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医大师贺普仁学术人生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首届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的学术经历、医学成就与仁心大德。方法:从贺普仁教授拜师学医、临床创立"针灸三通法"的理论内容、学术主张、科研观点、医风医德等方面,全面回顾贺普仁教授的学术生涯,评述诊疗思想、学术创新、临床科研成就等。结果和结论:贺普仁教授是我国的针灸大师,是中医针灸领域承前启后的泰山北斗。贺普仁教授创立的"针灸三通法",对于中医针灸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中国针灸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缙教授针灸学术人生和学术成就。方法:从张缙教授幼年经历、立志学中医针灸、苦志攻"针经"、研究针刺手法等方面入手,对其学术观点和成就进行分析。结果:张缙教授对针刺手法的研究深入透彻。结论:张缙教授作为"全国名老中医"及全国针灸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之一,在针灸研究领域贡献甚宏,堪称针灸大师。  相似文献   

3.
全美中医药学会特邀11位专家展开海外针灸发展方向的讨论。刘保延教授认为应从两个方面探索,小样本RCT和全样本大数据两法并举;田小明教授阐述针灸在美国医学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贡献,推动医改,从常见病到疑难病扩大针灸适应证是针灸在美国的出路;吴滨江教授号召学习、发展中医理论,阐述循经感传存在的八大规律,传承经典手法;马寿椿教授提出针灸或者靠拢西医,或者走进中医,没有第三条道路,专病专方,回归经典是出路,一旦针灸在美国全面沦陷,中医将是针灸的最后保障;金观源教授指出系统医学是针灸医学发展的正确方向,继往圣,开来学,用经典针灸的合理内核来发展现代针灸;焦望义博士认为针灸和中医不可分,中医针灸是我们的闪亮名片;郝吉顺教授提出扩大适应证,增加病种,针灸急需创新,争取话语权;陆飚教授提出传承经典,在真假难辨面前,我们应反思我们的"真"水平;何崇博士反思中医针灸的度量模糊性、不精确性、兼容性、逻辑性,评判和发展中医更需大智慧者;潘晓川教授认为中医由道及术,中医有独特的方法论,需要纠正理念偏差、实践偏差、疗效偏差;冷三华博士认为整合与创新是针灸发展的出路,循证医学是推动针灸发展的强大工具。  相似文献   

4.
全美中医药学会特邀11位专家展开海外针灸发展方向的讨论。刘保延教授认为应从两个方面探索,小样本RCT和全样本大数据两法并举;田小明教授阐述针灸在美国医学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贡献,推动医改,从常见病到疑难病扩大针灸适应证是针灸在美国的出路;吴滨江教授号召学习、发展中医理论,阐述循经感传存在的八大规律,传承经典手法;马寿椿教授提出针灸或者靠拢西医,或者走进中医,没有第三条道路,专病专方,回归经典是出路,一旦针灸在美国全面沦陷,中医将是针灸的最后保障;金观源教授指出系统医学是针灸医学发展的正确方向,继往圣,开来学,用经典针灸的合理内核来发展现代针灸;焦望义博士认为针灸和中医不可分,中医针灸是我们的闪亮名片;郝吉顺教授提出扩大适应证,增加病种,针灸急需创新,争取话语权;陆飚教授提出传承经典,在真假难辨面前,我们应反思我们的"真"水平;何崇博士反思中医针灸的度量模糊性、不精确性、兼容性、逻辑性,评判和发展中医更需大智慧者;潘晓川教授认为中医由道及术,中医有独特的方法论,需要纠正理念偏差、实践偏差、疗效偏差;冷三华博士认为整合与创新是针灸发展的出路,循证医学是推动针灸发展的强大工具。  相似文献   

5.
2005年12月21日,著名针灸学家王雪苔教授80喜寿暨从事针灸57周年庆祝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海外的针灸专家及王老的弟子200余人对王雪苔教授的针灸学术思想进行了热烈讨论。王雪苔教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高级顾问、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会长、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终身名誉主席。在半个多世纪从事针灸工作中,王雪苔教授对我国乃至世界针灸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参与创建了中国针灸学会、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创办《中国针灸》杂志;在学术上,指导…  相似文献   

6.
郑爱军 《北京中医药》2019,38(11):1114-1117
针灸治痰是周德安教授"针灸六治"学术思想之一。周氏"针灸六治"包括针灸治神、治痰、治风、治痛、治聋、治动。针灸治痰方法有化痰、豁痰、涤痰、消痰法。针灸治痰处方包括针灸化痰方、针灸豁痰方、针灸涤痰方、针灸消痰方。周德安教授针灸治痰学术思想有完备的理、法、方、穴、术,为痰证的治疗提供很好的临床思路,广泛用于多种疑难杂症的治疗中。  相似文献   

