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58只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PIG)和76只正常儿童眼用超声测量了活体结构。PIG的眼轴长度、前房深度和玻璃体长度显著大于正常眼,但晶体厚度小于正常眼;PIG的眼球前后段以相同比例扩张,前房深度增加比例最大。正常眼的轴长,前房深度和玻璃体长度与年龄有显著地相关关系。讨论了超声检查在诊断和随访PIG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老年性白内障眼视轴长度、晶体厚度、前房深度的超声波测量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何彦津,宋国祥,信惠敏,肖利华,唐东润,汪东,张文静我们于1991-1994年利用A型超声波生物测量老年性白内障患者92人,145只眼的视轴长度、晶体厚度及前房深度,进行统...  相似文献   

3.
婴儿眼球发育及屈光状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动态了解正常婴幼儿眼球发育及屈光状态随年龄变化规律;方法对76名正常足月婴幼儿分别在出生后1个月,4个月,8个月,12个月进行A超检查,记录眼轴长度,前房深度,晶体厚度,玻璃体腔长度;并在8,12个月进行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记录球镜度;统计分析眼球发育状况及屈光状态随年龄变化规律,并对各指标与屈光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随年龄增长,前房深度、玻璃体腔长度、眼轴长度逐渐增大(P<0.05);晶体厚度逐渐减小(P<0.05);2、双眼无明显差异(P>0.05);3、眼球屈光度与前房深度、玻璃体腔长度、眼轴长度呈负相关,眼球屈光度与晶体厚度呈正相关;结论婴幼儿眼的各项生物学指标在发育过程中的变化促进眼球正视化,前房、玻璃体腔、眼轴长度随年龄增长延长,晶体厚度随年龄增长减小,使得远视屈光度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调节麻痹前后视轴及屈光成分的超声测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善卿  崔延江 《眼科研究》1994,12(2):129-130
采用[ 美]Sonomed技术公司的A-1000型眼科专用机,以眼压计式探头对5-24岁青少年调节麻痹前后的视轴长度、晶体厚度及前房深度进行测量,共50例100只眼,并对年龄、屈光性质与视轴长度之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近视眼是引起视力不良最为常见的屈光状态,随着屈光性手术尤其是人工晶体植入术,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的进一步开展,对近视眼的屈光系数进行活体结构测量显得尤为重要,对正常眼前房深度,晶体厚度及视轴长度的A型超声测量的研究已有报告,然而,对近视眼的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尚缺少详尽的报告。我们运用美国TeRnar公司产A/PⅢ型眼用A型超声仪对近视眼患者进行了前房深度,晶体厚度,眼轴长度的测量,现予以报告。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生物结构的超声测量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生物结构特点。方法 :应用ALCON公司眼科专用A/B型超声诊断系统对 32例 6 0只各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进行A超测量 (包括眼轴长度 ,前房深度 ,晶体厚度 )和角膜直径测量 ,以 30例 6 0只正常眼对照 ,并进行相关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中各项均值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解剖上存在晶体较厚 ,相对晶体位置较前 ,视轴较短 ,晶体厚度 /眼轴长度系数较大 ,前房较浅和角膜横径较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1761眼屈光结构的生物学测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NIDEKUS-2000型超声生物测量仪对1761眼进行眼轴长度,晶体厚度,前房深度测量,其中新生儿57例(114眼),正视眼139例(272眼),屈光不正眼698例(1375眼)。探讨了从新生儿至人正视化过程中屈光结构的变化,分析了屈光度与眼轴长度,晶体厚度,前房深度以及晶体厚度/眼轴长度比值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前房深度,晶体厚度与眼轴长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华 《眼科新进展》1996,16(4):210-211
前房深度、晶体厚度与眼轴长度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周华有关正常人的前房深度,已有不少报导,国内应用超声技术测量正常眼前房深度,晶体厚度,眼轴长,以及三者之间关系的报告较少,我们应用B型超声论断仪对正常人的眼球进行生物测量,现将测量结果报告如下.资...  相似文献   

