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小青龙汤加味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中医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青龙汤是《伤寒论》的名方,其在临床运用范围逐渐扩大,为了说明小青龙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从中医的病名,病因病机,治疗大法及方药运用方面进行理论探讨,阐明变应性鼻炎的病名与“鼽嚏”、“鼻鼽”、“鼽水”相类似,肺脾肾三脏虚损是变应性鼻炎形成的基础,水饮内停是变应性鼻炎反复发作的原因,益气温阳化饮法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根本法则。  相似文献   

2.
变应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是人体对某些过敏原敏感性增高而出现的以鼻黏膜病变为主的一种变态反应,以反复发作性喷嚏、水样鼻涕、鼻塞和鼻痒等临床症状为特点,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疾病。变应性鼻炎属中医学“鼻鼽”、“鼽嚏”、“鼽水”等范畴。临床上针灸疗法多采用迎香穴为主治疗变应性鼻炎,迎香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穴,为手足阳明之会,能调手足阳明经气,亦能疏通局部阻滞之经气,使鼻道通畅,功可疏风通络,通鼻窍,治疗变应性鼻炎效果明显,应用广泛。现将近十年来应用迎香穴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鼻鼽散对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鼻鼽散治疗组和鼻炎康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口服鼻鼽散,每日1剂,早晚分服;对照组30例,口服鼻炎康,每次4片,每日3次,两组均连服15天。结果:治疗组治愈7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治愈4例,有效1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鼻鼽散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变应性鼻炎亦称为过敏性鼻炎、鼻鼽、鼽嚏、鼽水,是指因变态反应原因所致的鼻粘膜炎症。临床以阵发性喷嚏、大量清水样鼻涕、鼻痒和鼻塞为主要特征。其全球平均发病率在10%~25%左右。目前临床上尚无特效疗法和药物。本文就近年来中医治疗变应性鼻炎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鼻鼽是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特征的一种常见、多发性鼻病,又称鼽嚏。与西医的过敏性鼻炎、嗜酸细胞增多性非变应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等病相关。笔者运用中药治疗产后妇人鼻鼽2例,疗效甚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鼻鼽冲剂治疗变应性鼻炎18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鼻鼽冲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用鼻鼽冲剂治疗变应性鼻炎180例,观察其疗效。结果:显效92例,有效8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5.56%。结论:鼻鼽冲剂对机体免疫功能具双向调节作用,对变应性鼻炎的多个环节有阻断作用,对非免疫学因素亦有调控作用,对鼻粘膜血管有收缩作用,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具较强抗过敏作用;能益气温阳宣通、培元固本、扶正祛邪,用治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李磊  张小梅 《河北中医》2015,(3):466-468
儿童变应性鼻炎也称儿童过敏性鼻炎,指易感患儿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在我国儿童变应性鼻炎的患病率约为10%[1],且呈不断升高趋势,多见清水样涕、鼻痒、鼻塞、喷嚏等症状。儿童变应性鼻炎属中医学鼻鼽、鼽嚏范畴,中医药内服外治疗效明显,较西医治疗手段多,副作用少,费用低,复发率小。兹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研究进展综述  相似文献   

8.
鼻鼽属于现代医学的变应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范畴,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因素复杂,且易复发,为探讨中医药治疗鼻鼽的方法,我们课题组遵循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有关鼻鼽的论述,应用自己研制的辛芷滴鼻剂,于1996年1月~1999年12月对200例鼻鼽患者鼻粘膜给药治疗,并与同期100例用呋麻滴鼻剂治疗的鼻鼽患者对照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变应性鼻炎亦称过敏性鼻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变应性鼻炎主要症状为鼻痒、喷嚏、流涕、鼻塞,其特点是呈阵发性和突然发作,属中医"鼻鼽"、"鼽嚏"范畴。现代医学主要采用避免疗法、抗组胺药物、膜保护剂、皮质激素类、减充血剂、特异性免疫疗法、手术治疗[1],多为对症治疗,均有不同程度的  相似文献   

