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瑞生 《云南医药》1997,18(3):198-198
翼状胬肉转位及巩膜裸露术的疗效观察刘瑞生*翼状胬肉(简称胬肉)是常见眼病,影响视力及美观。药物治疗疗程较长,效果不显著。手术是治疗胬肉的主要方法,术式多,术后复发率可达25%~50%。临床上预防复发的重点是:改进手术方法,熟练手术技巧,把握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2.
眼翼状胬肉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乃民  李海  巫宇舟  周欣  陈芳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3):3226-3227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组织学变化。方法:手术切除108例翼状胬肉标本,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108例翼状胬肉中,其头、体部上皮均见不同程度增生,77例原发型胬肉基质浅层多表现为增生,基质深层主要为变性。31例复发型胬肉基质层多以增生为主。结论:翼状胬肉病理学特征中出现增生和变性两种表现,并涉及免疫过程,故提示手术切除时应尽量将胬肉切净,以防止残留胬肉细胞再度增殖。术前、术后适量应用类固醇激素,可减轻炎症反应及胬肉组织的充血程度。  相似文献   

3.
甄玉军 《河北医药》2013,35(16):2499-2499
翼状胬肉是局部球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呈三角形增生而侵犯角膜的一种疾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在我院的门诊病例中,约占眼表疾病的30%左右。手术是目前治疗翼状胬肉的主要方法,其目的是通过手术将侵犯角膜的胬肉组织切除干净或进行转位,但无论何种胬肉手术均可复发,术后复发率约为5%~29%,因此,相当部分患者不愿接受手术治疗,再者大部分基层医院无条件开展胬肉手术。所以选用一种  相似文献   

4.
翼状胬肉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淑英 《河北医药》2011,33(9):1383-1383
翼状胬肉是眼科的一种多发病,手术方法较多。本文对我院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28眼翼状胬肉做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2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翼状胬肉25例(28眼),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39~62岁,平均年龄48岁;左眼16例,右眼12例,  相似文献   

5.
翼状胬肉是一种眼科常见的多发病,在临床上治疗的方法比较多,有单纯翼状胬肉切除,翼状胬肉转位术,翼状胬肉体部注药术,翼状胬肉切除+游离结膜瓣移植术等,但治疗效果均不理想,术后复发率高达24%~89%[1],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2002年5月至2011年8月在传统手术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采用逆行剥离翼状胬肉+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临床上常用手术切除方法治疗翼状胬肉,但存在术后易复发、并发症多的问题.我科将丝裂霉素应用于翼状胬肉切除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治疗以手术为主,但术后易复发,复发率为24%~89%。复发性胬肉生长力比初发者更强,多次手术会造成睑球粘连和角膜斑翳,而影响视力。1985年至1999年我们采用胬肉折叠—结膜移植—巩膜暴露的手术方法治疗复发性胬肉43例45眼,术后观察9~18个月,平均14个月,裂隙灯检查43眼全盒,2眼复发。  相似文献   

