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颗粒细胞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 ,68岁。发现左侧前臂包块 5年伴轻压痛。查体 :左侧前臂近端挠侧皮下可见一直径 3cm大小的肿块 ,与皮肤界限不清 ,质硬 ,活动性差。手术切除送病理。病理检查 巨检 :分叶状肿物一个 ,体积 2 5cm× 1cm× 1cm ,切面灰白 ,部分区域灰黄色 ,质较硬 ,均质 ,边界不清 ,无包膜。镜检 :瘤细胞体积大 ,圆形、卵圆形或多角形 ,排列较紧密 ,被梭形细胞、胶原纤维或血管分隔成大小不一的巢索状 (图 1 )。瘤细胞境界清楚或不清楚 ,部分呈合体细胞状 ,胞质丰富 ,呈嗜酸性颗粒状 ,多数颗粒小而一致 ,少数颗粒较大呈圆形小滴状红染小体 …  相似文献   

2.
有嗜酸性颗粒状胞质的乳腺肿瘤(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3 富含酶原颗粒的癌3 1 腺泡细胞样癌 乳腺腺泡细胞样癌 (aciniccell likecarcinoma)属于涎腺样乳腺肿瘤一类 ,Roncaroli等(1 996年 )报道第 1例 ,至今文献只报道 2例。3 1 1 病理改变 肿瘤为实性、巢状或腺泡状 ,癌细胞也可形成小腺管样结构 ,与微腺腺病 (致密纤维性间质或脂肪组织中的圆形开放小腺体 )类似。肿瘤性腺体内衬单层细胞 ,腔内常有浓缩红染分泌物 ,腺体缺乏基膜。瘤细胞大 ,立方状至多边形 ,细胞界限清楚 ,胞质丰富淡红至嗜酸性颗粒状 ,颗粒从小而细至粗而大不等 ,核圆—卵圆形且较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副神经节瘤的细胞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4例副神经节瘤病例分别来自穿刺细胞学2例,术中刮片细胞学2例。行常规HE染色,光镜观察其细胞学特点,并与涎腺肌上皮瘤、小细胞性神经内分泌癌、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和恶性黑色素瘤等细胞学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4例涂片细胞学量较丰富,以较单一的松散性排列的细胞为主,可见少量胞质或无胞质,细胞核呈卵圆形或长梭形,染色质细颗粒状,可见小核仁,偶见明显增大的核仁,胞质内包涵体少见,刮片细胞学中可见分枝状的血管腔隙样结构,长杆状支持细胞偶见。而浆细胞样肌上皮瘤多呈胞质较宽的单一性细胞散在性分布,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瘤细胞呈无粘连性单一性增生,恶性黑色素瘤多表现为明显增大的嗜酸性核仁,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细胞学涂片背景可见明显凝固性坏死,与副神经节瘤易于区分。结论副神经节瘤的细胞学涂片有其独特特点,细胞学检查有助于副神经节瘤的术前或术中诊断,但发生在血管旁的副神经节瘤需严格掌握其穿刺细胞学适应征。  相似文献   

4.
乳腺颗粒细胞瘤1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慧 《临床医学》2005,25(9):70-71
目的探讨乳腺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乳腺颗粒细胞瘤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免疫组化观察并文献复习。结果组织学特点:瘤细胞体积大,圆形或多边形,胞浆丰富充满嗜酸性颗粒,细胞核小,免疫组化染色显示:S-100、NSE均阳性,不表达CKpan、ER、PR。结论乳腺颗粒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在冰冻切片时易与乳腺癌混淆,其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标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眼眶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1例发生于右侧眼眶的颗粒细胞瘤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观察其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34岁。以右侧眼球活动受限伴视物模糊3年为主要症状。MRI示右侧眼眶内软组织肿块。镜下观察大部分瘤细胞弥漫生长,细胞边界不清,局部瘤细胞排列成小巢状,瘤细胞体积大,胞质内含有丰富、粗大的嗜酸性颗粒,个别细胞胞质见较大的圆形小滴(嗜酸性小体),局部可见片状泡沫细胞,肿瘤细胞核小,圆形、卵圆形位于中央,个别核增大,核不规则,有轻度异型性,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少见,增殖活性低。免疫组化:S-100、CD56、CD68和vimentin(+),α-IN弱(+),Ki-67阳性指数为1%,而CK、EMA、GFAP、nestin、Syn、Cg A、SMA、actin、desmin和HMB45均为(-)。结论眼眶颗粒细胞瘤罕见,需与副节瘤、脑膜瘤、神经鞘瘤、低级别胶质瘤、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等进行鉴别,其确诊需结合临床、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6.
