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目的: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原因,探讨甲状腺癌首次及再次手术合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2年8月收治的57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再次手术方式为残留甲状腺全切并中央区淋巴结清除,根据术中病理检查结果确定是否行颈侧区淋巴结清除或功能性颈淋巴结清除术。结果:术后石蜡切片病理证实,腺体肿瘤残留率51.2%(22/43),转移淋巴结残留率57.9%(33/57)。术后暂时性和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分别为5.3%(3/57)及1.8%(1/57)。暂时性甲状旁腺损伤发生率为14.0%(8/57),无永久性甲状腺旁腺损伤。结论:对怀疑有肿瘤残留或复发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应再次手术,手术方式应予残余甲状腺切除并中央区淋巴结清除和(或)颈侧区淋巴结清除,首次手术确诊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最好行甲状腺全切并中央区淋巴结清除术,或加行颈侧区淋巴结清除术。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癌诊断及复发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诊断及与术后复发有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3月至2006年2月期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收治的256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235例(91.8%),滤泡状癌11例(4.3%),髓样癌7例(2.7%),未分化癌3例(1.2%)。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患侧腺叶+峡部+对侧甲状腺腺叶大部切除+病变侧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明确颈淋巴结转移或肿块明显外侵者,则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对多灶癌或双腺叶癌者则施行双侧甲状腺全或近全切除,单或双侧Ⅵ区颈淋巴结清扫或一侧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对侧Ⅵ区颈淋巴结清扫术。228例患者有完整的术后随访资料,随访3~9年,平均随访(6.5±1.3)年。随访期间14例发生复发或转移,其中6例死亡,死亡原因均为术后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甲状腺癌最主要的检查方法,肿块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肿块性质的判断准确率高,可靠性强。淋巴结转移率与原发病灶直径有关,肿瘤病理类型、分期、肿瘤外侵程度、淋巴结转移度、年龄及初次手术方式的选择与术后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3.
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再次手术治疗的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60例,首次手术行单侧腺叶手术的39例(65%),再手术时29例行对侧腺叶部分切除,5例行患侧腺叶全切加对侧腺叶部分切除,5例行双侧腺叶大部分切除。首次手术行双侧腺叶手术21例,再手术时16例行一侧腺叶全切加对侧腺叶部分切除,5例行双侧腺叶大部分切除。结果60例患者中,再手术后发现甲状腺癌10例(16.7%),15例(25%)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2例,永久性低钙血症2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5例。再次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5%,高于首次手术(6%)(P<0.05)。结论甲状腺良性疾病再手术是安全可行的;但手术者应遵循手术原则与手术方式,小心细致,尽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均行手术治疗辅以内分泌治疗,11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中,乳头状癌88例(80.0%),滤泡状腺癌22例(20.0%);淋巴结转移者22例(20.0%)。手术方式包括单侧病变行患侧腺叶 峡部及对侧大部切除60例(其中功能性颈清扫12例),患侧腺叶 峡部切除29例(其中功能性颈清扫7例);双侧病变行一侧腺叶 峡部及对侧大部分切除18例(其中功能性颈清扫5例),甲状腺全切除术 双侧颈清扫2例;1例肺转移患者行甲状腺全切及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行131I内放射治疗。98例术后随访,10年生存率91.8%。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较好,治疗关键是正确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3年至2000年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全组均行手术治疗辅以内分泌治疗,76例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病理示乳头状癌66例(86.8%),滤泡状腺癌10例(13.2%)。淋巴结转移者46例(60.5%)。手术方式包括单侧病变行患侧腺叶加峡部及对侧大部切除45例(其中行功能性颈清扫术42例),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12例(其中行患侧功能性颈清扫术10例);双侧病变行一侧腺叶 峡部及对侧大部切除加双侧功能性颈清扫术10例,甲状腺全切术加双侧颈清扫术9例(其中3例一侧功能性清扫、另一侧根治性清扫);2例肺转移患者行甲状腺全切及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行131I内放射治疗。74例获得随访,随访5~14年,中位随访时间7.8年,其中6例获得10年以上随访,5年生存率97.3%,10年生存率83.3%。结论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较佳,治疗的关键是正确根据其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癌复发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45例甲状腺癌术后复发病例,男15例,女30例。平均年龄37.5±5.6岁,20例甲状腺叶复发肿物,33例颈淋巴结复发癌,3例远处转移,1例由放射性~(131)I扫描诊断。再次手术37例,再复发行第3次和第4次手术分别有7例和1例。根治性手术后腺叶肿瘤复发率仅16%,腺叶次全切除和单纯肿瘤切除术后腺叶肿瘤复发率76%。颈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后复发早,各种手术方式与颈淋巴结癌复发率无相关性。通过对复发时间和夏发征象的分析,探讨了手术方式、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和年龄、性别与甲状腺癌复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总结甲状腺微小癌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30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病例均行手术切除,其中24例(80.00%)术中冰冻切片证实,6例(20.00%)术后病理确诊。