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布氏菌病(简称布病)在70年代前是我区严重流行的人畜共患病,年新发病人达5174人。经过多年的防治,80年代人间布病已大幅度减少(1981年14人、1982年6人、1983年3人),临床症状多轻微。90年代新发病人又有所增加(1991年19人),并多具有典型临床症状和急性过程。为有利于今后布病的防治工作,对内蒙古1981~1992年出现的132例新发病人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分析。1 80年代以来布病临床特征 从132例新发病人临床症状的轻重程度及年发病数看出,1981~1985年,出现的新患人数少(39例),临床症状多比较轻,临床症状不典型,起病时间不准确,以腰腿关节痛和疲乏无力为主,这与过  相似文献   

2.
1疫情概况内蒙古是布鲁杆菌病(布病)历史流行高发地区,全区97个旗(县)有过不同程度的流行。20世纪50~60年代,全区布病流行较为严重,最高年新发病人数达5 174例,70年代后疫情逐年下降,到80年代最低年新发病人数仅3例,人间布病发病降到了最低程度。进入90年代后,人间布病疫情逐年回升,流行范围不断扩大,到2011年,全区人间布病病例报告数达  相似文献   

3.
郑州市1990~2000年布病流行情况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州市布氏菌病 (简称布病 )在经历了 2 0世纪 6 0、70年代较大范围流行后 ,于 80年代中期达到基本控制 ,数年之后 ,1990年布病再次在我市一些农村出现。为掌握布病流行规律和特征 ,探讨切实有效的防治方法 ,指导今后防治工作 ,现将我市 1990~ 2 0 0 0年布病流行情况和防治对策报告如下。1 布病流行和分布   1990年在布病老疫区对 80年代前感染的慢性布病病人查治过程中 ,观察到登封市石道乡、巩义市鲁庄乡部分偏远农村新近出现一些具有布病临床症状和体征而布病病史的患者 ,进一步调查证实这些地区存在新发布病疫情[1] ,1991年后疫情扩…  相似文献   

4.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典型人、畜共患传染病,解放后西安市布病发病集中在从事家畜养殖、屠宰、加工等行业中,经卫生、畜牧数十年积极防制,布病已得到有效地控制.20世纪80年代末期经陕西省卫生厅、农业厅组织的考核,西安市10个疫源区(县)已达国家布鲁氏菌病基本控制区(县)标准.此后布病报告发病率一直处于低水平.1997~2003年西安市已连续7年无布病发病报告.  相似文献   

5.
60年代以来四川省布鲁氏菌病防治措施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四川省的布鲁氏菌病 (布病 )主要流行于甘孜、阿坝、凉山三州的牧区及半农半牧区 ,以羊、牛种布病为主 ,在内地部分农区尚有犬种布病流行。针对我省布病流行的实际 ,自 6 0年代初开始 ,分阶段对人畜布病进行综合防治 ,至今已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现将防治的措施及效果简要分析如下。1  畜间布病防治措施及效果1.1  畜间布病防治阶段 :自 6 0年代以来 ,我省的布病防治工作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 :196 0~ 196 6年 ,为全省布病调查摸底与防治试点阶段 ,羊种布病在若尔盖地区流行较猛烈。第二阶段 :1970~ 1979年 ,为我省布病的调查与…  相似文献   

6.
郑州市位于河南省中北部,辖7区6市(县)576万人口。布病发生始于1958年,60、70年代广泛流行,截止1994年全市累计发病3680例,年最高发病544例,分布于53个乡镇,城市为散发。畜间布病流行范围、强度与人间基本一致,据调查羊只最高年平均感染率为32.95%,历年来共分离到布氏菌59株,经鉴定均为羊种布氏菌,说明我市属羊种布病疫区。在查清疫区性质和疫情的基础上,采取以畜间免疫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经过多年积极防治,1984年全市已无新发病人;畜间感染率下降为0.30%,全市疫情基本得到控制。1990年后,局部地区又出现疫情回升,为控制布病回升及摸清疫情,指导防治工作,1990~1995年进行了布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疫情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1995-2002年郑州市全国布鲁氏菌病监测点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郑州市位于河南省中北部 ,辖 6区6县 (市 ) ,2 0 0 2年底人口 687万 ,除市区和上街工业区外 ,大部分为农业区。2 0世纪 60 70年代布鲁氏菌病 (布病 )曾在荥阳市、登封市、巩义市等农区广泛流行 ,80年代基本控制 ,90年代后疫情再次在登封市、巩义市的一些局部地区出现[1]。为掌握我国中北部地区农区布病的发展趋势 ,1995年国家在郑州市建立了全国布病监测点 ,进行连续监测 ,现将 1995— 2 0 0 2年监测结果分析如下。1 监测方法按照布病全国监测点监测工作试行方案的要求 ,结合郑州市实际 ,制定出郑州市布病监测工作方案 ,我们将全市作为一个…  相似文献   

