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研究42例肺错构瘤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病理特点和治疗方案。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肺内及支气管腔内型错构瘤进行分析。结果 经手术病理证实错构瘤42例,男女比例为1.2:1,中位年龄52岁,60%体检胸部X线检查时发现病灶,左肺:右肺为1.1:1。胸片及胸部CT中25%有散在斑点状钙化。3例术前诊断为肺错构瘤,其余分别误诊为肺癌、肺结核、肺囊肿等,误诊率93%(39/42)。结论 肺错构瘤的术前误诊率很高,根据临床及病理特点和诊断要点并与临床最易误诊的肺癌、肺结核等展开鉴别诊断,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确诊率和治疗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核瘤与其他肺孤立性结节的CT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收集32例以肺结核入院的孤立性肺结节病例胸部CT片,结合实验室检查及手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1例为结核瘤,7例为周围型肺癌,1例为球形肺炎,3例为肺内良性病变。结论结核瘤易与周围型肺癌、球形肺炎、炎性假瘤及其他肺良性肿瘤相混淆而导致误诊,故鉴别诊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肺炎症假瘤的临床表现、X线征象、病理分型、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肺炎症假瘤患者胸片、CT、肺穿刺活检、支纤镜检查。采取手术治疗、并予标本行HE染色,病理分型。结果 31例肺炎症假瘤占同期支气管肺肿瘤的2.67%,占肺良性肿瘤的20.89%。临床表现以咳嗽,咯血多见,占41.92%。胸片及CT检查,病变在两肺上叶占55%,边缘清晰19例;模糊12例,其中4例有放射性毛刺,4例有分叶,3例有空气支气管征。病理分型浆细胞肉芽肿型13例,硬化性血管瘤型9例,纤维组织细胞型7例,假性淋巴瘤型2例。结论 肺炎症假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胸片检查易与肺癌、肺结核相混淆,误诊率高,提倡在术前行CT检查,发现肺炎症假瘤应及时手术切除,并在术中冷冻切片,以决定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4.
中央型肺癌支气管镜检查和CT诊断与病理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和胸部CT在诊断中央型肺癌侵犯气管支气管中的价值。方法对38例非小细胞中央型肺癌术前行纤维支气管镜和胸部CT检查,判定肿瘤对气管支气管侵犯情况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纤维支气管镜、胸部CT和二者联合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90.6%、56.4%和96.2%。结论在中央型肺癌中,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了解气管支气管是否被肿瘤侵犯的主要手段,胸部CT检查是一种很好的补充方法,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胸部CT检查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气管支气管是否被肿瘤侵犯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不典型肺结核误诊5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熟悉不典型性肺结核诊断要点,分析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不典型肺结核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胸部X线、胸部CT、痰菌、PPD皮试及复查结果。结果:入院前误诊肺炎2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例,支气管扩张6例,肺癌5例,肺脓肿6例。结论:不典型性肺结核的发病呈新发病趋势,早期易误诊,应根据临床综合分析及定期复查,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控制不典型性肺结核。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周围型肺癌胸膜侧阴影的总结、分析,为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收集59例周围型肺癌中58例胸膜侧有阴影的病例,男41例,女17例,平均年龄59.8岁。全部病例经手术病理、活检穿刺、纤支镜检、查痰证实?采用siemens Somaton DR3全身CT机及Plnilip螺旋CT UitraZ型机。全部病例均行胸部CT平扫,先自肺尖至膈顶.层厚8mm,层距8~14mm。结果胸膜侧阴影CT表现有4种形态,模糊片状影48例(81.4%).纤维条状影5例(8.5%),胸膜凹陷征28例(47.5%),多数小结节影8例(13.6%)。结论周围型肺癌胸膜侧阴影的出现率较高.占98.3%(58/59),为周围型肺癌远侧肺组织多种因素的综合改变,如小片肺不张、阻塞性肺炎、纤维变性、浸润结节在以往有关报道的文献中,周围型肺癌CT诊断,主要以病灶的轮廓是否分叶、边缘有无毛剌、内部密度是否均匀等影像作为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主要依据。本组研究周围型肺癌胸膜侧阴影,提示除注重观察通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外.更应重视病灶胸膜侧阴影在周围型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重要性,特别是病灶胸膜侧模糊片状影的出现,对诊断周围型肺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胸部增强CT联合双时相18F-FDG PET/CT显像对肺炎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肺炎型肺癌患者,以患者的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对比胸部增强CT、单时相PET/CT、胸部增强CT联合单时相PET/CT、双时相18F-FDG PET/CT、胸部增强CT联合双时相18F-FDG PET/CT诊断肺炎型肺癌的正确率。