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了解该乡镇甲肝暴发疫情情况,描述其流行病学特征,查明此次疫情暴发原因,为当地有关部门针对性采取相关措施控制疫情继续蔓延提供依据。方法建立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运用流行病学基本方法,对2012年6~11月该乡镇甲肝暴发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针对危险因素开展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该乡镇甲肝疫情呈现空间和时间相对聚集,病例年龄3~42岁,平均年龄9岁左右;职业以学生最多,农民(工)居次;主要集中在3个自然村和1个小学,出现多个家庭、自然村聚集,54.00%的病例之间有流行病学联系;报告发病时间以9月最多,10月为次。流行曲线提示暴发为人传人增殖模式。结论该乡镇甲肝疫情已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标准,本次暴发的主要原因是出现甲肝病人后未及时诊断、报告,有效隔离、控制;当地部分居民在饮食、饮水和洗手等个人综合卫生方面存在不良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甲肝疫情聚集性发生原因,探讨在校内发生甲肝聚集疫情后,如何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迅速扑灭疫情,减少社会影响,为科学地开展甲肝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本次疫情共报告13例,病例组与对照组学生喝生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此次疫情主要是由水污染和密切接触引起,通过对流行因素的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防制措施,甲肝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湖北省某县甲肝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查找甲肝流行影响因素,为今后预防控制甲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及分析流行病学方法,对甲肝疫情和流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此次甲肝流行持续时间长,从2009年1月至4月3日,共报告发病194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发生。疫情波及5个乡镇、76个村、78所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病例呈高度散发。男女性别比为2:1,2~14岁儿童占总病例数的88.66%,中小学生、散居及托幼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排除水源性和食源性爆发,疾病主要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传播,病例组与对照组发病前一个月"不良饮食史"、"饮水习惯"、"学校就餐史"、"外出打工父母返回"无显著性差异,外出就餐方式中"聚餐"(χ2=7.428,P0.01)、"摊点"(χ2=14.233,P0.01),"洗手习惯"(χ2=9.905,P0.01)有显著性差异,对该3个变量做多因素Logistic回归,仅"摊点"与发病有关(P0.01),提示常在外面摊点就餐可能是造成疾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当地甲肝疫苗接种率不高、常年有甲肝散发病例发生、群众防病意识不强、儿童生活卫生习惯差、春节期间大量人口流动、疫情发生早期未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是造成此次甲肝大面积流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我县 2 0 0 1年甲肝流行情况 ,为制定甲肝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对我县 2 0 0 1年甲肝疫情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来源所有材料来源于沭阳县 2 0 0 1年病毒性甲型肝炎散发疫情处理的流行病学调查表。2 结果2 1 一般情况  2 0 0 1年全县共发生甲肝 4 6例 ,发病率为2 6 4 /10万 ,均为散发病例 ,无爆发疫情。2 2 时间分布 除 12月份外 ,其余每月都有病例发生 ,但以春季为主 ,2~5月份共发生 2 8例 ,占 6 0 87%。2 3 人群分布  4 6名患病者中 ,男性 35人 ,女性 11人 ,男女比为 3 18∶1;以青、…  相似文献   

5.
为了掌握甲型肝炎 (甲肝 )暴发疫情发生的规律与流行病学特点 ,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 ,对大连市 1986~ 2 0 0 0年甲肝暴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1 资料资料来自大连市 1986~ 2 0 0 0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报表 ,各次甲肝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报告。2 结果2 .1 甲肝暴发概况  1986~ 2 0 0 0年 ,全市合计发生2 7起甲肝暴发 ,发病 192 0例 ,占同期全部甲肝病例总数 86 82 7例的 2 .2 1% ,无死亡。其中 ,1986~ 1988年分别发生 3起、发病 16 5人 ,1起、2 4人 ,1起、2 0人 ;1989年和 1990年无暴发 ;1991~ 2 0 0 0年分别发生 1起、发病 78人 ,3起、6…  相似文献   

6.
