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方永光 《吉林医学》2010,31(3):300-301
目的:观察肝病治疗仪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疗效。方法:53例酒精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保肝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肝病治疗仪照射肝区,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ALT、TBIL和肝纤维化指标显著降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DSG-I型肝病治疗仪能明显改善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肝功能,降低肝纤维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徐贞秋  徐龙  梁桂香 《吉林医学》2010,31(15):2198-2198
目的:观察DSG-I型电脑肝病治疗仪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207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以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肝病治疗仪,观察治疗后症状。结果:治疗后治疗组、ALT、TBil较对照组恢复更明显。结论:肝病治疗仪配合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DSG—I型肝病治疗仪在降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生化指标速度,减少病毒复制及减轻患者痛苦的作用。方法:将204例乙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2例,观察组应用DSG—I型肝病治疗仪联合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与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在相同住院条件下ALT、AST的下降幅度明显增加。观察组平均下降391.5U/L,对照组平均289.2U/L,P<0.05。结论:DSG-I型肝病治疗仪配合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改善临床症状、恢复肝功能有一定的作用,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病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DSGⅠ型电脑肝病治疗仪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病毒性肝炎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以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DSGⅠ型电脑肝病治疗仪照射肝区,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指标等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比较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ALT、TBil较对照组恢复更加明显,治疗组ALB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乏力、纳差、恶心改善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肝病治疗仪配合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肝病治疗仪联合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HD-91-Ⅱb型肝病治疗仪,共治疗30天。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指标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7.2%和96.6%,对照组分别为46.3%和81.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纳差、乏力、腹胀、胁痛、皮肤巩膜黄染改善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TBil、ALT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AST、GGT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HBeAg与HBVDNA阴转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肝病治疗仪联合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7,(10):1419-1421
目的:评估DSG-Ⅲ型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BILT肝病治疗仪)治疗慢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肝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29)以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n=31)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BILT肝病治疗仪照射肝区(治疗时间为30 min,2次/d),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症状(乏力、纳差、腹胀、肝区不适)及肝功能指标(包括ALT、AST、DBIL、IBIL、γ-GT、ALP、ALB、GLB)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肝功能ALT、AST、DBIL、IBIL、ALP、γ-GT均显著降低(P<0.05),但ALB、GLB变化无统计学差异。而对照组中ALT、AST、DBIL、IBIL亦下降明显,但γ-GT、ALP、ALB、GLB变化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ALT比较有统计学差异[(42±28)IU/L与(86±71)IU/L(P<0.01)],治疗组ALT较对照组恢复更加明显。从临床症状,如乏力、纳差、肝区不适等来看,治疗组改善的例数和比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胀缓解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LT肝病治疗仪配合药物较单纯药物治疗慢性肝病可提高疗效,缓解患者部分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肝病治疗仪联合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HD-91-Ⅱb型肝病治疗仪,共治疗30天。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指标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7.2%和96.6%,对照组分别为46.3%和81.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纳差、乏力、腹胀、胁痛、皮肤巩膜黄染改善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TBil、ALT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AST、GGT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HBeAg与HBV DNA阴转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肝病治疗仪联合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肝病治疗仪治疗慢性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DSGⅠ型电脑肝病治疗仪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病毒性肝炎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以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DSGⅠ型电脑肝病治疗仪照射肝区,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指标等变化。【结果】治疗绢和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比较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ALT、TBil较对照组恢复更加明显,治疗组ALB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乏力、纳差、恶心改善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O.01)。【结论】肝病治疗仪配合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中药汤剂内服外敷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7月门诊就诊及住院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将纳入研究的13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7例。观察组采用温针灸结合中药汤剂内服外敷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中药汤剂内服外敷治疗。治疗30 d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评估症状积分减少情况与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30 d治疗,观察组有效率89.6%,对照组有效率71.4%,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0 d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积分以及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结合中药汤剂内服外敷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中药汤剂内服外敷治疗,可有效抑制炎性反应,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其关节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肝病治疗仪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20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接受4周治疗,其中对照组单纯应用保肝、调节免疫、抗病毒治疗;治疗组联合应用肝病治疗仪。结果 两组患者在症状改善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ALT复常方面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肝病治疗仪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阿德福韦酯联合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兴旺 《中国医疗前沿》2009,4(17):21-21,41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ADV)联合中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6例单纯服用阿德福韦酯片。治疗组6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在服用阿德福韦酯片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肝功能和病毒标志物指标有明显改善,近期及远期疗效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中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可以提高疗效,且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α-2b干扰素及一般保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的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及肝纤维化指标均有改善(P<0.05),观察组部分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可改善肝功能抗肝纤维化具有调整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并促进HBV在肝脏内的有效清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剂结合西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湿热发黄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自拟中药方剂(茵陈、栀子、大黄、炒白术、连翘等)加减治疗,共治疗8周,对照组只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肝功能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为5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TBIL、ALT、PTA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中药方剂结合西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湿热发黄证型,能清利湿热退黄,改善肝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14.
