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颈静脉球体瘤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静脉球体瘤手术进路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18例患者术前均行神经耳科、影像学检查,根据肿瘤的大小及肿瘤的部位、扩展方向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即耳内入路6例;耳后入路4例;侧颅底入路、颞下窝入路5例;经颞枕颈联合入路3例。肿瘤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或大部分切除4例。结果:18例中,14例肿瘤全切除均满意,其中2例术后3年复发;4例部分切除术后残留瘤体放疗后1年复查无变化。随访2~6年,复查纯音测听:6例听力恢复平均24dB,12例听力与术前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CT、MRI复查结果:12例患者的术腔为软组织填塞,未见肿瘤复发;2例术后3年出现患耳耳鸣,经CT和MRI检查见乳突腔有瘤组织复发,再次手术治疗后2年随访未见复发;4例次全切除和部分切除的患者,经术后放疗后2年复查CT、MRI,结果与放疗前瘤体的大小无明显差异。结论:手术治疗是颈静脉球体治疗的有效手段,根据肿瘤大小选择手术入路可以确保肿瘤的完整切除,术前肿瘤局部选择性血管栓塞可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和手术时间,对于残留组织可用放疗控制其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颞下窝B型径路在侧颅底肿瘤中的适应证及手术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6月采用颞下窝B型径路治疗8例侧颅底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横纹肌肉瘤1例,成熟型畸胎瘤1例,骨巨细胞瘤1例,颞骨鳞癌1例,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2例,胆脂瘤2例。结果3例患者病变范围主要累及颈静脉孔区、颈内动脉、岩尖;5例患者病变范围主要累及颧弓、颞下颌关节、中颅底甚至颞叶。7例单纯行颞下窝B型径路,1例患者行颞下窝B型径路联合经耳蜗径路,8例患者均完全切除病变。所有患者术后1周复查头颅MRI,均未见病变残留。4例患者术后为重度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下降,另外4例患者术后为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术前面瘫者2例,术后无加重;术前面神经功能正常者,术后2例出现面瘫,其中1例为联合经耳蜗入路患者术中将面神经进行移位,另外1例由于恶性肿瘤已侵犯面神经,术中将受侵犯的面神经切除。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无脑脊液耳漏、颅内出血,颅内感染、偏瘫、死亡等严重术后并发症。 结论颞下窝B型径路在暴露颈内动脉垂直段和水平段、岩尖等部位极具优势,同时这一径路也可用于切除累及颧弓、颞下颌关节甚至累及颞叶的侧颅底肿瘤。  相似文献   

3.
颈静脉孔区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静脉孔区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治疗结果以及少见特殊病理类型肿瘤的临床特征,分析术前评估、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技术与经验对全切肿瘤及预防并发症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5年至2007年42例颈静脉孔区肿瘤的临床资料,包括31例颈静脉球瘤和11例特殊病理类型肿瘤.术前均进行系统的颞骨影像学检查,并根据情况选择血管造影和肿瘤供血血管栓塞.颈静脉球瘤的切除选择颞下窝A入路或联合耳蜗迷路入路,特殊病理类型肿瘤选择颞下窝A型入路、扩大乳突切除或乳突颈侧入路.结果 42例肿瘤分类均为Fisch分型c类以上,均已侵犯后颅窝.31例颈静脉球瘤主要临床表现为耳鸣、听力下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1例特殊类型肿瘤临床表现不具特征性,其中5例为CT及MRI检查偶然发现.本组肿瘤的全切率为81%(34/42).面神经的处理方式包括永久性面神经向前移位19例,保留面神经骨桥16例,神经间位移植4例,面-副神经吻合2例和而-舌下神经吻合1例.结论 颈静脉孔区肿瘤的手术入路选择取决于术前评估的结果,肿瘤的侵犯范围、特点、而神经及颈内动脉受累的情况是评估的重要内容.颞下窝A型入路可满足大多数颈静脉孔区肿瘤的切除要求.对于可能需要牺牲颈内动脉的病例,术前必须进行球囊栓塞试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切除侧颅底肿瘤的最佳入路.方法:44例患者中,采用下颌外旋入路17例,耳后C形切口入路16例,上颌外旋入路7例,颞额入路4例.结果:25例良性肿瘤术后无复发;19例恶性肿瘤中,术后生存不足1年2例,1年以上4例,2年以上7例,3年以上6例.结论:下颌外旋入路适用于切除咽旁间隙、颞下窝、鼻咽部、口咽部、蝶骨、斜坡及上颈椎肿瘤;耳后C形切口入路适用于切除颞骨肿瘤.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颞下窝肿瘤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3年9月—2018年8月收治的154例颞下窝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评估包括专科检查、颅底CT及增强MRI,32例患者行术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采用内镜经鼻入路手术105例,经颈入路26例,经面入路23例。