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2 毫秒
1.
帕金森病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帕金森病抑郁是帕金森病较为常见的非运动症状,可贯穿于帕金森病整个病程。目前对于帕金森病抑郁的治疗以采用西药改善症状为主,长期服用弊端众多,而临床上运用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抑郁的效果逐渐凸显。在中医认识中帕金森病抑郁属“颤证”与“郁证”合病,以往治疗帕金森病抑郁多从肝肾论治,而忽略了脾胃在帕金森病抑郁发病中的重要性,本文从“脑-肠轴”理论阐述从脾胃论治帕金森病抑郁的理论基础,旨在为临床从脾胃治疗帕金森病抑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帕金森病是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病,其临床症状分为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其中非运动症状是导致帕金森病晚期致残和生活质量恶劣的重要因素。便秘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田教授致力于神经变性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运用中医中药手段治疗帕金森病便秘疗效显著。笔者师从田金洲教授,本文对田教授关于帕金森病便秘的病因病机、发病基础、辨证分型特点、临床用药经验进行简要归纳总结,并整理两则典型临床医案介绍其病证结合的学术特色和临证经验。  相似文献   

3.
帕金森病是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和肌强直等运动症状及便秘、精神障碍、睡眠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非运动症状.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且临床疗效不尽如人意.笔者拟通过检索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从帕金森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中医治疗、西医病因、西医发病机制、西医治疗、中...  相似文献   

4.
帕金森病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肉强直及姿势步态障碍为主要特征,常伴有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疼痛等非运动症状,属中医学“颤证”范畴。笔者从六经辨证中厥阴病的角度,以培育阳气为主组方治疗帕金森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之一,发病率和致残率随人口老龄化有着逐年上升趋势。临床上分为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帕金森病睡眠障碍(Parkinson’s disease sleep disorder,PDSD)是较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可发病在帕金森病任何阶段。蒙医以辨证施治为基本原则,能提高睡眠质量,缩短入睡时间,控制病情并改善西药带来的不良反应。本文通过查阅蒙西医相关文献及临床研究展开总结和论述,为今后临床治疗PDSD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病,其病程长且并发症多,难以根治,临床上,长期服用多巴胺等西药会出现药效减退、精神障碍及异动症等不良反应。中医辨证论治帕金森病,认为肝肾亏虚是本病的发病基础,且与风、痰、瘀相关。治疗上注重培补肝肾、平肝熄风、补肾活血等,从整体角度调节帕金森病,对帕金森病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均有着良好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近年来,中医治疗帕金森病更加注重从辨证的角度来调节非运动症状。现将近5年中医治疗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进行归纳整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抑郁是帕金森病非常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文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诊断、中西医治疗方面对帕金森病抑郁的文献报道进行归纳综述。  相似文献   

8.
抑郁为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高敏教授认为帕金森病抑郁为中医“颤病”及“郁病”的合并病,可将其命名为“颤郁病”;颤郁病的发病因肝血亏虚,肝脉失养,肝失疏泄,风动成颤,滞而成郁,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认为治疗颤郁病需以中医整体观为基础,参考“五脏相关学说”,从肝论治,采用补肝阴、疏肝气、清肝热、化肝瘀等治法,以补肝与疏肝活血相须为用,使肝之气血阴阳协调,则病症缓解。  相似文献   