结果 胸部增强CT、单时相PET/CT、胸部增强CT联合单时相PET/CT、双时相18F-FDG PET/CT、胸部增强CT联合双时相18F-FDG PET/CT诊断肺炎型肺癌的正确率分别为26. 87%(18/67)、62. 69%(42/67)、77. 61%(52/67)、71. 64%(48/67)、91. 04%(61/67);经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胸部增强CT、胸部增强CT联合双时相18F-FDG PET/CT诊断肺炎型肺癌的正确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胸部增强CT联合双时相18F-FDG PET/CT显像对肺炎型肺癌的诊断正确率高于胸部增强CT、单时相PET/CT、胸部增强CT联合单时相PET/CT、双时相18F-FDG PET/CT,表现出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比较影像学检查诊断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EBTB)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临床确诊为肺结核并分别行X线胸片、胸部螺旋CT及支气管镜检查的200例患者,将最后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例肺结核中有97例明确为合并EBTB。X线、螺旋CT及支气管镜对肺结核患者合并EBTB的发现率分别为7.0%、25.5%、,18.5%,胸部CT的发现率显著高于X线胸片(x^2=35.29,P〈0.001),但仍然低于支气管镜,两者比较x^2=24.51,P〈0.001。CT未发现支气管异常的EBTB病例以充血肿胀病理类型居多。结论:EBTB的X线表现除了一小部分病例可表现为阻塞性肺不张外常无特异性,胸部螺旋CT与X线比较可显著提高发现率,对诊断EBTB有较高优势,但对早期充血水肿型的EBTB病变发现率较低,支气管镜仍然是诊断EBTB最重要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胸部疾病的超声表现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超声在某些疑难性胸部疾患的诊断价值。方法 98位患胸部疾病的患者,经X-线胸片及CT未能明确诊断,采用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综合诊断。结果 胸膜病变46例,超声检出率98%,肺内肿块27例,超声检出率63%,炎症性肺突变17例,超声检出率70.6%,纵隔病变3例,超声检出率100%,膈下病变4例,超声检出率100%,膈肌麻痹1例,超声检出率100%。结论 超声结合X线胸片及CT可提高某些胸部疾病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周围型小肺癌(〈0.6cm,〉3cm)X线胸片、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对肿瘤的诊断进行分析。方法收集我院病理确诊的48例周围型小肺癌,经X线胸片及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分别对影像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X线片与CT对周围型小肺癌边缘结构比较,边缘不规则分叶征、锯齿状及毛刺征,X线片为52.1%、39.5%,CT为77%、64.5%;x^2值分别为5.51,5.05,P〈0.05。对周围型小肺癌内部临近结构比较,X线片总阳性为16例(次),CT总阳性为107例(次)。其中,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兔耳征,x^2值分别为6.10、6.56、4.10,P〈0.05。胸膜凹陷征x^2为9.97,P〈0.01,血管集中征及毛玻璃样,总阳性率64.5%和16.7%。结论X线片及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的发现和短期跟踪随访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胸部CT扫描与X线平片对肺结核及肺癌空洞积液量的测量差异。方法收集同时进行X线胸片及胸部增强CT扫描确诊空洞并积液的肺结核及肺癌患者患者各36及32例,均在CT引导下行积液穿刺,对比3种测量方法下的积液量差异。结果结核及癌性空洞患者均表现为胸部增强CT所测得的积液量明显较X线平片多(P < 0.05),且穿刺实际所抽出积液量同样较X线平片多(P < 0.05),但胸部CT所测积液量与穿刺所得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同一患者在同一时间点,胸部CT增强扫描所测得的空洞积液量更加接近实际体积,提示CT的测量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2.
肺非结核分支杆菌病的X线与CT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肺非结核分支杆菌病的胸部X线和CT影像学表现.方法 收集经确诊的28例肺非结核分支杆菌病的胸部数字化X线平片资料和其中22例的CT影像资料,回顾性比较、分析病变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病变位于两肺多叶者19例,单叶者9例;上叶受累26例,其中24例右肺上叶受累;18例中叶受累;6例下叶受累.病变通常以多种形态混杂存在,其中斑片状浸润影见于全部28例,纤维条索影20例,结节影15例,空洞13例,钙化3例,胸膜粘连肥厚23例,胸腔积液1例.CT扫描见支气管扩张13例,肺气肿或肺大泡11例,纵隔内淋巴结肿大3例.结论 胸部X线平片是肺非结核分支杆菌病的首选检查方法.CT扫描对支气管扩张或纵隔内淋巴结肿大征象的显示更敏感.当影像学主要表现为两肺多叶多种病变形态混杂存在并且抗结核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本病可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研究肺部不同形态的团块样病变的常规X线和CT的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997-2001年上海市宝山中心医院和上海市大场医院108例患有肺内团块样病变的患者,其中40例仅做常规胸X线片检查,68例分别作了胸X线片与CT检查。结果:发现肺癌42例,炎症18例(包括肺部隐球菌感染1例),结核2例,肺隔离症2例,肺结节病2例,肺动静脉瘘1例。