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Nuss手术作为治疗漏斗胸的微创方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并不断改良发展。文中分析改良Nuss手术矫治漏斗胸的近、中期疗效,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2009年2月至2010年4月施行非胸腔镜辅助下的改良Nuss手术31例。26例为对称型漏斗胸患者,5例为不对称型。其中2例为传统Ravitch术后复发性漏斗胸。所有手术均在非胸腔镜辅助下完成。术中放置双弧形钢板和斜行钢板者各5例。术后1.8~2.5年取出固定钢板。结果 31例均顺利完成改良Nuss手术,无严重术中并发症,术后均获随访。术后近期矫形效果优28例,良3例。4例术后早期有少量气胸及皮下气肿,未予特殊处理,术后1月复查胸片均吸收消失;1例术后4月切口渗液感染,经换药等处理后愈合;1例术后半年钢板移位旋转,予以再次手术,双侧放置固定小钢板垫片,随访1.5年无钢板移位旋转。28例行内固定钢板取出,矫形效果24例优,4例良,无严重术中并发症,术后2~3d出院,随访无复发。结论非胸腔镜辅助下的改良Nuss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创伤小,再次钢板取出术也是安全易行的。手术近、中期疗效满意,远期效果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2.
刘浩  黄娟  洪志鹏  岑小波  陈光明 《重庆医学》2013,42(15):1767-1768
目的探讨非胸腔镜辅助、剑突下辅助小切口联合钢板单侧固定Nuss手术矫治重度漏斗胸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8年8月至2012年3月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胸外科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在无胸腔镜辅助、剑突下辅助小切口联合钢板单侧固定Nuss手术矫治重度漏斗胸患儿58例,并分析总结其治疗效果。结果 58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45min,出血(12±3)mL,其中12例已取出Nuss钢板,矫形效果满意。结论非胸腔镜辅助、剑突下辅助小切口联合钢板单侧固定Nuss手术矫治重度漏斗胸具有微创、美观、经济、效果可靠、安全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辅助剑突下小切口改良Nuss手术治疗复发性漏斗胸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7月—2010年8月,对22例复发性漏斗胸需接受二次手术的患者实施辅助剑突下小切口的改良Nuss手术。对患者的初次手术情况及二次手术前症状、Haller指数、手术过程、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同期接受Nuss手术的51例漏斗胸初次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22例患者初次手术中,Ravitch手术12例、改良Ravitch手术7例,胸骨翻转术3例。术前症状包括活动耐量下降、活动后气急、胸痛、反复呼吸道感染和心悸;平均Haller指数为4.81±0.8;与对照组比较,复发性漏斗胸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气胸、胸腔积液、持续疼痛和腋下切口感染等)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和心脏损伤病例。随访1~4年,患者术前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9例患者拆除钢板,未发现钢板或固定片移位。结论复发性漏斗胸的手术风险较大,辅助剑突下小切口改良Nuss手术的操作安全性高,可有效纠正复发性漏斗胸。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辅助剑突下小切口改良Nuss手术治疗复发性漏斗胸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7月-2010年8月,对22例复发性漏斗胸需接受二次手术的患者实施辅助剑突下小切口的改良Nuss手术.对患者的初次手术情况及二次手术前症状、Haller指数、手术过程、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同期接受Nuss手术的51例漏斗胸初次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22例患者初次手术中,Ravitch手术12例、改良Ravitch手术7例,胸骨翻转术3例.术前症状包括活动耐量下降、活动后气急、胸痛、反复呼吸道感染和心悸;平均Haller指数为4.81 ±0.8;与对照组比较,复发性漏斗胸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气胸、胸腔积液、持续疼痛和腋下切口感染等)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和心脏损伤病例.随访1~4年,患者术前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9例患者拆除钢板,未发现钢板或固定片移位.结论 复发性漏斗胸的手术风险较大,辅助剑突下小切口改良Nuss手术的操作安全性高,可有效纠正复发性漏斗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胸腔镜辅助下、矫形钢板单侧固定的改良Nuss手术矫治漏斗胸的疗效.方法:12例漏斗胸患者均采用改良Nuss矫治术进行治疗.观察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58.5±12.8)min;术中出血量20~50 mL;术后住院2~8 d,平均4.5 d;术后1例并发轻度皮下气肿;3例出现发热,均未超过38.5 ℃;无血气胸、切口感染;术后随访3~16个月,12例矫形效果均满意,无钢板移位.术后效果:优10例,良2例.