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对Holter监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计算Holter监测的49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短阵室速组)及40例正常对照者HRT的两个量化指标: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 短阵室速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H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阵室速组患者HRT现象减弱或消失,提示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受损,HRT的降低同时可作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正>自从1999年Schmidt等首先报道了室性早搏后窦性心率振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现象可作为心肌梗死后患者高危预测指标的论文以来,窦性心率振荡现象已成为评价自主神经功能的一种新的无创性指标。室性早搏后窦性心律最初加速及随后减速的现象称之为窦性心率振荡现象,这种窦性心率变化一般认为是压力感受器对室性早搏所引起的低输  相似文献   

3.
王艳惠 《医学综述》2012,18(4):545-547
窦性心率震荡(HRT)是指室性期前收缩后心率先加速随后减速的现象,反映了自主神经在单个室性期前收缩后快速调节功能。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了这种心电现象是心血管疾病预测心源性猝死的独立指标。近年来,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等肺源性心脏病的应用研究也不断呈现。尽管HRT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检测方法简单、无创,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原发性高血压及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情况,探讨HRT指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的价值.方法 选择12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照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为左心室肥厚者68例(A组),左心室正常者60例(B组),另选择67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C组),3组均接受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3组的窦性HRT初始值(T0)及震荡斜率值(TS),比较3组间的差异.结果 A、B2组与C组比较,TO值均明显增大,眄值则明显降低(P均<0.01),TO及TS异常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与B组比较,A组TO值增大、TS值降低显著(P均<0.01),TO及TS异常发生率增高(P<0.05).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窦性HRT现象减弱,自主神经功能明显受损,左心室肥厚者损害更严重.  相似文献   

5.
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率震荡是窦房结对于室性期前收缩的一种双向的生理反应,即1次室性早搏之后窦性心律周期的短期波动,表现为在室性早搏后,窦性心律出现先加速后减速的现象。HRT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多数研究认为压力反射学说和室早的直接作用是其重要机制。HRT可反映自主神经功能状况,它对心血管死亡危险的预测价值已被多项临床研究证实,与以往的指标相比,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影响HRT的因素众多,在测量和应用HRT时有必要把各种影响因素考虑进去:  相似文献   