8.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布鲁氏菌病疫情现状与防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鲁氏菌病 (简称布病 )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 ,患病牲畜的毛、皮、乳、肉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新疆是以羊种布鲁氏菌、牛种布鲁氏菌为主的牧区型布病疫区。从 50年代开始至 80年代末 ,新疆一直为国内布病重点疫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以下简称兵团 )十三个师 (局 )均有布病的报道。经过科研防治工作者不懈的努力 ,至 80年代末布病的年发病人数一度从 50年代的 6 50 0多例下降至 30 0余例 ,绝大多数病区达到了当时的部颁控制标准。但从 90年代开始 ,我区布病疫情出现了明显的回升趋势 ,个…  相似文献   

9.
布氏菌新噬菌体的分离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苏联分离到被国际所承认的第一株布氏菌噬菌体即Tbilisi(Tb),自60年代以来FAO/WHO布病专家委员会负责人Corbel博士等把世界各地分离的40余株噬菌体做了综合研究,1970年后FAO/WHO布病专家委员会,根据宿主范围分6个群的代表株,应用到对布氏菌属分类鉴定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分析近年来山西省与全国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疫情流行情况,预测布病疫情发展趋势,为布病疫情监测与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山西省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布病疫情月报告资料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发布的全国布病疫情报告资料,根据布病的逐年增长量、发展速度、增长速度等指标,比较山西省和全国近年来布病疫情流行现状.利用布病疫情月报告发病人数,拟合时间序列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通过对拟合效果的验证,预测山西省和全国未来2年内的布病发病状况.结果 山西省布病疫情2008年达到高峰,新发病例5397例,较2007年增加了900例,从2008年后发病人数下降,2010年下降了17.67%(906/5128);全国布病发病人数从2006 - 2009年一直呈上升趋势,在2007-2008年迅速增长,增长速度高达39.16%(8442/21 560),虽然2010年布病的发病人数比2009年下降了2041例,但下降速度仅为5.14%(2041/37 734);无论山西省还是全国,5-7月均为布病发病的高峰期.拟合时间序列ARIMA模型,成功地获得了山西省和全国的ARIMA模型[(1,0,1)(1,1,0)12、(1,0,1)(0,1,1)12].验证模型的拟合效果显示,两个ARIMA模型对布病发病人数预测值的动态趋势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全部落到了预测值的95%可信限内,模型拟合效果良好.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在未来2年内,山西省布病的发病人数总体趋势基本平稳,没有出现大的变动;全国布病发病人数在2011年和2012年预计出现小幅度的回升,每年的5-7月份是布病发病的高峰期.结论 山西省布病控制措施得力,布病发病人数呈下降趋势;ARIMA模型预测布病疫情效果好,可以为下一步疫情预测与评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查清我省人间布病疫情,对全省畜间有布病疫情的54个县(市)40537名职业人群进行了布病调查。布氏菌素皮内变态反应阳性1448人,阳性率为3.57%,血清学阳性224人,阳性率为0.55%,首次发现布病患者97人,患病率为0.24%,病人以慢性最多,临床症状不典型。说明我省在职业人群中已有布病感染和发病,传染源主要从外地输入。查清我省人间布病疫情,对指导我省布病防治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布鲁氏菌病流行与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在我省流行已久,自1956年有疫情报告以来,历年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布病疫区分布在全省7个地(市州)的52个县。防制工作大致经过两个阶段:60年代至70年代主要是开展疫情调查和防治试点工作。80年代以后,根据各疫区不同特点在畜间分别采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90年代布鲁氏菌病流行特点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山东省1954年报告首例病人,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布病在山东省曾出现较大规模的流行;80年代,布病已基本控制,其中1985~1989年连续4年无新发病人;进入90年代以来,布病疫情在山东省呈逐年上升趋势,疫区范围不断扩大,局部地区出现流行或暴发,现将90年代布病流行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新疆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疫情现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布鲁氏菌病 (以下简称布病 )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引起的一种变态反应性和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患病牲畜的皮、毛、乳、肉、内脏以及流产分泌物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 [1 ] 。新疆是以羊种布鲁氏菌属、牛种布鲁氏菌属为主的布病疫区。据文献记载 ,新疆从 2 0世纪 5 0年代开始至 80年代初 ,为国内主要布病重疫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 ,新疆 89个县 (市 )、兵团 13个师 (局 )均有不同程度的布病流行。经自治区卫生、畜牧各级科研防治工作者不懈的努力 ,截止 80年代末 ,新疆布病的年发病人数从 2 0世纪 5 0年代的 185 0 0 0例下降为 890 0例 ,…  相似文献   