结果37例患者术中输血。内镜经鼻入路全切率90.5%(95/105),4例患者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经保守治疗及换药后治愈,无颅内感染;2例患者术后出血,再次手术止血;1例患者术后出现颈内动脉痉挛、脑梗死,经抗血管痉挛、激素、脑保护剂等治疗后好转。经颈入路全切率100.0%(26/26),5例患者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术后对症支持治疗后顺利拔管。经面入路全切率95.7%(22/23)术后行补液及营养支持治疗。结论颞下窝肿瘤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处理包括术前评估、术中输血、术后并发症等诊治,正确及时的围手术期处理对患者的早期恢复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颈静脉孔区软骨肉瘤的诊断要点、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2月至2020年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5例颈静脉孔区软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2例、女性13例, 年龄22~61岁。总结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要点、手术入路、面神经及后组颅神经功能、疗效及复发等。结果颈静脉孔区软骨肉瘤患者主要症状和体征包括面神经麻痹、听力下降、声音嘶哑、呛咳、耳鸣、局部包块等。影像学检查是术前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CT表现为颈静脉孔区骨质边缘不规则破坏;颅脑MRI表现为颈静脉孔区T1WI等或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的病变。根据病变范围选择手术入路, 15例患者中颞下窝A入路12例, 颞下窝B入路2例, 乳突及颈部联合入路1例。5例面神经严重受侵患者在手术切除肿瘤的同时行耳大神经移植桥接术重建面神经功能, 术前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H-B)分级Ⅴ级4例、Ⅵ级1例, 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至Ⅲ级2例、Ⅳ级3例。术前Ⅸ、Ⅹ脑神经功能障碍者5例, 术后有2例恢复功能, 3例无改善。所有病例均经术后病理及免疫...  相似文献   

7.
不同临床时期鼻咽血管纤维瘤的手术方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如何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切除不同临床时期的鼻咽血管纤维瘤。方法2003年6月—2006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耳鼻咽喉科手术治疗的22例鼻咽血管纤维瘤,患者均为男性,年龄9~30岁,中位年龄16岁。按鼻咽血管纤维瘤Fiseh分期,6例临床Ⅰ期患者采取单纯经鼻内镜下肿瘤切除;6例临床Ⅱ期和2例临床Ⅲ期患者采取内镜下经中鼻道上颌窦后壁入路切除肿瘤;3例临床Ⅲ期和2例临床Ⅳ期患者采取内镜下经中鼻道一下鼻道扩大上颌窦后壁入路切除肿瘤;1例Ⅳ期患者采取显微镜下经耳前颞下窝入路联合内镜下经中鼻道.下鼻道扩大上颌窦后壁入路切除肿瘤;2例Ⅳ期患者采取鼻外上颌骨入路切除肿瘤。结果21例患者肿瘤全切,1例肿瘤次全切除,术后9个月再次经鼻内镜手术全切肿瘤残灶。无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9个月至3年无复发病例。结论以鼻咽血管纤维瘤的临床分期为基础,分别以肿瘤是否占据整个鼻腔、是否达颞下窝外侧区及是否侵入颅内为依据,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对减少手术损伤,提高手术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静脉孔区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以及颞下窝A型径路在切除颈静脉孔区肿瘤中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我科收治的27例颈静脉孔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副神经节瘤15例,神经鞘瘤11例,软骨肉瘤1例。术前行常规颞骨CT、增强MRI检查,并根据情况选择血管造影和肿瘤供血血管栓塞。所有患者均采用颞下窝A型径路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肿瘤分型均在Fisch分型C1型以上,主要临床表现为波动性耳鸣、听力下降及声音嘶哑等后组颅神经受损表现。2例患者为二次手术,25例患者为初次手术。肿瘤全切率为(92.6%)。15例副神经节瘤患者,术中向前移位面神经,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面神经功能障碍,术后1年HB分级Ⅱ级7例、Ⅲ级6例、Ⅳ级2例。12例其它类型肿瘤患者,术中保留面神经骨桥,术后均未出现面神经功能障碍。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无脑脊液耳漏、颅内出血,颅内感染、偏瘫、死亡等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颞下窝A型径路在切除颈静脉孔区肿瘤中具有显著优势,此径路能够实现肿瘤的完整暴露,并且在切除肿瘤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肿瘤周围的重要结构,如硬脑膜、面神经、颈内动脉、后组颅神经等。  相似文献   

9.
