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顶狨(Saguinus oedipus oedipus)属灵长目狨猴科,产于南美哥伦比亚的西北部。1973年起被列为世界珍稀濒危物种之一。棉顶狨(简称棉狨)具有小型灵长类实验动物之优点,近年来已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多项研究。因此,开展狨猴的实验室饲养与繁殖研究十分必要。由于棉狨的妊娠期长(平均166d以上),两胎间隔期长(10~12个月),流产、死胎率和婴幼猴死亡率高,因此棉狨的繁殖较其他狨猴(如普通狨猴)困难,特别是笼生棉狨(captiveborn)抚育仔猴,其难度更大。我所于1988年7月从英国引进3对棉狨,计划由此建立一个实验室繁殖群体。3年来,3对棉狨已完全适应本实验室的饲养环境。现将棉狨的饲养管理及繁殖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白髭狨猴(S.mystax)是生长于南美亚马逊河流域的一种小型灵长类动物,被认为是甲肝病毒研究的理想模型。我所曾于1986年从美国迈阿密灵长类中心引进一批从秘鲁野外捕获的白髭狨猴。现将14例死亡狨猴的尸检和病理学观察结果作一报道。材料和方法一、动物自然死亡的14只白髭狨猴,雌雄各7只,体重500~700克。运输途中死亡2只,检疫期第1周内死亡2例,其余10例分别于饲养驯化的第4至第12个月内死亡。二、饲养条件分笼饲养,引进初期每天饲喂进口狨猴饲料(Zu/Preem,MARMOSET),以后逐步改用自制的狨猴饲料,其营养成份能够满足狨猴的  相似文献   

3.
48只普通棉耳绒猴死亡病因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1999年夏初,某单位动物中心饲养的普通棉耳狨猴(TheCommonCotton-earedmarmoset,CallithrixJacchus),英文俗名又称普通狨猴或簇耳狨猴(Commonortuftedearmarmoset)大批死亡,共计48只,病死率达33%,所患疾病呈爆发性、流行性的特点,症状为食欲下降,精神萎靡,卡他症状等,抗菌素治疗无效。发病至死亡的病程约为7d左右。细菌学检查未发现致病菌。为了明确死亡原因,我们进行了病毒学的检查,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取已死亡经-20℃冷冻保存的四只狨猴,碘酒、酒精常规消毒胸部,无菌方法取出肺脏约1cm×1cm×1cm大小,无菌生理盐…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卫生防疫站实验动物室饲养的世界珍贵实验动物南美髭狨猴(Saguinus mystax》,于1986年12月19日顺利地壹胎产下两仔,目前母狨猴与仔狨猴健康情况良好。这是南美髭狨猴首次在我国安家落户,繁殖后代。南美髭狨猴是开展研究肿瘤和甲型肝炎等疾病的理想实验动物。这种狨猴家养繁殖不易。今年三月市防疫站与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协作开展甲型肝炎疫苗实验研究,通过美国泛美卫生组织,从南美秘鲁进  相似文献   

5.
狨猴是一种适用于肿瘤学和病毒学研究的小型灵长类实验动物,本文主要介绍为配合甲肝病毒试验所进行的血常规和部分肝功能生化测定。材料和方法对4只雄性普通狨猴(CALLITHRIX JACCHUS)共进行3个月的实验,平均每2星期采血一次,时间均在上午,每次每只狨猴的采血量不超过3ml。4只狨猴的年龄在2~3岁,平均体重见表-1所示。测定的项目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WRIGHT’S染色);血红蛋白浓度(沙利氏比色法),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出、凝血时间;谷丙转氨酶(sGPT);谷草转氨酶(sGOT);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从南非引进普通狨猴和实验室人工繁殖饲养的狨猴进行传染病的检验,通过比较分析,以获得普通狨猴的传染性疾病的检疫指标.方法 对动物分别进行了血浆甲型肝炎病毒检测、肝脏B超检测、结核杆菌皮肤检测、肠道寄生虫检查、粪常规及肠道致病菌检查、皮肤及口腔疱疹病毒检测等.结果 所有待检狨猴均未出现甲肝、结核杆菌、肠道寄生虫致病菌、疱疹病毒的阳性感染.结论 经该传染病检验方法的检测,所有动物均未感染传染性疾病,且方法安全有效,适合作为普通狨猴的传染病初筛方法.  相似文献   

7.
狨猴属于灵长目(Primates),猿猴亚目(Simiae),阔鼻下目(Pcatyrrhines)狨科(Callithricidae或Hapalidae),约有3属35种及许多具有生育力杂交种。最早在西方国家作为私人玩赏动物,至60年代初开始小群繁殖,以估计其用于生物学、医学研究的  相似文献   