8.
翼状胬肉是眼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药物和物理治疗多无显著疗效,因而手术仍为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手术后复发率高。现对64例胬肉切除球结膜转位移植及角巩缘暴露并烧灼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翼状胬肉是常见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1],多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多,术后易复发。我院在2006至2008年采用术中应用丝裂霉素,术后应用低能量倍频532nm激光封闭新生血管芽的方法对65例(65只眼)翼状胬肉患者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手术显微镜下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7例(31眼)复发性翼状胬肉在手术显微镜下实行复发性翼状胬肉分离切除并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观察6个月.2年胬肉复发及移植片成活情况。结果27例31眼复发性翼状胬肉3片全部成活,无排异反应发生。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能明显降低复发率,减少角膜修复时间,免除排异反应,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翼状胬肉的治疗多少年来一直是眼科临床上较为棘手的难题之一、以往的手术方法较多,但其复发率较高,而且术后短时间内即可复发。有人报道胬肉术后的复发率高达50%~70%。寻找一种新的手术方法,防止复发是非常必要的。笔者近年来采取显微镜下翼状胬肉切除加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虽然操作简单,但术后复发较高,笔者2005~2006年对6例复发性翼状胬肉施行了胬肉完全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单纯胬肉切除术和羊膜移植术及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3种不同的翼状胬肉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从而寻找一种减少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最优手术方式。方法将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翼状胬肉125例(168眼)随机分为三组所选病例随机分成3组,分别采用3种手术方式,即A:单纯肉切除术,B:翼状胬肉切除+羊膜移植术,c组: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均在显微镜下进行,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至2年。结果A组复发率为26.79%,B组复发率为16.07%,C组复发率为10.71%。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能降低翼状胬肉的术后复发率,是目前治疗翼状胬肉的最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高鸽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6):121-122
目的探讨不联合使用其他代用品的显微翼状胬肉切除术并部分巩膜面暴露的手术疗效。方法 236例(280眼),采用显微翼状胬肉切除术并部分巩膜面暴露,观察复发率,并探讨微创手术的技巧。结果显微翼状胬肉切除术并部分巩膜面暴露的复发率为1.5%。结论采用显微翼状胬肉切除术并部分巩膜面暴露,能非常满意的抑制翼状胬肉的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手术前后的屈光状态变化。方法应用电脑验光仪,角膜曲率计对40例翼状胬肉患者手术前后的屈光状态变化测量。结果40例翼状胬肉,术后28例视力有明显提高,散光度数减小。结论翼状胬肉手术可减少角膜散光,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翼状胬肉大小与角膜散光的关系 ,探讨胬肉手术的时机及必要性。方法 :对47例63只眼进行了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及对胬肉进入角膜缘长度的测定 ,其中51只眼进行了手术前后的比较。结果 :58只眼有不同程度的散光 ,与胬肉进入角膜长度相关 ,以循规性散光为主。结论 :胬肉手术能明显改善角膜的散光状况 ,从而提高视力 ,胬肉大小与角膜散光的发生关系密切 ,当其入侵角膜2.5~3mm后有必要进行胬肉切除。  相似文献   

17.
翼状胬肉是常见的外眼病之一,治疗翼状胬肉的手术方法很多,但复发率较高,我们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球结膜下转移及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的方法治疗翼状胬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翼状胬肉是眼科门诊常见病之一 ,单纯手术切除胬肉复发率高。为了寻求有效降低胬肉切除后复发的方法 ,我院从门诊胬肉病例中随机选择 2 5例 ,一次性局部使用丝裂霉素治疗胬肉手术切除后的病例并随访 5~ 18个月 ,观察其复发情况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2 5例 2 5眼 ,其中复发性胬肉 6例。男 4例 ,女 2 1例 ;年龄最小 2 2岁 ,最大 6 8岁 ,平均 45 .6岁。右眼 11例 ,左眼14例 ,均为鼻侧。2 治疗方法常规消毒 ,0 .1%地卡因表麻 ,2 %利多卡因局麻。自头部起分离胬肉组织至体部并将其剪除。剪除结膜下组织较结膜多 ,用 5 - 0丝线将结膜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撕除法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手术疗效。方法 64例原发性翼状胬肉进行翼状胬肉撕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结果 64例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时间12个月。角膜光滑,恢复快,异物感、不适感轻微,66眼痊愈,3眼复发。无睑球粘连,感染,巩膜溶解等并发症。结论翼状胬肉撕除法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方法简单,术后角膜光滑,恢复快,复发率低,是治疗翼状胬肉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翼状胬肉是一种眼部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然而,翼状胬肉术后高复发率是目前临床治疗中最棘手的问题。为此,国内外眼科工作者不断进行研究实践,给该病的治疗提供了许多崭新的治疗方法,本文就近些年来翼状胬肉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维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