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和显微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21例采用经典的翼点入路,4例经眶上翼点入路。肿瘤全切16例,次全切5例,部分切除4例。术前视力明显减退的11例病人术后5例明显好转,4例无改善,2例恶化。术后2例不全偏瘫,2例动眼神经麻痹,无死亡。术后随访3个月~6年,全切的肿瘤未见复发,近全切和部分切除的肿瘤3例肿瘤无变化,6例肿瘤增大。结论 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全切效果好,肿瘤是否全切,取决于肿瘤的大小、质地、与周围组织的粘连程度,手术治疗应在保护神经血管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0.
侵及颞下窝和翼腭窝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例由邻近组织的肿瘤侵犯颞下窝和翼腭窝的患者行手术治疗。2例为腮腺粘液表皮样癌侵及者,其中1例采用颈颌入路切除腮腺和颞下窝与翼腭窝肿瘤;1例是因术后复发,术中对复发灶切除后,直接暴露颅底,手术缺损用胸大肌肌皮瓣和背阔肌肌皮瓣修复。另1例是由鼻咽和腭部肿瘤侵及者,采用上颌骨掀开入路切除原发病灶,同时切除颅底肿瘤。表明,对由邻近组织肿瘤侵犯颞下窝和翼腭窝者,手术治疗时,采用上颌骨掀开入路,只要将颅底手术野予以充分暴露,就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挽救性手术入路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鼻咽部复发挽救性手术入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1998年1月—2003年1月对13例鼻咽癌放疗后鼻咽部复发进行挽救性手术治疗。手术采用经口腔硬腭入路2例,鼻锥内翻入路2例,上颌骨外旋入路5例,经颞下窝入路4例,术后随访2~5年。回顾性分析4种不同的手术路径与方法、适应证以及治疗效果。结果T1和T2a各2例患者经硬腭入路和鼻锥内翻入路,随访生存均达3年以上。3例T2b和2例13上颌骨外旋入路,分别在术后2个月、2年死亡,1例术后复发光敏治疗后带瘤生存13个月死亡;2例健在,随访分别达2年和4年。T44例经颞下窝入路,术后咬殆)功能均有影响,术后1年内死亡3例,1例随访2年健在。13例均无术中并发症,术后发生鼻咽部颅底骨坏死、脑脊液漏并发颅内感染、上消化道大出血各1例,2年生存率54%(7/13)。结论根据鼻咽复发肿瘤的部位、侵犯范围,以尽可能小的创伤获得足够的显露的原则选择手术入路。T1和他病变可外科手术根治,手术效果良好。肿瘤侵犯咽旁组织和中耳者,预后较差,手术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经耳前颞下窝入路切除颞下窝良性肿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采用内镜辅助经耳前颞下窝入路切除颞下窝良性肿瘤5例,男1例,女4例;年龄41~59岁,平均51岁。主要症状是咀嚼不适感4例,患侧头痛3例,患侧听力下降2例。主要体征为患侧颞颧部膨隆3例,其余2例无明显阳性体征。结果手术均在1.5~3.0 h内顺利完成,肿瘤完全切除。患者术后感觉患侧咀嚼无力、闭合力稍差、张口受限、术区肿胀,约2个月后基本正常。随访6~26个月,平均18个月,未发生面瘫、无颞下颌关节错位咬合、无慢性疼痛等并发症,其中1例术后12个月,仍感觉患侧下颌部麻木。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病理2例为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2例为骨巨细胞瘤,1例为磷酸盐尿性间叶组织肿瘤。所有患者随访至今均无复发。