15.
布鲁氏菌病 (简称布病 ) ,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危害极大。延安市早在 195 1年就有病例报告 ,由于各种因素影响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疫情出现反弹 ,现就 1996年洛川县布病点状暴发和 2 0 0 2年黄龙县小暴发疫情情况报告如下。1 疫情概况1.1 人间疫情 :1996年延安市共监测 7667人 ,发病 2 6人 ,患病率 0 .3 3 % ,发病率 1.3 7/10万洛。川县发病 13人 ,发病率 7.0 2 /10万 ,重点在秦关、杨舒两乡发生布病暴发。2 0 0 2年全市共监测 485 11人 ,发病 13 8人 ,患病率 0 .2 8% ,发病率 6.71/10万。黄龙县发病 13 5人 ,发病率 2 70 .0 …  相似文献   

16.
齐齐哈尔市是布氏菌病(简称布病)老疫区,50年代布病曾广泛流行,80年代基本控制,1990~1994年无新发病例。1995年龙江县人间布病暴发7例,1996年甘南暴发13例,2002年发病上升为346例、2003年409例、2004年780例,2005年截至5月31日新发病例934例,占全省1663例的56.16%,位居全省13个  相似文献   

17.
慢性期布氏菌病多累及全身各系统和多个脏器。而慢性期布病患者(男性),多有性功能低下的症状。有的学者认为下丘脑——垂体性腺系统可能参与布病的发病机理,有关报道甚少,作者以豚鼠(雄性)做动物模型,攻击布氏菌强毒株(16M)和弱毒株(19Ba)6个月后,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豚鼠血清中FSH、LH、T、E_2这四种激素的含量变化,以探讨慢性期布病性功能低下与性轴功能状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构建江西省布病流行趋势预测模型,为布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4-2017年江西省人间布病月发病数建立不同差分次数下的最优模型,同时,对2018年1月的布病发病数进行预测,比较模型的拟合、预测效果。结果 不同差分条件的最优模型分别为AR(1)、ARIMA(1,1,3)、ARIMA(3,2,0)、ARIMA(3,3,0)。其中,模型AR(1)对2018年1月的发病数的预测误差最小。结论 ARIMA模型用于江西省布病发病数的短期预测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是布氏菌病(简称布病)老病区。50~60年代是发病的高峰期,全区101个旗县中94个为布病疫区。经过多年的防治,到80年代人间发病已大大减少。但进入90年代布病在一些地区又开始流行,为控制内蒙古人间布病流行范围(以旗县为单位),以预测未来布病的发生和发展,对1990~1999年间查出的布病新发病人的地域分布做了统计及分析。1材料来源 各布病监测点上查出的新发病人。2结果与分析 1990~1999年间通过全区监测点的监测,查出的新发病人有940例(表1),分布在8个盟(市)28个旗(县、市、区…  相似文献   

20.
齐齐哈尔市是我省布氏菌病 (布病 )发病重病区之一 ,为了全面了解该市发病情况 ,为布病防治决策提供依据 ,现将齐齐合尔市 1995— 2 0 0 0年布病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 1995—2 0 0 0年疫情报告。1.2 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统计、分析方法。2 结果与分析1995— 2 0 0 0年齐齐哈尔市 ,全市人口 2 80万多 ,共发生布病 2 40例 ,发病率为 0 .73/10万 ,发病较高的年代为1996 (1.0 1/10万 )、1998(1.16 /10万 )和 2 0 0 0年 (1.16 /10万 )。全年各月均有发生 ,其中发病例数最高的月份为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