24例中,单侧甲状腺腺叶加峡部切除术加中央区颈淋巴结(VI)清扫术14例;双侧甲状腺全切7例;单侧腺叶、峡部切除术加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3例。术后病理确诊的6例均采用一侧腺体大部切除。全组30例无手术死亡和术后并发症,随访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单侧甲状腺腺叶及峡部切除是甲状腺微小癌手术治疗较理想的术式;有淋巴结转移者同时行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甲状腺癌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78例甲状腺癌术前B超检查均发现甲状腺内实性或囊实性结节,其中结节内伴微钙化灶者47例(60.3%)、具有丰富血流信号者59例(75.6%)。术中冰冻切片检查42例,阳性率为90.5%。术后病理报告乳头状癌60例(76.92%),滤泡样癌18例(23.08%),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17例(21.79%),肿瘤浸润包膜13例(16.67%),其中侵出包膜外6例(7.69%)。手术方式主要采取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及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甲状腺癌局部或患侧叶切除术后行二次手术者3例。结论 B超检查提示甲状腺结节内微钙化灶及较丰富血流信号对甲状腺癌的术前诊断有重要提示意义,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是确诊甲状腺癌的最佳方法,是降低误诊率、避免二次手术及手术并发症风险增加的重要措施。患叶+峡部+对侧大部切除是甲状腺癌的主要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可手术甲状腺癌热消融后再手术的治疗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4年2月至2015年7月期间,热消融治疗同时穿刺后病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再手术患者11例资料。单侧腺叶加峡部切除8例,全甲切除3例,都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其中1例行同侧择区颈淋巴结清扫术。 结果中央区淋巴结未转移3例,转移患者8例,占72.73%(8/11)。消融侧甲状腺组织有残留乳头状癌病灶2例(2/11,18.18%)。11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平均3~18个月,平均7.8个月,所有患者未再复发和转移。 结论可手术的甲状腺癌不宜行消融治疗。热消融达不到肿瘤根治的效果,甲状腺结节消融治疗需要严格规范,再次手术可取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总结1993年12月~2002年1月53例术中及术后发现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其中甲状腺微小癌42例。结果 53例中2例合并对侧癌变,3例伴有颈淋巴结转移。术中冰冻切片诊断甲状腺癌35例,术后病理证实甲状腺癌18例。35例行一侧腺叶全切除加峡部切除术,7例加颈淋巴结清扫术,其余行一侧腺叶全切除和一侧或两侧腺叶次全切除。随访35例,时间2月~96月,平均46月,2例复发,无死亡。结论 甲状腺微小癌术前诊断率较低。微小癌应予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1.
分析2种术式治疗低危单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效果。2013年9月—2015年9月,甲状腺癌120例,分为全切组和腺叶切除组各60例,全切组行甲状腺完全切除术和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腺叶切除组行患侧甲状腺切除和峡部切除加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出血、甲状腺功能、甲状旁腺功能及喉返神经损伤、术后复发等指标,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显示,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术中,复发情况和各指标影响不大,腺叶切除患者术后甲状腺功能、甲状旁腺功能、喉返神经的损伤明显少于全切组患者,结果表明,腺叶切除手术与全切手术的术中情况及术后复发情况基本相同,但能够明显减少术后甲状腺及甲状旁腺功能降低发生率,降低喉返神经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Shi L  Cheng B  Qu XC  Liu CP  Huang T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3):871-873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再次手术原因,探讨再次手术的时机和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6年8月间收治的72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再次手术原因主要为首次手术不当致肿瘤残留、肿瘤复发或颈淋巴结转移和^131Ⅰ治疗前的甲状腺清除。再次手术方式:病灶≤2cm的单个肿瘤,行患侧加峡部切除;其余行双侧甲状腺全切;怀疑及确诊为淋巴结转移者,加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结果术后病理证实,腺体肿瘤残留率47.1%(32/68),淋巴结肿瘤残留率81.4%(35/43)。术后暂时性和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分别为5.6%(4/72)及1.4%(1/72)。暂时性和永久性甲状旁腺损伤发生率分别为26.4%(19/72)及1.4%(1/72)。结论对于有肿瘤残留或复发的甲状腺癌患者,再次手术是必要的。最佳手术方式是双侧甲状腺全切加中央组淋巴结清扫和术中冰冻切片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与小儿甲状腺癌发病有关的因素、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12例小儿甲状腺癌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12例小儿甲状腺癌中,术前同位素扫描10例;冷、凉结节8例,其中1例3次手术后肿瘤复发,复查发现转变为温结节;温结节2例。染色体检查2例无异常。病理类型为乳头状腺癌7例,滤泡状腺癌3例,混合癌2例,合并颈淋巴结转移8例。全组均行手术治疗:双侧腺叶全切+峡部切除2例。患侧腺叶全切+峡部切除3例,患侧腺叶全切+峡部切除+对侧大部分切除6例,双侧腺叶部分切除+峡部切除1例。全组均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后随访10例,无死亡。结论小儿甲状腺癌分化良好,预后佳。甲状腺良性肿瘤术后反复复发或同位素扫描性质改变,应高度警惕恶变可能。手术方式应根据术中病理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方法。方法 48例均行手术治疗,据病理组织类型、肿瘤大小、病变范围、年龄和颈部淋巴结转移选择不同术式。单侧分化型甲状腺癌行患侧甲状腺及峡部切除或加对侧甲状腺部分切除;双侧者行全甲状腺切除,保留背侧部分组织;高危患者(年龄>45岁,肿瘤>4 cm)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辅以内分泌治疗。结果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术12例,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术+对侧腺体部分切除术34例,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2例,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16例,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18例。