7.
<正>金伯华教授是北京市朝阳区中医医院针灸科教授、主任医师,国家级名老中医,中国针灸专家讲师团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从医60余载,任针法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针灸学会顾问,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客座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学术顾问,在多年针灸实践中形成了"金氏针灸"的学术思想[1]。作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弟子,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试将金伯华教授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相似文献   

8.
曹一鸣教授为天津中医学院针灸教授、顾问.先生自1935年便致力于针灸、中医事业,迄今已五十余载.  相似文献   

9.
<正>9月22日,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朱兵教授、景向红研究员,湖南中医药大学常小荣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唐纯志教授,到针灸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并为针灸学院教师和研究生举行了学术讲座。朱兵教授以《穴位的本态》为题,生动阐述了穴位研究目前所遇到的难题及针灸研究的最新进展。景向红研究员就《西方针灸疗法和中国针灸学比较与启示》为题,介绍了针灸在西方国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欧阳群教授曾从师著名针灸专家贺惠吾老先生专攻针灸,在针灸临床和针刺手法研究方面有较深的造诣.从医40年来,在运用针灸治疗中风、发热、骨伤及多种内外科疑难杂病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遴选欧阳群教授临床治疗腰痛验案3则,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杨长森教授诊治面瘫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长森,1928年生。杨长森教授从事针灸临床研究工作50年。曾任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系教授、针灸系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第二中医院主任医师、江苏省针灸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针灸考试委员会委员。主编《针灸学讲义》、《针灸治疗学》等高等中医院校教材和...  相似文献   

12.
《中医杂志》2015,(3):239
由世针针灸交流中心、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国际合作部、《世界中医药》杂志社联合主办的国家中医药继续教育培训班2015年常年招生。由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著名针灸学专家、博士研究生和师带徒导师、国医大师程莘农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蒋达树教授和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神经科主任、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刘家瑛教授等主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灸大师魏稼求学、临床、教学、科研经历及针灸学术经验。方法:从魏稼求学、临床、教学、科研经历等方面进行介绍,并收集魏稼教授发表论文和论著,从中精选出以针灸临床为主的内容加以归纳分析。结果:魏稼教授的针灸临床特色与学术建树,即五个突出(手法调气、穴法圆机、刺络刺营、热证可灸、疗法互补),两大建树(创立"各家针灸学说"与"无创痛穴疗学"两门新兴学科)。结论:魏稼教授的针灸经验特色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通过查阅文献、调研访谈等方式,对杨兆民教授的从教历程及相关史料进行全面收集、整理和总结.结果表明办学伊始,杨兆民教授秉承艰苦创业之承门精神,成功探索和实践了巡回教学的针灸人才培养模式;创办针灸专业,组建课程,传承实践教学特色;主编教材,致力于科学创新;承前启后,凝炼针灸成才之心诀.杨兆民教授践行并弘扬了承门现代教育思想,为培养针灸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正>黄羡明教授,著名中医学家、针灸名家,历任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针灸科主任兼上海中医学院针灸教研组副主任、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中国上海国际针灸培训中心主任、上海市针灸学会主  相似文献   

16.
魏稼教授任教于江西中医学院,现兼任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从事针灸工作40余年,在针灸临床、科研、教学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由他主编的的《各家针灸学说》体现了他部分的针灸学术思想。1深入研究各家针灸学术思想魏稼教授潜心针灸文献研究垂40余年,对探索历代各...  相似文献   

17.
罗永芬教授1940年12月出生,1964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现成都中医药大学),现任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首届名中医,四川省针灸学会副会长,针灸临床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针灸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1年,研究方向为针灸经络腧穴的临床应用及规律,有良好的中医针灸学术造诣和医疗技能。  相似文献   

18.
《中医杂志》2015,(7):578
<正>由世针针灸交流中心、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国际合作部、《世界中医药》杂志社联合主办的国家中医药继续教育培训班2015年常年招生。由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著名针灸学专家、博士研究生和师带徒导师、国医大师程莘农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蒋达树教授和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神经科主任、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刘家瑛教授等主讲。  相似文献   

19.
根据黄羡明教授手稿及其他文献资料,从4个方面初步梳理了黄羡明教授对针灸海外传播的贡献,革新针灸教具,便于针灸形象化教学;参与及主持国际针灸教学工作;参加国际学术活动,传播针灸学术,促进中国在国际针灸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古稀之年旅居美国,为针灸在美国的正规化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胡波 《中医药导报》2011,17(11):31-33
谷世喆教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针灸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40余年,擅长针药结合治疗各种疑难杂病,重视脾胃,条达情志,灵活运用标本根结和气街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