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颅内动脉瘤显微镜手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动脉瘤目前主要采用显微镜直视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栓塞2种方法治疗,此二法都是对动脉瘤最有效的治疗手段[1].显微镜下手术夹闭动脉瘤的良好效果以及相对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经济性,使其在农村和城市医院常作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法[2].本院2009年1~12月在显微镜下实施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共28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颅内动脉瘤是指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部分,好发于组成脑底动脉环的大动脉分支或分叉部,由于这些动脉位于脑底的脑池中,直至自发性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时方被发现[1].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死亡率高达25%~60%[2].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手术简便、安全、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正逐渐成为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首选方法,特别对于合并心、肾功能异常且不能耐受麻醉的老年患者,或后循环、海绵窦段动脉瘤患者来说,是首选的介入栓塞治疗方法[3].2009年4月,我们对1例多发颅内动脉瘤患者成功实施血管内栓塞治疗,在围术期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临床上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中80%是由动脉瘤破裂引起,据统计动脉瘤第一次破裂后,病死率高达40%,其中50%在发病后<48h死亡,存活中1/3可发生再次出血[1].近几年来,血管内栓塞术已逐渐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手段,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但由于其围手术期内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本院从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对34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后采用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取得初步经验,现将介入术中的监测与护理要点进行回顾性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瑜  吴雪洁  徐静 《护理与康复》2005,4(5):349-350
颅内动脉瘤是常见的血管病之一,发病率为0.5%~1%,若破裂出血,死亡率高达40%[1],死亡原因除出血本身对脑组织的损伤外,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引起的脑缺血性损伤和动脉瘤再破裂出血是其死亡和致残主要原因,因而尽早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预后[2].1999年12月至2004年10月,本院对10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后3 d内入院的患者采用电解可脱弹簧圈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颅内动脉瘤(AN)系颅内动脉壁瘤样异常突起,是一种严重的血管性疾病,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约占70%[1].AN的治疗主要分开颅手术和血管内栓塞2种方法,由于血管内栓塞治疗有创伤小、成功率高、恢复快等优点,已成为治疗AN的主要手段.术前和术后的护理是保障血管内栓塞颅内动脉瘤顺利进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因素之一[2].本科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共对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实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患者恢复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颅内动脉瘤系颅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为颅内动脉局部的异常扩张,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微创的手术治疗方法已经逐渐成为颅内动脉瘤治疗的主要手段[1].颅内动脉瘤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技术,与外科手术夹闭动脉瘤颈相比,因其有效率高,致残率和病死率相对较低,已越来越被医患双方所接受和认可.而术中动脉瘤再破裂出血是这种治疗手段最可怕的风险之一.本院2007~2009年在施行颅内动脉瘤经血管微弹簧圈(MCS)瘤腔栓塞治疗中发生4例术中动脉瘤再破裂出血,这类患者病情危重,随时有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脑血管痉挛及脑梗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全方位的术后护理,除1例患者术后10d死于多发性脑梗塞外,其他3例患者均康复出院,未留下后遗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前,采用电解可脱式弹簧圈 (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已成为动脉瘤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 [1].但对于椎基底系统动脉瘤,特别是宽颈动脉瘤或宽颈破裂型动脉瘤,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困难,是神经外科和介入放射科面临的棘手难题之一.作者于 2002年 12月对 1例基底动脉巨大颈部破裂型动脉实施血管内支架结合 GDC栓塞术治疗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应用MicroPlex热能电解弹簧圈超早期(24 h内)血管内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探讨微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技巧、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1例microPlex热能电解弹簧圈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2 年均无复发,无再次蛛网膜下腔出血.15个动脉瘤100%栓塞,4个动脉瘤95%栓塞,2个动脉瘤90%栓塞.[结论]MicroPlex热能电解弹簧圈超早期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颅内动脉瘤出血,急性期病死率约有30%,存活者约1/3复发,第2次出血病死率为30%~60%,第3次出血几乎是100%死亡1[1].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颅内动脉瘤较普遍地采用了血管内栓塞治疗,这一治疗手段具有损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使大多数患者免除了开颅手术[2].目前用于临床的栓塞材料颇多,然而微弹簧圈的出现才使栓塞动脉瘤真正取得突破.本院1999年10月至2003年12月以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11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急性期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颅内动脉瘤在破裂出血后72h内行血管内治疗临床资料.结果74例患者发病后均行CT检查,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并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为颅内动脉瘤,共检出92枚动脉瘤,其中单发57例,2枚10例,3枚以上7例.72h内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术中根据动脉瘤的形状、大小选择合适的支架及微弹簧圈栓塞.92枚动脉瘤中,致密填塞81枚,瘤颈残余4枚,填塞不充分2例,未作栓塞处理(非重要动脉瘤)5枚.结论血管内治疗急性期破裂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可作为其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1.
