全切除术后安装Groningen发声钮发声重建的影响及解除失迟缓的方法。方法:56例喉癌患者中,15例行一侧环咽肌切断术,16例行双侧咽丛神经切断术,25例同时行上述2种术式;比较不同术式的成功率。结果:43例成功,其中进行一侧环咽肌切断术组的发声成功率为60.0%(9/15),双侧咽丛神经切断术组的发声成功率为为62.5%(10/16),同时行一侧环咽肌切断和双侧咽丛神经切断术组的发声成功率为96.0%(24/25),均较其他2组的成功率高(均P<0.05)。结论:同时行一侧环咽肌切断和双侧咽丛神经切断具有更高的发声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喉癌行全喉切除术后重建发声管的手术方法.方法:为32例行全喉切除术的患者重建发声管.结果: 32例颈部切口7~8d拆除缝线,10~13d拔除胃管,12~14d拔除发声管中的尿管,患者均可发声.1~2d后2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发声困难,经放疗后又逐渐能发声并不断改善,进流质饮食时有轻度呛咳,6例发声好,但进流质饮食时呛咳明显,前者发声管上口直径约5mm,后者直径超过6mm,呛咳与发声管上口直径大有关.结论:全喉切除术后重建发声管需选择好适应证,用喉咽腔前壁粘膜形成倒梯形膜性管道,上口宜小,不仅发声好,而且不易呛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CT扫描观察8名正常成年男性平均呼吸,发声及不同音高时声带及喉腔的变化,结果说明:(1)发低音及高音时,声带均拉长,发高音时声带拉长主要在膜性部;(2)发声时声门膜性部呈梭形缝隙,高音小于低音,软骨部间距离,高半较小于低音,但软骨部杓突间缝隙变化较多,发同一音高时二者缝隙也不一致。(2)平均呼吸及发声时声门下直径均大于横径,发声时(低音和高音)直横径增加,而高音时直径变化更大。(4)发声时杓状软骨活动各人不尽相同,声带拉长依靠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喉切除后寻找最佳发声位置与可行的措施。方法:全喉切除安装发音管健在的33例患者,有12例不能发声,选择10例作为失声组;在发声病例中选择10例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手术方式较接近者为发声组。分别进行食管上端测压、充气发声试验、吞钡检查及纤维喉镜检查。结果:前鼻孔至食管入口、最佳发声位置、发音管水平距离两组均无差异。发声充气试验显示,发音管水平失声组无一例发声阳性;发声组7例阳性,3例阴性。最佳发声位置,失声组在发音管水平上方3.6cm,发声组在2.0cm处。食管上端测压显示,食管入口下1.0cm与发音管水平下2.0cm压力较低,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音管水平压力较高,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失声组4例简易型食管音发声器试用均可发声,发声组中1例应用亦能发声。结论:发音管平面、失声组压力明显高于发声组,是不能发声的主要因素。2组在食管入口下方可找到最佳发声位置,该位置下方是压力最高的发音管平面,可有效阻止气流向下进入胃内,从而解决了失声组不能发声的问题,提高了发声成功率。若使发声气流到达该处,可通过手术;发音管改革;食管音发声器均可将气流引入该处。  相似文献   

13.
喉全切除经鼻食管上段置管发声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做食管充气试验(esophageal insufflation test)时观察到在食管入口下方存在最佳发音位置,自制了经鼻食管上段置管发音器,简称食管音发声器,获得了发音功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无喉者言语交流能力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无喉食管发音者和无喉无假体气管食管分流发音者的言语交流水平。同时 ,比较这两种无喉者对其发声方法和术后生活质量的满意度。方法 设计一调查表 ,邮寄给年龄、性别相当的两组无喉言语者。包括食管音组 2 2名 ,无假体气管食管音组 3 3名 ,共 55名。要求这些无喉者对他们在多种情景下的言语交流能力做出评判。同时 ,也要求他们对自己使用的发声方法和术后生活质量的满意度做出评判。用两等级资料比较的秩和检验分析数据 (P单侧 <0 .0 5,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 食管音组的调查表回复率 90 .9% (2 0 /2 2 ) ,气管食管分流音组回复率 81.8% (2 7/3 3 ) ,总回复率 85.5% (47/55)。两组在听距、背景噪声和公共场所等调查场景上的言语交流水平有显著性差异 ,无假体气管食管分流发音者强于食管发音者。其他调查场景均无显著性差异。另外 ,无假体气管食管分流音组对其使用的发声方法较食管音组满意。但两组无喉者对术后生活质量的满意度无显著性差异 ,均趋向于比较满意的等级。结论 尽管无假体气管食管分流音在无喉言语交流方面有许多优点 ,但从无喉者自身的感受讲 ,不同发声方法对无喉者生活质量并无明显的影响。所以 ,在选择无喉发声方法时 ,应从患者的具体情况考虑  相似文献   