8.
普通狨(Callithrix jacchus jacchus)亦称棉耳狨,属狨猴科,狨猴属。原产中、南美洲,有着体型小。性情温顺、实验用途广等特点。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于1988年9月初由西德赠送引进2对种猴,经过近一年的精心管理和饲育,目前都已适应了这里的环境和饲料,2只母猴分别于1989年2月22日和4月23日先后产下2胎,成活4只仔猴。(图) 普通狨孕期为144±2天,多胎发生率较高。这批母猴先后产下的2胎都是1胎3仔,但其中各1只最瘦弱的均被自然淘汰。据观察,这批普通狨的仔猴通常由母猴带领,似与棉顶狨等(犭胥)属狨猴不同。仔猴20天后就能从母猴手中舔咬软食。30天后能从母猴身上爬下来活动,4个月时已基本独立生活,并能摄取本中心自制的颗粒饲料,营养状况良好。目前,4只仔猴都很健康,活泼可爱,性别是3雄1雌。  相似文献   

9.
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狨猴饲育技术研究”课题于1991年9月27日通过了上海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甲型肝炎疫苗的研制是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在甲肝疫苗试制过程中,需以狨猴为动物模型。此外,狨猴已广泛用于其他传染病的研究、计划生育和生殖的研究、肿瘤学、血液学和免疫学的研究。过去我国研究甲肝所用狨猴都是直接从国外引进,既要耗费外汇,又因产地对野生动物采取保护政策,禁捕禁运,要得到狨猴非常不易。为了提供实验用狨猴,促进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本中心从1987年8月起,开展了该课题的工作。课题组成员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鉴定会专家一致认为:该课题成功地为狨猴研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成年狨猴肾脏细胞体外培养的培养体系,并将Cas9编辑系统初步应用于所培养的狨猴肾脏细胞,建立检测sgRNA切割活性的体系。方法取成年的狨猴肾脏,采用贴壁法、消化法得到狨猴肾脏细胞。对细胞进行生长曲线测定、转染试剂(Viafect和Lipo2000)及抗性(嘌呤霉素和杀稻瘟菌素)浓度筛选,将SIRT1的sgRNA质粒和Cas9质粒共转染狨猴细胞,提取基因组并对基因修饰目的片段扩增,并将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结果建立狨猴肾脏细胞体外培养体系;ViaFect转染试剂转染率大于60%;细胞抗性筛选适宜浓度嘌呤霉素4μg/mL,杀稻瘟菌素8μg/mL;测序结果表明,从sgRNA的PAM序列附近开始出现突变峰,证明sgRNA成功引入突变。结论成功建立了狨猴肾脏细胞的体外培养、细胞转染和抗性筛选体系;CRISPR/Cas9可以用于狨猴肾脏细胞编辑,为基因修饰狨猴靶点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48只普通棉耳狨猴死亡病因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夏初,某单位动物中心饲养的普通棉耳狨猴(TheCommonCotton-earedmarmoset,CallithrixJacchus),英文俗名又称普通狨猴或簇耳狨猴(Commonortuftedearmarmoset)大批死亡,共计48只,病死率达33%,所患疾病呈爆发性、流行性的特点,症状为食欲下降,精神萎靡,卡他症状等,抗菌素治疗无效.发病至死亡的病程约为7d左右.细菌学检查未发现致病菌.为了明确死亡原因,我们进行了病毒学的检查,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普通棉耳狨猴 ,又称普通狨猴或簇耳狨猴 ,由于其在种系发生上与人类接近 ,且具有体小 ,繁殖率高 ,易管理等优点 ,70年代被英国科学家实验动物化 ,现已广泛用于医学等多领域的研究。某动物中心自80年代从国外引进该实验动物 ,经过不断的努力 ,目前已形成我国唯一稳定的狨猴饲养规模群体 ,为国家的八五、九五科研攻关课题及基础医学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实验动物。1999年夏季 ,在其饲养的狨猴群体中暴发传染病流行 ,临床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并导致大批动物死亡 ,死亡率达33 %。为寻找病原 ,确定动物死亡原因 ,我们随机选取4只…  相似文献   

13.
狨猴科(Callithricidae)动物产于中、南美洲,分为绢毛猴和柽柳猴2属,共35种,是一类小型的灵长类动物。在自然状态下,终年可交配,一年繁殖1胎,每胎1~3仔,孕期因种类而异。由于本科动物体型小,饲育经济,又具有与人类相似的各种生物学特性,故在生命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髭狨猴(Saguinus mystax),属柽柳猴属,产于秘鲁等地。对甲型肝炎病毒具有独特的敏感性,为研究甲型肝炎不可缺少的理想的实验动物。近年来,已被欧美各发达国家所应用。但是,由于该猴习性凶  相似文献   