9.
儿童眼屈光成分与视力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眼的屈光成分发育与视力发育的关系。方法对54例108眼3~4岁儿童的视力及角膜屈折力、前房深度、眼轴长度、晶体厚度、屈光状态进行连续3年随访。结果角膜屈折力随年龄增长无明显变化,前房深度、眼轴长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大,晶体厚度、远视屈光度随年龄增长而减小,视力随年龄增长缓慢上升。结论角膜屈折力在3岁前发育已接近成人水平,而前房深度、眼轴长度、晶体厚度屈光度在视力发育中起重要作用,说明3~6岁儿童视力是动态的发育过程,而且发育的程度及速度不一,不宜仅用视力作为诊断幼小儿童弱视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早产儿及足月儿眼球生物学指标随年龄变化的规律。方法对早产儿218例、足月儿76例分别在出生后1、4、8和12个月进行A超检查,记录眼轴长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玻璃体腔长度。分析眼球生物学指标随年龄变化的规律。结果随年龄增长,无论早产儿及足月儿前房深度、玻璃体腔长度、眼轴长度均逐渐增大,晶状体厚度逐渐减小。出生初期,早产儿较正常儿前房深度浅,玻璃体腔长度及眼轴长度短。随年龄增长,早产儿玻璃体腔长度和眼轴长度生长较足月儿快,但前房深度和晶体厚度改变无明显差异。结论出生时早产儿较足月儿眼球各项生物学指数发育差,随年龄增长,早产儿眼球发育较足月儿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实验性近视的发病机制,并观察胰岛素对近视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形觉剥夺方法,在幼兔眼建立近视动物模型。取7日龄幼兔52只,分A、B、C三组。A组20只,为单纯缝合;B组16只,为缝合眼睑+玻璃体内注射胰岛素;C组16只,为缝合眼睑+玻璃体内注射生理盐水,第60天用A超测量双眼的前房深度、晶体厚度、玻璃体腔长度和眼轴长度,并计算玻璃体腔长度/眼轴长度,同时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在三组中形觉剥夺能导致实验眼相对性近视,两眼的玻璃体胶长度、眼轴长度和玻璃体胶长度/眼轴长度间的差异均有高度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而前房深度和晶体厚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病理学也有明显改变,巩膜胶原纤维变细,视网膜色素上皮层改变是最突出的变化。结论:形觉剥夺能导致眼球的轴性延长,使眼球的形态学和组织学发生改变,其中玻璃体腔延长。巩膜胶原纤维的变细、延长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层改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胰岛素不能阻止这些改变。  相似文献   

12.
闭角型青光眼与一些眼部特征如浅前房、轴性远视、晶体厚度增加和小角膜有关。在正常眼及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房角变窄是不断变化的、持续进行的过程,主要继发于晶体增大。这种动态关系可看成是晶体大小的改变与眼球容积的直接关系,并可进一步规定为晶体厚度与眼轴长度比。若晶体厚度增加或眼轴长度变短,则虹膜前移造成房角变窄。晶体厚度与眼轴长度之比乘以10即为一指数,其值>1,称此为晶体厚度/眼轴长度系数。本文以晶体厚度/眼轴长度系数对眼前节的动态改变作定量研究,以便对闭角型青光眼的评价标准化。作者以A型超声扫描作生物统计学测量,测出眼轴长度、前房深度,晶体厚度。连续测3次并以其平均值作最后数据。以Lowe报道的正常  相似文献   

13.
儿童单纯近视性屈光参差与屈光结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单纯近视性屈光参差与屈光结构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量 43例单纯近视性屈光参差儿童角膜曲率半径、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玻璃体腔及眼轴长度。结果 近视眼玻璃体腔及眼轴长度均长于正视眼 (P <0 0 5 )。结论 在眼球发育过程中 ,眼轴长度差异是形成单纯近视性屈光参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学龄期儿童青少年屈光度与眼球部分生物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学龄期儿童青少年413例826眼,利用LenStar LS900光学生物测量仪和A型超声诊断仪测得眼部生物学参数,研究屈光度与生物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男生眼轴长度、中央前房深度及玻璃体长度大于女生,而角膜平均曲率和晶状体厚度小于女生,P<0.05。等效球镜及眼内压之间男生与女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年龄增加等效球镜度数不断加深、眼轴变长、角膜曲率变平、晶状体变薄、中央前房深度及玻璃体腔深度加深,P<0.05;眼内压随年龄增加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屈光度加深眼轴及玻璃体腔长度延长,角膜曲率和前房深度增大、晶状体变薄,P<0.05。结论 眼球屈光度和生物学参数对儿童青少年屈光不正发生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解剖结构的超声测量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牛建军  孙时英 《眼科研究》1999,17(6):479-480
目的 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CAG)与正常眼的解剖结构差异。方法 使用A超对31例(62眼)PCAG及30人(60眼)正常对照组的解剖结构(包括眼轴长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0进行测量,同时计算相对晶状体位置及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系数,各项均值进行对比分析(t检验)。结果 PCAG与正常眼相比,前房浅、晶状体厚、眼 轴短、相对晶状体位置前移、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系数大,以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0  相似文献   