结论内镜辅助经耳前颞下窝入路可以彻底切除翼外板、翼外肌下头外侧区域颞下窝上部关节区附近的一些良性肿瘤,是安全、有效、微创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适宜切除巨大侧颅底肿瘤的手术途径。方法 应用额 耳前 颈联合入路 ,制作眶颧骨瓣及颅骨骨瓣 ,结合下颌骨脱位下移 ,获得了充分暴露肿瘤的术野 ,治疗 2例占据咽旁间隙、颞下窝穿颅底达颅中窝的巨大侧颅底沟通性肿瘤。结果  2例肿瘤均获得全切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均未发生脑脊液漏等任何颅内并发症 ,面部无明显畸形 ,咬合正常。结论 额 耳前 颈联合入路是用于切除巨大咽旁间隙、颞下窝、侵入颅中窝的侧颅底良、恶性肿瘤较理想的手术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 L e Fort 型截骨进路切除侵入翼腭窝、颞下窝的巨大鼻咽纤维血管瘤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0年 7月~ 2 0 0 2年 1月采用 L e Fort 型截骨进路手术切除 3例侵入翼腭窝、颞下窝鼻咽纤维血管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均为男性 ,年龄 13~ 19岁 ,术前均行单侧或双侧超选择性动脉栓塞 ,手术均经 L e Fort 型戴骨进路行肿瘤切除术 ,术后除 1例因左眼内直肌损伤出现视物轻度重影外 ,无其它手术并发症。术后病理诊断均为纤维血管瘤。术后经 2~ 18个月随访 ,3例病人均咬合良好 ,无肿瘤复发。结论 :L e Fort 型截骨进路是处置侵入翼腭窝、颞下窝的巨大鼻咽纤维血管瘤的较好手术进路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侧切开额眶颧颞联合入路切除累及中颅窝、中颅底、颞下窝的上颌窦恶性肿瘤的效果,并对手术方法做适当改进。方法:采用鼻侧切开额眶颧联合入路同期对2例侵犯中颅窝、中颅底、颞下窝的上颌窦恶性肿瘤进行了手术切除。结果:2例肿瘤均完整切除,手术后出现暂时性偏瘫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联合入路切除颅、颞下窝、上颌窦沟通瘤,术野显露良好,切除肿瘤更彻底、更安全,重建颅底方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类鼻咽血管纤维圹、JNA)有效的术式和术中出血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JNA患者的临床资料。Ⅰ类肿瘤15例,采用鼻腔入路;Ⅱ类肿瘤18例,采用扩大的上颌窦根治术切口及上颌窦-颞下窝-鼻腔联合入路;Ⅲ类肿瘤3例,采用颅内外联合入路。结果:Ⅰ类肿瘤15例中有14例一次手术完全切除,术后无复发,1例术后复发经同样入路再次手术完全切除;Ⅱ类肿瘤18例中有13例一次切除术后无复发,5例术后复发经二次彻底切除;Ⅲ类肿瘤3例有分叶向颅内深入扩展,未能全切,颅内残余肿瘤补作约40Gy的放疗,效果良好。结论:采用以上3种手术方案可有效切除不同类型的JNA。颅内有残余肿瘤者可辅以放疗。在明视下细致分离肿瘤,妥善止血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额—耳前—颈联合入路切除巨大侧颅底沟通性肿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适宜切除巨大侧颅底肿瘤的手术途径。方法 应用额-耳前-颈联合入路,制作眶颧骨瓣及颅骨骨瓣,结合下颌骨脱位下移,获得了充分暴露肿瘤的术野,治疗2例占据咽旁间隙、颞下窝穿颅底达颅中窝的巨大侧颅底沟通性肿瘤。结果 2例肿瘤均获得全切,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均未发生脑脊液泼等任何颅内并发症,面部无明显畸形,咬合正常。