王宪斌 《职业与健康》2014,(10):1388-1390
目的了解许昌市甲型病毒性肝炎(下称甲肝)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2年许昌市甲肝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2年许昌市共报告甲肝1 52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98/10万,许昌市甲肝疫情呈下降趋势,病例主要集中在鄢陵县和许昌县,一年四季均有病例发生,出现1—3月和7—8月两个高峰。职业以学生、农民、儿童为主,年龄以0-15岁最多,男女发病数之比为1.98∶1。结论许昌市甲肝报告发病数(率)逐年下降,加强以接种甲肝疫苗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能有效降低甲肝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江西中医学院甲肝疫情暴发、蔓延的原因,探讨甲肝暴发疫情中如何采用有效的流行病学调查设计方法来验证病因假设,探讨高校内发生甲肝暴发疫情后如何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迅速扑灭疫情、减少社会影响,为今后科学地开展甲肝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防制措施,甲肝暴发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需加强高校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及时、高效、规范地处置高校内发生的各类突发传染病疫情.  相似文献   

8.
巨艳红  邹长青 《职业与健康》2011,27(23):2752-2754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甲型病毒性肝炎(下称甲肝)流行特征,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7—2010年连云港市甲肝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7—2010年连云港市共报告甲肝3 26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02/10万,连云港市甲肝疫情呈连续下降趋势,一年四季均有病例发生,出现1—3月和7—8月2个高峰。职业以农民为主,年龄以30~39岁组最多,男女发病数之比为2.51∶1。结论该市甲肝疫情虽有下降趋势,但仍是重点防制的污染病之一。加强以接种甲肝疫苗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能有效降低甲肝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江西中医学院2006年甲肝暴发疫情发生的原因,及时控制疫情.[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方法.将2006年11月~12月该校出现发热、乏力、纳差、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肝功能异常,血清抗FIAV-IgM阳性者作为本起暴发疫情的病例.选择80例病例、141名无甲肝疫苗接种史的健康学生进行病例一对照调查分析.[结果]罹患率为1.1%,学校餐厅内某小吃摊位的厨师1人为隐性感染者,1人为病例.病例对照结果提示:在该小吃摊位就餐的OR=6.4(95%CI:3.1~13.1),使用公用餐具的OR=6.3(95%CI:3.2~12.6).[结论]本次疫情的发生主要与校内小吃摊位厨师污染食物、餐具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某中学甲肝爆发的原因,为有效开展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的分布情况,提出初步病因假设,进行病例对照研究、访谈、现场观察和实验室检测,进一步验证假设。结果甲肝病例发病时间为2006年11月2日-12月8日,爆发时间为11月13日-12月8日,发病高峰为11月28日。男生罹患率显著高于女生;学生年龄越小,罹患率越高;病例有班级和宿舍集聚性。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使用河水洗手显著增加学生发生甲肝的相对危险性,是仅使用自来水洗手学生的7.53倍,且使用河水洗手次数越多,危险性越高。混用喝水杯也显著增加发生甲肝的相对危险性。病例组与对照组的饮食和饮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现场调查显示,该校取水口处于厕所排污口的下游,学校使用的河水被甲肝病毒污染。结论此次疫情爆发主要是由于早期发病的学生污染了河水,其他学生使用被污染的河水洗手、刷牙、漱口和刷碗,从而引起学校甲肝爆发。密切接触以及甲肝免疫空白也是此次疫情发病数较多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1975-2010年重庆市狂犬病流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重庆市1975-2010年狂犬病流行特征及流行因素,探讨今后的防控策略。方法结合疫情报告资料和流行病学个案信息,使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用Epi info软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975-2010年,重庆市共报告狂犬病1 318例,均死亡。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0.34/10万(0~0.62/10万),死亡率为0.33/10万(0~0.62/10万),病死率为100%。全市40个区县90%的区县报告有病例;发病男∶女=2.33:1,发病年龄最小1岁,最大93岁;发病农民为主,占发病总数的58.7%,农村病例占85%以上。伤人动物犬只占98.1%,95.6%的犬无免疫史;暴露后无1例能够同时开展冲洗、消毒及疫苗接种和抗血清或人源免疫球蛋白注射。结论有2个明显的狂犬病流行期,有明显的夏秋季为高峰特点;近年疫情流行速度明显加快,范围扩大。