贾峥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6,12(28):2691-2692
随着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GDC)栓塞术的不断完善与改进,其安全、微创、有效的特点已经成为颅内动脉瘤的一种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是宽颈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仍是难题之一,单纯微弹簧圈治疗会出现栓塞率低、复发率高,还有导致载瘤动脉闭塞的风险,部分患者甚至无法实施介入治疗[1].相继出现的Remodeling技术和三维弹簧圈篮筐编制技术使得部分宽颈动脉瘤得以栓塞,但仍不能完全解决这一难题.而今,自Higashida等[2]1997年率先报道了采用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1例颅内椎动脉梭形动脉瘤以来,支架技术在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已逐渐开展起来,并成为梭形、宽颈动脉瘤的重要治疗手段.此后,采用血管内支架置入结合后续的弹簧圈栓塞治疗,使这类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成为可能[3].我科采用的新型Neuroform Ⅱ型专用颅内支架结合生物活性Matrix弹簧圈治疗宽颈动脉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其的相关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患者的术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动脉瘤为动脉壁薄弱处的病理性膨出[1],是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最常见原因.血管内介入可解脱式弹簧圈栓塞术以其操作简单、侵袭性小、术后反应轻、感染机会少、安全性高等成为现代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最先进的治疗手段之一[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期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临床效果。方法对近半年来收治的Ⅱ.Ⅳ级破裂动脉瘤10例,均在急性期(3d内)行血管内治疗。结果对于急性期破裂出血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可根据瘤体的部位,性状采用血管内治疗与综合治疗措施相结合的方法,能明显降低动脉瘤患者的死亡率和病残率,改善患者的预后。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可靠,创伤微小,适应症更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性铂弹簧圈(GDC)栓塞治疗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3例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动脉瘤后使用Seldinger’s技术,通过微导管放置GDC栓塞颅内动脉瘤。【结果】成功栓塞3例颅内动脉瘤,均为100%栓塞。[结论]GDC是栓塞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较理想的方法,其较为安全可靠.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颅内动脉瘤是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的最常见原因,临床上致死、致残率高.对于颅内动脉瘤的处理,外科手术带来的创伤和术中动脉瘤破裂带来的危险使患者和医生面临着艰难抉择.目前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已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之一.我科自2006年以来对32例颅内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颅内动脉瘤特别是颅内巨大动脉瘤,在以往被认为不治或难治之症,并且,瘤体的破裂及死亡率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的[1].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行动脉内栓塞,可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及手术的安全性,但是,栓塞后出现的各种并发症,也是不可忽视的.我院从1999年10月~2001年10月经股动脉插管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46例,栓塞材料采用电解可脱式弹簧圈(GDC),术后通过密切的病情观察及相关的处理,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颅内动脉瘤病人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栓塞后即刻行脑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腔填塞满意,栓塞成功率为100%;其中栓塞达100%者73例,栓塞达95%者23例,栓塞90%者2例;术后半年复发6例,死亡2例。[结论]加强颅内动脉瘤病人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云 《全科护理》2010,8(4):319-321
[目的]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颅内动脉瘤病人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栓塞后即刻行脑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腔填塞满意,栓塞成功率为100%;其中栓塞达100%者73例,栓塞达95%者23例,栓塞90%者2例;术后半年复发6例,死亡2例。[结论]加强颅内动脉瘤病人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9.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导致脑血管局限性瘤样突起,临床常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内血肿以及出血后血管痉挛发生的脑梗死,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手术方法主要有3种:开颅手术、经皮穿刺栓塞及颅外结扎颈内动脉.到目前为止,动脉瘤栓塞及开颅手术夹闭是动脉瘤最有效的治疗手段[1].由于三维CTA,MRA等血管成像技术、栓塞方法及栓塞材料的进步,血管内介入治疗手术适应证不断扩大,手术时机、血管造影技术及栓塞方法和材料等方面发展迅速,本文就此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动脉瘤栓塞术已成为治疗的重要手段,在栓塞宽颈动脉瘤过程中,弹簧圈容易移位或逃逸出瘤腔,导致严重后果。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是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治疗技术,目前释放支架和微导管到位次序一般有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