金水宝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药金水宝、水林佳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方法:将8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对照组29例。疗程为9个月至2年。结果:治疗9个月后,治疗组在HBsAg、HBeAg、HBV-DNA阴转率,肝功能复常率及症状体征的恢复率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脏循环和肝功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中药制剂乙肝散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乙肝散口服9g/次,3次/d,连服3个月;Ara-Amp第1-10天肌注2次/d,200mg/次,第11-50天肌注1次/d,200mg/次,治疗组两药联用,对照组单用Ara-Amp。结果:血清病毒学指标方面,治疗组HBeAg阴转率51%,对照组38%,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HBV-DNA阴转率46%,对照组41%,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肝功能方面,两组均取得明显效果,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药制剂乙肝散联合Ara-Amp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明显改善肝功能,并提高HBeAg阴转率。  相似文献   

16.
陈婧  魏超  扈晓宇  钟森  陈果  曲俊彦  张传涛 《西部医学》2011,23(12):2328-2329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小剂量干扰素治疗老年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慢性丙型肝炎诊断标准的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小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基础上加用利湿活血中药治疗,疗程12个月,随访6个月;对照组30例,小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疗程及随访时间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完全显效63.3%,对照组33.3%,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症状积分在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0.05)。结论中药联合小剂量干扰素治疗老年慢性丙型肝炎较传统治疗更为安全,有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乙肝肝硬化患者采用恩替卡韦结合中药复方治疗,并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西安市临潼区中医院乙肝肝硬化患者60例,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恩替卡韦联合中药复方治疗,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ALT、Alb和TbiL,以及乙肝病毒基因(HBV-DNA)水平和治疗后的转阴率。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lb和TbiL,以及HBV-DNA水平均得到改善,且研究组肝功能指标ALT、Alb、TbiL和HBV-DN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HBV-DNA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恩替卡韦结合中药复方在治疗乙肝肝硬化,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肝功能,降低HBV-DNA水平,促使HBV-DNA转阴,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养正、解毒、活血的茵陈白术汤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湿热内蕴型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探究中西医联合治疗此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四川省绵阳市中医医院2010年5月~2011年12月门诊和住院部湿热内蕴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22)与对照组(n=20),治疗组给予中药茵陈白术汤和阿德福韦酯片,对照组仅给予阿德福韦酯口服,疗程均为8周,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肝功能及HBV-DNA指标,并做出评价。结果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症状均有改善(P〈0.01或P〈0.05),而治疗组疗效明显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而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HBV-DNA指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陈白术汤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湿热内蕴型慢性乙型肝炎,在抑制HBV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炎症及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效果显著,有益于延缓病情发展,且无明显副作用,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陈光  陈霞 《河北医学》2008,14(1):77-7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的58例小儿秋季腹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9例,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29例,给予单纯西医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泻时间、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以及总病程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