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支抗的控制在正畸治疗中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常见的治疗环节,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支抗技术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微型种植钉支抗是一种新的支抗方式,即通过手术方法将种植钉植入病人骨组织,来达到支抗的目的.临床手术过程中,无菌技术操作及护士的密切配合在微型种植钉支抗手术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微型种植钉支抗正畸矫治错(牙合)畸形患者手术前后咀嚼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安氏Ⅱ类伴上颌前突患者24例,用微型种植钉加强支抗,分别测定治疗前后的吞咽起始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的咀嚼效率.[结果]①24例中21例微型种植钉成功作为加强支抗完成治疗,磨牙前移轻微,切牙后移明显,成功率为87.5%;②矫治前后吞咽开始时间的减少值和咀嚼效率的改善值相比均有统计学意叉(P<0.05).[结论]微型种植钉支抗法正畸成功率高,能够有效改善错(牙合)畸形患者的咀嚼功能.  相似文献   

3.
口腔四手操作以其高效率,高质量的医护配合协调操作,在现代口腔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1]。微种植体种植钉是口腔正畸中一种新型的支抗方式,即通过小手术的方式将种植钉植入患者的上下颌骨内以达到支抗的目的,同时配合固定矫正器使临床操作简化,疗程缩短,提高矫正效果,现正被正畸治疗所广泛应用。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微型种植体按材料分,以钛合金和不锈钢材质  相似文献   

4.
方秀华  吴娟  阎翔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0):922-923
微种植支抗作为一种新型的支抗手段,因其支抗效果好,手术微创、便捷,易被病人接受,被正畸医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错颌畸形患者的治疗中。我院2005年5月开展微种植支抗钉用于部分正畸患者的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本文对微种植支抗钉植人术的椅旁护理的规范化进行探索性总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临床分析自攻种植钉垂直支抗矫治前牙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接受前牙开正畸治疗的患者15例,对其进行自攻种植微钛钉垂直支抗治疗,观察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的各个角度测量值更接近恒牙期正常值,60颗微钛钉种植体中有55颗稳固,成功率为91.67%。结论自攻微型钛钉种植体能作为稳定的骨性正畸支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国产自攻型微型钛钉种植支抗在拔牙矫治内收前牙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19例诊断为安氏I类和I I类错牙合,上牙弓前突或双牙弓前突患者,矫治设计为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支抗设计为磨牙强支抗,用微型钛钉植入上颌第一磨牙与第二前磨牙颊侧根尖之间的牙槽间隔,结合直丝弓技术进行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以每侧150~200 g力滑动法内收前牙。参考前颅底平面及种植体支抗的位置,比较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前牙内收情况和磨牙支抗的变化。结果:19例牙弓突度均有明显改善,切牙切缘内收(6.73±1.83)mm,支抗磨牙平均前移0.8 mm,均达到了强支抗的效果。结论:国产自攻型微型钛钉种植支抗作为稳定的正畸支抗,操作方便,不依赖患者的合作,能有效地控制后牙支抗,使前突的牙弓获得最大程度的内收,扩大了正畸治疗的范围。  相似文献   