14.
狨猴是一种珍贵实验动物,具有体型小、性情温顺、实验用途广等特点,特别是在甲型肝炎的研究中作为敏感的动物模型,得到了国际承认。我国已开始引进和应用。我们对本单位陆引进的4种狨猴:髭狨(Saguinusmystax mystax)、粗足狨(Saguinus oedipus oedipus)、普通狨(Callithrix jacchus jacchus)和棕肩狨(Saguinusfuscicollis illigeri)进行了初步观察与记录。一、环境狨猴属于新大陆猴类,栖息于南美热带雨林。进入实验室后,其对温、湿度的要求仍无明显改变。我们力求模拟自然环境,将温度控制在22~28℃,相对湿度为40~70%,室内用改良型日光谱灯补充自然光照。笼具的设置则根据引进前狨猴的生活习惯,分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30只普通绵耳狨猴的血液学、血清生化指标,对雌雄性别组间进行检验,与狨猴和猕猴测定值比对。方法保持动物清醒状态,后肢静脉采血,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血液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血液学及血清生化指标,测定结果与狨猴和猕猴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血液学指标中,雌雄组间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血清生化检测中雌猴组与雄猴组差异有显著性的指标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显著性,对比国外狨猴群体,本单位饲养的狨猴群体的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中性粒细胞(NEU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球蛋白(GLOB)指标数据明显升高,但与猕猴数据测定值范围相符。结论对本单位饲养的普通绵耳狨猴的血液学和血清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并与狨猴和猕猴相关数据进行比较,为药理、毒理研究以及狨猴疾病诊疗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仙台病毒在分类上属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副流感病毒 1型。仙台病毒过去的名称包括新生儿肺炎病毒 ,日本血凝病毒和D型流感病毒等。在国内普通实验小鼠群中仙台病毒感染非常普遍 ,而未见仙台病毒感染普通狨猴的报道。 1999年夏季 ,天津某高校一个狨猴实验室中暴发仙台病毒感染 ,动物发病率达 80 % ,病死率约 10 %。流行大约持续了一个月。狨猴发病初始均表现为精神不振 ,嗜睡 ,惧冷 ,食欲下降。继续发展表现为鼻腔出现分泌物 ,呼吸加快 ,发热 ,气喘 ,呼吸困难 ,多数病狨从发病至死亡在 3- 15d。解剖发现病死狨猴肺叶呈杨梅色 ,切开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狨猴血清中纯化IgG抗体,制备兔抗狨猴抗血清,并纯化抗血清中IgG,HRP(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兔抗狨猴IgG。方法 Hi TrapTMProtein G亲和层析纯化狨猴和兔抗狨猴血清IgG,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进行纯度鉴定,免疫琼脂双扩散法(double immunodiffusion assay)测定制备的兔抗狨猴抗血清效价,改良"简易过碘酸钠标记法"制备兔抗狨猴IgG-HRP标记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对兔抗狨猴IgG-HRP标记抗体进行工作浓度测定及特异性鉴定。结果狨猴和兔抗狨猴血清纯化IgG纯度分别大于95%、97%;兔抗狨猴IgG抗血清的效价为1∶64。ELISA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了兔抗狨猴IgG-HRP酶标抗体参考工作浓度为1∶256 000、1∶15 000,特异性明显。结论制备狨猴IgG-HRP标记抗体并初步鉴定,包括ELISA及Western blotting的特异性及使用浓度,为狨猴病原体免疫学检测体系及分子免疫学检测体系储备了资源。  相似文献   

18.
普通绵耳狨猴是体型较小的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具有饲养成本低,繁殖效率高,性成熟时间短等优势,非常适合开展辅助生殖技术及基因修饰模型研究。狨猴的人工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on technology,ART)主要包括:精液采集、超数排卵、卵母细胞采集、体外成熟、体外授精、胚胎培养和移植等。目前各项技术的研究较全面,但仍有细节亟需完善。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兴起,基于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狨猴基因修饰研究逐渐成为热点。2009年日本首次成功开展转基因狨猴研究,截至目前,中国尚无基因修饰狨猴相关报道。本文就近年来狨猴人工辅助生殖技术,以及狨猴基因修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关于各种猴类血液成份中的元素,是由放射性的分析方法测定而来的。应用猴的种类有日本猕猴、恒河猴、食蟹猴、普通狨猴、银狨、棉顶狨、狨(犭胥)、鼠猴、夜猴和树鼩十一种。取全血及血清放在0.2~0.3克试验纸上测定,洗净后立刻放入聚乙烯袋内密封起来,然后照射试样。短时间照射(3分钟)来进行非破坏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在细胞和整体动物水平,利用RNA干扰技术下调绒猴p53基因表达。 方法 对狨猴p53基因做生物信息学分析,针对靶序列设计shRNA干扰序列,构建在腺相关病毒载体上,转染非洲绿猴肾细胞(cos-7),在细胞水平用荧光定量PCR检测p53mRNA抑制效果,以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53蛋白水平表达变化;优选shRNA干扰序列,包装含shRNA干扰序列的8型腺相关病毒,静脉注射感染狨猴;手术取少量肝脏组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3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细胞水平研究发现2个有效RNA干扰靶点,mRNA干扰效率分别为(82.7?.1)%和(80.7?.5)%(P<0.05);蛋白表达下调(77.3?1.5)%和(73.7?0.7)%(P<0.05);2只绒猴感染病毒后,经活体荧光成像分析可见病毒在肝脏、睾丸、颈部等位置分布,狨猴肝脏P53蛋白经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分析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本研究在细胞水平实现绒猴P53基因表达下调,但整体动物水平狨猴肝脏P53蛋白表达未发现明显变化;今后需在感染方式等方面做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