结论:无胸腔镜辅助下改良Nuss矫治术治疗漏斗胸,具有安全、微创、美观、效果可靠、方法简化、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Nuss手术、改良ravitch手术及胸骨翻转手术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Nusa手术、改良ravitch手术及胸骨翻转手术对漏斗胸的矫正效果.方法 1995年5月至2008年7月手术并随诊的32例漏斗胸病例,其中Nuas手术15例,改良revitch手术9例,胸骨翻转手术8例,将三种手术方式的一般情况、围手术期情况、并发症、效果等进行比较,同时对行Nuss手术的15例病例中的对称组(9例)和不对称组(6例)术后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3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三组患者中平均年龄无差异.但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Nuss组明显少千改良ravitch组及胸骨翻转组(P<0.05),Nuss组术后效果优良率优于其它两组,疼痛时间Nuss组较改良ravitch组及胸骨翻转组长,Nuss手术对对称型漏斗胸矫正效果优于不对称型漏斗胸.结论 Nuss手术与其他两种手术方式相比具有切口隐蔽、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创伤小等优点,Nuss手术尤其适用于广泛对称型漏斗胸.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胸腔镜辅助下改良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的初步经验。方法 18例漏斗胸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双侧胸壁做横行切口,在胸腔镜下将塑形之矫形板由右胸腔经胸骨后穿至左侧胸腔,翻转矫形板,将胸骨抬起矫正胸骨凹陷,矫形板两侧用固定片固定于肋骨。矫形板放置2年后取出。结果 1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70 min,平均55 min。术中出血量10~20 mL,平均15 mL。术后气胸2例,皮下气肿3例。术后住院5~10 d,平均7 d。术后疗效评定,优14例,良2例,优良率89%。结论 Nuss手术矫治先天性漏斗胸安全有效、创伤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近期效果满意,胸腔镜监测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胸腔镜Nuss手术矫治小儿漏斗胸的效果、并发症和临床经验。方法:对21例漏斗胸患儿采用Nuss手术矫治。21例均在双侧胸壁做小切口,在非胸腔镜辅助下将塑形矫形钢板由右胸壁经胸骨后穿至左胸壁,翻转矫形板,将胸骨抬起矫正胸骨凹陷,矫形钢板单侧用固定片固定于肋骨。结果:2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30~50 m in,术中平均出血量≤ 10 m l。术后平均住院6.2天;4例发生少量气胸。矫形效果17例为优,4例为良。随访1~20个月,均无不适。结论:非胸腔镜辅助下Nuss手术微创治疗漏斗胸,创伤小,近期矫形效果满意,是一种值得尝试和推广的手术方法,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手术方法、并发症和相关临床经验。方法4例患儿均在胸腔镜监视下将塑形之矫形板由右侧胸腔经胸骨后穿至左侧胸腔,翻转矫形板,将胸骨抬起矫正胸骨凹陷,矫形板一侧用固定片固定。结果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50~8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0mL,术后平均住院5.75d。随访1~12个月,矫形钢板无移位,矫形效果显著。结论胸腔镜下Nuss手术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治疗漏斗胸的新型微创矫治手术。  相似文献   

10.
宁金波  谢义民  陈强  陈斌  刘渝 《重庆医学》2021,50(5):776-779
目的 回顾性研究PDS-Ⅱ线和医用钢丝两种固定材料对小儿漏斗胸Nuss手术的效果及内固定取出术的影响.方法 将该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行漏斗胸Nuss手术矫形并行内固定取出术的先天性漏斗胸患儿47例纳入本研究,采用PDS-Ⅱ线固定者纳入观察组,采用医用钢丝固定者纳入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2例,对照组25例.将钢板移位,内固定取出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面部表情分级(FRS-R)评分法]、切口感染、气胸/皮下气肿等作为风险指标,术后胸廓指数(Haller指数)作为效果指标.分析两组风险指标和效果指标的差异.结果 两组各发生钢板移位1例,钢板移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观察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46.8±10.1)min vs.(64.8±18.9)min,P=0.01)];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7.6±2.6)mL vs.(11.6±5.7)mL,P=0.016)];观察组术后FRS-R评分小于对照组[(2.68±0.65)分vs.(3.08±0.57)分,P=0.029)];气胸/皮下气肿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2%vs.32.0%,P=0.280];两组均未发生术后切口感染.两组内固定取出术后Haller指数(2.21±0.38 vs.2.22±0.40)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结论 在Nuss手术中应用PDS-Ⅱ线作为固定材料,胸廓矫形效果满意,内固定取出术的并发症较医用钢丝更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