喉神经内分泌癌3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道 3例喉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 ,并探讨其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对 3例喉神经内分泌癌进行光镜、电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3例肿瘤均位于声门上会咽区 ,大体直经 <3cm ,2例呈息肉状。光镜检查 2例肿瘤以巢团状结构为主 ,瘤细胞胞质丰富 ,嗜酸性 ,核分裂象易见 ,有坏死。 1例以小梁状结构为特征 ,瘤细胞较小 ,分裂象罕见 ,无坏死。免疫组化标记显示瘤细胞CgA、Syn、CK(AE1)及NSE( ) ,S 10 0、HMB4 5及GFAP(- )。电镜观察瘤细胞间有细胞连接复合体、细胞内腔及神经内分泌颗粒。结论 喉神经内分泌癌是少见的恶性肿瘤 ,形态学上应当与喉的低分化鳞癌、副节瘤、无色素性黑色素瘤等相鉴别。免疫组化标记及电镜观察对于鉴别诊断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 ,30岁。发现右侧腋下肿物半年 ,无症状。手术切除。病理检查 巨检 :肿物大小 1 8cm× 1 5cm× 1cm。外覆脂肪组织。切面灰白色、质韧 ,与周围组织分界尚清。镜检 :瘤细胞由梭形细胞和圆形细胞组成 ,核呈梭形或圆形 ,可见细小核仁 ,部分细胞可见核沟 ,分裂象可见。胞质嗜酸性或透明 ,梭形瘤细胞排列成束状 ,透明细胞平铺排列 ,其间有过渡 (图 1) ,多次切片未见腺体 ,亦未见瘤细胞坏死及浸润周围组织。瘤组织周围可见副乳组织。免疫组化 :CK( - )S 10 0和SMA( +) (图 2 )。病理诊断 :副乳肌上皮瘤。讨论 肌上皮瘤多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原发性中耳类癌复发进行病理分析。方法 将活检标本作组织学(HE 染色)、组织化学(奥辛蓝、PAS、嗜银染色)、免疫组化染色(SP 法)检查。结果 组织学,前后两次活检种瘤形态一致,主要由实体小梁状及腺管状两种结构组成,瘤细胞异形性小,未见核分裂,但可见肿瘤呈浸润性生长。组织化学,奥辛蓝(AB)、过碘酸雪夫氏反应(PAS)染色阴性,嗜银染色胞浆内可见嗜银颗粒。免疫组化,突触素(Syn)、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CK)弥漫阳性,嗜铬蛋白(CgA)灶性阳性,溶菌酶(Lyz)阴性。结论 原发性中耳炎癌的病理诊断必须结合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或电镜检查才具有诊断价值,同时要与中耳腺瘤和中耳副节瘤等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9.
特殊类型乳腺癌(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1 浸润性筛状癌浸润性筛状癌 (invasivecribriformcarcinoma ,ICC)是浸润性导管癌的一种特殊亚型 ,常伴有小管癌。1.1 病理改变 ICC的浸润成分呈筛状 ,和筛状导管内癌的形态类似。纤维胶原性间质内有卵圆 -不规则形癌细胞团块 ,肿瘤细胞分化比较好 ,较为均匀一致 ,核分裂少。瘤细胞团内有网格状圆 -卵圆形边界清楚的腺腔样空隙 ,腔内可有多少不等的分泌物和微钙化 (图 1)。粘液染色腔内分泌物阳性。Grimelius染色瘤细胞内不含有嗜银颗粒。电镜下也没有神经内分泌颗粒。瘤细胞团周围没有肌上皮…  相似文献   

10.
