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阔筋膜张肌髂骨与骨膜瓣移位治疗髋部病根11例。由于手术基本不游离血管束,减少了对血管的刺激;骨瓣植入再加骨膜包绕股骨颈,改善了局部的血循环及股骨头血运,有利于缺损修复,防止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肌骨瓣治疗髋部病损@张华$云南昆明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650032@曾才铭$云南昆明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650032@龚跃昆$云南昆明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650032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不同组织瓣在口腔上颌窦瘘修复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00年3月-2007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口腔上颌窦瘘患者26例,分别采用带蒂颊脂垫瓣、颊侧黏骨膜瓣、腭黏骨膜瓣修复转移修复。结果7例采用带蒂颊脂垫瓣修复者均Ⅰ期愈合,采用颊侧黏骨膜瓣、腭黏骨膜瓣修复者各有1例失败,Ⅱ期采用带蒂颊脂垫瓣修复均正常愈合。术后随访3个月~2年,全部患者创口愈合良好,颊侧黏骨膜瓣修补的患者术后口腔前庭沟均有不同程度变浅,采用带蒂颊脂垫瓣修复者无供区功能障碍和面部畸形。结论颊侧黏骨膜瓣、腭黏骨膜瓣能良好地封闭瘘孔较小的口腔上颌窦瘘,对于瘘孔较大、颊侧黏骨膜瓣或腭黏骨膜瓣无法完全封闭瘘孔者或术后需行活动义齿修复者,需采用带蒂颊脂垫瓣转移修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甲状软骨外骨膜瓣应用于垂直部分喉切除术中喉部创面修复的疗效.方法 对126例行街垂直部分喉切除患者,利用甲状软骨外骨膜瓣修复喉部创面,重建声门,观察其疗效.结果 术后气管套管拔管率100%,无咽漏发生,平均拔除气管套管为6.7天,平均拔除胃管的时间为8.5天,均能较好恢复呼吸、发声及吞咽功能.结论 应用甲状软骨外骨膜瓣修复垂直部分喉部创面并重建声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软骨外骨膜瓣应用于垂直部分喉切除术中喉部创面修复的疗效。方法对126例行垂直部分喉切除患者,利用甲状软骨外骨膜瓣修复喉部创面,重建声门,观察其疗效。结果术后气管套管拔管率100%,无咽漏发生,平均拔除气管套管为6.7天,平均拔除胃管的时间为8.5天,均能较好恢复呼吸、发声及吞咽功能。结论应用甲状软骨外骨膜瓣修复垂直部分喉部创面并重建声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甲状软骨外骨膜瓣应用于垂直部分喉切除术中喉部创面修复的疗效.方法 对126例行街垂直部分喉切除患者,利用甲状软骨外骨膜瓣修复喉部创面,重建声门,观察其疗效.结果 术后气管套管拔管率100%,无咽漏发生,平均拔除气管套管为6.7天,平均拔除胃管的时间为8.5天,均能较好恢复呼吸、发声及吞咽功能.结论 应用甲状软骨外骨膜瓣修复垂直部分喉部创面并重建声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硬腭黏骨膜侧翻瓣修复宽大腭裂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的腭裂修复形式对腭裂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将一侧硬腭黏骨膜从外侧切开,形成以同侧裂隙边缘为蒂的黏骨膜侧翻瓣,向内侧翻转展开,修复腭裂鼻、咽腔面的缺损,另一侧腭粘骨膜瓣平移旋转覆盖其上;供修复完全性单侧以及双侧腭裂73例。结果所有接受该法的患者均达到一期愈合,无复裂发生。术后经鼻咽内窥镜检查,3个月时腭咽闭合功能完全和发音明显改善者64例;一侧软腭动度良好、腭咽闭合较好和发音有所改善者9例。结论硬腭黏骨膜侧翻瓣手术适用于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腭裂患者,尤其对宽大腭裂患者的术后腭咽闭合功能及发音的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带血供骨膜瓣对异体骨移植血管化的影响,修复骨缺损过程中对微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将兔的股骨经去抗原化后作为供体,制作带血供骨膜瓣包裹同种异体骨修复兔大段骨缺损的模型,实验设置对照组,即未用血管化骨膜瓣包裹移植物。