16.
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眼球生物学指标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测量 58例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角膜曲率半径 ,前房深度、晶体厚度、玻璃体及眼轴长度 ,了解弱视眼与健眼屈光结构的自身差异 ,从形态学角度探索各屈光要素在屈光参差形成中的作用及对弱视的影响。对象与方法检查对象为 1995年 5月~ 1998年 10月来我院门诊就诊 ,年龄在 6~ 15岁的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视力测定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 ,眼科常规检查 ,确定无器质性眼病 ,用 1%阿托品溶液滴眼一日三次 ,连续点三天后进行视网膜检影验光 ,弱视儿童共计 58例 ,其中男性 39例 ,女性 19例 ,被检儿童均为单眼弱视 ,其最佳矫正视力≤ 0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解剖结构的异同。方法采用美国Humphrey公司眼科专用A型超声测量系统,对36例(36只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3例(33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及36例(36只眼)正常对照组的解剖结构(包括前房深度、晶体厚度、眼轴长度)进行测量,同时计算晶体相对位置及晶体厚度/眼轴长度系数,各项均值进行组间比较和分析。结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相比,除晶体相对位置外,各项均值均有显著性差异。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组与正常对照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项均值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解剖结构存在差异,表现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前房更浅、晶体更厚、眼轴更短,提示这两类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眼球突出度与近视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决定眼屈光状态的主要因素是眼前后轴长、前房深度、角膜屈光度、晶体屈光度等。轴性屈光不正的程度和眼球前后轴的长度常呈严格比例关系。眼球突出度的测量可部分间接地反映眼轴长度。眼球突出度与近视眼有无关联?不同程度的近视眼,眼球突出度有无不同?我们调查了12...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早产儿眼球生物学指标及屈光状态随年龄变化的规律。方法:早产儿218例、足月儿76例分别在出生后1,4,8和12mo进行A超检查,记录眼轴长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玻璃体腔长度;并在8和12mo进行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记录球镜度;分析眼球生物学指标及屈光状态随年龄变化规律。结果:随年龄增长,无论早产儿及足月儿前房深度、玻璃体腔长度、眼轴长度均逐渐增大;晶状体厚度逐渐减小。出生初期,早产儿较正常儿前房深度浅,玻璃体腔长度及眼轴长度短。出生后随年龄增长,早产儿玻璃体腔长度和眼轴长度生长较足月儿快;但前房深度和晶状体厚度改变无明显差异。结论:出生时早产儿较正常儿眼球各项生物学指数发育差,随年龄增长,早产儿正视化较足月儿快,与眼轴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20.
正常眼压老年人眼前段超声生物显微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窄前房角和宽前房角老年人眼前段结构的形态特征。方法选取59-73岁正常眼压老年人41名(62眼)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房角镜检查分为窄房角组(32只眼)和宽房角组(30只眼),分别用A超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测前房深度、晶体厚度、眼轴长度、晶体相对位置测量,睫状体厚度、房角开放距离、小梁虹膜角、虹膜厚度、虹膜晶体接触距离,并且对比点1%匹罗卡品滴眼液前后眼前段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宽角眼相比,窄角眼前房浅、晶体厚度较大、相对晶体位置前移、睫状体薄、小梁虹膜角窄,房角开放距离小、虹膜厚度小、虹膜晶体接触距离较大;睫状体厚度与晶体厚度呈负相关(r1=-0.53,p<0.01;r2=-0.40,p<0.05),与前房深度成正相关(r1=-0.83,p<0.01;r2=-0.79,p<0.01);窄角眼点匹罗卡品后使小梁虹膜角增加,房角开放距离增加,睫状体厚度增加,虹膜晶体接触距离增加,虹膜厚度变小,前房深度减小。宽角眼点匹罗卡品后小梁虹膜角减小,前房深度减小,房角开放距离减小,虹膜厚度变小,睫状体厚度增加,虹膜晶体接触距离增加。点1%匹罗卡品滴眼液前后,两组的前房深度差值、小梁虹膜角差值、房角开放距离差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睫状体厚度差值、平均虹膜厚度差值、以及虹膜晶体接触距离差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人窄前房角的眼前段结构预示,他们可能是发生闭角青光眼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