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评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6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把62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全麻,观察组实施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拔管时间、血压、心率及患者完全清醒时间等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拔管时间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效果理想,使用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和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6例老年高血压行LC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观察组行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情况。结果:插管后即刻、拔管前即刻对照组患者心率及血压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睁眼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老年高血压行LC手术时,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可维持心率及血压稳定,且患者麻醉后恢复速度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各40例,A组的麻醉方法选用硬膜外复合静脉全麻,B组选用静脉全麻,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 A组t1时刻的MAP、HR值均显著低于B组,t2时刻的MAP值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患者的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明显比B组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与单纯全麻相比,腹腔镜子宫切除术选用硬膜外复合静脉全麻方式的麻醉效果更好、麻醉剂量更小、手术效果更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成毅 《中国实用医药》2008,3(36):118-119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患者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30例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随机分成全身麻醉组(A组,15例)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组(B组,15例),分别记录患者入室后、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即刻、切皮、CO2气腹后及气管拔管后即刻的SBP、DBP、HR;记录术毕患者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离开手术室时间;拔管后即刻、30min、1h伤口疼痛程度。结果①麻醉诱导及术中A组气管插管期问、气腹后、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大,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B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离室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1);③A组拔管后即刻、0.5、1hVAS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下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减轻术中的应激反应,血压波动小,苏醒期短,易控制,因此可作为老年患者选用的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高血压患者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应用不同麻醉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5月~2012年3月收治的120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B组患者采用单纯全麻,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心率、血压、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在T0、T1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2、T3、T4时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拔管=7.124,t呼吸=6.238,P.01)。结论高血压患者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可以减少生命体征波动、缩短术后拔管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COPD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方法。方法选取84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每组各42例。A组行单纯全麻,B组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术中情况。结果两组在t3时MAP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其他时间各指标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t3、t4时MAP与Pet CO2和前一时段比较差异显著(P0.05),B组患者t3及t4时Pet CO2和前一时段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他时段组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等均明显小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麻醉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用两种不同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80例(年龄〉60岁),随机分为全麻组(A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B组),每组各40例。记录患者入室后(T1)、诱导后(T2)、插管后即刻(T3)、CO2气腹后(T4)及气管拔管后即刻(T5)各时点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记录术毕患者苏醒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记录拔管后即刻、10 min、20 min、30 min伤口疼痛程度。结果B组与A组相比:B组在T3、T4、T5即刻的血流动力学较A组稳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术后苏醒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苏醒期间患者发生烦躁反应A组(13例)远高于B组(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拔管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LC实施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减轻术中的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患者苏醒期疼痛,降低术后烦躁反应发生率,是老年患者较适宜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彭程  李政 《医药论坛杂志》2011,(12):144-145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和小剂量硬膜外阻滞复合静吸全麻用于高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50例高龄LC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25例.A组: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组;B组:小剂量硬膜外阻滞复合静吸全麻组.分别记录患者入室后、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即刻、切皮、CO2气腹后及气管拔管后即刻的SBP、DBP、HR...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全凭静脉麻醉与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3年6月在该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实施全凭静脉麻醉,B组实施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 B组MAP下降较为平稳,而A组于气腹后MAP上升明显;2组于麻醉气管插管中呼吸加快,A组较B组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早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较全凭静脉麻醉应激反应小,且疼痛程度轻,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与静吸复合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6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3例,观察组采用异丙酚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收缩压、舒张压的变化、血氧饱和度、术后平均拔管时间、平均睁眼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术前与术中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可以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食管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8例食管癌择期手术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纽和对照纽。观察组29例,先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后再行气管内插管全麻;对照纽29例,仅用全身麻醉。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围麻醉期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术后苏醒时间、苏醒质量和拔管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麻醉前(H0)MAP、H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H2、H3、H4四个时间点的MAP和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全麻加硬膜外阻滞麻醉应用于食管癌手术的麻醉效果好,能减少麻醉药物使用量,且患者术后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LC)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随机将LC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静脉全麻)与观察组(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每组30例。观察术中血压(BP)、心率(HR)、吸入全麻药浓度及麻醉苏醒时间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气腹前后及拔管5min、10minHR、SBP、DBP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患者苏醒时间对照组为(21.8±5.5)min,观察组为(11.9±4.4)mi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循环和呼吸的干扰小,清醒质量高且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深度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胸外科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为单纯全身麻醉组,观察组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组。结果观察组的SP、DP及HR在诱导后各时点明显低于诱导前,但对照组在切皮、插管、拔管、术中强刺激时点SP、DP及HR均较诱导前值升高。观察组吞咽反射恢复时间为(6±3)min,拔管时间为(7±2)min,清醒时间为(18±4)min;对照组观察组吞咽反射恢复时间为(13±2)min,拔管时间为(19±1)min,清醒时间为(33±3)min,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较单纯全身麻醉深度好。  相似文献   

14.