6.
窦性心律震荡(HRT)是自主神经对于室性期前收缩这种刺激出现的快速调节反应,是窦房结对于室性期前收缩的敏感性反应,反映窦房结双向变时功能。T波电交替(TWA)反映心肌复极变化,其主要的发生机制是心肌缺血缺氧,是心肌电活动不稳定的标志。近年来,HRT和TWA多用于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发生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对于冠心病患者预后有着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心率震荡(HRT)是指一次室性早搏之后,窦性心律先加速随后减速的过程,反映了窦房结的双相变时功能。HRT简单、实用,可以反映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并能预测心脏事件。本研究收集我院近年就诊的8O例冠心病患者的HRT指标,随访不良事件,探讨HRT的临床价值。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入选2013年1月~12月于我院就诊行动态心电图检测的人群。入选标准:(1)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2)动态心电图记录到至少5个单发伴完全代偿间歇的室性早搏,其前有3个以上、其后有2O个以上窦性心搏。排除标准:心肌梗死、中重度慢性心功能不全、心肌病、Ⅱ度Ⅱ型以上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房颤、房扑及病窦综合征。糖尿病和甲亢等影响自主神经因素的疾病,排除动态心电图资料中干扰太大和无有效室性期前收缩的患者。共入选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率震荡(HRT)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SMI)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对87例SMI患者和80例正常对照者行24 h动态心电图(DCG),计算HRT的两个量化指标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并进行分析. 结果 SMI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RT明显异常,其中T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而阳性率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5),TO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阳性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SMI患者HRT分级异常率为68.96%. 结论 SMI患者HRT现象异常,提示SMI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明显.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窦性心率震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原发性高血压及合并左室肥厚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情况,探讨患者自主神经状态.方法:原发性高血压89例,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左心室肥厚组45例,左心室正常组44例;健康对照组47例共3组.记录其24 h动态心电图,计算窦性心率震荡初始值(Turbulence onset,TO)与震荡斜率值(Turbulence slope,TS),比较3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左心窒肥厚组、左心室止常组较对照组TO增大,TS降低,TO、TS异常发生率高(均P<0.01);左心室肥厚组较左心室正常组TO增大,TS降低,TO、TS异常发生率高(均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HRT明显减弱,合并有左室肥厚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更加严重.提示高血压患者存在自主神经损害,左窒肥厚者损害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率振荡现象和其他临床预测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NYHA分级Ⅱ~Ⅳ级,行24动态心电图测量窦性心率振荡(HRT)参数,振荡起始(TO)和振荡斜率(TS),计算心卒变异性(HRV)参数.24小时全部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和三角指数.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HRT(TO,TS)显著增强现象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级Ⅲ组>心功能级Ⅳ组(p均<0.01).LVEF≥30%组较<30%组显著(p<0.01).② 50例患者住院治疗后心功能改善.其HRT变化为显著增强(TO减小,TS增大.p均<0.01);LVEF、HRT的SDNN和三角指数显著增加;LVESV和LVEDV显著减少(p均<0.01);③HRT(TO,TS)变化的增强与减低和LVEF、LVESV、LVEDV和HRV(SDNN,三角指数)呈显著相关(p<0.01).结论 窦性心率振荡是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度分层及病死率预测的一项临床新指标.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窦性心律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HRT和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选择24 h 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测的原发性高血压伴室性早搏(高血压组)和无原发性高血压伴室性早搏(对照组)各50例,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高血压病组和对照组患者HRT有明显差异(P<0.05),高血压组TO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T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HRT异常,提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受损明显。  相似文献   

12.
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指的是在室性期前收缩后,心率会出现一个折线向上的趋势,即先加快后减慢,这是一种心率的典型变化趋势.该现象反映了自主神经在早搏后反射性快速调节及窦房结的双向变时功能.HRT的概念最早由Schmidt等[1]在1999年提出,并应用于心肌梗死(MI)后患者死亡危险性预测.作为心血管疾病预测心源性猝死的独立指标,这种心电现象在临床应用中逐渐引起关注.近年来已有许多临床研究将HRT作为一项重要检测内容应用于不稳定性心绞痛,心力衰竭,糖尿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及脑卒中等疾病,以探讨、评估死亡危险.  相似文献   