7.
微型种植体支抗正畸过程中的稳定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背景:微型种植体作为绝对支抗应用于正畸治疗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稳定性。目的: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内收上颌前牙,观察上颌前牙及第一磨牙位置的变化,评价微型种植体作为强支抗在正畸治疗过程中的稳定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6-10/2007-12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口腔正畸科门诊患者。对象:选取门诊就诊的双颌前突或上颌前突患者20例,男6例,女14例;年龄15-27岁,平均20.7岁。矫治设计拔除4颗第1双尖牙或上颌第1及下颌第2双尖牙。方法:随机选择10例应用上颌后牙区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内收前牙,微型钛钉直径为1.5mm,长度为8mm,由西安中邦钛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所有种植体由同一术者采取相同的手术方式植入。另10例采用腭杆加口外弓的支抗方法。主要观察指标:治疗前及关闭拔牙间隙后拍摄X射线头颅侧位片,测量前牙内收情况、软组织变化及磨牙支抗的变化。结果:①微型钛钉种植体在拔牙间隙关闭的过程中保持了稳定,成功率89%。②种植体支抗治疗后上中切牙倾角及凸距的减少量明显多于非种植体强支抗治疗后的减少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种植体支抗组磨牙位移明显少于非种植体强支抗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微型钛钉种植体作为稳定的骨性正畸支抗,可以实现理想的支抗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8.
种植支抗手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种植支抗手术的临床配合与护理要点,提高种植支抗手术成功率。方法根据种植支抗的特点,在手术中采取相应的配合和术后正确的口腔护理措施。结果正确的手术配合与术后护理,保证了种植支抗手术的治疗效果。结论正确的种植支抗手术配合与术后口腔护理,可避免伤口感染,促进伤口的愈合,提高种植支抗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微种植支抗植入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解放军第305医院收治的152例行口腔正畸微种植支抗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1个月内,152例患者植入的152颗自攻型微种植钉中,有12颗种植钉松动脱落,成功率为97.22%;1个月后有13颗种植钉松动脱落,成功率为94.21%。结论良好的医护配合、术前准备及术中严格的无菌操作是微种植支抗植入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于成俊 《全科护理》2012,10(8):726-727
[目的]观察D腔正畸种植钉支抗术的治疗效果,总结其护理。[方法]对60例接受种植支抗术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做好准备及心理护理,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医生与护士密切配合,并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做好并发症、感染、疼痛及口腔护理。[结果]60例病人均正畸种植成功。[结论]D腔正畸种植钉支抗术操作简单,正畸疗效满意且费用低廉,做好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有利于D腔正畸种植钉支抗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正畸支抗用微种植钉对牙根及牙周组织所造成的损伤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治疗的146例口腔正畸患者,应用计算机双盲方法将其随机性分成2组,对照组73例患者应用常规正畸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73例患者在常规正畸的基础上结合微种植钉支抗技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牙根及牙周组织损伤的发生率27.40%(20/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96%(8/7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牙根吸收量显著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应该高度重视正畸支抗用微种植钉对牙根及牙周组织产生的损伤及牙根吸收,及时做好预防措施,避免或降低牙根及牙周组织的损伤程度及牙根吸收。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青少年正畸人数迅速增加。在正畸治疗过程中,支抗的稳定性对正畸的疗效和疗程都有很大影响。微型种植体支抗是口腔种植学与口腔正畸学相结合的一项新技术,此技术采用微手术方法植入种植体,同时配合使用固定矫正器,临床上操作简单、创伤小、植入部位灵活、费用低廉,可缩短矫治疗程,植入和取出比较简单。稳定的支抗是制定矫治计划和矫治成功的基础,因而支抗控制是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关键问题[1]。  相似文献   