肺嗜酸细胞腺癌的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嗜酸细胞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运用光镜、电镜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1例肺嗜酸细胞腺癌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组织病理学特点:肿瘤无包膜,浸润性生长,明显坏死,瘤组织由含有嗜酸性颗粒胞质的细胞构成,细胞和核显著多形性。免疫组化:CK(+)、EMA、Syn、CgA和S-100(-)。电镜:瘤细胞胞质内充满大量线粒体,无神经内分泌颗粒。结论 肺嗜酸细胞癌是一种极其少见的恶性肿瘤,形态学上应与肺的嗜酸细胞性类癌、嗜酸细胞腺瘤、转移性嗜酸细胞腺癌等相鉴别,免疫组化染色和电镜观察在该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肺嗜酸细胞类癌2例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肺嗜酸细胞类癌的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2例肺嗜酸细胞类癌的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2例肺嗜酸细胞类癌的组织病理学特点:瘤细胞胞质内有多量嗜酸性细颗粒。免疫组化:角蛋白、NSE、CgA、Syn呈阳性表达,S-100呈阴性表达。电镜:瘤细胞胞质内见多量神经内分泌颗粒和增多的线粒体。结论 肺嗜酸细胞类癌具独特的病理学特点,免疫组化和电镜结果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道1例发生在肾的罕见色素性副神经节瘤,探讨其形态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染色,光镜和电镜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肿瘤位于左肾皮、髓质交界处,直径5cm,有包膜,黑褐色。光镜下瘤细胞呈上皮样,圆形、多边形,胞质嗜酸性或空泡状,排列成巢状、腺泡状,间质富含血管呈器官样结构,瘤细胞胞质及间质内见多量色素颗粒沉积。特染网状纤维包裹瘤细胞团成巢状,胞质内见PAS阳性的玻璃样小体,苏丹Ⅲ染色显橙红色。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Syn、CgA、NSE、NF( ),显示S100蛋白支持细胞( ),而CK、EMA、Vim、HMB45、Des、HHF35和CD34(-)。电镜下胞质内见神经分泌颗粒。结论色素性肾副节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器官样结构及神经内分泌标记是其诊断的主要依据,要注意与其形态相似的良性或恶性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3.
有嗜酸性颗粒状胞质的乳腺肿瘤(一)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乳腺具有嗜酸性颗粒状胞质的肿瘤有多种类型,从超微结构上可分为:①富含大汗腺小泡和颗粒的癌:大汗腺癌和肌母细胞样癌;②富含黏液颗粒的癌;分泌型癌和黏液细胞癌;③富含酶原颗粒的癌;腺泡细胞样癌;④富含神经内分泌颗粒的癌:嗜酸性神经内分泌癌;⑤富含线粒体的癌:嗜酸细胞癌和伴肌上皮分化的癌;⑥富含溶酶体的肿瘤:颗粒细胞瘤和具有嗜酸颗粒状胞质的平滑肌瘤。主要计论以上肿瘤的病理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副神经节瘤诊断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是指体内散在分布的,与交感或副交感神经有联系的嗜铬或非嗜铬的神经上皮样细胞团.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嵴细胞的肿瘤,主要分布于头颈、纵隔、肾上腺及腹膜后等有副神经节聚集的部位,临床上较为少见.本文总结近10年中外文献报道,归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例 1 男性 ,2 3岁。右内踝包块 10余年 ,近年增大 ,伴反复溃疡出血。临床诊断 :脂肪肉瘤或滑膜肉瘤 ?遂行手术切除。术中见肿块位于皮下与腱膜之间 ,6cm× 6cm× 4cm大小 ,与周围组织有粘连。病理检查 巨检 :灰白色肿瘤组织 3cm× 1.5cm× 1.2cm ,无包膜。