狂犬病的防制必须采取综合的措施,要尽快立法,要有专门的机构或部门进行管理和监督;要做好健康教育和宣传,增强群众暴露后的采取后补措施的意识,同时尽可能的降低或减免暴露后疫苗接种等相关费用,增加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根据深圳市福田区2010年急性出血性结膜(AHC)炎病例的发病情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为(AHC)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来自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的疫情资料,对(AHC)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0年深圳市福田区报告(AHC)病例759例,发病率62.93/10万,(AHC)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8~10月为发病高峰,占发病总数的84.85%,人群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发病,发病以20~39岁年龄组为集中,在学生、商业服务人员、工人发病率较高。结论在AHC的流行季节或发生AHC的暴发前,应对学校、托幼机构等重点场所和人群密集的工厂企业和公共场所加强卫生监督,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可有效地预防和控制AHC疫情。  相似文献   

13.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因素,为有效防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提供指导。方法:将调查对象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采用现场问卷调查方式对两组进行调查,用Ep iData 3.02和SPSS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在职业、文化程度、经济状况、产次及体重指数以及在吸烟、饮食习惯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孕次、孕期增重、孕后锻炼、妊娠反应及高血压家族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职业、经济状况、文化程度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影响因素;体重指数、产次、系统的产前检查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存在相关性;良好的饮食习惯可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可诱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论述结构方程模型(SEM)方法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简述SEM的主要构成、统计假设和目前常用的软件及这一方法如何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应用和对应用中的有关问题的处理。结果相对于传统的流行病学方法,SEM是一种综合思维方法,不仅分析因素和疾病之间的关系,也分析因素和因素之间的关系;同样是一种验证性的方法,对于有些复杂问题的流行病学研究,特别是以理论为依据的研究颇为重要;SEM分析能够得到潜在变量的有关参数,并对表述潜在变量的显变量的测量误差做出估计。结论SEM能够应用于流行病学的研究,且具有较传统流行病学分析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明确浙江省一起非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传播模式HIV感染者之间的传播关系。方法 对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浙江省浦江县新确证的疑似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HIV聚集性疫情相关HIV感染者及其性伴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流调),收集社会人口学特征、流动信息、HIV既往检测史、高危性行为史及性伴侣情况等信息。结合HIV分子传播网络监测进行传播关系分析,采集新确证HIV感染者在抗病毒治疗前的全血样本6~8 ml,分离出血浆。通过核酸提取、PCR扩增pol基因,通过Sequencher 5.0软件拼接整理测序结果,使用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HIV分子传播网络进行分析。结果 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浦江县共发现HIV感染者88例,其中异性性传播74例,有31例为非婚非商业性行为感染。初步个案调查发现,其中3例女性均与1例男性发生过无保护的非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4例感染者中,有2例的配偶HIV抗体检测阳性。对新确证感染者开展分子传播网络分析,共获得异性性传播序列65例,形成9个传播簇,最大传播簇中包含10例HIV感染者。HIV聚集性疫情共涉及HIV感染者11例,男性3例,女性8例;年龄均 ≥ 50岁,职业类型为农民或农村家庭妇女;追踪溯源到7例性伴,其中6例HIV阴性,1例未检测。18例调查对象的性社会网络关系中,夫妻关系6对,固定性伴关系8对,临时性伴关系3对。11例HIV感染者中,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9例,婚内传播2例。7例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伴与病例2(56岁男性农民)的流行病学关联,3例有流调和分子传播簇结果证实,3例有分子传播簇和流调结果证实,另有1例流调结果证实。结论 本起HIV聚集性疫情的传播模式是以病例2为核心,通过非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传播HIV,继而引起婚内和固定性伴间的传播。流调与分子传播网络相结合的溯源调查支持本结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浙江8例间日疟本地病例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探讨MSP-1基因在间日疟流行病学调查中的意义,为制定疟疾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套氏PCR方法对间日疟本地病例血样扩增MSP-1基因片段,测定DNA序列,并用Clustal X、GeneDoc、MEGE4.1等软件进行比对、作遗传图谱等分析。