结论:胸X线片和CT的联合应用,可有助于肺内团块样病变的良恶性鉴别,尤其对感兴趣区域的CT薄层扫描,经CT值的前后比较,以及连续层面的摄影观察及必要时的三维重建,可充分显示病变的特征,从而能提高对肺部团块样病变诊断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纤维支气管镜对中叶肺不张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右中叶肺不张的病因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及X线胸片诊断为中叶肺不张的50例患者进行纤支镜及手术病理检查,并结合外科手术对患者的病因、镜下特点及年龄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经纤支镜及手术综合诊断非特异性炎症24例,肺癌18例,支气管结核6例。其中经纤支镜诊断非特异性炎症23例,肺癌16例,结核5例,异物1例,纤支镜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8%、88.9%、83.3%及100%,总诊断符合率为90.0%。其中40岁以上患者21例,非特异性炎症9例,占42.9%,肺癌10例,占47.6%,结核2例,占9.5%;40岁以下患者29例,非特异性炎症15例,占51.7%,肺癌8例,占27.6%,结核4例,占13.8%。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是明确中叶肺不张病因安全有效的手段,对原因不明的中叶肺不张应及时行纤支镜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cR)胸片质量控制(Qc)的最佳方法.方法对118例cR胸片进行了效果分析.就照片中肺尖、外带肺纹理、肋骨重叠的肺纹理、肺门血管、空洞液平面等阴影的显示几率,照片层次等作一评价.结果由于Qc的较好实施,提高了cR胸片的质量.结论用cR对于早期发现肺肿瘤、转移性结节、肺结核及其他弥漫性病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增强检查在周围型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选择65例肺癌患者为病例组,分析并比较肺癌组CT平扫+增强检查的边缘和内容征象以及CT值的变化,探讨CT增强扫描对于平扫检查的意义;选择32例肺结核患者为对照组,测量病灶的CT强化峰值(最大强化CT值的平均值),计算强化增值(最大强化CT值-平扫CT值)及SPH/PPH(病灶强化峰值与主动脉强化CT值的比),分析并比较他们的CT值在增强检查前后的变化,探讨CT增强检查对周围性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结果 在肺癌组CT平扫+增强对比中,短毛刺征征与高密度点条征同层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周围型肺癌CT平扫+增强检查的诊断准确度比较中,CT平扫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指数及准确率均低于增强检查,其中CT增强检查诊断指数>150%,有诊断意义。肺癌与肺结核平扫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与肺结核增强比较,强化峰值分别是60.35±21.56、40.09±14.41,强化增值分别是41.03±13.72、12.42±15.04,SPH/PPH分别是(22.01±1.93)%、(4.53±1.08)%,t分别是20.71、18.47、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平扫相比,CT增强检查能够显著提高肺癌的诊断准确率,且增强检查在肺癌与肺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采用东芝公司Active 16排螺旋CT对98例胸部DR平片怀疑肺结核的患者进行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同时对病变部位行低剂量螺旋CT扫描。所得图像由3名从事影像诊断工作主治医师以上的医生进行判读,分别就肺结核在螺旋CT上的主要征象进行逐一判定,最后做出定性诊断。结果:98例胸部DR平片怀疑肺结核患者,最后通过查痰、活检或肺结核菌阴性确诊的肺结核患者有80例。对以上确诊的80例肺结核患者的两种扫描方式所得图像进行判定,低剂量螺旋CT与常规CT在肺结核征象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大幅度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能获得常规剂量CT扫描相同的诊断效果,在肺结核的诊断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数字化X线机胸部描准照片摄影技术质量控制(Qc)的最佳方法。方法 对38例胸部瞄准照片进行了效果分析。就照片中肺尖、外带肺纹理、肋骨重叠的肺纹理、肺的血管、空洞液平面等阴影的显示几率、照片层次等作一评价。结果 由于Qc的较好实施,提高了胸部瞄准照片的质量。结论 用数字化X线机摄影技术做胸部描准照片对于早期发现肺肿瘤、转移性结节、肺结核及其他弥漫性病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结核并发肺癌CT漏诊原因及体会,减少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肺结核患者并发肺癌在初期漏诊肺癌的临床症状及CT影像资料。结果:65例患者中,咳嗽咳痰52例,其中刺激性咳嗽17例、咯血16例、消瘦23例、声音嘶哑8例、血性胸腔积液13例,肺结核和肺癌发生于同一肺叶23例,不同肺叶42例。周围型肺癌56例,中央型肺癌9例。61例病灶≤3cm,其余4例>3cm。肺结核与肺癌在空洞形态、边缘分叶、毛刺、病灶及淋巴结强化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CT影像差异。结论:详细分析肺结核患者并发肺癌的临床表现及影像资料,提高两病共存的认识,可有效避免漏诊,早期干预,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肺不典型类癌的X线平片及CT诊断。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8例原发肺不典型类癌X线平片及CT表现。结果胸部平片示12例位于右肺,6例位于左肺;14例为周围型。CT表现为13例呈圆形或类圆形,7例见浅分叶,边缘光滑,未见毛刺。密度均匀。12例伴有淋巴结转移。结论原发肺不典型类癌影像学上有一定的特征表现,X线和CT表现可提示其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