13.
赖丽娅  刘涛 《重庆医学》2007,36(14):1426-1428
目的 研究窦性心率震荡(HRT)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中的变化,以及与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关系.方法 选择DCM患者12例,正常健康对照者12例,根据24h动态心电图(Holter)记录资料,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别,并计算TO、TS与LVEF、LVED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DCM组TO值(3.84±5.65)显著高于对照组(-5.78±4.2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CM组TS值(5.49±5.47)ms/RR间期显著低于对照组(12.98±6.02)ms/RR间期,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O、TS与SDNN、LVEF、LVEDD之间明显相关.结论 DCM患者室性早搏后的HRT现象减弱,HRT可作为评价DCM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4.
心率震荡现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是自主神经对单发室早后出现动脉血压波动的反应,与压力反射的敏感性密切相关,被认为是不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预测因子。窦性心率震荡可以用震荡初始(turbulenceonset,TO)和震荡斜率(turbulenceslope,TS)两个参数进行定量表达。在甲亢患者中并发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简称甲心病)的病例呈逐渐增多趋势。本文通过观察TO、TS在甲心病患者中的变化,评价HRT在甲心病患者中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发病10 d内、3月时自主神经功能(窦性心率震荡和心率变异性)的动态变化,冠脉血运重建治疗对自主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以及淋巴细胞Gαi-2蛋白表达的变化与自主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对入选的64例无严重并发症的AMI患者根据冠脉血运重建情况分为血运重建组和非血运重建组,分别在发病10d内(6~10 d),3月时两个时间段作心率,变异(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和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分析,并检测患者淋巴细胞Gαi-2蛋白表达.结果:非血运重建组患者AMI 10 d内HRT指标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T0)和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TS),HRV指标高功率谱(High-frequency power,HF)/总功率谱(Total-frequency power,TF)和SDNN均降低,AMI后3月这些指标均比10 d时有显著改善(P<0.05);血运重建组患者AMI 10 d内TS明显恢复,AMI后3月TO、HF/TF、SDNN值才有明显恢复.以SDNN>100 ms、TO2.5 ms/RR为正常参考值进行比较,两组在AMI 10 d内只有TS>2.5ms/RR有显著差异(P=0.024),AMI后3月这3个指标在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AMI后不同时间内淋巴细胞Gαi-2蛋白表达的变化仅与SDNN的变化呈中等程度的正相关(r=0.448,P=O.017),与TS、TO、HF/TF等无相天性.结论:AMI后患者HRT和HRV均有动态变化现象,成功的冠脉血运重建治疗可以使反应压力感受器敏感性的HRT很快恢复,但对HRV无明显影响.Gαi-2蛋白表达与心脏迷走神经变化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老年单纯高血压病(EH)患者及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EH+T2DM)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变化,探讨其与自主神经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45例EH及49例EH+T2DM患者人选,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记录,计算其反映HRT指标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计算出两组心率变异各项指标,分析其与自主神经功能的关系。结果与EH患者相比,EH+T2DM患者TO升高、TS降低,且正常窦性RR间期总体标准差、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ms的百分数、24h每5min时段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下降。结论EH+T2DM患者较EH患者出现HRT减弱或消失,说明EH+T2DM患者出现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加重。  相似文献   

17.
186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病人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186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病人和160例正常对照者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HRT指标进行分析,并对完全型SMI、心肌梗死后SMI型和心绞痛病人伴发的SMI型HRT各指标进行对比。结果:SMI组病人与对照组比较HRT明显异常(P〈0.05)。结论:SMI病人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其中心肌梗死后SMI型最严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50例(A组)、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B组)、正常健康对照者50例(对照组).根据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的记录资料,计算HRT的2个参数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TO)和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通过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评估慢性心力衰竭的常用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各组之间的TO、TS、LVEF、LVEDD的差别.结果 A组TO值、LVEDD值高于对照组(P<0.05),而TS、LVEF值低于对照组(P<0.05);B组TO值、LVEDD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TS值、LVEF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B组TO值、LVEDD值高于A组(P<0.05),而TS值、LVEF值低于A组(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HRT现象减弱,而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HRT现象减弱更明显.HRT可能成为评价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预测其危险程度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9.
杜丽君  李晓杰 《现代医学》2008,36(3):162-163
目的 观察高血压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现象.方法 选择高血压合并室性早搏的患者45例,同期选择有室早而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40例作对照,分别检测窦性心率震荡初始(TO)和窦性心率震荡斜率(TS),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TO、T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01、P<0.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存在窦性心率震荡减弱或消失现象,提示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窦性心率震荡和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在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门诊治疗轻中度Eh患者40例作为试验组和同期4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计算并比较两组心率变异性(HRV)时域及频城分析指标与心率震荡(HRT)分析指标。结果试验组HRV时域分析指标SDNN .SDANN .RMSSD和PNS0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HRV频域分析指标LF、HF和LF/HF比值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HRT分析指标TO水平(0.98+0.15)%高于对照组[(-0340.09)%],TS水平[(486+0.81 )mvRRN]低于对照组(7.02+1 67)ms/RR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EH患者的HRV时城及频域分析指标与HRT分析指标异常,存在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临床上可通过调节HRV时域及频城分析指标与HRT分析指标,调节心脏自主神经功能,降低恶性心脑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