术后发生神经损伤及甲减3例,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5 a以上者44例,无死亡病例,颈部淋巴结转移4例,无远处转移病例。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应根据病理组织类型、肿瘤大小、病变范围、年龄和颈部淋巴结转移选择不同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探讨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据此确定个性化治疗策略。2016年2月—2018年2月,甲状腺癌患者138例,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依据病理类型(乳头状癌病例74例、滤泡状癌病例45例、乳头状合并滤泡状癌病例19例)、临床资料及周围浸润情况和淋巴结转移程度决定患者手术方式,再根据手术方式确定后续治疗方式。138例患者中单侧病变111例、双侧病变27例,单侧病变采取患侧腺叶切除手术,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手术,患侧腺叶、峡部、对侧大部分切除手术等,双侧病变采取一侧腺叶、峡部、对侧大部分切除手术,甲状腺全切除手术;术后行个性化治疗方式。复发率为1.45%。对于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分析,有助于确定甲状腺癌个体化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无颈侧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根治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研究本院收治的无颈侧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2例患者中,男35例,女97例.年龄18~62岁,中位年龄34.2岁.病理类型均为乳头状癌.所有患者均行包括中央组淋巴清除在内的患侧叶甲状腺和峡部一体切除的甲状腺癌根治手术.喉返神经损伤率为4.5%(6/132),除外肿物侵犯神经引起的损伤,由手术分离造成的损伤率为1.6%(2/128).Ⅵ区淋巴结转移81例,转移率61.4%. 结论无颈侧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其甲状腺一侧腺叶+峡部+同侧Ⅵ区淋巴脂肪组织应归为一体切除,颈段喉返神经的游离是保证连续整块切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全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全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经验并评估其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11月至2009年7月行乳晕腋窝入路全内镜下甲状腺癌手术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全部25例患者均在全内镜下成功实施甲状腺根治性手术,11例行患侧腺叶全切,14例行患侧腺叶全切加峡部及对侧腺叶大部分切除;7例术中清扫淋巴结.术后病理诊断均证实为分化型甲状腺癌(乳头状癌23例,滤泡状癌2例),中位随访时间28.0月(5~58月),无手术并发症,无复发病例,全部患者对美容效果满意.结论 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手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是一种兼顾安全性,可行性及美容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探讨上海浦东新区外科治疗的甲状腺疾病类型分布及手术方式。收集我院手术治疗的1031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09例,女性722例。手术方式包括一侧腺叶切除、次全切除、结节摘除、患侧全切加峡部对侧次全切除、患侧腺叶全切除术以及甲状腺全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分析构成比:结节性甲状腺肿581例(56.32%)、甲状腺腺瘤218例(21.14%)、甲状腺癌181例(17.56%)、桥本病27例(2.67%)、单纯性甲状腺肿13例(1.24%)、其他疾病11例(1.07%)。术后并发症41例,发生率为3.98%。上海浦东新区外科治疗的甲状腺疾病中以结节性甲状腺肿最多,甲状腺腺瘤次之,甲状腺癌第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甲状腺峡部乳头状癌手术切除的范围。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和远洋分院自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8例甲状腺峡部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中20例(71.43%)双侧中央区淋巴结均发现转移,8例(28.57%)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未发现转移。13例术前伴双侧甲状腺多发结节者,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4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伴结节性甲状腺肿,其中1例发现微小癌。3例术前伴一侧多发结节者,为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有3例出现暂时性声嘶,7例发生暂时性低钙血症。结论 甲状腺峡部乳头状癌行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是必要的;对伴双侧甲状腺多发结节者,同时行甲状腺全切除术;但对仅峡部单发癌结节或一侧腺叶多发结节者,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或结节侧腺叶切除及对侧无结节侧腺叶次全切,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甲状腺良性结节手术后复发的再治疗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探讨甲状腺良性结节手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和再治疗原则。方法 对我院18年中51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手术后临床复发者的病理、手术适应证、术式以及再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甲状腺良性结节手术后复发与病变性质、单发或多发、手术适应证的掌握及术式的选择密切相关。51例复发者中结节性甲状腺肿29例,甲状腺瘤22例;其中行结节摘除21例,腺叶部分切除16例,一侧腺叶次全切除9例,一侧腺叶切除5例。再手术38例,行一侧腺叶切除19例,一侧叶切加对侧次全切除3例,一侧次全切除7例,双侧次全切除9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随访32例再手术者,平均7年,仅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再复发。结论 对甲状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正确诊断、明确病变的单发或多发,严格掌握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手术适应证,并废弃结节摘除和腺叶部分切除术可降低复发率和再手术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