9.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目前尚无国际公认的分类标准,国外的学者倾向于将其分为失眠、快速动眼(REM)睡眠行为障碍、日间睡眠过多、睡眠发作4种类型。而帕金森病本身对睡眠中枢结构及递质的影响,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帕金森病的治疗和精神症状,以及自主功能失调、基因突变等均可影响睡眠。该文阐述了帕金森病非运动并发症睡眠障碍的类型、病因和发病机制,帕金森病睡眠障碍基本的治疗策略,以提高临床医生对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认识,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帕金森病是临床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及姿势步态异常等为主要运动症状表现。针灸治疗帕金森病运动症状效果显著,且无毒副作用,与其他疗法相结合也有明显疗效。该文总结针灸治疗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的临床研究进展,为帕金森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及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11.
抑郁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帕金森病抑郁不仅有运动迟缓、筋脉拘急等“筋脉”为病的表现,还有情绪低落,意志行为能力低下,思维迟缓等“情志”为病的特征。帕金森病抑郁属于“筋脉病”与“情志病”的“合病”。肝在体合筋,主疏泄、调畅情志,是肝藏象生理功能的主要体现;肝郁不达则情志郁结,筋脉不利。现代研究发现,肝主疏泄的功能与脑内多巴胺等单胺类神经递质相关,多巴胺分泌不足是引起帕金森病抑郁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基于“肝主筋脉,调畅情志”的生理功能特征,我们认为 “筋脉拘急,神气郁结”是帕金森病抑郁的病机;柔肝缓急,理气解郁是帕金森病抑郁的基本治则治法;提出了将理气解郁经典方越鞠丸与酸甘缓筋急的芍药甘草合用作为治疗帕金森病抑郁的基础方,为该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温俊雄  杨楠 《现代中医临床》2021,28(5):69-71,76
帕金森病属于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不仅有运动迟缓、震颤、肌强直为主的运动症状,还有睡眠障碍、精神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感觉障碍等非运动症状.颤证症状与帕金森病核心症状一致.帕金森病的主要病机为胆气不舒、三焦壅滞.临床实践发现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能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症状,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3.
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是目前临床治疗的难题之一。与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相比,非运动症状尤其是认知功能损害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参阅了近十年的临床试验及其他相关研究成果,对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中西医研究进展做一综述,详细阐述了中医病因病机、西医发病机制和常用筛查量表,以及中西医临床疗效研究等情况,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老年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帕金森病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由此而引起纹状体DA含量显著性减少而致病。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同时患者可伴有抑郁、便秘和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中,抑郁症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抑郁是帕金森病(PD)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从多巴胺、5 -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生物学以及内因性因素方面,探讨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的发病机制.并从中西医的角度综述对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的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16.
杨瑞龙主任医师认为,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发病中肾阳不足具有重要作用,元阳不振,无以上腾温暖肝木,木陷水中,无以升发,则出现众多非运动症状。治应温阳疏肝,顾护脾胃。  相似文献   

17.
浮针可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部分非运动症状、稳定运动症状,甚至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文从帕金森病诊治现状、浮针治疗帕金森病的机制和优势、验案举隅等方面分享应用浮针治疗帕金森病的独特经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近五年来帕金森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寻求治疗帕金森病的更好方法。方法通过查阅近五年来文献资料,总结帕金森病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的中药辨证分型治疗情况,专方专药对运动症状、异动证及痴呆疗效观察情况,通过针刺舞蹈区、运动区观察帕金森病治疗情况,通过单味药物及复方药物实验观察帕金森患者多巴胺受体变化,及针灸临床症状。结果中医药能够有效改善帕金森病人的临床症状。结论中医药在治疗帕金森病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董宏利  刘春风 《光明中医》2014,(7):1563-1565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源于中脑黑质致密部( Substantia nigra parscolnpacta , SNpc )多巴胺神经元退行性变导致的神经元死亡。55岁的人群中发病率是20/10万,70岁的人群中发病率已达到120/10万[1]。便秘是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中发生率较高的症状之一,有报告可达67%[2],并且可能先于运动症状出现[3]。一些PD患者在运动症状出现前10年,甚至20年就有便秘[4],帕金森病严重性便秘的报道不一,有调查表明帕金森病严重性便秘的发生率为7%[5]。陈秋惠等人的研究中报道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发生率为100%,其中对患者生活质量有影响的便秘的发生率为94%[4]。沈吉康等人在对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研究中发现,便秘的发生率为68.2%[6]。帕金森病便秘病情较功能性便秘患者更为顽固,呈波动性进展。有些帕金森病患者因为严重的便秘问题,就诊于消化或肛肠门诊,普遍造成帕金森病患者对排便问题的担忧。本文就近几年国内外有关帕金森病便秘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简称PD)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运动迟缓、姿势反射障碍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以选择性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丧失、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以及黑质和蓝斑存在“路易(Lewy)小体”为其病理诊断特点。属祖国医学“震颤”、“振掉”、“颤振”等范畴。帕金森病病程漫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