10.
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应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属中医“鼻鼽”、“鼽嚏”、“鼽水”等范畴。中医药治疗该病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现就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该病的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过敏性疾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概述近几年海内外名老中医经验和报道对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疗效,从而明确中草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性和不足之处,完善中草药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为中草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何实验研究逐步正规化、科学化、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可循性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比较三伏天灸与中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差别来明确天灸的作用。方法:将入选的受试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天灸组)、对照组(中药组)各40例,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三伏天灸治疗过敏性鼻炎优于中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2.0软件,分析和总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以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CNKI中运用中医药方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文献,筛选并建立方剂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挖掘其中的用药规律。结果:筛选治疗变应性鼻炎方剂182首,涉及中药177种。方中益气固表、祛风通窍药物使用频率最高,出现频率最高的药物组合为黄芪-防风,占总方剂的63.2%。演化得到核心组合22个,新处方11首。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CNKI数据库筛选出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方剂进行分析,得出组方以益气固表、祛风通窍为主,进而揭示组方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用三维组方方法自拟鼻鼽汤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4例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68例,三组分别为自拟中药鼻鼽汤组(中药组),西药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组(西药组)和中西药联合组(联合组)。中药组采用单纯中药鼻鼽汤治疗,西药组用单纯西药丙酸氟替卡松治疗,联合组采用联合治疗,经过为期1个月的治疗观察疗效。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为88.23%,西药组为55.88%,联合组为95.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喷嚏、清水样涕、鼻氧、鼻塞等),联合组低于单纯中药组(P<0.05),单纯中药组低于西药组(P<0.05),联合组低于单纯西药组(P<0.05)。 三组血清免疫球蛋白 E(IgE)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都明显下降,三组白细胞介素-10(IL-10)与治疗前比较都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三组上述指标的改善情况为联合组免疫球蛋白 E(IgE)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均下降最为明显,单纯西药组指标下降低于单纯中药组(P<0.05)。结论:鼻鼽汤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效果优于单纯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自拟鼻鼽汤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变应性鼻炎效果优于单纯中药治疗。中西药配合使用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文本挖掘探索中医辨治湿疹的证候分类及中药用药规律。方法:采集中医辨治湿疹的相关文献,建立Access数据库,运用SQL对数据进行处理,挖掘中医辨治湿疹的证候分类及用药规律。结果:湿热证、风热证、血瘀证、湿毒证、脾虚湿蕴证是依次排在前5的湿疹证型;湿热证是最常与其他证型相兼的证型;苦参、黄芩、茯苓、土茯苓、白鲜皮、大青叶、龙胆草、连翘、牡丹皮、金银花是依次排在前10治疗湿疹的中草药;苦参、茯苓、土茯苓是最常与其他中草药配伍使用的中草药。结论:文本挖掘获得的中医辨治湿疹的证候分类及用药规律符合临床实际,为湿疹中医辨治的规范标准化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清肺通窍汤治疗肺经伏热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肺经伏热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10天,观察治疗前后白三烯C4含量变化及总体疗效分析。结果①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肺经伏热型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86.6%,两组在疗程结束后的综合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在血清白三烯C4水平方面,两组在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清肺通窍汤能有效治疗肺经伏热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与其降低白三烯C4水平有关,是安全有效的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整理分析孟河医派费、马、丁、巢四家医案中胃食管反流病(GERD)相类病症的医案,研究孟河医派核心人物在GERD相类病症方面的证治规律.方法 运用数据挖掘方法中的关联规则分析GERD相类症状、证候要素与中药之间的关联关系,并对GERD相类病症的用药进行频数分析. 结果 共统计出GRED相关症状7种,病位7种,证候要素13种,中药116味.症状—证候要素、症状—中药、证候要素—中药、中药—中药之间都存在强的关联规则.结论 该类病症的主要病位是胃、肝、脾;主要病机是肝胃不和,痰湿阻胃,胃气上逆,肝胃不和包括肝气犯胃和肝火犯胃;以抑木和中、化痰利湿、泻肝理脾为主要治则,在此基础上遵循寒者温之、热者清之、虚者补之的原则;处方用药上以和缓为特色,药性以平为主,慎用苦寒,但不畏温热,常以抑木和中汤、戊己丸、二陈汤加减化裁.  相似文献   

18.
基于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对黄疸的病机湿、热、瘀、毒致病观,提出清化湿热、凉血化瘀解毒法作为黄疸的基本治法,并例举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以此法治疗重症肝炎合并癫痫之黄疸验案以佐证。  相似文献   

19.
本文参阅了近5年来有关中医药防治结直肠腺瘤方面的相关文献,从中医病因病机、体质辨识、辨证论治、临床研究、药理研究等方面对结直肠腺瘤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发现结直肠腺瘤的主要病机为脾气亏虚,湿热痰瘀互结,阳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人群易感,临床主要证型为湿郁肠腑证、脾虚湿热证、痰湿瘀阻证、痰湿瘀毒证、肝郁脾虚证等。中医药在防治腺瘤复发和癌变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如何规范地运用中医药防治结直肠腺瘤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过敏性鼻炎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明 《河北中医》2005,27(1):38-39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中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过敏性鼻炎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4 0例采用针刺配合中药玉屏风散加减治疗 ,对照组 30例服用酮替芬治疗。 2组均 6周为 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2 .5 % ,对照组总有效率 73.3%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