分别在术后4、8、16周分别对移植物及周围软组织、骨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观察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对Ⅷ因子相关抗原特异性标记,比较不同时间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结果实验组骨组织哈佛氏管内较早出现微血管;在相同阶段,实验组VEGF的表达强于对照组,MVD高于对照组。结论带血供骨膜瓣对异体骨移植的血管化过程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封闭前腭裂及口鼻瘘,重建牙槽突的完整性及稳定的上颔骨骨性支架,利于牙齿的萌出、生长及错位牙的正畸治疗,我们在修复腭裂的同时行自体腭裂颗粒移植修复牙槽突裂。方法在腭裂修复的同时,设计犁骨粘骨膜瓣与鼻腔拈膜封闭鼻侧面形成植骨床,钳取颚骨边缘骨质修整为颗粒骨,植入牙槽突裂之间,唇黏膜瓣及腭粘骨膜瓣封闭口腔前庭瘘及腭侧面,对位缝合。结果研究中4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39例植骨效果良好,5例患者通过植骨可见牙齿萌出,1例患者由于感染导致植骨效果不佳。结论腭裂伴牙槽突裂,同期自体腭骨颗粒移植修复在技术和方法上是可行的。对植骨长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烧伤瘢痕、色素痣、秃发等病损的效果。方法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将扩张器植入头面部、颈部、四肢等处,且在与病损相邻的正常皮肤下扩张后修复病损120例,术中采用的扩张器大小及数量依病损面积而定。按每修复1cm×1cm缺损需扩张器容量5ml计算,扩张后的皮瓣设计成滑行推进皮瓣、旋转皮瓣、交错皮瓣或远距离带蒂皮瓣等。结果本组120例,其中10例皮瓣尖端部分血运障碍,其余110例外形良好,效果满意。结论扩张术是烧伤整形外科中修复创面的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手术治疗是救治颅脑损伤的主要手段之一.我院神经外科采用"超低位大骨瓣开颅术与带蒂颞深筋膜骨膜瓣硬脑膜缺损修复术"救治重型颅脑创伤脑疝患者86例,效果满意[1].现将超低位大骨瓣开颅术的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1.
带旋髂深动脉髂骨瓣在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带旋髂深动脉的髂骨瓣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采用带旋髂深动脉的髂骨瓣移植于股骨颈骨折处骨槽内。结果 随访2~11年,50例术后4~6个月达骨性愈合,髋关节功能优良。结论 带旋髂深动脉的髂骨瓣血运丰富,能促进骨折愈合,减少股骨头坏死,是治疗股骨骨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股骨头坏死患者保留关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股骨头坏死患者112例(123髋)均采取外科方法进行保留关节治疗,治疗方法分别为带旋股外侧血管部位横支大转子骨瓣、带旋股外侧血管部位升支髂骨瓣、带旋股外侧血管部位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与降支骨膜支骨膜瓣手术。依据患者Ficat分期进行骨科影像学评价,依据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 FicatⅡ期、Ⅲ期、Ⅳ期恢复良好率分别为95.6%、85.7%、53.3%。112例患者治疗后Harri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股骨头坏死时,应用显微外科手段,通过对患者病情程度的分析,选取单纯/联合血管骨瓣转移方法,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NFH)带旋股外血管升支髂骨瓣转移治疗后,股骨头内血运变化情况。方法 24例单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男19例,女5例,ARCO分期标准Ⅱ期20髋,Ⅲ期4髋,应用带旋股外血管升支髂骨瓣转移术治,术后行患侧DSA检查。全部患者在术后6周~5年再次行患侧DSA复查。结果 24例术前股动脉DSA造影均显示股骨头供血的异常改变,旋股外侧动脉升支血管充盈良好。术后6周DSA显示22侧转移骨瓣血管蒂充盈良好,股骨头内供血明显改善;2例术后DSA显示转移骨瓣血管蒂充盈不佳或股骨头内无造影剂充盈,其中1例术后12个月复查DSA显示血管蒂充盈满意,股骨头血供良好。1例术后2年随访,DSA造影显示股骨头内无造影剂充盈,行人工关节置换。本组病例临床成功率为91%,影像学成功率为85%。结论①旋股外血管升支解剖位置恒定,无较大变异,适于切取带血管骨瓣进行移植。②带旋股外血管升支髂骨瓣转移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能有效重建股骨头内血运  相似文献   

14.