薛莉 《中国药业》2014,(7):84-85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预防气管插管心血管应激反应的疗效。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右关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N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麻醉诱导前10min,D组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1P,g/kg,N组注射相同容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注射时间10min。观察并记录两组诱导前、拔管时及拔管后1,5,10min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结果D组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稳定,D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在拔管前1min、拔管时及拔管后1min均明显低于N组(P〈0.05)。与同组诱导前比较,N组拔管前lrain、拔管时、拔管后1rain的SBP。DBP,HR均升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有效减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拔管期心血管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5.
王锐 《中国医药指南》2014,(17):115-116
目的探讨分析七氟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患者给予七氟醚麻醉,对照组患者给予异丙酚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插管即刻、气腹建立前、气腹建立后7 min、拔管时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的变化,及诱导、苏醒、拔管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插管即刻、气腹建立前、气腹建立后7 min、拔管时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的变化,及诱导、苏醒、拔管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比较,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成效显著,麻醉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李响 《中国当代医药》2014,(32):119-121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8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异氟醚静脉复合吸入麻醉;观察组采取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血氧饱和度(SpO2)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T1、T2及T3时的HR、SBP、DBP、和SpO2水平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观察组T1、T2、T3时的HR、DBP及SB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分别为(7.01±1.80)min、(7.13±1.62)min和(10.48±1.41)min,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45%(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可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高血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麻醉效果。方法 80例高血压1-2期(LC)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单纯全麻组)和观察组(全麻联合硬膜外组),每组40例。记录全麻诱导前即刻(T0),插管后即刻(T1),气腹后10min(T2),拔管前即刻(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全麻药维持用量,拔管时间,苏醒期烦躁例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1,T2,T3的SBP,DBP,HR明显降低,P〈0.05。全麻药维持用量,拔管时间,苏醒期烦躁例数,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LC能够维持高血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减少术后烦躁,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复合局部浸润麻醉应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行血管旁路移植术中的麻醉效果,了解该种麻醉方式与气管插管全麻相比在老年患者手术中的优点。方法选择LEAOD行血管旁路移植术患者82例,男71例,女11例,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复合局部浸润麻醉组(A组)及气管插管全凭静脉全身麻醉组(B组)。每组各41例。观察并记录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手术时间、术毕麻醉苏醒时间、芬太尼用药量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病率。结果 A、B两组术后第1h、2h的血压与麻醉前相比均降低(P<0.05);而组间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且均在正常值范围内。A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病率及芬太尼用药量显著低于B组(P<0.05或0.01);手术时间及术毕麻醉苏醒时间两组未见显著性差异。而B组有4例(9.8%)患者出现拔管困难,被送入重症监测病房(ICU),1周后因呼吸衰竭死亡1例(2.4%)。结论丙泊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复合局部浸润麻醉可较有效地应用于LEAOD行血管旁路移植术中,且可避免因全麻气管插管导致老年患者拔管困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妇科疾病腹腔镜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360例患者随麻醉方法不同分为A、B两组各180例患者,A组选择硬膜外麻醉,B组选择全身麻醉。以麻醉前、插管时和拔管时三个时间点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两组麻醉前各项指标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插管时B组各项指标分别与A组对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传统麻醉法硬膜外麻醉虽有一定程度牵扯痛,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全麻虽会出现插管、拔管血流动力学波动,但也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D)对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下行全髋置换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级,择期全髋置换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全麻组(G组)和全麻符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组(G/E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在全麻诱导完成后实施AHHD,经中心静脉将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以40 mL/min输注完毕,术中采用NICO无创心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心排血量(CD)、心脏指数(CI)和外周血管阻力(SVR),同时监测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和心率(HR)。分别在AHHD前、AHHD完毕即刻、术毕和拔管时记录上述数据。结果麻醉后患者的MAP均降低,而在拔气管导管时MAP均升高;在AHHD前、AHHD完毕即刻、术毕和拔管时G/E组的MAP较G组低。两组患者的HR在拔管时均较快,而且在拔管时G组较G/E组快(P<0.05)。两组患者的CI和CVP在AHHD完毕即刻、术毕和拔管时明显较AHHD前高(P<0.05)。SVR在AHHD完毕即刻明显较AHHD前降低,术毕又基本恢复;G/E组患者的SVR较G组低(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AHHD,应用于全髋置换术中可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