结果8例经镜检确诊为间日疟病例的MSP-1基因序列分为Sal-1型和重组Ⅲ型2种:前者包括安吉3例;后者包括建德4例、义乌1例。结论在结合较为详细的个案调查资料情况下,MSP-1基因可作为分子流行病学的标志物,对间日疟进行基因分型和判断感染来源。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华容县2009年动物伤人的流行病学规律,为狂犬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华容县2009年动物致伤病例填写统一调查表,运用描叙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全县2009年因动物致伤而就诊者的个案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数据的输入与分析均运用SPSS13.0进行。结果全年共接诊动物伤人病例3 284例,其中男性占57%,女性占43%;日均咬伤人数为9人,咬伤时间主要集中在5-9月份,咬伤动物以犬为主(79.4%);全年咬伤率为46.25/万。结论加强犬、猫等动物的综合管理,暴露后及时正确地处理伤口,及时进行疫苗注射及普及狂犬病防治知识,是预防狂犬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海宁市手足口病流行规律,为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海宁市2008-2010年手足口病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应用SPSS17.0软件构建ARIMA复合季节模型进行疫情预测。结果:海宁市2008-2010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2 28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81.23/10万。发病高峰为5-10月份,夏秋季高发;发病主要集中于0~5岁儿童,占报告总数的91.47%。发病男性多于女性,以散居儿童及幼托儿童为主。全市各乡镇(街道)均有病例报告,3年间不同地区病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82,P〈0.01),无聚集性疫情发生。2011年预测发病数为1 277例。结论:手足口病的发生存在明显的时间、性别、年龄差异,且海宁市疫情处于上升态势,2011年疫情趋势预测与2008-2010年发病模式类似。  相似文献   

19.
The development of an epidemiological research proposal can be a difficult assignment for junior health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tudents. The article demonstrates how a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al (CAI) tool was developed to assist stud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 epidemiological research proposal. Surveys were conducted to determine where students were having the most problems, information about writing a research proposal was gathered and organized into an appropriate format, appropriate software (Hypercard) was chosen, the final CAI tool (the Research and Grant Writer) was developed, and positive feedback was obtained from junior health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tudents using the CAI tool.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迪庆州2006—2009年学校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云南省迪庆州学校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加强学校传染病防制工作提供指导。方法数据采用Excel2003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迪庆州2006—2009年学校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迪庆州2006—2009年学校发生传染病共15种,合计7 612例(无死亡),平均发病率为3 161.60/10万。4、5、9、10月份为发病高峰占总病例数的66.63%,月发病曲线与呼吸道传染病相一致:发病有一定的重点地区;传播途径以呼吸道为主(93.56%);前5位的流行性腮腺炎(34.67%)、流行性感冒(31.79%)、风疹(23.10%)、痢疾(3.19%)和病毒性肝炎(2.64%)合计占95.39%。有疫苗可预防的病例占95.63%。结论迪庆州学校传染病的防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因此,建议要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学校与学生家长的支持,在抓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相关疫苗接种的同时,应结合该州学校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有计划地开展二类疫苗预防接种,提高接种质量并达到群体免疫保护的接种率水平,有效地预防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