15.
喉发声功能检查(续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edden将神经损伤分为①神经失用:神经无器质性损伤,只是暂时失去神经传导性,一般神经功能可于短时间内自行恢复;②轴索断裂:仅轴索断裂,神经膜完整,连续性好,神经容易再生;③神经断裂:指整个神经完全断裂,包括轴突、髓鞘及神经膜完全断裂,常无法再生,需手术吻合。 在临床上常将神经损伤的肌肉电反应分为三类:①神经功能障碍:松驰时无电位,随意收缩时无运动电位或只有少许运动电位,此相当于神经失用;②部分失神经支配:松驰时出现纤颤,正锐波电位,随意收缩时出现各种形式的多相电位(复合电位、再生电位)和正常…  相似文献   

16.
全喉切除术后发声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7.
全喉切除术后患者丧失语言能力,不但发声功能残疾,难以继续工作,并且对心理造成很大的损害,给个人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快速有效地恢复患者的发声功能至关重要,该领域的研究也异常活跃,近20年来,已研制开发了许多帮助无喉者解决发声障碍的发声假体,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已逐步形成依靠气管-食管造瘘口的发声假体。这些装置各有其特点,现将其常用类型、病例选择及准备介绍如下。1 发声假体的种类 自1978年Blom-Singer研制第一个手制发声装置至今,发声假体已逐步发展成熟,无喉者依靠这类灵巧的发声装置不仅解决…  相似文献   

18.
4 肌电图在喉科的应用4 1 应用于喉科科研肌电图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应用于喉科的科研工作。第一是应用于动物试验 ;第二是应用于人体检查。4 1 1 喉内肌生理的动物试验研究我们用肌电图研究了环甲肌 (CT)和环杓后肌 (PCA)的生理功能。现将实验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 :4 1 1 1 一般情况①记录仪 :用国产JD - 2型双导程记录仪。②记录电极 :单、双极同心针电极。③照相机 :用SB - 40 8-B型示波器照相机 ,拍摄肌电波形。④受试对象 :2 1只体重 15~ 2 0公斤的杂种健康成年犬。⑤麻醉 :用硫喷妥钠腹腔内麻醉 ,30~ 40mg/kg⑥检查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气管食管裂隙状发声孔的发声机制。方法:用大功率遥控X线机和动态频闪喉镜观察40例行全喉切除,Ⅰ期或Ⅱ期发声重建术患者发声时的贮气相、送气相、发声相。结果:患者吸气时肺部膨隆,食管黏膜闭拢;食管入口黏膜内翻呈环形缩小;随之,下咽腔增大呈一尖端向下的三角锥形;食管上端迅速膨大。发声开始时,食管上端扩张如球,食管人口黏膜以冠状位呈唇样外翻,气体从咽食管部冲出;黏膜、黏液发生振动,发出基音。后胸廓缩小,食管入口黏膜再次内翻,发声结束。结论:气管食管音发声的动力器官是肺,气管-食管造瘘口的通畅对发声至关重要。发声时,下咽黏膜、食管口黏膜与黏液均参与振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于次全喉切除术后重建喉发声功能.方法:7例喉癌病变范围T3N0M0行次全喉切除术,术中保留健侧的披裂软骨及杓间区粘膜,用披裂软骨与下咽粘膜制作具有括约功能的喉发声管.结果:患者术后发声功能良好,无误吸.随访2~5年,死亡2例,健在5例.结论:该术式可保存部分喉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