13.
255例植入种植体支抗口腔正畸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杜立  祁凤敏 《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1):850-851
植入种植体支抗是将种植钉植入颌骨内作为正畸支抗的一种新的正畸矫治手段.报告了255例患者应用该技术矫治畸形的护理配合经验.术前准备好专用无菌包;术中根据不同种植方法进行护理配合,尤其要重视无菌操作;术后告知患者保持口腔卫生,采用正确的刷牙方法.本组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正畸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微钛钉种植体支抗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9月~2016年6月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94例青少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非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微钛钉种植体支抗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磨牙移位、上中切牙倾斜角与上中切牙凸距差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磨牙移位明显小于对照组,上中切牙倾斜角与上中切牙凸距差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微钛钉种植体支抗技术的应用效果显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背景:微螺钉种植支抗是近几年应用于口腔正畸临床的一种新技术,拓宽了口腔正畸的矫治范围,但准确植入是目前临床面对的难点.目的:介绍一种三维种植钉辅助植入装置,评价其对种植钉植入位置准确性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对照观察,于2005-04/10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口腔医院正畸科土府井部完成.对象:临床筛选20例(40枚)上颌需要强支抗的患者作为实验组,以15例(30枚)未使用定位辅助装置植入上颌种植钉的患者作对照.方法:实验组应用自制夹板作为定位导航装置辅助微螺钉种植支抗的植入,在上颌第2前磨牙与第1磨牙之间植入种植钉,植入后进行微螺钉种植支抗的定位测量.主要观察指标:应用局部根尖片测量临近牙根定点甭微螺钉长轴的垂直距离.结果:实验组40枚种植钉在口内植入时间平均10.3个月,其中有2枚脱落,成功率为95%.对照组30枚种植钉在口内植入时间平均9个月,其中9枚脱落,成功率为70%.微螺钉种植支抗的定位测量结果表明,实验组种植钉距中轴角分线没有出现显著性偏差;对照组未应用定位辅助装置种植钉植入方向明显出现偏差.结论:三维种植钉辅助植入装置可以帮助初次使用种植支抗的正畸医师将助攻种植钉准确地植入日标区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支抗与口外弓加强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在该院口腔科准备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104例适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微型组和加强组,每组52例。微型组患者采用微型种植支抗技术进行治疗,加强组采用口外弓加强支抗正畸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正畸治疗2年后的治疗成功率、上中切牙凸距差和倾角、磨牙移位、上齿槽和下齿槽座角、尖牙间宽度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微型组患者经治疗后磨牙移位、上中切牙倾角和凸距差、上齿槽和下齿槽座角和尖牙间宽度等均明显优于加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34,22.216,7.232,7.579,7.365,8.165,P0.001);微型组经治疗后的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加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02,P=0.004);微型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加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84,P=0.001)。结论在对口腔畸形患者进行口腔正畸治疗时,微型种植体支抗比口外弓加强支抗在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等方面更具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赖晓宇  刘冰  陆笑  刘妍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8):3218-3220
目的:探讨微种植体支抗在正畸临床中的应用要点和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包括45名正畸患者,患者类型分为4类,(1)牙列拥挤Ⅱ度以上;(2)牙列前突需要强支抗回收前牙;(3)后牙缺失,对颌牙伸长,需要压低过长牙恢复修复空间;(4)咬合平面倾斜。根据治疗需要在不同的部位应用微种植钛钉作为支抗,完成正畸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前两类患者在解除拥挤和回收前牙时阶段治疗时间平均在6个月左右;第3类患者治疗时间在12个月和20个月之间;第4类患者阶段治疗时间在16个月左右。微种植钛钉植入总数126枚,共松动10枚.总松动率7.9%。结论:微种植钛钉能提供正畸临床所需的强支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支抗的应用特点及优势。方法选择13例上颌须增强支抗的正畸治疗患者,植入微型种植体共28枚,植入术后TN拉簧即刻加载150~200 g力,观察种植体产生的牵引效果和有无临床不适症状。结果所有病例矫治结束时均达到侧貌及咬合关系良好状态。结论正畸治疗中应用种植支抗无须患者配合,其小巧、舒适,并能有效、快速地矫治复杂病例。  相似文献   

19.
由慧珠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2):1105-1105
随着正畸技术的发展,钉支抗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1]。早期的钉支抗种植,由于操作繁琐,需要患者充分合作,不太为临床医生及患者所接受。近年来,不同类型及材料的钉相继出现,首先是“助攻型”钉为“自攻型”钉所取代,其次制钉的材料由镍钛、镍铬发展到现今的不锈钢钉,不仅提高了  相似文献   

20.
<正>不拔牙矫正牙齿常用推磨牙向远中移动技术,该技术成功的关键在于选择稳定而简单的支抗,传统的支抗存在不稳定、戴用不方便等缺点~([1-2])。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是正畸治疗中的突破性进展,其临床效果好且体积小,植入部位灵活,无需患者过多配合~([3-4])。本研究分别于上颌颧牙槽嵴、上颌第1磨牙颊与第2前磨牙侧根间植入微种植钉,初步评价种植钉支抗在这2种位置推磨牙向远中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3月—2014年11月在南京市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