结论 额-耳前-颈联合入路是用于切除巨大咽旁间隙、颞下窝、侵入颅中窝的侧颅底良、恶性肿瘤较理想的手术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颅底肿瘤切除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 回顾分析 1993~ 2 0 0 0年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外科处理侵及颅底肿瘤 84例的经验 ,讨论侵及颅底不同部位病变手术入路特点 ,以求选择最好的手术入路彻底切除肿瘤 ,同时尽量保护颅底、颅内重要结构 ,减少并发症。结果 患者年龄 6~ 78岁 ,平均 4 3 8岁。良性肿瘤 14例 ,恶性肿瘤 70例。采用各种手术入路切除累及咽旁颅底肿瘤 38例 ;同时有前、中颅底破坏 7例 ;肿瘤同时累及中、后颅底 13例 ;侧颅底颞下窝肿瘤 2 6例。用各种组织瓣修复颅底缺损或填充 6 0例。 6例并发脑脊液漏 ,2例迟发脑脓肿 ,修复组织瓣部分坏死 3例 ,无手术死亡及严重颅脑并发症。恶性肿瘤 3年生存率 6 7 5 % (2 7/ 4 0 )。结论 最佳手术入路的选择应相对于颅底不同部位的肿瘤 ,针对特殊的解剖结构而选择 ,可以根据以下几个因素综合考虑 :①肿瘤部位及累及的范围 ;②安全、充分地切除肿瘤 ;③正常功能结构及外观影响小 ;④便于可靠有效地修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小听神经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探讨小听神经瘤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在我科手术治疗的26例小听神经瘤患者临床资料。1例术前听力分级为B者,行颅中窝入路;其余25例术前听力分级均为C与D者,行迷路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回顾分析术前术后的面肌力弱、平衡障碍、耳鸣等情况,分析术中蜗神经的解剖完整性保存、肿瘤控制及复发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获益情况。结果 25例(96.2%)达到肿瘤全切除,1例因与面神经粘连过于紧密,做近全切除。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7年,随访19例,7例失访。无死亡、颅内感染病例。术后脑脊液耳漏1例,二次手术进行咽鼓管封堵,脑脊液耳漏消失。面神经解剖保存率100%,蜗神经解剖保存率88%。19例随访者中术后17例(89.5%)具有良好面神经功能,HB I与II级;另2例面瘫,HB III级。经颅中窝入路患者,术后听力C级。19例随访者中术前眩晕6例,术后5例(83.3%)眩晕消失,1例与术前相同。另13例术前无眩晕者,术后12例仍无眩晕与平衡障碍,1例出现体位改变时头晕或者快走时走路不稳。术前耳鸣15例,术后5例(33.3%)耳鸣消失或减轻,8例(53.3%)耳鸣程度与术前相同,2例耳鸣加重。术前4例无耳鸣,术后仍没有耳鸣。结论 小听神经瘤是否手术需要考虑患者年龄,合并全身疾病、症状的严重程度,肿瘤生长速度,采取个性化治疗策略。对于没有实用听力者,推荐经迷路入路切除肿瘤,术中尽量保存蜗神经完整性,为人工耳蜗植入重建听力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中窝血管瘤型脑膜瘤的术前准备、手术方法和术中注意事项。方法对17例颅中窝血管瘤型脑膜瘤病人行手术治疗,3例术后放射治疗。结果:SimpsonⅡ级切除14例,次全切除2例,电凝皱缩1例。随访6个月-15年,2例复发。结论:术前脑血管造影是必要的;颞下经颧弓入路视野开阔,便于处理肿瘤基底和增生骨质;术后放射治疗可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