切面灰白色间杂局灶黑色 ,质软。镜检 :肿瘤位于真皮及皮下组织 ,呈浸润性生长。瘤细胞形态较一致 ,密集 ,呈较纤细或稍肥胖的梭形 ,瘤细胞境界不清 ,胞浆较少 ,嗜酸性 ,核呈梭形 ,可见核分裂 1- 3个 /10HPF。大多数瘤细胞围绕小血管或胶原纤维呈车辐状排列 ,少数呈旋涡…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 ,59岁。 7年前出现右面颊部包块 ,有触痛。病理诊断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再就诊时 ,右颌下 ,颏下 ,皮下均有结节 ,境界清楚 ,0 2~ 3cm大 ,质中等硬 ,行两部位FNAC检查 ,并切除病检。病理检查 肿瘤由红染的黏液样基质和散在分布的肿瘤细胞构成 (图 1 ) ,瘤细胞外观多形性 ,呈蝌蚪状、多突状、带状和分支状。胞质丰富 ,淡蓝色 ,含嗜碱性细颗粒 ,可见小空泡 ,核圆或卵圆形 ,居中或偏位 ,轻度大小不一 ,染色质疏松网状 ,有一个或多个小核仁 ,核内可见包涵体结构 (图 2 ) ,双核多见 ,偶见多核瘤细胞。Vim及CD31 (+)。病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乳腺颗粒细胞瘤(GCT)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复习1例乳腺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 1例GCT无特殊临床症状及体征,细胞境界清楚,胞体宽大,胞浆丰富,充满大的嗜酸性颗粒,浸润性生长,瘤细胞S-100(+),PAS(+),VIM(+),CEA(-).结论 乳腺颗粒细胞瘤少见,临床、细胞学及冰冻快速病理检查均易误诊为恶性肿瘤,应提高对此疾病的认识,减少不必要的扩大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总结原发性膀胱恶性类癌的临床、病理形态学特点、诊断及其预后。方法 对4例原发性膀胱恶性类癌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嗜铬素A(Chromogranin A,Chr)、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等,其中3例电镜观察。结果 4例原发性膀胱恶性类癌临床表现均为肉眼血尿,无类癌综合征。瘤细胞大小较一致,胞核圆形、椭圆形或梭形,较深染,可见核分裂象及坏死。胞浆较宽广,嗜酸性。瘤细胞呈腺泡状、梁状、实性片状排列。免疫组织化学Chr、Syn、NSE二种或二种以上阳性。电镜下瘤细胞胞浆内可见内分泌颗粒。结论 原发性膀胱恶性类癌是一种少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其诊断依靠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观察。临床分期是决定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 ,50岁。发现右大腿内侧包块半年。检查 :右大腿内侧中上段触及一包块 ,突出皮肤 ,约 6cm× 5cm× 4cm大小。术中见肿瘤位于表皮下真皮层内 ,完整切除送检。病理检查 巨检 :肿块体积 5cm× 4cm× 3cm ,包膜完整 ,切面实性 ,灰白灰褐色相间 ,见多个小出血囊。镜检 :瘤组织由成片的组织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充满血液的腔隙组成 (图1 )。腔大小不等 ,内壁无内皮细胞 ,由肿瘤细胞围绕形成 ;腔间为成片或成团的组织细胞。细胞质丰富嗜酸性 ,无明显异型性 ,核分裂象偶见 ,其间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着 (图 2 )。免疫组化 :vime…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乳腺颗粒细胞瘤进行组织形态学、影像学和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文献。结果左乳内上象限触及2 cm×2 cm质硬包块。瘤细胞体积大,圆形、多边形或梭形,胞浆丰富嗜酸性颗粒状,呈实性巢团或条索状排列,浸润性生长。抗淀粉酶PAS阳性,免疫组化染色瘤细胞S-100、NSE、Vimentin(+),CK、EMA、myoglobin、ER和PR均(-)。结论乳腺颗粒细胞瘤少见,临床、影像学、细胞学和冷冻快速切片均易误诊或漏诊,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