自1987年1月至1994年6月,应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与骨膜瓣转位移植早期治疗青年股骨颈骨折12例,年龄19~39岁,平均伤后8小时手术。早期手术使骨折解剖复位,解除髋关节内高压状态,减轻髓关节周围血管网的损伤。有血运的髂骨瓣跨越骨折线并潜行插入股骨头内1.5cm,骨膜包绕骨折端,其联合作用使骨折获得早期愈合,同时髂骨瓣一端潜行插入股骨头内增加血液供应,防止股骨头缺血坏死。本组12例均骨折愈合,无股骨头缺血坏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股前外侧皮瓣皮血管走行的解剖学特点和规律,并指导临床手术,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38例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手术中,对皮血管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橫支及两支混合起源,对变异型血管蒂手术中灵活更改应用股外侧皮瓣。结果38例股前外侧皮瓣,除1例部分坏死外,其余全部移植成功。结论旋股外侧动脉不论分支如何,供应股前外侧皮瓣皮支恒定,即使手术中皮瓣移植遇到降支无粗大皮支时,不要轻易放弃,改用高位皮血管,仍可使皮瓣移植成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及超声多普勒在血管化游离骨瓣移植重建下颌骨缺损术后血供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3年6月期间行下颌骨缺损游离血管化骨瓣修复的41例,共计88条吻合血管,其中41条动脉,47条静脉,术后1周采用CT血管造影(CTA)三维重建技术及超声多普勒检查以评价移植骨瓣术后血供的情况。结果88条吻合血管中,85条血流通畅,3条血管未见显影考虑闭塞,其中动脉1条,静脉2条。CTA和超声多普勒两种方法在血管化骨瓣重建下颌骨术后血供评价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A及超声多普勒都能够准确显示吻合口血管的通畅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及髂骨瓣移植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经切开复位,在C臂X线机监控下,采用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及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于股骨颈前部的骨槽内的方法,对陈旧性股骨颈骨折10例进行治疗。结果经9~70个月随访,10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6~8个月,平均7.2个月;无一例发生股骨头囊变或塌陷。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0%。结论切开复位、C臂X线机监控下,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及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法是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髋关节人工假体置换术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范卫民  陶松年 《江苏医药》1996,22(7):451-453
髋部人工假体置换85例,其中人工全髋关节置换16例,人工股骨头置换69例。结果显示,全髋置换病人中,优良级和很好级病例占75%;人工股骨头置换病人中,优良级和很好级病人占76.8%。作者认为,(1)髋关节直接外侧切口具有创伤小,暴露清楚,操作方便,无坐骨神经损伤及不易产生髋关节脱位等优点.(2)假体位置不当是造成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3)在一般情况下,应首先考虑运用多孔面型人工关节,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才考虑使用骨水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用空心螺钉内固定加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改良Smith-pe-terson切口复位,多枚空心螺钉内固定加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26例。结果:术后经2~6年随访,21例骨连接成功(80%),疗效满意。结论: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具有充足血供,加上多枚空心螺钉内固定,能明显提高股骨颈骨折的治愈率,减少股骨头无菌坏死的发生,对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晚期股骨头坏死率不低(20%),应从严掌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